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年朋友談舊體詩詞的創作練習

與青年朋友談舊體詩詞的創作練習

第一講 五言絕句

所謂五言絕句,五言很好理解,就是一句五個字;絕句的絕字,古漢語與截、斷是同義,可以通用。所以,意思是:這種詩體就是截取五言律詩的一半,可以截取前四句、也可以是後四句或者中間四句。不過,它遠沒有律詩那麼要求嚴格對仗,即使是截取律詩中間四句也可對可不對。雖然五言絕句僅二十字,卻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攬多,在短短的五言×四句二十個字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五言絕句如二十個才子聚會,容不得一個庸夫。因此,從漢代以來2000多年,相比其他詩詞形式,雖然名著也有不少,但是以比例來看就少很多。寫好它,想二十個都是才子,沒有一個庸夫當然很難。然而,由於只有二十個字,卻是入門練習舊體詩詞的首選。

一,認識平仄

詩詞之美,其一就是音韻美。如同現代音樂講究旋律,詩詞講究平仄,正是它從出生到興盛,古人是用長調來呤唱的,現代人呤唱的少了,但是朗誦也還是必須的。默讀不但不容易記住,更無法激蕩情懷,舒展胸臆。

平仄兩字,現代青年人有點生疏。若簡言之,平仄就是音調。用現代漢語四音調概括,第一和第二音,就是平音;第三和第四音,就是仄音。說白了,就這麼簡單。如ma,嗎、麻是平音,馬、罵是仄音;又如ba, 八、拔是平音,把、霸是仄音。如此等等。

五言絕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種,也就是像歌曲一樣,有四種旋律。除了豐富曲調花色以外,也是為了作者有更大的思維馳騁空間,少受一些約束。

第一式,仄起首句不入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二式,仄起首句入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三式,平起首句不入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式,平起首句入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括弧中為中性。既可平音也可仄音。我想也是某些強勢名人突破的。

二,八條規矩

如果你不願意死記硬背以上四種格式,就必須牢記以下原則:

1、五言絕句每首四句,第一句和第二句為一聯,第三句和第四句為一聯。但是不要求像律詩那樣工整對仗。

2、每句第二字是定平仄的基準字位。必須做到第一句中的第二字和第二句中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如果前者是平音後者必須是仄音,反之亦然。這叫作「一聯內講對」。(對子,對聯,這個「對」,俗話含有「反的」意思。比如「天對地,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等等。在以後律詩中慢慢來聊。)

3、第二句中的第二字和第三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須相同,如果前者是仄音後者必須是仄音,反之亦然。這叫作「兩聯間講粘」。(記法就是:相同的更容易「粘」,好像兩個興趣相同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失聯」、「失粘」都是絕對不允許的。有些名人大家,有個別句式,突破格式。但是「失聯」、「失粘」的地方還是禁足的。

4、只能押平聲韻,並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第二句和第四句中的第五字,必須是平音,並且同(鄰)韻母。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言絕句不押的見多。

5、節奏形式是嚴格的兩個雙音步加一個單音步。如「雙音」平平+「雙音」仄仄+「單音」平。不管怎麼顛倒和穿插,總是有平平仄仄在一起,帶一個單音。如同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帶一個孩子。孩子是男孩、女孩都可以。

6、不可犯「孤平」錯誤。什麼是「孤平」,指的是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如果用了仄聲,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這樣就除了韻腳外,只剩一個「平」音字了。除了韻腳,只有一個平音韻的句子,就叫「孤平」。孤平不僅是五言絕句的大忌,幾乎所有舊體詩都禁止出現。一旦初稿犯了孤平,而且這個字是嘔心瀝血吐出來的精華,對整個立意影響很大,很是不忍捨棄,怎麼辦呢?那就修改後面的平仄,把第三個字變成平聲,改成「仄平平仄平」。這樣就有了兩個平音,有伴就不孤獨了。這種辦法叫作「孤平拗救」。

7、有韻腳的句子不能夠出現「三平聲」。比如第二句和第四句。連續三個平聲字,這也是不行的。

8、單音步只能出現在句子的中間或者末尾,如「(仄)仄平平仄」,不能出現在開頭。

看見沒有?如果你遵守這八條規矩,就能夠自己推套出、而且僅僅只有這四種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 平起首句不入韻和平起首句入韻。

三,研背經典

今年教師節,習大大在北師大說:「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這等於點名批評今年上海小學課本拿掉幾篇舊詩詞為學生減負的事件。「去中國化」還了得!不僅上海如同地震,其他地方也餘波不小。

北京教委立即響應,宣布明年北京小學課本舊詩詞要增加一倍。這不,時勢造英雄,我的親友們也拿起筆呤唱起來了,有的要我談點經驗,我就只好獻醜了。

的確,「孩子記得千年事」么,孩提時期背記的東西,真的就像「嵌在腦子裡」。這些詩詞格律,如果你有童子功,許多經典滾瓜爛熟於心,根本不會覺得平仄格律束縛人,因為你的思維是一匹從小訓練有素帶韁的馬,早熟悉了曲曲折折的小道;而那些不背記經典的,臨時抱佛腳,硬是將自己的東西去套固定的平仄格律,而且又不得法,碰了幾次鼻子,就說舊體詩是糟粕,甚至變成鞭撻經典的人。

時光不能倒流。我們除了下十倍於孩子的功夫,去背些樣本,還有就是另尋捷徑,去巧取了。

下面我們挑選個樣本來分析:(僅限分析格律)

選第一式,仄起首句不入韻

唐朝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第一聯:白 日 依 山 盡,(仄)仄 平 平 仄,

音調第 2 4 1 1 4 音

黃 河 入 海 流。

平 平 仄 仄 平。

音調第 2 2 4 3 2 音

稱謂「仄起首句不入韻」式,怎麼明擺著「白」字是第二音,是平音,卻說是仄起呢?這就是前面八條規矩中第二條「每句第二字是定平仄的基準字位」的表現。第二個字「日」,是第四音,當然是仄音,第一個字是自由主義者,不受約束,可平可仄。故此「白」字,是平音而不影響「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的稱謂。既然稱為第一聯,就要像對聯那樣對仗。比如這裡白對黃、山對海。其他可以不對。這就體現了前面說的「不要求像律詩那樣工整對仗」。

韻腳:Liu =流,平音韻。符合「只能押平聲韻,並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第二句和第四句中的第五字」。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第二個字,講究對:即仄音「日」對平音「河」。這叫做「一聯內講對」。這個對,是指平仄相反,不是對仗。「失對」是不允許的。

另外,不是說第一個字是自由主義者,不受約束,可平可仄嗎?怎麼第二句第一個字「黃」字是平音,沒有括弧給的自由身呢?這就是:不可犯「孤平」。如果「黃」字自由了,平音「河」就失去老伴,變成孤寡一個。韻腳「流」字是平音,但是它是韻腳,不能擔任陪伴的角色,何況「河」字處於雙音步。「流」字處於單音步,「輩份」不同。

第二聯:欲 窮 千 里 目,

(平)平 平 仄 仄,音調第 4 2 1 3 4

更 上 一 層 樓。

(仄)仄 仄 平 平。

音調第 4 4 4 2 2

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第二個字,講究「粘」:兩聯間相互「粘」著。河和

窮二字都必須是平音。否則,就是犯了「失粘」的錯誤。

第三和第四句是另一聯。「千里」對「一層」;韻腳Lou =「樓」,雖然流iu、樓ou韻母不同,屬於鄰韻,是正常範圍,但是,由於聲母相同,並不遜色。

四,模板練習

如果幼年沒有背誦大量的經典,要想出口成章,隨手拈來就成一首符合格律的作品,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選一種格式,在格式的框框中去構思,那樣不僅沒有樂趣,簡直就是受罪,試想誰還肯作詩?我從小喜歡詩詞,13歲就開始寫點順口溜。想正二八經地寫首符合格律的詩詞,往往改來改去,將立意改得面目全非,不滿意最後放棄。有一次突然開竅,想到製作模板,所謂「填詞」,不就是往模子裡面填字嗎?我就實驗製作起來,果然事半功倍。從此我就找到了一個竅門。下面就與大家一起分享:

五言絕句不就是四句,二十(實際只有十七個講究平仄)個字嗎?取一張白紙,用鉛筆分四排,每排五個,平音畫個圓,仄音畫個方塊,然後將一排圓和方塊疊折(便於剪),用剪刀剪成通孔。

四種格式各剪一張。如圖:

一,仄起首句不入韻

○○□□○,

□□○○□。

□□□○○,

○○○□□。

其他三種就不用畫了。

創作過程如下:

1,立意。一般有寫詩衝動的時候,一定外界有誘因。抓住你那一瞬間最想表達的東西。

2,當你放開韁繩讓思維馳騁的時候,只有立意是目標,平仄格律不管。注目沿途情景意境,天上地下,前後左右,注意對襯,虛中化幻,實中寓意;尋找新詞奇句,但須遠離冷澀和少用華麗詞藻。名著經典用語都是通俗而新奇,鮮活而多義的。

3,抽出腳韻。五言絕句都是平音韻,首句不入韻式,是兩平韻,首句入韻式,是三平韻,但很少人用。仄韻是不允許的。

4,以每句的第二個字為基準,以一、二句和三、四句要「對」,二、三句要「粘」為脈絡,初略組成五言四句。

5,現在開始輪流用四塊模板選優了:任意用一塊模板放在稿紙上,在模孔中填上初稿中的五言四句,然後輪流用四塊模板套上去,看看哪塊改動文字最少

。因為總共才二十個字,又有四塊模板,根據我的經驗,需要修改的不過二、三個字而已。中文同義字很多,換個音調不難。

6,原則上每句第一個字,是不講究平仄的,但「孤平」除外。前面說過,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如果用了仄聲,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這樣就除了韻腳外,只剩一個「平」音字了。除了韻腳,只有一個平音韻的句子,就叫「孤平」,要麼「孤平拗救」,要麼只好修改了。

要給大家舉例,解釋用這種方法醞釀、修改、變化的過程,經典名著是找不到的。因為名家大多都是「飽讀詩書」,自幼苦練童子功的。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呤詩也會呤」就是指,體現格律所特有的節奏、音韻、旋律,已經滾瓜爛熟於心,平仄就像是琴鍵,手指自然而然自己按下去,不用看曲譜,也不用辨認哪個琴鍵。所以,即使有,別人也無法知道他心裡構思和修改的過程。故而,只有拿出我自己早年用模板完成的「填」詩來舉例了:今天是國慶節,我自然想起五十二年前國慶節,我在我學校校刊上公開發表的第一篇處女作。 國慶感懷

馬嶺荷農院,

牛童執校鞭。

黨恩迭寡母,

勵志效眾賢。

背景:

當時自己只有十七周歲,三月份剛剛從九江市磷肥廠下放武寧。因為有機械方面的經驗,被武寧縣水利局叫去幫忙,辦了一期農田排灌機械訓練班。大概是被「黨」看中吧,八月我接到通知,推薦我去九江農學院(當時設在馬迴嶺)讀三年制的農機系,兼做面對十縣一市的農田排灌機械班助教。1961,

62兩年大旱,要抽水的太多,那時農村基本沒有電,靠內燃機,人才奇缺。

我母親39歲生我,41歲父親病逝,寡母捧著孤兒相依為命十多年,而且我接到通知的時候,老娘正在病中(第二年就走了!),我不想去,老娘絕食抗議。所以,有濃烈的情感要抒發。

要說的話很多,卻只有20個字的容量。先雜亂無章地寫了一頁紙,內容已經不記得了,但抽出了黨恩、寡母、馬迴嶺、農學院、見賢思齊、助教,韻腳「賢」這幾個關鍵字,根據對仗能增色的特性,好對的盡量對,組成初稿是:

馬嶺抱農院,

牛童執工鞭。

黨恩攜寡母,

齊志效先賢。

使用模板一檢查,第一式,仄起首句不入韻只有抱和工2個平仄不對;第二式,仄起首句入韻有抱、院和工3個平仄不對;第三式,平起首句不入韻有5個和

第四式,平起首句入韻有6個平仄不對。肯定是取第一式。但是院字韻uan,和ian是鄰韻,也算是韻,巧合的是,院字是仄音,仄音不能入韻。因此就保留了。本來農和工很對仗,可惜工字是平音,換了校字就失去一副對仗,後來發現寡字可以對眾字,就又補回來了。仔細一檢查,看出第三句到第四句連接得太生硬,邏輯關係不清晰。因而去掉了齊字改用勵字。

有人總結,當今已經進入「3分鐘閱讀」時代。長了沒有耐心看。所以,第一講就到這裡。從簡入繁,先易後難。我的願望是當你拍照後,配上這麼簡單的20個字的五言詩,照片就不僅記錄了光的效果,而且記錄了心的歷程。馬上用模板試試,初學者登山的拐杖就是它。

推薦閱讀:

試論辭賦創作
古意·新韻——談金文書法創作
淺談詩詞創作中的物象和意境
曹雪芹不只創作了《紅樓夢》
海城牆 前言 創作計劃

TAG:詩詞 | 朋友 | 舊體詩 | 創作 | 練習 | 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