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培生老師傳授的「高探馬」

「高探馬」釋義:取騎手上馬時,必須長腰立身,一手攏住韁繩,一手高探馬鬃之意,故冠以此。 太極拳高探馬有左(由左向右)右(由右向左)兩式,它們各自下接右分腳和左分腳。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此處為左高探馬(式子偏左,右手在前,由左向右高探),承接雲手最後之定勢——單鞭勢。 第一動兩掌虛合,拉單鞭到位後,體重在兩腿之間,有些偏左,眼神注視左手食指前方。

行功時,隨著眼神收回,體重也由兩腿之間移向右腿,松左肩、墜左肘、左掌以小指引導向下往回收撤,掌心翻轉向上,到膻中與肚臍之間為度;右勾手鬆力變掌,掌心朝下,右掌找左腳,右肘找左膝,小臂回收到胸前,臂與肩平,兩掌上下虛對,右肩找左胯,身軀微向左轉;同時長腰立身收左腳,腳尖虛著地面,成丁虛步,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第二動兩掌右伸,王培生老師教拳時,為使從學者,更容易體會和做到「用意不用力」,此處心法部分的提示有:1、想像兩手捧著一大瓶硫酸,小心翼翼從右側挪到左側,當右手食指接近左角孫(左耳尖處的穴位)旁時;意想右手掌心欲摸左肩,左肩一躲(也就是意想左肩從身後找右胯、左肘找右膝、左手找右腳),左腳自動向左邁出,腳跟著地,目視右手食指指尖;2、左腳落平。王培生老師提示:左腳自動落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舒直,腳跟外開,右掌、左掌兩掌上下虛對,靠近左胸,目視右側(正東);3、弓步前探。王培生老師提示:左掌掌心朝上,意想左掌由大拇指開始,繼而食指、中指、無名指、到小指,逐個順序貼地,右掌走外弧形自動向正東偏南伸出。右掌在前,掌心向下,左掌在右臂彎處,掌心向上;體重寄於左腿,視線注右掌食指指尖;意在右掌掌心。 用法:拉單鞭後,身體正前方有空檔,敵方乘機用右拳向我胸部直接襲來,我則以高探馬以對。此時體重迅即由兩腿之間偏左移於右腿,退左步腳尖點地為虛,並使身軀略向左轉,含胸拔背、長腰立身以緩解其攻勢;同時上面以左手腕背反粘對方右腕內側;下面左腿向左前方邁進一步,體重前移,並以右掌(掌心向下)朝對方右肩頸部(右翳風透左翳風,輕輕一「敷」,這就是所謂的「探馬掌」。王老師在此處用了一個「敷」字,精妙絕倫,俗云:敷藥面,把葯面撒在傷口上。說明這個動作一點不使力,似挨非挨)。關於「敷」字,前賢武禹襄先生有精解: 「敷」:敷者,運氣於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解曰,此是兩手不擒、不抓、不拿,僅敷在彼之身上,以氣布在彼勁之上,如氣體一般之輕,令彼找不到有絲毫得力之處;以精、氣、神三者貫串住,使其無絲毫活動之餘地而動彈不得。 又:「周身必須達於猶如氣體一般之柔軟,氣勢達於磅礴之概,全身好似氣球一般而無懈可擊,行氣自如而能遍及全身之境地,非懂勁後,練到這種極精境地者不可得。完全是以氣運動而走內勁,所謂全是以氣言,無形無聲」。

20世紀八十年代末,王培生老師在西城少年宮辦班,有一次講到「高探馬」一式,筆者被他當靶子,親身體會了「全是以氣言,無形無聲」的厲害! 我出手後,他退步轉身含胸拔背、長腰立身以緩解其攻勢;同時一面以左腕背反粘我的右腕內側,順勢微微一滾動,(不是拽我)結果引進落空,使我一擊不中,腳下飄浮,欲往他的左側傾斜);緊接著他下面左腿向左前方邁進一步,體重前移,(又搶佔了我的「中」)並以右掌(掌心向下,由左向右)朝我右肩頸部伸出,看來勢,我以為他伸手必往前杵,在我腳下已站立不穩的情況下,我如不能穩住自己的重心,經他這一杵,我必往後仰跌無疑。因此身不由己就想奮力往前掙,可是他伸手前探只是輕輕一「敷」,並不是使力前杵,我不但沒有能借到來力穩住重心,反而因自己用力過大失中,出現往前傾倒之勢,王老師右掌順勢由左往右一個旋轉,接著經他右下到他的左膝外側,配合他左手粘著我右腕往上一抬,輕輕巧巧使我來了個頭朝下腳朝上的「倒栽蔥」。本文照片上拍下的,就是他右掌順勢由左往右一個旋轉,剛經他右下還沒有最後到其左膝外側前的那個瞬間。就當時的那個狀態,王培生老師只須用右腳往我腰胯一踹,我整個人就遠了去了!這就是「探馬掌」的竅要和威力。正是:乘馬探身欲前縱,含胸松肩手足動。腰脊撐開目視敵,運用純熟向胯蹬。破敵擒拿取敵射,撲面掌法可鎖喉。按挒皆是腰襠勁,進肘直攻莫停留。 上面的順口溜是劉晚蒼老師傳授吋,講高探馬拆手時隨機應變,可以撅敵肘,可以用撲面掌,也可在左手順勢翻掌擒拿住敵腕後,右手張開用虎口直接去鎖住敵喉,甚至伺機側身上步進右肘等等用法。


推薦閱讀:

飛支神煞--摘自宋奇鴻老師奇門鳴法懸解
與吳水清老師通訊錄
家長應機智應對老師的批評
【師說】陳國安老師給08級師範生的第二封信。
《群書治要360》——蔡禮旭老師 第四十五集

TAG: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