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漢墓與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下)

從合浦當時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地位看,成為海絲之路的始發港並非偶然,具備很多必然因素。首先從航海技術上看,早在先秦時期這一帶的越人就善於航海,據《越絕書》記載:水行而山處,以舟為車,以楫為馬,行若飄風,去則難從。到了漢代人們已經學會運用星宿定位導航。

司徒尚紀,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地理學專家。他認為漢代以前,合浦就已經開始建立起與東南亞沿海建立起民間商業與貿易往來。

司徒尚紀 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看南海,4、5千年前海平面要比現在低,南海島嶼是露出水平的,要比現在的島嶼多,古代獨木舟沒有船,好像馬拉松接力賽一樣,從這裡到那裡,通過獨木舟來往,所以南太平洋、南亞土著人可以藉助於南海,海平面要比現在低,到北方來。

邱立誠 廣東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長 研究館員

我們在編相關的歷史書籍,包括早期九十年代編南海的海上絲綢之路這些書,廣西也有編,廣東也有編,都大量使用沿海岸包括一些島嶼上面的一些考古資料,來證明當時在民間包括漁民出海打魚生活一些經歷,從他們所使用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證實,包括先秦使用的更多的是陶器石器。

根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在統一嶺南之前就獲取「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這些商品都是從海上運輸而來。由於當時的造船技術還不發達,使用的是木帆船和樓船,主要依靠風力推進。由於攜帶的淡水等生活必需品有限,船隻只能沿海而行,既便於補充生活必需品,又可及時躲避風浪。同時,在沒有指南針的年代,沿岸的山川地貌特徵也可以成為導航的標誌。

合浦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吹北風,九月開始出海駛向東南亞順風順水;夏季四月開始則多吹南風,回來又是順風順水;這與《漢書地理志》的記載航行時間與線路不謀而合。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統一嶺南之後,合浦開始成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一個出海通道。當時漢朝王國與西方交往有三條通道:

一條是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陸上絲綢之路:即由陝西、甘肅、新疆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的中原陸上絲綢之路;

第二條是由四川、雲南通達中亞,為西南陸上絲綢之路;

第三條是由合浦、徐聞出發的海上絲綢之路。

後來受困於匈奴的侵擾,陸上絲綢之路的作用日益減弱,由合浦出發的海絲之路的重要性就日顯突出。

合浦不僅外接東南亞,而且有三條水道北上中原:

第一條:中原水路,由湘江過靈渠入桂江,進入北流江,過鬼門關,由南流江出口;

第二條:紅水河水路,沿南流江出海,是古代雲、貴、川出海通道;

第三條:左右江水道,從龍州、崇左入鬱江,到北流江、南流江。

司徒尚紀 北部灣的風浪由海南、越南兩邊圍住,風浪比較小,水也比較淺,古代航海沒有指南針,怎麼判斷方向,就看兩岸山脈,並且越南當時有一半是漢朝的版圖,所以合浦出海沿著海岸線就可以導航,不影響航海,一直走到馬六甲、新加坡,這使得合浦港陸向腹地很龐大,海向腹地也很龐大,這樣一整合起來合浦就成為一個很好的港口,所以能夠成為對外交流的樞紐、中心。

1985年《人民畫報》組織記者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專門採訪南亞、西亞和非洲一些國家,並與國內各方面專家探討後,勾勒出一張南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示意圖,清晰地再現了當年海絲之路,合浦被確認是這條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

那麼,合浦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究竟是什麼樣?貿易往來究竟給當時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當時的港口又在什麼位置?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隨著合浦縣城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合浦漢墓的挖掘工作開始不斷深入,這些些歷史謎團才在1200座漢墓中出土的5000多件文物中被漸漸揭開。2015年12月,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熊昭明根據自己多年的考古研究撰寫了《漢代合浦港考古與海上絲綢之路》一書,書中揭示了許多當年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盛景:

九隻嶺5號墓出土的湖藍色玻璃串珠

《漢書.地理志》中提到一種重要的舶來品:壁琉璃。著名學者季羨林認為是「壁琉璃」是梵文的音譯,就是指今天的玻璃。合浦漢墓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玻璃,數量之多、顏色之奇、工藝之美在廣西尚屬首次,即便是在全國的漢墓出土文物中也是十分罕見的。

望牛嶺1號墓出土的玻璃串珠

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中國的玻璃來自西方,另一種則截然相反,認為中國的古玻璃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經誕生。中外玻璃由於原料不同,因此在成分上有著明顯不同,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含量。

經過成分測試,合浦漢墓出土的玻璃中有少量是舶來品,比如這件淡青色玻璃杯來自印度

文昌塔70號墓出土的淡青色玻璃杯

這隻湖藍色玻璃杯和角輪形杯來自來自東南亞;還有這些來自地中海地區的俗稱「羅馬玻璃」的玻璃珠。雖然合浦漢墓中出土大部分玻璃製品被鑒定是本土生產的鉀玻璃,但熊昭明認為這恰恰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帶來的結果。

熊昭明 合浦的玻璃產業也是很發達,當時在中國來講漢代的玻璃發達,嶺南的科技水平在全國來講是比較落後的,唯獨玻璃生產在全國前面的,是利益於海上絲綢之路技術的傳播、發展的影響很密切相關的。

風門嶺10號墓出土的石榴子串珠

「奇石異物」是《漢書.地理志》中提到的另一類舶來品,在合浦漢墓也都能找到對應的實物。漢代及更早時期印度、斯里蘭卡是石榴子加工的重要地區,這些石榴子石、肉紅石髓、綠柱石都是來自這些南亞地區;

這顆望牛嶺1號墓出土的蟬形水晶是廣西出土的最大一顆漢代水晶---蟬形水晶來自印度南部。

凸鬼嶺1號墓出土的琥珀珠

在兩廣沿海地區出土的琥珀製品中,合浦漢墓的數量最大也最集中。從原料上分析,專家們認為這些琥珀很大可能來自海上貿易

北插江鹽堆1號墓:琥珀獅子飾件

我國原來沒有獅子,獅子只產於印度、歐洲東南部,非洲,至漢代才開始輸入。合浦漢墓出土不少具有獅子造型的琥珀、瑪瑙、玉器等各類佩飾品,這些器物也是海外輸入的。

寮尾14號墓出土的焊珠金飾片是鑲嵌在劍格內側的金珠飾片,做工異常精美,工匠先把金錘打成1毫米厚的薄片,再用細小的掐絲勾出輪廓,然後用金絲剪成小段高溫吹熔凝集成細密的小金珠焊接在薄片上。在約200粒金珠中,直徑最大的0.74毫米,最小的僅0.1毫米,讓人讚不絕口。這樣的工藝是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藝,由此可以判斷這種金飾是舶來品。

合浦漢墓出土文物:熏香爐

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帶來了許多舶來品,同時留下一些西方文化習俗的印記,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熏爐。合浦漢墓出土了54件熏爐,其中陶質33件,銅質21件,一般為一墓一件,有的熏爐內還有少量香料和灰燼。漢代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婆羅洲以及波斯都盛產龍腦香料,隨後才逐步從海上傳入中國。合浦出產大量熏爐足以說明當時這裡已經開風氣之先,形成了熏香習俗。

北海電視台記者採訪韓湖初教授和楊式挺教授

韓湖初 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合浦漢墓出土了很多香爐,香爐說明什麼,在當時合浦形成了一個中產階級,香爐是富裕的象徵,香爐發現了很多,有陶的、有銅的,普及呀,香爐燒的香不是本地的,是外國進口的,運用香爐說明什麼,當地大批人比較富裕,

堂排1號墓出土的胡人佣(熊昭明提供)

寮尾138號墓出土的胡人佣座燈

此外還有一些域外文化因素經過模仿改造,也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成為了那段歷史的見證。在合浦漢墓中出土了一件「深目高鼻、螺絲鬍鬚」的胡人佣,其容貌、服飾和帽飾有著明顯的西域和南海諸國的特徵,懷中所抱的樂器也與印度弓形豎琴極為相似。另外一座出土的佣座燈也具有明顯的胡人形象。

公務員小區8A號墓出土的缽生蓮花器

佛教傳入廣西的時間最晚不遲於東漢末年,最早在西漢晚期,這段時間也恰恰是合浦海上貿易交往最為興盛的時期,因此也有專家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同樣也是佛教傳播之路。在合浦漢墓中就出土了許多與佛教相關的器物,比如缽生蓮花器,獅、象、鴿子等動物形象,

2014年12月,熊昭明根據過去十年的研究成果,撰寫了一篇題為《合浦漢墓與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論文,發表在國際考古界權威雜誌---英國的《古物》上,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熊昭明 實物種類基本上能夠反映當時海上絲綢之路一種貿易的盛況,通過實物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情景,所以合浦漢墓的重要性,全世界的學者都是比較認可的,包括我帶過德國的、日本的那些學者來看這些墓區,用中文來講,叫豐門嶺,到那個地方都很興奮。

乾江水星街

那麼漢代合浦港的位置究竟在哪裡?這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目前形成了「乾體港」和「大浪港」兩大陣營。北海、合浦的地方學者普遍認為始發港應該在乾體,也就是今天的乾江附近,並形成了「三叉港」、「九頭廟」、「海門港」、「乾體港」等諸多觀點。

南流江出海口示意圖

這些觀點大都依據的是史志的記載,比如道光版《廉州府志》稱:廉郡合浦,附郭面海背山,南十里乾體海口,為廉州門戶。。。(漢武帝)威德遠播,薄海從風,外洋各國夷商無不梯山航海,源源而來。而且《廉州府志》中甚至稱:廉州九頭嶺下,有戰國時造船遺址。《太平寰宇記》稱:乾體港扼江海之交,為合浦門戶。《合浦縣誌》稱:南流江河口古稱三叉港,在漢代即為中國與東南亞交通貿易的重要口岸。因此,一直以來地方專家幾乎一致地認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非乾體港(今乾江)莫屬。讓人遺憾的是,多年的考古挖掘工作一直未能用實物來證實這一論斷,也因此未能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大浪漢城址航拍圖(熊昭明提供)

以熊昭明研究員為首的廣西考古隊在實地勘察和專業挖掘之後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他們認為當時合浦郡地廣人稀,港口不可能脫離城存在。

熊昭明 包括廣州港、著名的泉州港、揚州港,無一例外都是在內河裡面,在內河裡面它跟內陸交通便利,有利於貨物的集散,第二個海上的船隻無法抵禦海上那麼大的風浪,特別颱風來的時候沒辦法在外海停留,找合浦港就從內河來找,合浦的內河最大的最主要的也就是南流江,所以在南流江沿岸找,這是一個基本的思路,

大浪漢城址碼頭遺存

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大浪漢城址和草鞋村漢城址最有可能成為當時的合浦港。大浪漢城址位於合浦縣城東北約11公里,呈正方形,邊長約218米,西面依託古河道,其餘三面為護城河環繞,城牆和護城河的遺存大部分可見。初步判定是西漢中期合浦縣治所在,也是迄今為止國內考古發現的保持最為完整的漢代縣治之一。

草鞋村漢城址航拍圖(熊昭明提供)

草鞋村漢城址位於大浪城址下游,距離現在的入海口約10公里,規模略大,同樣是一面臨江,三面開挖護城河與江水相通。城內西南邊突出位置設制陶手工作坊,與國內其他地方的漢代城址的布局一致,在作坊區發現的漢代馬蹄形窯、貯泥坑、用於陶洗和沉澱陶土的池子、水井、建築遺址,證明此作坊在建城時就設置,屬於城市設計建設的一部分。該城址是目前合浦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西漢晚期至東漢晚期的聚落遺址,應該是西漢晚期合浦郡城在。2013年5月,大浪古城遺址和草鞋村漢城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憾的是,合浦海絲之路的輝煌並沒有能夠延續下去。唐代張九齡鑿通大庚嶺以後,靈渠、瀟賀古道的作用開始減少,合浦作為海絲始發港的作用開始減弱。港口中心開始逐步北移,轉向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廣州。

唐朝在廣州設立市舶司,標誌著海上絲綢之路性質由政治導向到貿易經濟的轉向,廣州成為當時南海貿易最大港口,並出現有外僑聚居的藩坊。現今依然保留完好的光孝寺、光塔和藩坊遺址無不折射出當年中外交流的盛景。

寧波阿育王寺

與此同時,東海航線方面的對外交往也日益頻繁並在唐代達到高峰,華夏文明大規模外傳,形成了今天的東亞漢文化圈。當時寧波的明州港與朝鮮半島的莞島港、日本的博多港成為東亞三大港口,至今存留下來的保國寺、天童寺、阿育王寺均是文化交流的見證。

晉代開始航海技術已經開始有了飛躍的發展,重要的一個突破是學會了利用季風,航線開始擺脫對海岸線的依賴,可以繞過瓊州海峽直接駛入南海。

司徒尚紀 到了唐代唐中業中國經濟中心東移南移,安史之亂唐帝國走向衰落,經濟中心逐步南移,大運河的開通,整個中國的經濟形勢偏東,合浦作為早期經過漢朝、南北朝那段時間成為中國海運的中心,到了三國就逐步沒有那麼興旺了。

泉州出土的宋代沉船

宋代航海技術又有新的突破,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並能充分運用風力遠航,沿海造船業發展迅速,尤以泉州為最。1974年,福建泉州後渚港,一段「機緣巧合」讓沉寂700餘年的宋代古船拋卻塵沙與世人見面,這艘宋代古沉船殘長24.4米,殘寬9.15米,排水量近400噸,載重200噸,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木帆船。

元朝,大航海時代到來,當時的航運規模世界領先,東南沿海的蘇州、揚州、上海、福州開始相繼開通對外交流的航線。

到了明朝,海絲之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鄭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世界多幾十年。

雖然唐代以後,合浦港作為海絲之路始發港的地位有所下降,但直到宋代,這裡仍然是嶺南地區通往東南亞的重要商港。

元代,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合浦港開始轉為軍港,成為戍邊重鎮。

到了明代中期,由於河道長年淤積,南流江已經不能滿足大船通航要求,合浦港的地位開始漸漸被沿海一帶的北海港所代替。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以後,北海被迫成為四個增加開放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成為廣西近代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和重要的港口城市,中西合璧的北海老街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1984年4月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國務院批准,北海成為首批十四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其作為連接東盟乃至世界的橋頭堡作用更加突顯,經濟迅猛發展。

2013年起,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動下,海上絲綢之路經濟熱潮再度興起,為北海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如今的北海,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齊備,已經成為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接近40億元。

2009年,北海市正式啟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2011年12月,北海與廣州、漳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等市在寧波共同簽署《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動綱領》,正式建立聯合協調機制。2012年5月起,「跨越海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九城市文化遺產精品聯展」先後在寧波、福州、揚州、蓬萊、北海、廣州、漳州、泉州、南京等九個海絲申遺城市巡展。

2014年11月,由北海(合浦)與蓬萊、揚州、南京、寧波、福州、泉州、漳州、廣州等八個城市共同簽署《泉州共識》,邁出海絲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一步。

作為海絲之路的起點,中國東南沿海有著1.8萬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分布著許多港口,以北海(合浦)、廣州、泉州、漳州、寧波、揚州、蓬萊、漳州、南京等九城市為代表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是兩千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與海外文化交往、商旅往來的歷史畫卷,更搭建了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協調發展、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相互溝通、薪火相傳的平台。「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開放之路、文明交往之路,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化遺產之一,我們期待著九城聯合申遺的早日成功。

推薦閱讀:

畫地為牢!特朗普貿易新政害了誰
轉廠貿易
轉口貿易業務風險管控
銳參考 | 妥協的代價!30多年前美日「貿易戰」留給中國這些啟示——

TAG:貿易 | 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