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代書法賞析

趙匡胤建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使 國家復歸統一,文化藝術也得以在一個比較安定 的社會環境中發展。宋代書法崇尚書「意」,繼承 隋唐五代,開創了一代新風。眾多詩人、詞人研習書法,又為書法注入了強烈的抒情意味。宋四 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行、草、楷俱備,他們既屬同代,又有先後,彼此相 互影響。蘇軾先學王羲之,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擅長行、楷。黃庭堅草書優於行書,人稱「草聖」。 米芾學書勤奮,師承廣泛,時人稱其「集古字」。蔡襄對楷書研習很深,自出新意。蔡京、趙佶、文彥博、王安石、司馬光等也是北宋頗有影響的書 家,他們的書法寓文意於紙上,意境卓而不凡。南宋時期行書成就較髙,趙構、陸遊、張孝祥、范 成大、趙孟堅等都有佳作傳世。同年帖

同年帖 宋 李建中 紙本 行書 縱33X橫5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金部同年,載喜披風,甚慰。私抱殊未款曲,旋值暌離,必然來晨朝車行邁。適蒙示翰,愈傷老懷。惟冀保愛也。萬萬。不勝銷黯。見女夫劉仲謨秀才,並第二兒子在東京,相次發書去,如有亊,希周庇也。建中簡上。九月十六日。 金部同年,湯世帖碑文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懷湘南拙詩附上。同院劉學士騭、同年郎兵部希差人通達,或與面聞也。建中又白。

【簡介】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號岩夫民伯,河南洛陽人。書法主要受歐陽詢、顏真卿、楊凝式三家影響。其作品對於由唐入宋書法藝術的過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帖風格樸厚而不乏姿態,拙中藏巧,渾厚不滯,格調溫潤中和,正如黃庭堅評論曰: 「 西台書出群拔萃,肥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清秀者也。」

貴宅帖

貴宅帖 宋- 李建中紙本行書縱3 1 X橫27.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貴宅諸郎各計安侍奉。所示請改章服。昨東封須得出身歷任家狀一本,並須齎擎官告敕牒去,未審此來如何行遣也。兼為莊子事。已令彼僧在三學院安下,近已往彼去未回。此庄始初見說甚好,只是少人管勾,若未貨,可且收拾課租 ,亦是長計。不知雅意如何也。侯親家亦言可惜拈卻。建中(草柙)諮劉秀才久在科場,洛中拔解,今西遊兼欲祗候府主,希略一見也。

【簡介】

《貴宅帖》是李建中致親家的一通尺牘,為李氏六十四歲時書。此帖風格與《同年帖》大致相同,但章法較為緊密,結構、點畫更為修謹。

自書詩

自書詩 宋 林逋 紙本 行書 縱32X橫302.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制誥李舍人,以松扇二柄並詩為遺,亦次來韻。

編松為躉寄山中,兼得紫微詩一通。入手涼生沬自慰,可煩長聽隱居風。

孤山雪中寫望

片山兼水繞,晴雪復漫漫。一徑何人到,中林盡日看。遠分棋載(昨蓋切)重,斜壓葦叢乾。樓閣嚴城寺,疏鍾動晚寒。

孤山從上人林亭寫望

林表秋山白鳥飛,此中幽致世還稀。誰家岸口人煙晚,坐見漁舟兩兩歸。

送史殿省典封川

炎方將命選朝倫,治行何嘗下古人。擁旆肯辭臨遠郡,登艫還喜奉慈親。水連芳草江南地,煙隔寒梅嶺上春。若過中途值歸雁, 慰懷能與致音塵。

春曰齋中偶成

空階重疊上垣衣, 白晝初長社燕歸。落盡海棠人卧病,春風時復動齋扉。

殿直丁君自沂適閩,艤舟惠顧晤語。未幾,且以拙詩為索。病中援筆勉書數章,少塞好事之意耳。

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孤山北齋手書。 林逋記

【簡介】

林逋(967-1028),字君復,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為宋代著名詩人。工書法,擅行草書,風格清勁,被陸遊稱為「 高勝絕人」 。

此卷章法布局較為疏朗,字的大小差別也不大,極富整體效果,給人以清新、靜逸、脫俗之感。結字清峭勁緊,點畫多用尖鋒入筆,俊爽斬截,轉折處稜角分明,善於把情感、性格體現在筆鋒的起收轉落之間,表現出自己獨有的藝術氣質和意韻,頗有「 瘦鶴孤高之趣」 。

遠行帖

遠行帖 宋 范仲淹 紙本 行書 縱31X 橫4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過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醞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妤物 ,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景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曰。

【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此帖書法瘦硬方勁,因是寫紿朋友的應酬私函,所以書寫時較為率意,更多筆墨之趣。

邊事帖

邊事帖 宋 范仲淹 紙本 行書 縱32X橫3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仗惟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底,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簡介】

《邊事帖》是寫給蘇州知府富嚴的,范氏書時五十四歲。此帖風格與《遠行帖》相似,相比之下更見爽利,宋人書法的一些特徵已顯端倪。

行草札

行草札 宋 文彥博 紙本 行草書 縱43.6X橫22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適見報狀,已差趙待制卨、張都知茂叔鄖王葬禮使副送都廳。凡干葬禮亊節,速牒護葬使司,並牒管勾口貴早見集。仍看詳牒語周備,如法修寫。預差定將來監開浚漕河官。准都提舉汴河 堤岸牒。為洛口水小,有妨行運,請權閉分洛堰口。權住放水入城。留府。即時已閉斷分洛堰入城水口,比欲更將午橋入城伊水閉斷。又為正值磨焦踏麪,年計亊大,遂將入城伊水一支,以岸分水小口子依例封閉 ,專用伊水一支動磨磨焦。其水只自磨下且流過便卻自東羅門出城合洛,並不滲耗卻水勢。尚慮寅夜未得雨澤,伊水減小,又妨動磨麿焦,卻致將焦麥配與步磨行轉致不便,有妨踏麴。今勘會除睦仁官磨,上下有私 磨四盤。今來只因睦仁官麿帶得使水。比西河諸磨一例停住。乃是優幸。今擘畫將合磨焦麥量亊分配與四盤水麿,都廳相度配定分數。麿焦所貴,早得了,當卻令眾戶使水盧依舊使水。

【簡介】

文彥博(1006-1097),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歷任四朝,任將相五十年,為當時重臣。擅詩文,工書,「筆勢清勁」(黃庭堅語)。其書法中散朗的結體、清勁的筆勢,以及省略細節、毫不經意的態度,都極有唐人風致。

灼艾帖

灼艾帖 宋 歐陽修 紙本 行書 縱25X橫I 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修啟: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榷也。亦有閑亊,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氷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工書法,「筆勢險勁,字體新麗,自成一家。」

此帖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二家影響,結體有顏書的寬綽,筆勢具歐書的險勁。此外,他在書寫工具方面, 如筆、墨的運用上,也有嗜好,即蘇軾所說的:「 用尖筆乾墨作方潤字,神彩秀髮,膏潤無窮。」

虛堂詩帖

虛堂詩帖 宋 歐陽修紙本行書縱2 5 X 橫I 8 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虛堂永晝來風長,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園姊渴厭煩熱,更要夫君在側旁。

【簡介】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蔡襄詩文清遒粹美、剛柔並濟。書法亦一如之、真、行、草皆入妙品,人稱當世第一。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書寫此帖時,蔡襄年約三十五歲,在他傳世作品之中,為紀年最早的,因此顯示功力的成分較多,個人風格面貌尚不十分明顯。結體厚重、嚴謹,筆法、點畫豐肥拙澀,富於彈性,十分接近顏真卿,而與蔡氏後來遒潤疏宕的風格有所不同。

虹縣帖

虹縣帖 宋 蔡襄 紙本 行草書 縱31.3X橫42.3厘米

【釋文】

襄啟。近曾明仲及陳襄處奉手,教兩通,伏審動靜安康,門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縣,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餘四十日。今已作陸計,至宿州。然道途勞頓,不可勝言,尚為說者雲。渠水當有涯 ,計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輕舟徑來;即無水,便就驛道,至都乃有期耳。閩吳大屏皆新除,想當磐留少時,久處京塵,無乃有倦遊之意耶。路中誠可防虞,民飢鮮食,流移東方。然在處州縣 ,須假衛送,老幼並平善。秋涼,仗惟愛重,不宣。裏頓首。郎中尊兄足下。謹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簡介】

本帖風格清健圓潤,輕靈迅捷,間雜草法。

暑熱帖

暑熱帖 宋 蔡襄 紙本 行草書 縱23X橫29.2厘米

【釋文】

襄啟:署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

【簡介】

此帖約書於北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帖中書法婉美淳淡,卻又柔中寓剛,圓中有方,其勢別有韻味。

離都帖

離都帖 宋. 蔡襄 紙本 行書 縱29.2X橫46.8厘米

【釋文】

襄啟。自離都至南京,長子勻感傷寒,七日遂不起。此慶南歸珠為榮幸,不意災禍

【簡介】

此帖亦名《杜君帖》,十二行,一百一十二字。內容寫自己離都,將渡長江南曲,行至南京而痛失長子。儘管談及的是十分悲痛的事情,但是筆法、結構仍然十分平和,是他一貫作風 的自然展示。

次韻秦太虛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宋 蘇軾 紙本 行書 縱30.7X橫45.3厘米

【釋文】

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雷真一噫。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混沌,六鑿相攘更勝壞。眼花亂墜酒生風,口業不停詩有債。君知五蘊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怪。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雨快。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簡介】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雪堂、東坡、坡翁,又名鐵冠道人、靜常齋,眉州眉山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共稱「 三蘇」 。任至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 謚文忠。

蘇軾執筆採用單鉤古法,因而筆法比較特別,橫多中鋒,豎多側鋒,橫輕豎重,結構得力於顏真卿、李北海,寬博橫扁,右肩聳拔,字勢欹側。整體看來,厚重樸實,而機巧暗生,後人評價像老熊當道、百善畏服,非常傳神。

覆盆子帖

覆盆子帖 宋 蘇軾 紙本 行書 縱27.7X 橫44.8厘米

【釋文】

覆盆子甚煩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訪,值出未見。嘗令人呼見之也。季常先生一書並信物一小角,請送達。軾白。

東武帖

東武帖 宋 蘇軾 紙本 行草書 縱28.7X 橫22厘米

【釋文】

東武小邦,不煩牛刀,實無可以上助萬一者,非不盡也。隔數政,猶望掩惡耳。真州房緡,已令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軾又上。

獲見帖

獲見帖 宋 蘇軾 紙本 行書 縱27.7橫38.1厘米

【釋文】

軾啟。近者經由,獲見為幸。過辱遣人賜書,得聞起居佳勝,感慰兼極。忝命出於余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會未緣,萬萬以時自重,人還,冗中,不宣。軾再拜。長官董侯閣下。六月廿八日。

汴堤帖

汴堤帖 宋 李之儀 紙本 行書 縱28.3 X橫35.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之儀再拜啟:自汴提瞻近,遽復累年。一曾於書海上,不辱報,勿勿不敢嗣音。而舊德相 求、庶幾未在棄黜,故役投滿,謂得還遂見口右。又爾維縶,其味可知,美績在人固久,顯部迴翔,詎得為終歲計。歸歷嚴近,勤向尤屬,晚春更覬善衛。前對光寵,之儀再啟。

【簡介】

李之儀,字端叔,北宋滄州無棣( 今屬山東) 人。蘇軾謂其書「入刀筆三昧"。存世墨跡除《汴提帖》外,還有《別紙帖》。此封信札筆畫勁媚,結構緊湊,重心於上,展示了李之儀的書法特點。

苦筍賦(一)

苦筍賦(一) 宋 黃庭堅 紙本 行書 縱31.7X 橫51.2厘米

【釋文】

余酷嗜苦筍,諫者至十人,戰作《苦筍賦》。其詞曰:焚道苦筍,冠冕兩川。甘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啖而不疾人。蓋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是其鍾江山之秀氣, 故能深雨露而避風煙。食餚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玫之與夢永,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苦筍不可食,食之動痼疾. 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嘗與之

【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庭堅擅詩文,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學蘇軾,世稱「蘇門四學士」。推崇杜詩韓文』善於借鑒翻新 ,詩風瘦硬,氣象森嚴,自成一家,為江西詩派之鼻祖。書法兼工諸體,尤擅草書,楷法亦獨創一格,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黃庭堅的小行書依然有著他大楷行書的輻射式結構和振動筆法的特點,卻少有波瀾壯闊之意。此帖書《苦筍賦》 十餘行,氣息內斂,雖則筆筆開張,卻難得沉靜之趣,是黃氏小行書的代表之作。

苦筍賦(二)

苦筍賦(二) 宋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一)

寒山子龐居士詩(一) 宋 黃庭堅 紙本行書縱29.1X 橫213.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我見黃河水,凡經幾度清。

【簡介】

此卷大行書為山谷晚年時所書,波磔橫張,氣勢開拓,點畫用筆沉著痛快,筆筆似自空中蕩漾而來,充滿飛動之勢。結字奇宕欹側,舒展大度,器宇軒昂,時以逆筆取勢,具有典型的黃庭堅特色。

寒山子龐居士詩(二)

寒山子龐居士詩(二) 宋 黃庭堅

【釋文】

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

山預帖

山預帖 宋 黃庭堅 紙本 行書 縱31.2X橫26.8厘米

【釋文】

當陽張中叔去年臘月寄山預來,留荊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頭。取視之,萌芽森然, 有盈尺者。意皆可棄.小兒輩請試煮食之,乃大好。蓋與發牙小豆同法. 物理不可盡如此。令之論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輕棄人. 可勝嘆哉!

【簡介】

與《苦筍賦》相較, 《山預帖》更不計筆畫的飛揚之勢。穩重之外, 幾許漾動之筆穿插其中. 別有意趣。

花氣詩帖

花氣詩帖 宋 黃庭堅 紙本 草書 縱3 0 . 7 X 橫4 3 . 2 厘米

【釋文】

花氣薰人氣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簡介】

此帖書七絕一首, 共五行二十八字。前二行界於行草之間, 似覺拘謹,從第三行開始便灃洋洒洒 點畫亦不大注意, 極得天然之妙。而此帖較少縈帶的筆意, 也與其晚年的跌宕多姿有著顯著的差別。

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牘

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牘 宋 黃庭堅 紙本 行書 縱28.8X橫17.5厘米

【釋文】

庭堅頓首: 承見諭。早當過此, 延佇甚久, 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 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 亦 來索。匠石斫鼻, 則坐困矣。庭堅頓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簡介】

此帖筆鋒勁健、功力深厚、遒麗古雅、洒脫飄逸。筆畫轉折, 亦中規入矩。

聽琴圖題詩

聽琴圖題詩 宋 蔡京

【釋文】

吟徵調高炷下桐, 松間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情客, 以聽無弦一弄中。臣京謹題。

【簡介】

蔡京(1047-1126),字元長, 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精工書法, 尤擅行書。 《聽琴圖》是宋徽宗趙佶人物畫的代表作。左上有瘦金書「聽琴圖」三字,左下另書「天下一人」押。蔡京深得 徽宗寵信,所以在他的繪畫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題記、題詩。此畫面上方,有蔡京題七言絕句一首,形容畫中情景,頌 揚琴聲的清越宛妙, 書法欹側姿媚,功力深厚。

寒光帖

寒光帖 宋 米芾 紙本 行草書 縱27.3X 橫30.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向亂道在。陳十七處可取租及米, 寒光旦夕以惡詩奉呈, 花丹想已盞矣, 修中計已到官, 黻頓首。 ECHO 處於關閉狀態。

【簡介】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號海岳外史、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淮陽外史,人稱米南宮。祖居太原,後遷襄陽,最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所以亦稱為吳人。工書,兼擅畫山水,自成一家。著有《書史》、《畫史》。此 帖為米芾寫給好友蔡肇的書札。帖中行草相間,筆法變換多端, 以傾側取勢, 流暢婉美。

書盛制帖

書盛制帖 宋 米芾 紙本 行草書 縱27.4X橫32.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盛制珍藏榮感, 日夕為相識拉出, 遂未得前。見寒光之作, 固所願也。一兩日面納次。黻頓首。天啟親。

【簡介】

此帖行草取法晉人, 字裡行間流露出米芾書法顛放舒展的獨特風格。

多景樓詩(一)

多景樓詩(一) 宋 米芾 紙本 行書 十一開 縱31.2X 橫538.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

華胥兜率

【簡介】

《多景樓詩冊》是米芾所書的大字行書墨跡』此作氣勢雄偉,字態奇異。縱覽全篇,彷彿使人感覺到作者的激情 在字裡行間奔騰。用筆爽辣、結字奇險、筆勢酣暢、章法隨意, 精妙之處多有。 這幅字, 絕好地印證丁米芾自謂的「 四面」 用筆, 是「 刷字」 的代表作品。作為手卷形式, 此帖前篇、中段、結 尾的布勢、氣韻暢達, 波瀾起伏, 高潮迭起, 引人入勝, 足見作者把握全局, 駕馭筆墨的膽力和功力。

多景樓詩(二)

多景樓詩(二) 宋 米芾

【釋文】

夢曾游,天

衰老帖

衰老帖 宋 米芾 紙本 行書 縱34.5X 橫4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芾頓首啟: 衰老人所棄, 蒙口節翌日欲拜謝, 慮大君子訝其情文。欽向,欽向。晴和起居何如。想口檢已了。來日 欲屈節華同彥勉家庖早飯,不審肯顧否。謹具啟,不備。芾頓首再拜提刑殿院節下。

【簡介】

此帖筆畫雄健,力透紙背,細勁者矯若游龍,健骨豐筋,轉折肥美,為米氏得意之作。該帖入清內府《法書大觀》冊,前有乾隆帝題「 快馬斫陣,屈曲隨人」 ,後被人控去,但三希堂刻本此字尚存。

砂步詩帖

砂步詩帖 宋 米芾 紙本 行書 縱29.6X橫3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砂步漫皆合,松門若掩桴。悠悠搖艇子, 真似剡溪圖。

【簡介】

該帖為米芾早年書, 尚見習歐的精緊, 但體勢更縱逸,筆力也更沉著。

值雨帖(一)

值雨帖(一) 宋 米芾 紙本 行書 縱25.6X橫38.6厘米

【釋文】

芾頓首。早拜見,值雨,草草。不知 軸議何者為如法,可換更告批及,今 且馳納。芾皇恐頓首。伯充防禦台坐。

值雨帖(二)

值雨帖(二) 宋 米芾大年帖

大年帖 宋 薛紹彭 紙本 草書 縱25.1 X橫34.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紹彭啟:多日廷中不得少款為慊,晴和想起居佳安。二畫久假,上還希檢收。許借承晏、張遇墨,希示一觀,千萬、 十萬。承晏若得真完,雖異熱帖亦可易。更俟續布,不具。紹彭再拜,大年太寧執亊。廿八日。

【簡介】

薛紹彭,生卒年不詳,字道祖,號翠微居士,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曾官秘閣修撰、知梓潼路漕。與米芾交往 密切,亦善於鑒古,時人並稱「米薛」。

該帖結法內斂, 鋒藏不露, 而古意時溢毫素問, 不作傾險浮急態。

高義帖

高義帖 宋 韓世忠

【釋文】

世忠再拜。日者事緒種種』每荷周全,自非高義,何以及此。世忠近以私家身物,悉進朝廷,復得聖旨,令世忠般 取縷細。專遣人拜聞,諒已垂念。若更蒙頤旨,早與發遣,乃出厚賜也。疊有干溷,悚仄之劇。世忠再拜。

【簡介】

韓世忠(1089-1151),字良臣,宋代延安(今屬陝西)人。《高義帖》書法學蘇軾, 結體端正, 用筆豐潤。書時五十三歲。

閏中秋月詩

閏中秋月詩 宋 趙佶 紙本 楷書 縱35X橫44.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閏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 魄澄鮮。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萬象斂光 增浩蕩, 四溟收夜助嬋娟。 鱗雲清廓心田豫, 乘興能無 賦詠篇。

【簡介】

趙佶(082-1153),即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 怠於政治, 崇信道教, 自稱道 君皇帝。「靖康之變」被金人 虜去, 於南宋紹興五年死於 五國城。一生勤於書畫, 精 於鑒別,創「瘦金體」,在書 畫史上獨樹一幟。對北宋文 化藝事起積極倡導和推動作 用,敕編《宣和書譜》、《宣 和畫譜》,並刻《大觀帖》。有 許多書法作品傳世, 在中國 書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ECHO 處於關閉狀態。

此帖鋒棱分明, 力度均 勻, 揮灑如意, 體現了身為 一國之君的大家風範。

後赤壁賦

後赤壁賦 宋 趙構 紙本 草書 縱29.5X橫14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簡介】

趙構(1107-1187),即宋高宗, 宋徽宗第九子, 在位三十六年。《書史會要》評其「 善真行草書」 。初學米芾, 中年亦學黃庭堅體, 晚年學二王及六朝書, 自成一家。著有《翰墨志》, 總結宋以來書法, 尤有見地。

《後赤壁賦》與馬和之畫《後赤壁賦圖》同裝, 筆法精熟, 筆畫稍顯瘦峻,可見鋒棱筋骨,功力極深。

門下帖

門下帖 宋 劉岑 紙本 草書 縱31.3X橫52.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岑輕別門下,乃已逾四旬矣。雨滯南浦,深恨 前日不少遲延,以聽教誨也。外生書中,聞近 中嘗存賜書.度道路污口,書來尚緩,然已荷 眷意之勤矣。即日不審

【簡介】 劉舉,字季高,號杼山,宋代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此帖用筆豐潤「縱逸不拘,有自 得之趣」(《書史會要》),是其晚年之筆。

懷成都十韻詩卷

懷成都十韻詩卷 宋 陸遊 紙本 行草書 縱34.6X 橫82.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放翁五十猶豪縱,錦城一覺繁華夢。竹葉春醪碧玉壺, 桃花駿馬青絲革空。鬥雞南市各分明,射雉西郊常命中。壯 士臂立綠絛鷹,佳人袍畫金泥風。椽燭那知夜漏殘, 銀貂不管晨霜重。一稍紅破海棠回, 數蕊香新早梅動。酒徒詩 社朝暮忙, 日月匆匆迭賓送。浮世堪驚老已成,虛名自笑令何用。歸來山舍萬亊空,卧聽糟床酒鳴瓮。北窗風雨耿 青燈,舊遊欲說無人共。省庵兄以為此篇在集中稍可觀, 因命寫之。游。

【簡介】

陸遊(1125-1210), 字務觀, 晚年號放翁, 越州山陰( 今浙江紹興)人。曾知嚴州, 後升寶謨閣待制, 其「 才氣超逸, 尤長於詩」 , 以詩詞聞名於世。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 他的書法和詩歌風格一樣, 沉雄鬱勃, 寄託 著飽受精神壓抑而欲一吐為快的情緒。此帖書法有張顛筆意,沉鬱疏放, 字裡行間充溢著滿腔的愛國熱情。

自書詩(一)

自書詩(一) 宋 陸遊

【釋文】

原上一縷雲,水面數點雨。夾衣已覺寒,秋令遽

【簡介】

陸遊的書法風格在蘇黃之間, 其結體近黃而筆墨近蘇, 遒嚴飄逸, 沉雄厚重, 在宋代眾多書家中獨樹一幟。 本卷是陸遊所書詩稿,書寫隨意,空白處使得章法有致。張丑評其書:「放翁書跡飄逸,其自書詩一卷,字畫遒 勁可愛也。」文彭則說:「人品既高,下筆自有不同者也。」

自書詩(二)

自書詩(二) 宋 陸遊

【釋文】

如許。行行過東村,父老可共語。披衣出迎客,芋栗

城南唱和詩

城南唱和詩 宋 朱熹紙本行書縱3 1 . 5 X橫275.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

納湖

詩筒連畫卷, 坐看復行吟。想像南湖水,秋來幾許深。

東渚

小山幽桂叢. 歲莫藹佳色。花落洞庭波, 秋風渺何極。

詠歸橋

涼漲平橋水. 朱欄跨水橋。舞雩千載事, 歷歷在今朝。

舡齋

考槃雖在陸, 洗濟水雲深。正爾滄洲趣, 難忘魏闕心。

【簡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人稱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寓居建州。《書史會要》 說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筆即沉著典雅。」

此帖為朱熹早年書法, 筆勢迅疾,無意求工, 而點畫波磔無一不合書家規矩, 韻度潤逸. 筆墨精妙,為其代表 之作。

郡符帖

郡符帖 宋 岳珂 紙本 楷書 縱30.3X 橫4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坷揆序且夏庚仗蘊隆, 仗惟權邵簽判通直榮攝郢符,神所飲介,台候動止萬福。 坷比者草率上狀,旋蒙巽答,慰懌曷已。宇文兄試牒重荷, 垂應寒士,三年之期, 一試之地,得失 升沉之所繇。

【簡介】

岳珂(1183-1234),字肅之,號惓翁,岳飛孫。富收藏,精鑒別,工書法。 此帖楷書工 整,是典型宋代 信札「劄子」格式。

望君詩帖

望君詩帖 宋 吳琚 紙本 行書 縱26X 橫12.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忘歸不覺鬢毛班,好事鄉人尚往還。斷嶺不遮西望眼,送君直過楚王山。

【簡介】

吳琚, 字居父, 號雲壑, 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宋高宗吳皇后侄。歷尚書郎、部使者、直學士,以鎮安節度使留守健康, 遷少保, 世稱「 吳七郡王」 。其平生「 性寡嗜好, 日臨古帖以自娛, 字體類米芾。」 此帖書法極像米芾, 然稍嫌圓滑, 缺乏米芾俊拔之氣。

文潛帖

文潛帖 宋 呂祖謙 紙本 行書 縱30X橫1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祖謙上覆。文潛至孝知府朝議兄,謹此附承慰唁。惓惓之意,不殊前幅。中甫昆仲,並想口痛難勝, 亦不及一一上狀。 祖謙上覆

【簡介】 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 呂好問孫。南宋壽州( 今屬安徽) 人。

《文潛帖》是致劉焯的書札,書時四十四歲。 此帖筆法奇異, 行筆婉轉跌宕。

去國帖

去國帖 宋 辛棄疾 紙本 行楷書 縱33.5X橫2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棄疾自秋初去國,倏忽見冬,詹詠之誠,朝夕不替。第緣驅馳到官,即專意督捕. 日從亊於兵車羽檄間, 坐是倥傯, 略亡少暇。起居之問, 缺然不講, 非敢懈惠, 當蒙情亮也。指吳會雲間, 未龜合併,心旌所向, 坐以神馳。右謹具 呈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亊。辛棄疾劄子。

【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 南宋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本帖書於淳熙二年, 辛棄疾時年三十六歲。書法中鋒用筆, 筆畫盡合法度, 書寫流暢自如, 渾厚沉婉, 筆意略 顯蘇、黃遺規。雖無豪縱恣肆之態, 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氣。此為辛棄疾僅見的墨跡珍品。

自書詩

自書詩 宋 趙孟堅 紙本 行書 縱35.8X橫67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我家山河二百州, 半沒膻腥逾二紀。坐輿圖鬢已凋, 馬嘶半夜秋風起。

【簡介】

趙孟堅(1199-1264),字子固, 號蘭坡, 又號彝齋居士, 宋宗室。工書畫, 善水墨白描水仙梅竹, 有梅譜傳世。 書此帖時趙孟堅年六十一歲, 是趙氏晚年之筆, 筆力雄健, 縱逸豪放, 有黃庭堅書風。而結體瘦勁, 中宮緊結, 欹側俯仰之勢則師法米芾, 自有標度, 為其書法代表作。

雙松圖歌卷

雙松圖歌卷 宋 張即之 紙本 楷書 縱33.8X橫119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

【簡介】

張即之(1186-1266),字溫夫,號木雲寮, 和州(今安徽) 人。以擅書世, 書宗唐人, 結體嚴謹,對當時書 壇影響很大,北方亦多仿其體者。後人稱之為「以能書聞天下」,「大字古雅遒勁,細書尤俊健不凡」。

此巻為其晚年之筆,擎窠大字, 神完氣足, 勁健雄肆,且時見險怪之態。

木雞集序(一)

木雞集序(一) 宋 文天祥

【釋文】

三五百篇,優柔而篤厚,選出焉,故極其平易,而極不易學。予嘗讀《詩》,

【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吉水人。

文天祥書法宗法二王,筆畫粗細變化不大,但注意在布局安排中的疏密變化,觀其作品中,彷彿有一股清泉在流溢,秀逸並富文人氣息。這件作品中點畫精勁微妙,輕起輕落,顯得清疏挺竦。在結字中注意留空,所以每個字的結構顯得十分空靈,即便在字與字的連接上,依然是以氣勢連貫為主,而不強調筆畫之間的連帶。

木雞集序(二)

木雞集序(二) 宋 文天祥

【釋文】

以選求之,如曰:「駕言陟雀亀,我馬 何虺陵,我姑酌金曇,維以不永懷。」如 曰:「自子之東方,我首如飛蓬。豈無 膏與沭?為誰作春容! 」《詩》非選也,而《詩》未嘗不選,以此見選之大出於 《詩》。此從魏而下多作王言耳,故


推薦閱讀:

渭川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
關於描寫中秋節的詩句賞析目錄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賞析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翻譯及賞析
30幅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九)【組圖】

TAG:書法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