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子通錄原文+譯文
【原文】
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過人矣。
--《列女傳》
【譯文】
古時候婦女懷了身孕,睡覺時就不能側著身子,座席不靠邊,不用一隻腳站立,不吃有異味的東西。食物切得不正不吃,席子放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邪僻的色彩,耳朵不聽浮靡頹廢的聲音。夜晚讓樂官吟誦詩歌,講述正人君子的事迹。這樣生下的兒子必定相貌端莊,才智和品德都出類拔萃。
【原文】
太宗嘗謂皇屬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游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汝等生於富貴,長自深宮。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已,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至於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於焦勞!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終吉。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戒皇族·國朝太宗類苑》
【譯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對自己的親屬說:「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時從未享受過遊覽觀賞風光名勝的樂趣,在宮中也不敢沉溺於歌舞女色。你們這些人生於富貴之家,長在深宮大院之內,作為皇親貴戚,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則想到養蠶婦人的辛苦;每吃一頓飯則要想到種田農夫的艱難。至於在聽取別人的言語時,一定要冷靜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憑著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我經常親自處理各種煩雜的政務,怎麼敢因過於辛勞而推辭呢!你們不要譏笑別人的短處,也不要因為自己比別人強就妄自尊大,只有這樣才能永久享有富貴,確保一生吉祥順利。先賢曾說過,敢於觸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師,一味順從我的人是我的仇敵。這句話不可不仔細體會啊?」
【原文】
人之有子,多於嬰孺之時,愛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所為。無故叫號,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轢同輩,不知戒約,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則曰小未可責,日漸月漬,養成其惡,此父母曲愛之過也。及其年齒漸長,愛心漸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為大惡,如遇親故。妝飾巧辭,歷歷陳數,斷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實無他罪。此父母忘憎之過也。愛憎之私,多先於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則徇其母氏之說,牢不可解。為父者須詳察此,子幼必待以嚴,子壯無薄其愛。
【譯文】
世人有了兒子,大多在其幼小時百般疼愛,看不到其任何缺點,儘可能滿足其欲求,對其言行聽之任之。孩子無理取鬧,家長不去禁止,反而怪罪保姆。孩子欺侮其他孩子,家長不去制止,反而指責他人的不是。有人指出孩子的錯誤,做家長的借口孩子太小,不忍心責罰,任其日積月累,逐漸養成不良的品行,這完全是父母溺愛的結果。等到孩子長大成人,父母的愛心便漸漸淡薄,孩子稍微犯了一點過失,父母便大發雷霆,抓住小孩的小錯,當做不可饒恕的大錯,遇到親戚朋友,就添鹽加醋,一樁樁地數個沒完,還把大逆不道的罪名強加在孩子頭上,實際上孩子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過錯。這就是父母輕率發怒的害處。愛憐和憎惡不當,多數是先由母親引起,做父親的沒有弄清事實真相,就聽信做母親的所說,深信不疑。所以做父親的應當注意這一點,在孩子年幼時要嚴格要求,在孩子成年後不要使愛心淡薄。
【原文】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惡,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王祥
【譯文】
說話做事經得起考核查對,這就是誠信的最高境界;把美好的名聲讓給別人,自己甘願背上惡名,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通過自己成名來使父母感到榮耀,這是孝敬的最高境界;兄弟之間心情愉快,家族之間和睦相處,這是友愛的最高境界;面對財富能夠時時謙讓。這五個方面,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原文】
夫人有善,鮮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則掩人,矜則凌人。掩人者人亦掩之,凌人者人亦凌之。故三郤為戮於晉,王叔負罪於周,不唯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稱,非以讓人,惡其蓋人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
——王昶
【譯文】
人們有了優點,很少有不自誇的,有了才能很少有不自傲的。自誇必然會掩蓋別人的優點,自傲必然會看不起別人。掩蓋別人的人,別人也會來掩蓋他;看不起別人的人,別人也會看不起他。所以春秋時晉國的「三郤」都被厲公所殺,西周時的管叔和蔡叔因叛亂而被誅,不正是由於居功自傲、爭強好勝的緣故嗎?所以君子不願意表現自己,並不是謙讓別人,而是嫌這樣做會妨礙別人。假如真的能做到以暫時的屈從作為伸張,以推讓作為獲取,以示弱表現剛強,那麼就很少有辦不成的事。
【原文】
昔伏波將軍援戒其兄子言:「聞人之惡,當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而聞,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反報焉?且聞人毀己而忿者,惡醜聲之加也,人報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若與是非之士、兇險之人近猶不可,況與對校乎?其害深矣。
——王昶
【譯文】
當初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告誡他哥哥的兒子說:「聽到別人的過失,應當像聽到自己父母的大名一樣,耳朵可以聽,口頭上卻不能說。」這話真是至理名言。聽到別人誹謗自己,應當心平氣和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自己確有值得被人指責的行為,那就說明別人的話是對的;如果自己沒有可被人詆毀的行為,那就說明別人的話是沒有根據的。別人說的對,當然沒有必要去記恨別人,別人憑空捏造,也不會對我造成什麼損害,何必去計較呢?況且聽到別人誹謗自己就生氣,必然對別人口出惡言,而別人也必然用更難聽的言語進行反擊,與其這樣,還不如保持沉默,加強自身的修養。諺語說:「預防寒冷最好用厚重的皮衣,阻止別人的誹謗,最好是自己苦修。」這話一點也不假。那些挑唆是非、居心險惡的人,與之接近都不行,更不用說與之對質了,只能招來更嚴重的傷害。
【原文】
欲求子孝,必先慈;將責弟悌,務為友。雖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能立悌。夫和之不備或應以不和,猶信不足焉必有不信。倘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使家有參、柴,人皆由、損。
——顏延之
【譯文】
想要兒子孝順,父母必須慈愛;想要弟弟恭敬,哥哥必須友善。儘管孝順不一定非得以慈愛為前提,而慈愛卻確實能夠培植孝心;恭敬不一定非得以友善為前提,而友善卻確實能夠樹立恭敬之心。自己不和善,別人自然會以不和善來回應;就好比自己缺乏誠信,別人也會以不講信義來回應一樣。假如明白了恩惠和情義相輔相成、情感和義理相互依存的道理,就可以使家家都出現像曾參、高柴這樣的大孝子,人人都成為像子路、閔損這樣的大賢人。【原文】
人生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父子之間不可溺於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繩之以禮,則長無不肖之悔。教子有五:導其性,廣其志,養其才,鼓其氣,攻其病,廢一不可。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又積善以滋潤之。人家子弟惟可使覿德,不可使見利。富者之教子須是重道,貧者之教子須是守節。子弟之賢不肖系諸人,其貧富貴賤系之天。世人不憂其在人者而憂其在天者,豈非誤耶?
——家頤
【譯文】
人生最大的樂趣莫如讀書,最重要的事就是教子。父子之間不能總是沉浸在溺愛、仁慈之中。對孩子,從小就要威嚴,用禮義的準則來要求他,長大以後就不會因為他不賢無能而後悔。教育孩子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誘導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養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氣,克服他的毛病。這五點,缺一不可。培養子弟就好像養植芝蘭一樣,既要積累學識來培植他,又要用善良美好的情感來滋潤它。對於家中子弟,只能使他隨時看到美好的道德,不能讓他過多看到世俗的功利而受到誘惑。對於富貴人家的子弟,必須要求他重視道義,對於貧窮人家的子弟,教育他應該恪守節操。子弟的賢能與否是由人的教育決定的,貧富與貴賤是天生的。現在人們不去擔心那些由人決定的事情,卻操心那些天生的事情,這難道不是錯誤的嗎?
【原文】
凡人慾養身,先宜自息慾火,凡人慾保家,先宜自絕妄求。精神財昂,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視人猶已,亦宜為其珍惜,切不可盡人之力,盡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處,出爾反爾,反損已之精力矣。有走不盡的路,有讀不盡的書,有做不盡的事,總須量精力為之,不可強所不能,自疲其精力。余少壯時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後人當自檢自養,毋效我所為,至老而又自悔也。
【譯文】
人們要想保養自身,就應當先抑制內心的慾望之火;人們要想保全家庭,就應當先丟棄非分的追求。精力和財富,節省一分,就會多留一分供日後享受。對待別人的精力和財富,也要像對待自己的一樣,也應當替他珍惜節省,千萬不要竭盡別人的力量,傷盡別人的感情,令別人無法忍受,到實在無法忍受的時候,別人就會反抗,這樣一來就會損耗你自己的精力。世上有走不完的路,有讀不完的書,有做不完的事,必須根據自己的精力適當去做,不能夠勉強去做力不能及的事,使自己筋疲力盡。我年輕力壯時不明白這個道理,經常做出不顧惜自家身體的事,至今想起來就十分後悔。你們這些後生應當自我反省,自我保養,不要效仿我的做法,以免到了老年又追悔莫及。
【原文】
余令新興,無他善壯,唯賑濟一節,自謂可逭前過,乃人揭我云:百姓不粘一粒,盡入私囊。余亦不敢辨,但書衙舍云:勤恤在我,知不知有天知;品騭由人,得不得皆自得。今雖不敢謂天知,然亦較常自得矣。汝輩後或有出仕者,但求無愧於此心,勿因毀譽自為加損也。
【譯文】
我在新興做縣令時,沒有別的政績,只有在賑濟災民方面,自認為可以抵償先前的過失,可是別人彈劾我說,百姓沒有見到一粒米,賑濟糧全部被私吞了。我也不做申辯,只在官衙內寫上這樣一幅對聯:勤政恤民在於我,別人知不知無所謂,只要上天知道;品評毀譽由他人,名聲好不好無所謂,只要心安理得。現在雖然不敢說上天已知道我的為人,可是我自己起碼做到了心安理得。你們這些後生中如果有人以後做了官,也要做到問心無愧,不要因為別人的褒貶而改變初衷。
【原文】
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衝,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量。
【譯文】
遇到錯綜複雜、繁難無緒的事情,可以考驗我的才能;遇到眾人都趨之若鶩,風行一時的事情,可以考驗我的操守;遇到艱難險阻,可以考驗我的思維能力;遇到打擊和挫折,可以考驗我的毅力;遇到毀謗和侮辱,可以考驗我的度量。
【原文】
決不可存苟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懶人。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意時,要越加謹慎。
【譯文】
為人處事決不能抱著僥倖心理,決不能做投機取巧的事情,決不能仿效輕浮狂妄的神態,決不能做一個懶惰頹廢的人。在最忙碌的時候,特別要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在事情最緊急迫切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一絲不苟,從容不迫;在最春風得意的時候,特別要注意謹慎行事,以免樂極生悲。推薦閱讀:
※《荀子·法行》原文與譯文(二百六十一)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 原文和白话
※《荀子·非相》原文與譯文(六十三)
※明月引原文、翻譯及賞析
※(金鎖玉關)原文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