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也是奸雄
《三國》與《水滸》的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水滸人物很多是通過故事情節的展開,逐步讓讀者看清這個人的性格性情。而三國卻不同,作者往往先入為主,預先就將一些人設定為好、壞或某種類型,讓讀者順著作者的思路來看人物,擁劉貶曹就是作者設定好的,劉備是明君,曹操是奸雄。但是,如果細看《三國》,劉備也是奸雄。劉備之奸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的較為突出:
偽:曹操進攻徐州,陶潛三讓徐州與劉備。而劉備拒不接受,落得個仁義之名。其實,徐州四面受敵是個雞肋,對於劉備來說並不是理想之地。況且徐州還是曹操的仇敵,接受徐州惹這個騷氣有點不值得。而劉備卻總以仁義之名拒絕接受徐州,真是虛偽之極。劉備不接受徐州不是劉備仁義,而是徐州價值不大。試想,如果劉璋讓西川給劉備,劉備還會拒絕嗎?
秀:趙雲在長坂坡捨命救得阿斗,劉備卻當眾摔阿斗「獎勵」趙雲,此收買人心也太做作了。新野敗退,劉備帶著幾十萬百姓逃跑,還美其名曰是仁義愛民之舉。如果真正愛民,就應該讓百姓遠離戰爭。如果一旦曹操追上發生戰鬥,首先遭殃的就是百姓。但劉備為什麼還要帶上百姓逃跑呢?是因為帶著百姓逃跑,即使被曹操打敗,劉備也可向天下宣布自己戰敗是因為不忍心捨棄百姓的原因。拿著這十幾萬百姓的性命來為自己找個戰敗的借口和仁義美名,如此作秀,真是噁心。
騙:呂布被曹操抓住後阿諛求生,請劉備看在轅門射戟一事向曹操求情,劉備當即點頭答應。但劉備卻毫不猶豫的慫恿曹操殺掉呂布,連呂布也大罵劉備忘恩負義。其實劉備建議殺掉呂布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避免曹操收服呂布。此二人的奸和勇都是天下第一,如果曹操降服呂布,二人強強聯手,那將是天下無敵,對劉備今後是最大的威脅。而曹操卻沒有反應過來,中了劉備的計殺了呂布,估計曹操一直都沒有明白劉備要他殺掉呂布的真正原因。就這幾分鐘之內,這一奸一勇都被劉備騙了個暈頭轉向。
賴:借荊州後,東吳數次索要荊州,劉備先說得了西川再還荊州,可後來得了西川,又說得了涼州再還荊州,這就不是借荊州而是賴荊州了。非但不還,還圍繞荊州之爭氣死周瑜,取走孫小妹,得了夫人又得地皮,是以借為名行訛詐之實,典型的賴皮嘴臉,讓東吳受夠了劉備的腌臢氣呀。難怪後來關羽走麥城時,東吳將士那麼恨關羽。但劉備賴荊州也讓劉備付出了最為沉重的代價。
損:如果說騙、賴是軍事鬥爭的需要,那麼,利用老實人的信任欺負老實人就是劉備道德上的醜陋了,其標誌性事件就是奪取西川。在隆中對中,西川在理論上已是劉備的地盤了,只不過劉備做事往往善於給不道德的事披上道德的外衣。所以,剛到西川時,龐統建議此時兵不血刃拿下西川,但劉備卻否定了龐統的建議。最終,劉備利用劉璋內部的紛爭,找到了攻取西川的借口,經過了一場流血爭鬥,「不得已」又很「仁義」的趕走了老實人劉璋,拿下了西川,還將西川之爭的責任推給了劉璋,將自己道德化,夠損的了。
陰:白帝託孤時,劉備告訴諸葛亮劉禪一旦為君不行,可取代劉禪,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叫反向強化,真實目的就是讓諸葛亮不可取代劉禪。而劉備還讓兒子拜諸葛亮為義父,這一招比較陰,其結果是諸葛亮當眾跪地向劉備保證絕不篡奪劉禪,直到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時,還感謝先帝。劉備臨死前不知不覺涮了諸葛亮一把。
一個偽、秀、騙、賴、損、陰兼具的人,應該是奸雄吧,劉備獲此殊榮應是實至名歸。
(夜讀三國7)
推薦閱讀:
※劉備攏落人心最好的辦法,不是封官和賞銀,而是……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君嗎?
※三國演義劉備形象分析
※失敗的劉備比一統天下的劉備更有魅力!
TAG:劉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