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十二.亦要審時度勢

【原文】子路問:「聞斯1行諸2?」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3,故退之。」

【譯文】子路問:「是不是聽說了這些就做呢?」孔子說:「你有父親兄弟在上,怎麼能聽了就做呢!」

冉有問:「是不是聽說了這些就做呢?」孔子說:「聽到就做。」

公西華說:「仲由問是不是聽到了就做,您說『有父親兄弟在』;冉求問是不是聽到了就做,您說『聽到了就做』。我迷惑不解,現在壯起膽子勇敢地問一下。」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凡事退避三舍,故而要其前進;仲由這個人超過別人,一人頂倆人用,故而要其稍退一下。」

【說明】這一進一退,都是「過猶不及」。孔子之所以說仲由「有父兄在」而「退之」,是因為子路為人勇敢剛強,精明強幹,是非分明,剛毅果斷;而且其孝敬父兄的責任未了,如果要他在勇敢剛強,精明強幹,是非分明,剛毅果斷上不過分、不過頭,那他就可能會變得軟弱、懦弱而遲疑不決了,也就會有違他做人子、弟的責任。而冉求這個人凡事退避,不愛出頭,所以要他聽到這個「過猶不及」的道理後,就要學習做到,要變得勇敢一點,剛強一點,精明強幹一點,是非曲直分明一點。所以,具體分析「過猶不及」,亦要審時度勢,不要過分、過頭,也不要不及。

——————————————————

【注釋】1.斯:《書·酒誥》:「有斯明享。」《詩·召南·殷其雷》:「何斯違斯,莫敢或遑?」《詩·豳風·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將。」《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詩·大雅·思齊》:「譽髦斯士。」《詩·大雅·抑》:「斯言之玷。」《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爾雅·釋詁》:「斯,此也。」《論語·八佾》:「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禮記·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假借為「此」,用為這、這個、這裡之意。

2.諸:《書·高宗肜日》:「祖己訓諸王。」《左傳·僖公十三年》:「秦伯謂子桑:『與諸乎?』」《論語·述而》:「子曰:『有諸?』」《禮記·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孔穎達疏:「諸,之也。」《廣雅·釋言》:「諸,之也。」這裡用為代詞,作賓語,相當於「之」之意。

3.兼人: 這裡用為超過別人,一人頂兩人用之意。

推薦閱讀:

命理日記 八月二十二日甲午 金風玉露吉氣生
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二十二講
八字真鑒 二十二
卷二十二 志第二
懶爸爸逐句讀《論語》之二十二

TAG: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