張愛玲的涼薄來源於她小時候親人對她的涼薄

張愛玲的涼薄來源於她小時候親人對她的涼薄

張愛玲的作品都很好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她對人性入木三分的刻骨描畫。

在張愛玲的眼睛裡,人性是惡的。親情是冷的。

她說,人生太短,苦難太長。

張愛玲的涼薄,在文字里,也在她的生活里。

張愛玲的母親臨死之前,要求見她一面。然而,就是這樣的要求,張愛玲也狠心地拒絕了。

張愛玲對於她的唯一的弟弟張子敬,也是涼薄的很。她臨死留下的財產,寧可留給外人,也不願意留給子敬。涼薄如此,恐怕也是沒有誰了。

張愛玲死在異國他鄉,死的時候,屍體都臭了,才給房東發現。

她的死亡,也寫上了重重的兩個字——涼薄。

在張愛玲很多作品裡,字裡行間滲透的,也是人生的慘淡,親情的涼薄。在她的作品裡,人與人充滿了欺騙,尤其是親人之間,情人之間,都是欺騙,甚至變態的,扭曲的欺騙。

翻開她的作品,幾乎每一篇都痛斥了人性的惡,世態的冷。

《傾城之戀》里,一家人對女主的排斥,《金鎖》里,曹七巧對兒子兒媳的精神虐待,《半生緣》里,姐妹,母女的欺騙,利用,等等,無一不讓人觸目驚心。血淋淋的故事,實在讓人痛徹心扉。太冷,太涼,把人世間的一點光,一點暖,都罩住了。

很多人不喜歡張愛玲的作品,認為,張愛玲總是門縫裡看人,嘲諷這個世界,嘲諷世人。其實,張愛玲嘲諷倒是嘲諷了,嘲諷的對象,也包括她自己啊。

那麼,為什麼張愛玲的作品如此凄清,慘淡呢?張愛玲其人又為何那般的寡情?我想,這跟她小時候的遭遇關係太大了。

古語說的,三歲看大,是對的。

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其實就是小時候形成的。這種世界觀人生觀,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張愛玲很小很小,父母就在爭吵中離異。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或多或少的有些怪癖,因為缺愛。更何況,愛玲缺少的是母愛,是母愛啊。在她身邊的,是整日吞雲吐霧的父親,是尖酸刻薄的繼母,還有弱小的弟弟。也許,文字成全了愛玲,但是,文字也讓愛玲受傷。因為看多了文學作品中後母的各種壞,單純的愛玲以為天下的後母都是一樣的。跟後母發生衝突,又給後母誣陷。狠心的父親還把她鎖在小黑屋子裡頭,即便是她得了嚴重的痢疾,都不肯花錢給她看病。這是怎樣的殘忍?這種殘忍,由幼小的女孩承受。試問,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的寒冷?

難怪,小小的愛玲,從小就是敏感的要死。跟母親在一起,每每跟母親要錢,每每母親給了她錢,即便是嘮叨幾句,她也覺得是虧欠母親的,發誓以後一定要歸還。人與人之間,即便是親情,竟然也成了債權關係。

愛玲把拚命學習,掙得的獎學金送給母親,母親卻沒有珍惜,而是在牌桌上輸掉了。這又讓愛玲如何能受的呢?

世間的一切情感,愛也好,恨也好,都是有淵源的。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債有主,因因果果,總是必然。

這裡,我想說的是,你給世界暖,世界也會給你暖。做父母的,要給孩子暖,要給世界寬容,那麼,孩子回報我們的,世界回報我們的,也必然是暖跟寬容。


推薦閱讀:

睡前半小時,助眠黃金時間!做好睡眠準備,入睡快,睡眠深!
家庭秘制滷菜法,1小時入味 
致命的兩個半小時(12.10.15)
為什麼空腹血糖高於餐後2小時血糖(湖心摘編)
盯手機三四個小時,視力從1.0降到0.6

TAG:來源 | 小時候 | 張愛玲 | 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