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盡1G流量才能看完的24個精彩項目!
來源:拾光景觀
2017洋洋洒洒的就完了,
這一年都有哪些景觀人喜歡的景觀項目呢?
本著能用圖不碼字的原則,
我們還是一個個欣賞項目的精彩內容吧,
24個項目,內容比較長,
小夥伴們可以存下來慢慢欣賞。
一月
蘇州蘇南萬科 · 公園裡 / 張唐景觀
▽ 視頻 VIDEO
公園裡位於蘇州吳江長板路一處十字路口的兩側,緊靠吳江客運站,周邊住宅區密布,但卻缺乏公共活動空間。場地被一條車行道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側的原有建築圍合出了場地東部的基本空間形態;西側街角的一小塊為永久開放空間,而剩下的部分是商業待建用地。根據本案特殊的區域位置和現場狀況,我們將場地分為東、西街角廣場(永久場所)和小公園(臨時場所)三個部分。我們希望賦予方案更多城市公共空間的屬性,在提升城市局部環境品質和功能的同時,吸引周邊的人群來到這裡,提高場地的人氣。
▽公園裡鳥瞰
東、西街角廣場
東、西街角廣場之間是通往住宅區內部的車行道,一組由8個高達10m左右的蒲公英雕塑構成的雕塑群強調了入口,也成為了場地上地標性的元素。
▽ 廣場上高聳的蒲公英雕塑
2)鋪裝和樹池
東西廣場均以緩坡與市政人行道相連,鋪裝也統一設計成600X600的正方形黑白灰三色跳色石材,這樣的處理方式模糊了場地和市政空間的界限,賦予了場地一個友好的對外界面。廣場由幾組大型花池組合圍合出中央活動空間,花池採用了光面爵士白花崗岩,在陽光下,亮白色的石材耀眼而優雅。花池下方的鋪裝採用燒洗面福鼎黑花崗岩,與爵士白花崗岩形成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白色花池的亮度。
▽黑白灰三色跳色鋪裝和爵士白坐凳的光影效果
▽三色鋪裝在雨中肌理更明顯
▽爵士白坐凳底部影線效果
3)波浪水台
東廣場售樓處入口前設置了兩個翅膀狀的波浪水台,一方面消解了售樓處建築與廣場之間的高差,另一方面由造浪機推出的一陣陣波浪不僅給水台增添了視覺上的動態效果,波浪拍打池壁時產生的聲響也帶來了聽覺上的刺激。水台側邊的花崗岩雕刻成隨機的等高線狀(張唐藝術工作室設計製作),波浪溢過其上,產生了大小不同、前後不一的水花,陽光照射過來,波光粼粼,伴隨著「嘩嘩」的流水聲,營造了一種寧靜優雅的氛圍。
▽東廣場鳥瞰
▽波浪水台
▽波光粼粼的水台
▽ 人們可以觸摸水台的側壁來近距離感受波浪
▽夕陽下戲水的母子
4)波浪戲水池
西廣場設置了一處面積約300m2的地面波浪戲水池,意圖在城市廣場上創造一個模擬自然海灘的景觀元素。「海浪」從隱藏在爵士白樹池側壁上的出水口噴涌而出,逐漸減弱,然後慢慢退回來。在營造互動性場所的同時,改善小氣候,帶來一絲涼意。
▽在波浪水池裡戲水的人們
▽用腳感受波浪的孩子們
小公園
考慮到小公園是一個臨時場所,未來會被改造成商業用地,小公園內主要由成本可控的波浪草坡和擁有許多可拆卸再利用的活動器械的兒童活動區構成。白色礫石園路串聯了整個公園,與綠色的草坡相映成趣。滑梯、「樹葉」攀爬網、鞦韆、「花瓣」跳跳板、鑽洞和「大蓮蓬」、「青蟲說」等以自然元素為設計靈感的互動裝置或掩映在草坡之中,或安置在暖色的樹葉形塑膠地墊上。這些器械色彩明亮,提倡互動,引發人的聯想和探索欲,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小世界。
▽小公園鳥瞰
▽ 掩映在草坡之中的兒童活動區
▽張唐藝術工作室設計製作互動裝置
▽ 總平面圖,Master Plan
▽ 設計分區,Design zoning
項目地址:蘇州市吳江區長板路設計時間:2016年2月-5月建成時間:2016年6月面積:13000㎡
項目概況:業主:蘇南萬科,萬科上海區域萬晟產品能力中心景觀設計:上海張唐景觀設計事務所設計團隊:張東、唐子穎、周嘯、徐敏、張卿、顧欣俊、孫川、鄭佳林、劉洪超藝術裝置+兒童活動設計及製作:張唐景觀藝術工作室施工:江蘇天潤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造浪池前期研發:深圳沃特朗寧實業有限公司造浪池施工:宜興鼎誠噴泉科技有限公司攝影:張海
一月
蘇州中航樾園內庭院 / 張唐景觀
樾園在設計之初,就確定了要走的是源於蘇州園林但並不直接抄襲蘇州園林的路子,希望通過探索,創造一個既現代又具有蘇州文脈的當代蘇州園林。通過研究,我們認識到蘇州古典園林以摹寫自然而又高於自然聞名於世。而提起蘇州園林,不得不提的莫過於歷經滄桑古樸典雅,堪稱中國園林文化奇葩的太湖石。太湖石享有千古名石的盛名,在一千年前的唐代已經廣受文人雅士甚至帝王的偏愛,應用到造園之中。明清時期皇家御園達官貴人私家庭院,無不以太湖石來裝飾點綴,成為中國園林特色之一。蘇州留園的「冠雲峰」可以說是蘇州園林的標誌性景觀。建築設計提出來一個「蝕」的概念,建築就像一個太湖石的片段,被時光腐蝕出一個個的空間。景觀設計延續了建築概念,並在其基礎上有了更深層次思考。
▽ 庭院中蜿蜒的水流呼應著建築設計的概念
唐吳融的《太湖石歌》中生動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採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萬古生幽石,鐵索千尋取得來,奇形怪狀誰得識。」 明畫家造園家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太湖石在水中者為貴,歲久被波濤衝擊,皆成空石,面面玲瓏。」太湖石的成因和水相關,和時間相關。
「逝者若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像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歷史的長河滾滾前流,時間又會留下獨特的印記。蘇州園林的標誌性元素太湖石就是水和時間留下來的印記。考慮到場地獨特的地理位置,景觀設計確定在內庭院通過水景來表達時間這一主題:泉水從石台上安靜地溢出,匯成一條小溪,小溪蜿蜒流過庭院,時淺時深,時寬時窄,最後匯入一個池塘。小溪的獨特設計可以讓人感受到時光在石材上雕刻的印記。
主庭院分為溪院和水院兩部分。水溪以精緻的水台湧泉為源頭,經過」侵蝕」曲水流觴注入到水院中,溪水下游的疊石如被溪流沖刷一般與種植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入口對景雕塑。總體來看,溪院以簡潔的硬質鋪裝為主,曲水流觴蜿蜒穿梭在疏影婆娑樹林當中,泉水汩汩聲縈繞在其中,這些都營造出場地的靜謐氛圍;水院以池塘為主,靜謐的水面和建築交相輝映。
▽ 曲水流觴
▽ 溪流細部
▽ 外部沿街空間
▽ 夜景,Night View
▽ 總平面圖
項目地址:蘇州市木瀆鎮建成時間:2016.7項目面積:980㎡業主單位:蘇州蘇航置業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張唐景觀設計人員:張東、唐子穎、杜強、范炎傑、林佩勳雕塑設計製作:張唐藝術工作室——鄭佳林、劉洪超施工單位:湘喬園林攝影:張海
二月 February
蘇州建發·獨墅灣 / 山水比德園林
該案以蘇州園林為藍本,結合現代的造園工藝,運用框景、對景、漏景、夾景、透景、障景等設計手法,力築一方具有文人情懷與氣息的園林。
一進門 – 高門大院 萬千威儀
諸子書院大門口兩側的一對羅漢松,高達4米,米徑、造型一致考究。羅漢松身後是巍峨的蘇州最大御制大門,面寬75米、高達8米,其中主殿青銅門以9乘9的格式排布了81個門釘。豪門的設計參考了故宮太和門,分為主殿和左右闕樓,以中國傳統形制最高的大門,再現王侯將相、世家大族至高無上的規格儀制,重塑當代歸家門儀。
二進院 – 天井情結 珍之重之
穿過大門進入二進院,這是古代官戶人家貴賓落轎之處。詩文題刻、匾聯書畫等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其營造的園境之淡泊,園意之深邃,非身臨其境無以形容。
月洞門 – 以小見大 外儒內禪
月洞門,抬腳跨過天圓地方。
經過天井,便見圓拱門狀的月洞門,這一來源於蘇州古典園林、世家大宅中的典型元素,是整座書院的一個分水嶺。既為出入路徑,又自成一道風景,以小見大的手法連貫南北造園精華。透過門洞亦可窺得另一側景觀,外部是威嚴的大門內部是秀氣整座園林,若隱若現,露而不盡,韻味無窮。
遊園廊 – 三折三景 匠心無限
步入遊園廊,廊腰縵回,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蜿蜒曲折,取法四大園林迂迴之妙。一折廊假山對景、二折廊整體景觀、三折廊始見靜心齋,行走之間,移步易景,在層層廊柱的切換中如同瀏覽畫卷,將書院中的疊山理水盡收眼底,逸趣橫生。
靜心齋 – 書院精神,傳承千古
穿過風雨連廊,就是「靜心齋」,取意清朝皇太子書齋——北海靜心齋,寓意深遠。
中心湖泊 – 活水為引,天地為養
走出靜心齋,映入眼帘的是園子的中心湖泊,艷陽高照下,有一汪碧水,足以慰風塵。
石拱橋 – 精緻小巧,極盡婉約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向前走,便是一座精巧的白色石拱橋。汲園林精華,復現蘇州園林經典元素,純石材打造,白壁如玉,極盡婉約。走下橋即見靜心齋會館,生活雅集,盡現園之大境。
漁隱亭 – 香山巨作,匠心獨運
沿曲橋拾級而上,就來到了湖心漁隱亭。借鑒網師園的傳統禪味意境,以水為中心,湖面、直曲小橋、涼亭、假山、竹子等自由組合,一框一景,變化萬千,盡享山林間的閑雅意趣。其中,六角攢尖亭由香山幫的七旬老師傅純手工打造,可見其匠心獨具。
假山疊石 – 一峰而蘊,千岩之秀
建發·獨墅灣,入詩、入畫、入樂。帶著清新與古典的雙重美感,兼具溫潤與豪邁的兩面氣質。
▼平面圖,Plan
建發·獨墅灣開發商:建發集團景觀設計:集團項目地點:蘇州景觀面積:10000平方米設計時間:2015年
C&D Dushu BayDesign Company: S.P.I Landscape GroupLocation: Suzhou, Zhejiang ProvinceProject Area: 10000㎡Owner: Xiamen C&D Corporation LimitedYear of Design: 2015Year of Completion: 2016
二月
蜿蜒的夏日雪堤 – 魁北克「雪椅」
在魁北克大雪紛飛的冬季,雪花堆積形成了如台地般的雪堤,而Atelier Pierre Thibault所設計的Le Banc de neige – 「雪椅」在炎炎的夏日重塑了這一奇妙的景象。這個包括了開放平台與延綿座椅的臨時裝置改變了使用者和與公共空間的關係,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泛著雪白光芒的裝置環繞著Bordeaux廣場上的樹叢與街燈,賦予了這些平凡事物不一樣的氣質。
▼泛著雪白光芒的裝置環繞著Bordeaux廣場上的樹叢與街燈
平台順著遊戲場地划出一道圓弧,創造出可以靜坐旁觀的階梯看台。 如等高線般的平台將平坦的大空間拆分為高低錯落數個小空間。沿著聖保羅大街來往的路人可以在這片如山巒般起伏的城市空間處稍作停留,享受夏日的陽光與陰涼。而勇敢者則可以一路向上攀登,直到繁茂的綠意將自己淹沒,將城市的喧囂隔離在外。
▼平台順著遊戲場地划出一道圓弧,創造出可以靜坐旁觀的階梯看台
▼如山巒般起伏的城市空間成為路人的停留之地
這個藝術裝置作為2016年魁北克城市街頭藝術活動」不平凡的街道(Les Passages Insolites)」的一部分,被安置在了城市的中心地帶。它不僅是城市街頭的藝術作品,也成為了人人皆可使用的公共服務設施。塗上了白色油漆的膠合板經過了彎曲,塑造出蜿蜒伸展的有機形態。雖然只在街頭停留了一個夏天,「雪椅」仍為魁北克街頭帶來了別樣的精彩。
▼ 起伏的裝置與玩耍的兒童
▼ 灑落在平台的陽光與樹影
▼ 軸測圖
▼ 平面圖,Plan
▼ 剖面圖,Section
三月 March
鮑頓主公園,中心商務圈的花園綠洲,澳大利亞 / 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
鮑頓公園作為阿德萊德內陸北部鮑頓地區改造的核心項目,在中心商務圈外圍人口最密集的城區建造了一個花園綠洲,為都市周邊強硬色彩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調。
▼阿德萊德中心商務圈的景觀公園
景觀設計不僅將吸引人們來到這裡,更讓他們樂意停留,提供休息、社交互動和娛樂的空間。鮑頓公園的成功取決於三大設計亮點。中央慶典草坪周邊的花園讓場地充滿生機,創造了能夠減弱周邊都市狀態的微氣候。分形圖案的、相互連接的道路讓人們從四面八方都能夠進入到公園。長條遮陽構築物下有野餐和燒烤區,在園內還有一處旱噴水遊樂區,成為公園核心聚集空間和視覺焦點。
▼場地主要的三個分區,及道路系統
公園與周邊的一棟建築 – Plant 4無縫連接。該建築重新改造成一處美食目的地,聚集餐館、每周產品集市、有機食品、獨立商店,也可以定期舉辦活動。
▼ 公園與周邊的建築物相接
該設計的核心概念是展現一個重新被發現的空間。我們將回收的紅磚重新作為鋪裝使用,在感官公園內打造了一個迷宮,在迷宮裡有分散栽種的植物和狹窄的步道,人們通過步道可以找尋到一座完全由回收的碼頭木材製作而成的定製兒童遊樂場。
▼感官公園內的鋪裝和植物材料
▼由碼頭回收材料打造的的休閑區
材料和色調的選擇注重與場地工業背景相呼應,例如我們使用的回收磚塊與周邊街道歷史性維多利亞連棟房屋相照應。兩塊啞光打磨的混凝土鋪裝塊以三角形的圖案排列,組成一塊縫合場地空間的地毯,將遊客吸引到中央的水景。中心的水景由一排隨意分布的10個旱噴組成,水柱靈動且顏色與上方圓盤遮陽構築物的燈光相呼應。
▼ 場地內的水景與遮陽構築物
▼ 遮陽板細節
▼鋪裝的細節
在公園周邊分布著大量休閑定製座椅,吸引人們前來,滿足從熱鬧聚會到安靜活動的不同需求,讓人們融入到環境中。為自行車提供的相關設施為遠道而來的遊客提供了便利,增強了鮑頓的可持續性。鮑頓公園展示了人性化、考慮周全的設計是如何連接人群,從而加強城市的社會和娛樂結構,在已有的社區內創造一個真正的目的地。
▼ 場地加強了城市的社會和娛樂結構
項目名稱:鮑頓主公園位置:鮑頓第三街業主:南澳項目改造機構項目主設計: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
三月
達令敦園區遊樂場,親切的社區娛樂中心
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ASPECT Studios受Lendlease委託,為達令敦園區的遊樂場地提供景觀設計服務。此遊樂場地位於新建亞拉比巴社區的中心地帶,位於布里斯班東南方向和紹斯波特西北方向,分別相距40公里和30公里。亞拉比巴的規劃目標是建造一個配套設施齊全的成熟社區,結合住宅區、一系列完善的商業和辦公區、教育設施(包括小學和中學)、小鎮及街道中心、休閑娛樂及社區服務,並通過覆蓋廣泛的人車共享通道將各區域相連,提供便利的交通。達令敦園區位於社區的核心位置,而遊樂場地更是核心中的核心,為家人和兒童提供了一起玩耍、一起溝通交流的場所。
▼ 位於社區核心地帶的遊樂場
Lendlease希望在此區域建為全新社區時,遊樂場地能作為一個主要場所營造元素,吸引人們前來。客戶希望遊樂空間內的元素具有包容性,能夠吸引各年齡段兒童,並且設計引人注目的水景遊樂區。因此,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ASPECT Studios為兒童創造出豐富的遊樂體驗,鍛煉他們的想像力、鍛煉體質並增強活力、感受周邊事物及享受自由玩耍的快樂,並在相鄰區域設計了寬廣的草坪,以便家人進行野餐或共同玩遊戲。
▼ 為兒童創造出豐富的遊樂體驗
我們對達令敦園區遊樂場地設計進一步深化,展現了一系列與場地周邊景觀環境呼應的豐富遊樂體驗。亞拉比巴社區位於洛根區內,坐落於一處平緩坡地之上,而此處坡地則被普朗克特保護園區曲折複雜的山脊所環繞。在項目的部分區域,人們也可看到附近的坦柏林國家公園。周邊土地多為農地和茂密的森林,擁有豐富的植被,為該社區增添了一層自然美景幕布。遊樂場地的設計旨在此景觀背景下創建一處遊樂環境,使其與當地地形相結合,並通過充分利用當地石材設計出具有場地特色的遊樂元素。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能夠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便於維護的場地環境,因此,我們對綠化室和蓄水箱的位置、材料及施工細節都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挑選。
▼ 引人注目的水景遊樂區
▼遊樂場地的設計旨在此景觀背景下創建一處遊樂環境,充分利用當地石材設計出具有場地特色的遊樂元素
▼ 孩子在水中玩耍
▼ 水景遊樂區的精緻的細部處理
自建成後,此遊樂場地成為人們積極主動交流的場所,許多家庭不介意路途遙遠,來到這裡度過愉快的一天。以公共空間為主導的社區建設策略注重公共區域和遊樂場地的建設,營造一種場所感和社區歸屬感。
▼ 遊樂場地成為人們積極主動交流的場所
▼ 平面圖
四月 April
洪都·中航城,南昌的舊城景觀改造 /一宇設計
什麼是廠區再造之於洪都?什麼是舊城改造之於南昌?是一種對過去的紀念與傳承一種對新的生活的想像與憧憬
▼ 改造後的景觀公園
▼ 公園平面
「飛翔記憶的重生」
南昌洪都作為重要的飛機製造產業重鎮,過去的洪都人帶著飛翔的使命,創造了無數翱翔天空的飛行器械。本項目作為洪都老城區城市更新計劃的起點,為了此珍貴的歷史意義,設計保留了場地的重要工業與自然遺迹,透過設計的手法,將舊廠房變身為未來小區的文創中心,讓歷史建築重生,讓飛翔的記憶延續。
▼ 為孩子打造的娛樂空間
▼ 引人入勝的設計
「天之橋,雲之谷」
前廣場的設計,強化了飛機工廠的意象,利用摺紙飛機的「折」的手法,創造出彷佛一張沿著虛線翻折般的特色廣場。「折」的概念也延伸至座椅的設計,結合人體工學及視線設計,設計出可以仰望天空,或坐或躺的雕塑長椅。此外廣場上的噴泉,也模擬飛機飛翔時噴射出的煙霧做成特色噴泉,形成廣場充滿互動性與速度的活絡氛圍。
▼ 廣場的設計融入了飛機的意向
▼ 廣場的細部
延續著以飛翔的歷史作為啟發,環抱整個園區的「林之道」,進一步結合保留的工業廊架,向上爬升成為園區的另一亮點「天之橋」,提供俯瞰園區,最佳的眺望平台。而俯視園區的中心,是場地特別量身打造的「雲之谷」,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和模仿雲朵的水霧,成為每個孩子最喜愛,在雲間嬉戲玩耍的遊戲場。
▼ 天之橋
▼ 雲之谷中的裝置設計
▼ 場地成為了孩子們的夢想鄉
「老樹的回憶聽風的歌」
除了保留廠房之外,場地內也保留了原有的林帶。因為每一棵樹,都是見證了洪都的歷史,伴隨洪都人成長的記憶,及呵護滋養這片土地的守護神。設計用一種呵護的心情,去看待場地的每一棵樹,以「不破壞一棵樹」為原則,順勢繞過每一棵樹的手法來進行規劃。其中入口區的參天松林區經過保留梳理後,變身成小區集會和各種活動舞台的「松之台」;而穿梭在後側林間的「林之道」,則成為林間漫步,享受午後清風與光影之美的最佳散步道。
▼ 場地中保留的林帶
「居於林隱於野」
「林之道」除了散步道的功能,還連接至三座隱沒於林間的住宅。住宅的概念,以將人造的介入最小化,最大表現自然之美為概念。房屋首先依著樹林調整型態,巧妙地置入於林間,有的美麗的枝幹恰恰的伸過窗邊,有的入口剛好有結實累累的橘子樹散發香氣。讓生活融於自然,自然隱於生活。另外建築表面也利用鏡面鋼板的手法,讓建築變成森林,隱沒於綠色世界之中。
▼ 場地中的建築融入了環境
「生態園區永續園區」
除了保護歷史,活化園區,如何讓場地能長久地傳承,在環境及精神上永續,是另一個重要的工作。洪都的這片土地,透過這樣人與自然、歷史與未來,相互共生、尊重、保護的永續性發展,來創造下個世代的洪都新城,永續開發。
▼ 環境及精神上永續的設計
我們設計利用了生態景觀的手法,在園區人行道及內部景觀設置了生態雨水花園的設計,來解決暴雨時防洪及減少維護成本的問題,讓園區成為自體生態循環的生態景觀。另外更於園區設置認識植物,生態知識的兒童指示牌,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愛護自然,了解自然,進而保護自然。
▼ 景觀中的指示牌具有教育功能
▼ 剖面
業主:中航里城項目名稱:南昌中航城面積:24500平方米景觀建築師:一宇設計(上海)YIYU設計攝影:Alex de Dios,Kano Eiichi設計團隊:林逸峰,吳孛貝,Alex de Dios,王裕中,黃婉貞協作藝術家:德國 Francesco Camillo Giorgino協調製作:喚醒空間撰文:林逸峰
四月
Hafencity 的濱水城市公共空間景觀,德國
Hafencity 西部的公共濱水空間是城市南部港區改造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上,這個地區在不斷變化,但是一致都承擔著港口和工業用途。每天潮汐的變化不斷改變著水平面的高度,體現了港口低地的典型特徵。
為了防範濱水地區的風暴潮,中心城市的功能區:如居住、工作、商業、文化和休閑等新型混合功能地區中的建築會建造比原先高出約三米的地方。
考慮到市民的需要,設計師重新研究了整片區域的內容,更新後的空間可以讓人們在這裡感到放鬆和自由。新的城市規劃把濱水區打造成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空間,使得公眾從居住區流向水邊,讓每個人都享受到這裡新的人造濱水景觀。這裡的濱水景觀空間是由水和植物所定義的,人們可以在公共空間的每個層面上找到水和樹木。
五月 May
阿普貝思雨水花園,北京768創意園 / 阿普貝思
項目背景
快速城市化下重上不重下的失衡發展,致使豐雨期所帶來的城市問題更加突出。過去3年,我國360多個城市遭內澇,2015上半年已有41座城鎮因暴雨內澇受淹。「逢雨必澇」已成為我國城市重大災害之一。
▼夏日雨後
▼建成後的雨水花園
場地溯源History
項目基地位於768創意園區,園區前身為大華電子儀器廠,是我國建國初期156項重點項目之一,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由原蘇聯設計師設計,是現存為數不多的老工業遺址之一。2009年改造為以知識創新、科研研發、設計創意為主的文創企業聚集地。
▼項目前身,the original state of the site
▼平面圖,plan
▼雨水分析圖
雨水系統Rainwater system
屋頂雨水經落水管進入棄流池初步沉澱後,一部分進入循環水景,另一部分通過層層台地滯留、凈化、下滲,徑流部分獲得最長線的行走距離,匯入中心下沉花園。同時道路雨水從開口道牙經過台地凈化,乾淨的雨水也匯入下沉花園。當雨水量超過設計容量時,過多的雨水通過溢流裝置進入地下貯水池,雨後泵送回第二層台地循環凈化,或用於植物澆灌、洗車等,場地內部雨水自行消解。建設的過程中,下沉花園與上層台地實現土方平衡,減少外運成本。為探索出適宜雨水花園的材料與植物,嘗試使用多種新的品類,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追求雨水花園營建的藝術化,尊重和感受雨水之美。
▼夏季的雨水花園
▼為社區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場地設計Design
雨水花園對建築屋頂及周邊場地的雨水進行有效地滲透、滯留、凈化、蓄積、利用、排放,對雨水進行管理,成為真正的雨水銀行。阿普雨水花園新景觀的微創新,雨水路徑、台地、低維護植物、節能型材料和明快的色彩是其5個顯著的特徵。在設計中,注重雨洪設施的景觀化處理,低影響材料清水混凝土水槽呈現自然親切質感,透水的明黃色玻璃鋼格柵是利用廢舊材料的再次加工而成,像征四季都在盛放的迎春花,黑色鋼板硬朗的線條感,凸顯台地層次,與水的柔美相配合剛柔並濟。低影響、低成本、低維護的三低景觀在花園中無處不體現,形成技藝兼備的雨水系統:形態遇到生態,可觀可玩可用的生態空間。
▼秋天的雨水花園
場地空間Space
在設計中,空間的使用功能也是重點考慮的內容,格柵平台方便近距離的接觸和觀察雨水花園和循環水景,讓雨水設施可親近和互動。這點在建成之後體現的十分明顯,平台時常出現雨水花園的求知者,這裡成為了雨水花園教育和宣傳的基地。水景設計尺度適宜,對凈化後雨水的利用成為其亮點,潺潺的水聲讓人感覺放鬆和寧靜,午後這裡成為員工休閑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吸引兒童樂此不疲的戲水玩而耍。
▼冬季的雨水花園
檢測與後期維護
雨水花園建設過程中及建成後,我們分別收取花園不同位置的雨水,包括棄流緩衝池、景觀水槽、下沉花園、蓄水池各處,結合當日降雨量及雨型進行長期的記錄和綜合分析。雖然是低維護花園也仍然需要定期的對植物和雨水系統進行維護,以保證雨水花園發揮其凈化和收集雨水的作用。
▼總平面
五月
新社區廣場景觀設計,法國
項目是一個新建社區附近的廣場,在十字路口創造了通透的視野,同時為藥學院未來的發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該地塊內有 5 米的高差,一側是當地的十字路口,交通情況複雜。設計是將場地豎向劃分為三層的台地,從空曠的硬質空間過渡到種滿植物的綠色區域。廣場中設有噴泉,高差變換的空間結合了座椅的設計。廣場一側的大樓保證了公共空間不受大強度交通的滋擾,同時滿足了視覺上的連續性。一系列的台階、層次、坡道和台地用統一的材質符號串聯在一起,配合植物材料創造了新型的城市空間。這個廣場整合了穿越的人流,放大了出入口的空間,並可以用作多功能的場所。
▼廣場位於新社區附近的十字路口
▼鋪裝與植物的結合
▼用坡道和台階彌合場地高差
▼高差變化與座椅結合
▼空間中的細節
▼場地另一側的出入口
六月 June
北京大興公園 I & II 期景觀設計 / BAM
大興公園1期
今天,該如何闡釋傳統的禪及景觀中的中國園林元素?大興公園1期試圖創建一個復興傳統亞洲造園文化的公園空間。
▼具有禪意的園林空間
設計利用了圓形的設計語言來設置平面元素。一個黑白相間的花崗岩石丁組成的硬質景觀區域連接到建築體及其視覺重量相等的圓形轉角廣場上。27個巨石及其配對的小圓柏定義了這個圓形廣場的邊界。這些巨石同時也作為滿足臨時停車要求的擋車石存在。
▼空間中的巨石為公園注入活力
項目的軟景部分是用微地形來表達的。通向建築的一條細長的小路劈開了一座小山丘,給人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小山丘的切斷面處是一道拱形的磚牆,好似在展示如何從土丘到被切開的過程。一片映入眼帘的藍色鼠尾草花海將兩片半山丘統一成了整體。在懸挑的建築下,景觀延伸至一個如反向山丘的下沉庭院內,一棵叢生蒙古櫟佇立於中心。19個白色大理石的白色正方形座椅散落在建築之下,吸引遊客到這片軟景區域中休憩。
▼通向建築的細長小徑劈開了山丘
硬質景觀同心圓的組成與禪意花園的組成,在視覺上建立了非常強烈的聯繫。同時也創造了強大的中心感及集散空間。停車廣場的中心也強化了禪意的傳統:一棵造型油松,規則條狀種植的大葉黃楊籬及兩個巨大匍匐的巨石構成不對稱的特色元素。當走向建築時,會遇到一個7.6噸重的風水球。花崗岩風水球靜靜的在薄薄的水面上轉動,用一個大手筆來詮釋一個通俗的中國造園元素。
▼建築面前的風水球與水景相結合
▼空間中的與種植池結合的座椅
大興公園所在的場地位於北京市中心和大興新機場之間的主要地鐵線上。最早被當地政府規劃為一個中央公園, 800米長的綠色空間開發成為一個公共/私密空間相結合的區域。在地下空間設有停車場、地鐵的連接、公交樞紐及商業,使公園形成一個綠色的交通樞紐。該項目是商業定位結合公園的一個創新,可以想像一下,如今的購物者及食客不僅僅可以逛逛購物中心,而更能增加對自然風光及中國公園文化的全天候體驗。
▼夜間的公共空間
大興公園2期
中國傳統園林通常會以富有詩意的名字來表達景觀的特點。深諳中國園林精髓的BAM把雲和天空的元素引入了大興公園二期的設計中。一進入公園將穿過兩個幸運廣場,主入口通道從這兩個完全對稱的直徑20米的圓形廣場中間穿過。廣場的圓心各栽種一株仿若克隆的饅頭柳,使得兩個圓形廣場就像彼此在鏡中的映像,一般無二。
▼公園二期效果圖
▼公園入口下沉階梯
一組尺度宜人的台階(踏步700mm寬,踢面70mm高)緩緩的向下穿過4.7米的高差直達公園的深處,兩側的法桐營造出林蔭大道的氛圍。經過一個平緩的轉彎,一個以太陽和月亮做為主題裝飾圖案的花壇石凳,以及位於其後的下沉廣場展現在眼前。整個座椅的手工藝部分都是在BAM工作室完成,並由設計師在現場指導安裝。面向下沉廣場一側是清雲遮月星光熠熠的夜空,而面向台階一側則仿似陽光普照,引來清風徐徐,衍生出了傳統的雲紋圖案。
▼中央公共空間
▼日月主題石凳由BAM的設計師們手工打造而成
▼與地形高差變化相結合的座椅
黑白相間的花崗岩石丁鋪設而成下沉廣場是公園活動的另一個焦點。廣場中心一個鏤空花紋的黑色旋渦狀井蓋成為了焦點,而且在夏天時作為噴泉的泉眼。雕刻著有趣紋理的淺色優質大理石方塊,鑲嵌在白色的花崗岩間圍合了整個下沉廣場。大理石上面的紋理有4種類型,分別代表了時間、空間、繁衍及混沌。
▼活動空間
下沉廣場高對比度的視覺震撼,將遊覽者的視線引至另一邊寧靜的草坡場景。白色大理石組成的弧形階梯形成了獨特露天劇場,與穿插種植在座位間的國槐環抱著下沉廣場。大理石坐凳給人們創造出一個舒適的休憩場所,可以在樹蔭下打盹或觀賞下沉廣場上的各種活動。露天劇場毗鄰著星形迷宮,五角星的形狀也延續了天空的寓意。迷宮以中心的元寶楓向外輻射,花崗岩碎石鋪就的小徑在2米高的側柏樹牆中穿過。
▼公園中的小徑
大興公園所在的場地位於北京市中心和大興新機場之間的主要地鐵線上。最早被當地政府規劃為一個中央公園, 800米長的綠色空間開發成為一個公共/私密空間相結合的區域。在地下空間設有停車場、地鐵的連接、公交樞紐及商業,使公園形成一個綠色的交通樞紐。該項目是商業定位結合公園的一個創新,可以想像一下,如今的購物者及食客不僅僅可以逛逛購物中心,而更能增加對自然風光及中國公園文化的全天候體驗。
▼公園夜景
▼入口處的下沉階梯
項目名稱:大興首開萬科公園1期項目位置:中國北京市大興區義和庄地鐵站景觀設計:BAM建築設計:CLOU場地面積:6,000 m2客戶:北京萬科攝影師:張虔希, 舒赫攝影
六月
古村新生—朱家林建築與景觀營造 / 觀築設計
在山東沂蒙山區的深處,有一個村子。這是一個遺落在大山懷抱中的古村落,曾經的桃花源,但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逐漸衰落,原先三百多人的村子還有一百多人,大部分老房子已經空置,有些坍塌成為廢墟。這個村子在2016年經歷了一個變化,一些青年人來到這裡,發起了一場共建共享的實踐,回鄉青年、村民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鄉村。觀築設計團隊住進了這個村子,開始了一場實踐。
△改造後的景觀
△新建成的廣場空間
如何使這個日趨衰落的村子從空間上得以新生?又如何能保留鄉土記憶,又能符合現代的功能需求?觀築設計提出了新鄉土理念。保留歷史記憶,運用現代鄉土的理念,置入新的功能。首期更新的區域位於村子的核心,由社區服務中心、美術館、鄉村生活美學館、餐廳、咖啡廳、以及民宿區構成。其中,中心街、鄉村生活美學館及三個民宿院落已經完成。
△改在後的平面
在村子正中心,建成了一座新的建築,叫做鄉村生活美學館,也是全國第一座以鄉村美學為主題的美學館,場地原為村子的活動場地,是一個硬化的場地,鋪滿了紅色的廣場磚,與村子的風貌很不協調。
△村子中心的生活美學館
在場地中建造美學館,並保留廣場,建築就採用村子裡蓋房子用的石灰岩,形體就用一個長方盒子,嵌入到兩側老房子圍合的空間中。建築外牆厚50厘米,外立面加了很多長方洞,方洞和條窗一個尺度,進深50厘米,朱家林有很多鳥,希望未來這些洞成為鳥窩,所以從外面講,也叫鳥窩建築。
△牆上的窗洞為鳥提供居所
建築砌牆的工人用的都是村子裡的老師匠,石頭進行適當的敲鑿,保持立面的自然,也追求石頭的咬合,特別是凹凸的建築邊線,追求細緻和一致,建築做工體現了很好的沂蒙石匠的技藝。
△石牆的咬合體現了傳統的建築技藝
鄉村生活美學館前面的空地繼續作為材質村民活動廣場。建築和前面的道路有1.2米的高差,利用高差,做了幾組有雕塑感的台階,台階被放大,可以作為坐凳。台階用預製混凝土板,約400塊台階,採用了15種規格。台階具有很強的秩序感,也是這個村子裡最有秩序感的一組元素,試圖在有機的村落中,增加一種儀式性。建筑前部留了6米的台地,作為未來的舞台,廣場也自然成為觀眾席。
△建筑前部的活動廣場
△ 廣場上的台階細部
△ 夜間的廣場
△ 建築內部
△ 村落中的空間
△ 混凝土結構
△ 村落中的空間
廣場東側的一個巷子,原路面被做成水泥路面,在去掉水泥,恢復生態路面的過程中,挖出了大量的石灰岩原石,與太湖石一致,於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一個藝術裝置,用廢舊鋼板焊接了一個跌水池,嵌入到原始石頭的間隙中,謂之」青泉石上流。又在石頭的一側栽植了蒲葦,蒲葦與石頭又應了《孔雀東南飛》里的一句詩」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 廣場東側的巷子恢復了生態的功能
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村子裡的道路全部都給硬化了,村子的詩意蕩然無存了。現在重新破除水泥路,改為步行路,恢復滲水功能,道路採用老石板鋪裝,結合石子,不僅可以滲水,又滿足了下雨沒有泥巴的需求。破碎掉的混凝土,重新用作鋪地材料,中間留有縫隙,生長小草。
△ 結合泉水與高差的藝術裝置
野草,遍布鄉村的田間,但不被歡迎,因為和莊稼爭肥,往往被鋤掉,但在地頭的茅草和狼尾草卻也是別樣的美,一到秋天白色的草穗在陽光下散發著光芒。讓野草回家,栽到村子裡,在廣場周邊,老院牆外部和道路兩側,栽植了野草,分別栽了蒲葦、芒草和狼尾草,都是多年生的宿根草本。
△ 回歸田園的景觀空間
朱家林鄉村實踐,把設計變為營造,設計師住到村子裡,在現場進行設計,全面參與到了施工過程中,在施工中與村子裡的工匠一同協作,同時,設計也與生活融為一體,在自然和田園中從事設計,也是一種設計方式的探索。
△ 平面
△ 剖圖
推薦閱讀:
※2017 最全的機器學習開源項目列表
※關於開展「上市促進貸」貸款貼息項目備案的通知
※什麼項目是寶寶早教的首要?
※華潤萬象匯:12月份工程進度 項目正在挖地基
※尿常規檢查項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