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開示:法眼禪師與法眼宗

一位老股民的23條肺腑之言 南懷瑾老師開示:法眼禪師與法眼宗 2012-06-13 10:14閱讀:2,232 現在來談法眼宗。法眼宗在南宋時代就衰落了,此宗與雲門的教育法不同,比較注重文字。這一宗的人才,文字修養都很高,比如永明壽禪師(《宗鏡錄》的作者),即屬法眼宗這一系。法眼宗注重文字、教理,才產生了永明壽的教理與修持並美。法眼禪師悟道的因緣,大家可以自己研究。法眼禪師有名的詩:理極忘情謂 如何有喻齊到頭霜夜月 任運落前豀果熟兼猿重 山長似路迷舉頭殘照在 元是住居西詩作得不算特別好,但卻是禪的境界。他主張見地、修證、行願並重。要窮理,理明到了極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切妄念都沒有了,就是「忘情」。用功的第一個道理是要理透,然後功夫才到。到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時,怎麼樣的比喻都講不出來了,怎麼比喻都是錯誤的,因為無法相比。

X下面兩句「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好詩,實實在在的境界。果子熟了,猴子來摘水果,抱也抱不動。猴子偷水果很有意思,右手摘了一個,挾在左臂下,再用左手去摘,挾在右臂下,雙手不斷地摘,水果不斷地從臂下掉到地上,看到人來了,趕緊跑,這就是人生。這個錢抓來放銀行,那個錢抓來買股票,然後走時,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同猴子抓水果一模一樣。有些猴子心平一點,抓一個兩手捧著就把它吃掉了;如果要偷的話,一定一個都沒有。

最後兩句:「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現成的境界,抬頭一看,好像在黑暗境界中,光明掉了,不過還有一點殘照在,原來那個靈靈明明的還在,就在那個房子西面。「住居西」是雙關語,也可說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極樂世界不一定代表西方凈土佛國,而是代表自性清凈。法眼宗非常平實,但偏重於文學方面,比較著重文字。《指月錄》記載了這一首,《五燈會元》卷十,則錄了另外一首。法眼禪師與李王賞牡丹花談天,五代的李王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就是唐太宗的後代末路王孫。李王很尊重法眼禪師,是法眼禪師的皈依弟子。有一天,這位小王請法眼禪師同賞牡丹,一方面問佛法。牡丹代表富貴,賞完花後,李王請他作首偈子,他當場就寫了一首詩:擁毳(cui4聲 )對芳叢 由來趣不同發從今日白 花是去年紅艷冶隨朝露 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 然後始知空天氣涼了,他們披著披風對著牡丹花叢。「由來趣不同」的趣字同趨,走的路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這兩句真好,但是襲自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不過偷得很高明。「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描寫花,好詩。「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他對這個末代王孫說:你趕快去修道,時代已經結束,不是你的了,何必等到花掉下來,你才知道是空的呢?正此時,恰到好處,你趕快收場,這句子寫得多高明。又在《指月錄》卷廿二有:師頌三界唯心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眼色耳聲,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大地山河,誰堅誰變。」這就是法眼這一系的禪宗,後來法眼一系發展下來,到了宋代,除了永明壽禪師以外,就是浮山遠禪師。如果研究中國文化發展史,要特別注意溈仰宗的九十六圓相。溈山禪師乃百丈禪師的弟子,仰山禪師是溈山禪師這一系來的,跟著下來就是臨濟、曹洞,時代已到晚唐、五代。雲門、法眼則是五代了,浮山遠禪師、永明壽禪師已到了宋朝。這中間一差就兩三百年,我們幾句話就帶過去,幾百年一剎那而已。時代愈向後發展,簡單的方法也越形繁複,同現在科學一樣,分工越來越精細。臨濟的四料簡、三玄三要,到了曹洞就是五位君臣,雲門的顧、鑒、咦也過去了。到了法眼,演變成「九帶」,這九帶成了東方文化,傳到日本,變成功夫方面的術語,黑帶、黃帶……等九條帶子。這就是從浮山遠禪師的九帶演變來的,九帶就是九個類別。現在的禪宗很可憐,一般人以為打坐是禪,參話頭是禪,默照也是禪,還有一種把沉思冥想也當作是禪,這就很嚴重了,宋朝大慧杲禪師稱這個是「默照邪禪」。還有一般講禪學的人,講得就更容易了,比如說:見桃花而悟道啦;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這是大家最喜歡講的,搞禪學的書上常有。窮人上街,百貨店裡擺些什麼,經常沒有看見,見百貨不是百貨,那不是禪了嗎?《如何修證佛法》-------------------------------------------「無念知境」,無念以後不是不知,是全知,換句話說,幾乎達到全能。理的重要性也是如此。過去曾經上過顯密圓通修證法門的課,上次也提到禪宗法眼祖師、法眼宗的重要性。像我們手裡這部書《宗鏡錄》,是凈土宗也是禪宗大師的著作,他從禪宗出來,他的系統是法眼宗。法眼宗的傳承很快就斷絕,為什麼?因為太難!換言之,法眼宗在用功、證道上的要求非常嚴格。上次提到法眼禪師的詩偈:「理極忘情謂,如何有喻齊。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豀。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有人研究中國禪宗,尤其禪宗祖師們的詩偈,認為幾乎與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的大智慧一樣高超,有時一首偈子的涵意包含甚廣。「理極忘情謂」,理到了極點、悟道了!「情」、妄想、「謂」,無話可說。「如何有喻齊」,什麼比喻都不需要,沒有一個比喻可以與它相比。「到頭霜夜月」,文學的境界也是悟道的境界。冬天清、冷、靜、寂的霜夜,月光遍照,整個天地都空了!「任運落前豀」,清光一照,百尺竿頭還是落到平地。「果熟兼猿重」,雖是寫景,理到了就是功夫,樹上的果子熟了,猴子偷摘果子。猴子、果子掛在樹榦上,樹枝因承重而彎曲。猴子代表心猿,果是道果。理論、功夫到了,自然果熟,心境自然到達莊嚴的境界。「山長似路迷」,這是大家都能體悟到的,你們用功的情形就像扭秧歌,今天進三步,明天退兩步;這兩天進步一點,一會兒功夫卻又跨掉了。修道這條路程非常遙遠,有時疑似無路可走,越修越糟糕,在進步中間是有這種感覺。「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描寫夜晚的景色,也是修證到的境界,原來還是自己本來的那個房子。「西」也可以解釋成原來又是歸到西方,這個西方並不一定完全代表極樂世界,也可以代表心地法門,本來清凈。這裡是真凈土。「舉頭殘照在」完全到了家;「元是住居西」原來就是自己的故鄉,我的本家就在這裡。這是法眼禪師陳述悟道境界偈頌,法眼宗是禪宗的一大宗派,永明壽禪師是法眼禪師的徒孫。

《宗鏡錄略講》 魅族MX5e僅1299元加送耳機 一位老股民的23條肺腑之言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3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 南懷瑾老師說「財富的去向」
  • 隨筆:感悟南懷瑾先生的人生哲學
  • 南懷瑾老師講「心一境性」(中):心一境性與如如不動
  • 聽南師講故事:險些投胎做豬的朋友
  • 南懷瑾老師講述: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 推薦閱讀:

    南師開示:什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法眼看世間】亂剃「徒弟」怪象叢生
    正法眼藏 | 雲居佑和尚示眾
    正念是什麼(之三)
    法眼——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TAG:南懷瑾 | 法眼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