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有關問題

子宮肌瘤的有關問題

第一篇 用什麼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好

用什麼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好   子宮肌瘤的治療手段有許多,大致有激素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和中藥治療等。那麼用什麼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好呢?其實,保守與手術,西藥與中藥各有所長。在選擇治療方法與手段時,應根據以下情況來判斷:   一是年齡因素:   一般認為子宮肌瘤形成與過量的性激素有很大的關係。因此,若患者年齡在40-50歲以上,並開始有絕經現象的,臨床上又無明顯出血過多、疼痛等癥狀的,則可採取圍絕經期的期待療法。這種方法不用任何藥物和其它手術性的治療。每3個月進行一次婦科內診、B超檢查。若無瘤體快速增長,出血、疼痛癥狀未加劇,則可通過年齡的增大,性激素水平的日益下降,「期待」子宮肌瘤的日漸萎縮。   用什麼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好   二是癥狀因素:   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是:陰道出血、瘤體壓迫膀胱與輸尿管或盆腔靜脈所導致的尿頻尿急、腎盂積水、下肢浮腫、下腹部或腰背部疼痛墜脹感、白帶增多、不孕症等。   三是子宮肌瘤瘤體大小因素:   肌瘤大小相當於妊娠子宮一個半月(5cm)以上的,一般應考慮手術。此外,若肌瘤生長速度較快的,瘤體向腹腔內突出並有扭轉傾向的也應手術切除。當然,確定子宮肌瘤手術還應考慮其它適應證如嚴重貧血、心臟疾患、全身狀況等。   用什麼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好?婦科專家介紹說,在進行子宮肌瘤的治療上,我們要根據病人的年齡,肌瘤的大小,還有患者出現的癥狀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適合於患者的方法進行治療

第二篇 子宮肌瘤一定要動手術嗎

子宮肌瘤一定要動手術嗎?   婦女疾病中,子宮肌瘤相當常見,可是一般女性似乎對它了解不深。大家普遍認為得了子宮肌瘤就得手術治療,真是這樣嗎?子宮肌瘤一定要動手術嗎?  發現患上子宮肌瘤,應該動手術嗎?  肌瘤大小不是決定手術的指標,這得看下列情況而定:  1、子宮肌瘤生長部位:  在子宮腔黏膜層下者,較容易引發經血過多;生長在輸卵管入口處,會影響受孕,得動手術切除肌瘤。  2、併發症的嚴重程度:  通常,60至90%的肌瘤沒有任何癥狀。子宮肌瘤造成的併發症有經血過多、疼痛、不孕、流產、早產、壓迫性癥狀如頻尿或小便困難等。  醫藥報告指出,41%的流產與子宮肌瘤有關,動過肌瘤手術後,仍有19%發生流產的幾率。  3、癌變幾率的高低:  快速長大的肌瘤有27%發生肉癌。部分肌瘤生長在子宮側方或以突出的方式長於子宮表面,肌瘤有個蒂頭與子宮相連,有些與卵巢瘤無法區別,醫生會建議開刀切除。部分肌瘤會造成腹水和肋膜積水,也必須動手術。  子宮長肌瘤是否需要將子宮切除?  基本上,大多數的肌瘤無須動手術,要動手術的話,也只是肌瘤切除即可。只有較嚴重的病患者,才必須切除子宮。  子宮肌瘤合併有腺肌症者,這類肌瘤與單純的肌瘤不同,會經常發生嚴重的疼痛或經血過多的併發症。因此,併發症的嚴重性、患者的年齡、生育的期望等,是決定是否要動手術切除子宮的關鍵。  選擇哪種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較佳?  女性因癌症以外的原因接受腹部手術者,有40%以上是因為子宮肌瘤,經陰道施行手術中,有7.5%是因為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一種子宮基層組織的良性病變,基本上不需要給予任何治療。只有發生嚴重併發症或子宮卵巢發生癌症,才考慮手術治療。  一個腫瘤是否為癌,可以檢驗血液的腫瘤指標,可以做彩色超音波的血流影像檢查,但是最確實可靠的方法,就是組織的切片病理檢查。一旦病理檢查報告顯示是惡性肉癌,也無須擔心進行腹腔鏡手術後,是否有癌病組織的肌瘤碎片殘留在腹內。至於子宮動脈血管結紮或血管栓塞法的治療,手術後肌瘤雖會縮小,但仍存在。  子宮肌瘤不必挨一刀: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子宮的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每100名婦女中大約30名都患有此病,因此十分常見。大部分子宮肌瘤並不需要手術,甚至並不需要治療。  以上就是關於「子宮肌瘤一定要動手術嗎?」的相關內容,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三篇 子宮肌瘤多大適合做手術?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良性疾病,也是人體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在30歲—50歲女性中發病率較高。子宮肌瘤主要由於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結締組織纖維僅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那麼,子宮肌瘤多大適合做手術?   專家介紹到,一般子宮肌瘤超過5.0cm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具體的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個人年齡、臨床表現情況及內分泌情況確定。若是瘤體小於5CM,那麼便可以採取藥物治療。若是大於5CM之上,導致大量出血,或長時期的經血過多、生理期過長以致貧血,而藥物無法治癒,肌瘤發育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以後,肌瘤不僅不萎縮,反而增大等的時候,就應馬上開展手術切除。   手術時是不是要切除子宮要視肌瘤的位置、大小,及其病人的年齡、生育狀況、癥狀嚴重程度而決定。病人需求密切關注,早去醫院檢查、治療,防止引發卵巢輸卵管病變,誘發子宮體腺癌和子宮頸癌。   子宮肌瘤多大適合做手術?   1、子宮肌瘤長到拳頭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壓迫,手術切除可解除癥狀,而且大的肌瘤發生惡化的幾率比小肌瘤要大。   2、肌瘤生長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後,肌瘤不但不萎縮,反而變大。   3、子宮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長期的經量過多、經期過長以致貧血,而藥物無法根治。此時,開刀切除是有效的解決辦法。   4、婦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檢查正常,此時不孕的原因可能就是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可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第四篇 子宮肌瘤手術後吃什麼好

子宮肌瘤手術後吃什麼好   子宮肌瘤手術後吃什麼好?這是很多子宮肌瘤患者關心的問題,女性患上子宮肌瘤要及時的治療,而手術後的護理又十分的重要,那麼子宮肌瘤手術後吃什麼好呢,吃什麼有助於術後的恢復呢,下面我們請中華網健康頻道子宮肌瘤專題的婦科專家給解答一下。   子宮肌瘤手術後吃什麼好:   首先:子宮肌瘤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以及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子宮肌瘤手術後飲食不宜過於精緻,在日常中,大部分人常以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為主,忽略了維生素的攝入,而機體的修復是需要各種營養的,尤其是粗纖維食物。對於術後卧床的病人,吃粗纖維食物能起到增強胃腸運動,維持大便通暢。   其次:子宮肌瘤術後病人應食用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雞蛋、痩豬肉、魚、豆腐等。還有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痩豬肉、雞蛋、牛奶、胡蘿蔔、菠菜、白菜、韭菜、薺菜、雪裡紅、金針菜等。對於年老體弱者,應適當延長吃流質、半流質食物的時間,以利於消化,如藕粉、橘汁等,或選用瘦肉或鮮魚熬湯,既能保證營養又能增進食慾,病人就會很快康復。   再次: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後進食不宜過早,一般在肛門排氣後開始喝少量水,如無不適,可吃流食,如米湯、菜湯等,以後逐漸過渡到軟食和普通食物

第五篇 子宮肌瘤術後怎麼調養?

子宮肌瘤術後怎麼調養?   子宮肌瘤術後怎麼調養?最近一段時間內,有許多患者來電諮詢子宮肌瘤等婦科問題,對這些問題,我們請北京最有權威婦科專家組討論研究。現在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解釋回答,建議子宮肌瘤患者不要驚慌害怕,在當今醫療水平的更新和發展,對於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方法的。專家建議:患者加強鍛煉,保持心情愉快,去專業醫院對症治療,儘快從疾病中走出去,下面就具體看一下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因為子宮肌瘤的初期癥狀不明顯,只要併發症不嚴重或者是肌瘤沒有快速生長,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但 是有些肌瘤患者會有腹部劇烈疼痛或腫瘤生長很快,這樣就需要手術治療了。子宮肌瘤手術後需要做好以 下四個方面的術後調養:   1、傷口護理:通常傷口在肚臍處是一公分長,要注意保持清潔、乾燥等傷口大約在十天完全癒合後 ,才可以淋浴或沾水。   2、陰道出血:手術時為了使卵巢、輸卵管及子宮的背側檢查清楚或提供足夠空間手術,通常都會由 陰道放置子宮支撐器(未婚者不用),因而術後會有少量的陰道出血,這是正常的,如果倘若陰道出血超過 二個禮拜,就要請教醫師,有無異常的現象。   3、生活起居:在手術後第二周就可恢復正常的作息,子宮肌瘤手術八周後,再依個人體力與體質, 逐漸加重運動量,如此可減少因暫時性骨盆腔支撐減少,所造成的日後不適。   4、營養攝取:手術後的營養攝取原則上都是一樣的,要多攝取水分以補充手術時體液的喪失。要攝 取高蛋白質的食物,以加速傷口的癒合,並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產氣的食物的食用。   溫馨提醒:對於子宮肌瘤手術後的病人,如果傷口或身體出現異常情況請及時諮詢相關醫生,做好術 後調養保護,已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避免複發或引起其它疾病。   以上就是子宮肌瘤的治療專題專家介紹的關於子宮肌瘤術後怎麼調養的相關內容,另外小編在此提醒患者極其家屬有病一定要及早治療,以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祝你早日康復。

第六篇 讓子宮肌瘤遠離你

讓子宮肌瘤遠離你!   子宮肌瘤,被稱為「婦科第一瘤」,是成年女性中比較常見的婦科病,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有關資料顯示,子宮肌瘤婦女終身發病率在20%-25%,而30-50歲的婦女發病率為30%-50%。近年來,由於受環境污染、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影響,子宮肌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日前,有關機構對2004年的婦女高發疾病進行了年終盤點,發現子宮肌瘤是困擾女性最多的疾病之一。   子宮肌瘤從古到今都被列為婦科疑難雜症。因為子宮肌瘤會引起的子宮出血、乳房脹痛、小腹部有隱痛、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如尿頻、尿瀦留、便秘、輸尿管積水、腎盂積水等,還會出現白帶增多、不孕、肛門有下墜感、月經量增多或淋漓不斷、腰部酸痛、面部有色素沉澱或黃褐斑、眼圈發黑、面黃肌瘦、貧血、心臟功能障礙等癥狀,對廣大女性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損害。   臨床實踐還證實,子宮肌瘤常並發輸卵管、卵巢病變,也極易和子宮體腺癌和宮頸癌同時存在,是影響現代婦女健康的重要原因。子宮肌瘤還是切除子宮的罪魁禍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約有80萬女性因此切除子宮,給她們的生理和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創傷。另外由於子宮疾病引起的夫妻性生活不和諧也是造成夫妻感情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內外均有調查顯示;患有子宮疾病和子宮切除的婦女,其離婚率較正常婦女高20%以上。因此,醫學界專家、學者們紛紛呼籲廣大女性朋友——要愛護子宮,重視子宮疾病,別讓子宮疾病擾亂女性的家庭生活,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子宮肌瘤與雌激素過多有關   醫學界對子宮肌瘤病因的研究由來已久,然而時至目前,仍無確切的說法。目前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證明,子宮肌瘤是一種依賴於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子宮肌瘤的發生與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過多有關,持續的雌激素作用,短時間可引起子宮內膜增生過長,長期則發生子宮肌瘤。如臨床常見於育齡婦女,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後肌瘤逐漸縮小。肌瘤患者又常伴卵巢充血、脹大、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的癥狀,這都提示與過多雌激素刺激有關。   典型的子宮肌瘤是一個實質性的球形腫塊,表面光滑或亦有凹凸。子宮肌瘤的大小差異很大,小的直徑可在1厘米以下,如同黃豆大小;大者可達數十千克,遠遠超過了足月妊娠腹的大小;肌瘤的數目也不一定,少者僅為一個單發,多者可達數百個。   子宮肌瘤是從子宮肌層長出,因此,開始時多發生在子宮肌壁,絕大部分均生長在子宮體部,只有1%-2%的肌瘤生長在子宮頸部。子宮體部肌瘤又依其生長方向不同分為3類。於肌壁間生長的肌瘤,叫肌壁間肌瘤,約佔60%-70%;向子宮漿膜方向生長的肌瘤,叫漿膜下肌瘤,約佔20%;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子宮腔的黏膜之下,叫黏膜下子宮肌瘤,約佔10%。子宮肌瘤大都為多發性,常有上述2或3種肌瘤同時存在。   子宮肌瘤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為月經改變,如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或月經量增多,尤其是短期內大量出血,可造成病人嚴重貧血。子宮肌瘤癥狀常與生長部位關係密切,如黏膜下肌瘤可較早發生不規則陰道出血,漿膜下肌瘤可以長得很大尚無癥狀。肌瘤一般情況下不發生疼痛,但如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引起急性腹痛,黏膜下肌瘤可刺激宮縮發生痙攣性疼痛,肌瘤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可引起痛經

第七篇 治療子宮肌瘤「四不」將子宮保衛戰進行到底

治療子宮肌瘤「四不」將子宮保衛戰進行到底   在婦科門診,常有病人來諮詢:"聽說有一種辦法不用開刀就可以切除子宮肌瘤,是嗎?你們醫院有沒有這種方法?"我一聽就明白病人所指的是腹腔鏡手術。其實腹腔鏡手術並不是不用開刀,而是開小口的"微創"手術,即在臍下開一個不需縫針的小口,放入攝像槍鏡頭,通過電視熒屏觀察盆腔、腹腔臟器,如需手術,再在雙下腹各切一個不需縫針小口,放入剪、鉗等器械,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操作。   與經典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有以下的優點:①切口小,盆腔粘連形成少;②術後恢復快,多數病人手術當天下午即可下地行走、進食;③傷口疼痛及術後發熱少,很少需用鎮靜止痛藥;④切口小,美觀,符合年輕人審美心理;⑤對婦查及B超檢查發現的小腫塊(小於5厘米者)可儘早明確診斷,減少誤診的機率;⑥縮短了住院時間,一般術後48小時可出院。   當患者被確診患有子宮肌瘤,大夫說得開刀或者是必須切除子宮時,絕大多數患者都認為「能挺就挺」。很多女性不願意接受手術更不願意因為有子宮肌瘤就要切除子宮,她覺得如果切就不認為是完整的女人。這種想法是對的,一定要堅持保留子宮,找到能保全子宮的醫院做手術。   子宮肌瘤治療的誤區:中醫沒有辦法治療子宮肌瘤。採用性激素藥物以強行降低雌激素水平,緩解子宮肌瘤癥狀,不能根治,副作用大。手術採用肌瘤摘除術或子宮切除術,顯效較快,但如果內分泌失調這一根本致病原因未能改變,子宮肌瘤還可能複發。得了子宮肌瘤,最主要的是及時發現、及早手術 。根據肌瘤的不同特點,患者自身情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治療形式。   治療子宮肌瘤安太醫院鄭重承諾:不管肌瘤生長在什麼部位;肌瘤有多大,有多少個肌瘤及有無生育要求,我們均不開腹、不輸血、不切除子宮,不複發,最大限度地保留女性解剖生理的完整性。有這樣的承諾制是因為我們有一流的宮腹腔鏡專家,有最高級的電子宮腹腔鏡、三晶片宮腹腔鏡和手助腹腔鏡等設備;有血液回收機,可把術中的出血經處理後重新輸回體內;另外,我們有腔內彩超探頭,可協助醫生手術,不會有肌瘤被遺漏。安太醫院用最精密的儀器、最精湛的技術、最經濟的價位還每一位就診者以最珍貴的健康。   子宮肌瘤何時該切?   據統計,35歲以上的中年婦女中,很多人患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惡化的幾率很小,一般在1%以下。大部分肌瘤都可以通過宮腹腔鏡切除,不用開刀,所以越早越小就越好,不但創傷小而且手術難度也低。肌瘤多會越長越大,最終必要切除,定期追蹤是錯誤的,當有下列情況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其不晚亦:   1、子宮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長期的經量過多、經期過長以致貧血,而藥物無法根治。此時,切除是唯一解決辦法。   2、子宮肌瘤長到拳頭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壓迫,手術切除可解除癥狀,而且大的肌瘤發生惡化的幾率比小肌瘤要大。   3、肌瘤生長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後,肌瘤不但不萎縮,反而變大。   4、婦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檢查正常,此時不孕的原因可能就是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可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切除子宮肌瘤千萬不要輕易切除子宮,不論年齡大小,也不要管她有無生育要求。視肌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情況而決定手術方式即可。但惡性變者例外。子宮全切要切斷5對子宮盆底間韌帶,在盆底掏了個大「窟窿」,盆底鬆弛支持度下降自不必說,單說盆腹腔器官下沉位移造成的便秘,尿失禁,性生活乃至生活質量下降就足以否定全切。

第八篇 子宮肌瘤是如何形成的

子宮肌瘤是如何形成的   子宮肌瘤是女性的常見病,但是子宮肌瘤的病因尚不明了。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證明肌瘤是一種依賴於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如臨床常見於育齡婦女,30~50歲,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後肌瘤逐漸縮小。肌瘤患者又常伴卵巢充血、脹大、子宮內膜增長過長,揭示這與過多雌激素刺激有關。   從組織發生來看,子宮肌瘤細胞源於子宮肌、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如未成熟的成肌細胞,但後者在組織學上尚未明確概念。人類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來自未分化間葉細胞向平滑肌細胞的分化過程。多發性子宮肌瘤可能是由於起源細胞在子宮肌層內多灶潛伏。進入性成熟期後,殘存於肌層的未分化間葉細胞和成熟的平滑肌細胞,在雌、孕激素周期作用下出現自身連續性增殖、分化及肥大過程,在長時間內反覆進行,最後形成腫瘤。   中醫沒有辦法治療子宮肌瘤。採用性激素藥物以強行降低雌激素水平,緩解子宮肌瘤癥狀,不能根治,副作用大。手術採用肌瘤摘除術或子宮切除術,顯效較快,但如果內分泌失調這一根本致病原因未能改變,子宮肌瘤還可能複發。得了子宮肌瘤,最主要的是及時發現、及早手術 。根據肌瘤的不同特點,患者自身情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治療形式。   子宮肌瘤患者心理:當患者被確診患有子宮肌瘤,大夫說得開刀或者是必須切除子宮時,絕大多數患者都認為「能挺就挺」。很多女性不願意接受手術更不願意因為有子宮肌瘤就要切除子宮,她覺得如果切就不認為是完整的女人。這種想法是對的,一定要堅持保留子宮,找到能保全子宮的醫院做手術。     治療子宮肌瘤上海長江不孕不育醫院鄭重承諾:不管肌瘤生長在什麼部位;肌瘤有多大,有多少個肌瘤及有無生育要求,我們均不開腹、不輸血、不切除子宮,不複發,最大限度地保留女性解剖生理的完整性。有這樣的承諾制是因為我們有一流的宮腹腔鏡專家,有最高級的電子宮腹腔鏡、三晶片宮腹腔鏡和手助腹腔鏡等設備;有血液回收機,可把術中的出血經處理後重新輸回體內;另外,我們有腔內彩超探頭,可協助醫生手術,不會有肌瘤被遺漏。長江醫院用最精密的儀器、最精湛的技術、最經濟的價位還每一位就診者以最珍貴的健康

第九篇 子宮肌瘤的食療方法

子宮肌瘤的食療方法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腫瘤,屬於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可以通過飲食來治療,以下介紹幾種食療方法:   1.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   4.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子宮肌瘤應該切除嗎?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發病者年齡越來越低。對於「該不該切除子宮肌瘤」這一問題,許多病人困惑不已。   子宮肌瘤是長在女性子宮上的腫瘤,是子宮平滑肌組織異常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肌瘤結節。一般常見於30-50歲的婦女,發生率在20%-25%。像年輕的未婚女性,子宮肌瘤切還是不切對於她今後的個人生活來講非常重要,因為子宮肌瘤的患者有40%是不孕的,子宮接受手術治療則對子宮有損傷,當然會影響到生育和個人健康,所以選擇怎樣的治療方法對女性來講尤其重要。   雖然40%的子宮肌瘤患者在臨床上無明顯的自覺癥狀,但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還是可以觀察到子宮肌瘤的蛛絲馬跡。最常見的癥狀就是月經改變,有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由於子宮上長出一塊多餘的腫瘤,腹部脹大,撫摩下腹正中有塊狀物體,當清晨膀胱充盈將子宮推向上方時更加容易摸到很堅硬形態不規則的腫塊。由於腫瘤會壓迫膀胱出現尿頻、排尿障礙、尿瀦留等,其他還有腹痛、腰酸、下腹墜脹、白帶增多、不孕食繼發性貧血等。

弟十篇 子宮肌瘤患者的日常保健

  子宮肌瘤是女性的常見病,子宮肌瘤患者在平時應注意的事項如下:   (1)防止過度疲勞,經期尤須注意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   (3)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內褲宜寬大。若白帶過多,應注意隨時沖洗外陰。   (4)確診為子宮肌瘤後,應定期到醫院檢查。如肌瘤增大緩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複查1次;如增大明顯,則應考慮手術治療,以免嚴重出血或壓迫腹腔臟器。   (5)避免再次懷孕。患子宮肌瘤的婦女在做人工流產後,子宮恢復差,常會引起長時間出血或慢性生殖器炎症。   (6)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   (7)不要額外攝取雌激素,絕經以後尤應注意,以免子宮肌瘤長大。   (8)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須手術治療的,可採用肌瘤挖除術。

十一篇 吃掉子宮肌瘤

一位29歲的女性,來婦科門診就診,B超檢查發現子宮不規則增大,肌壁間見多個大小不等的實性佔位,最大者直徑5cm,小的直徑不足1cm,數目近10個。詢問病史,她的經歷則更讓人驚訝!就在1年前,她剛剛因為多發性子宮肌而接受了開腹的子宮肌瘤剔除術。而這位白領女士,由於事業的打拚,一直沒想要孩子,至今還沒生育過。如今工作穩定的她,決定生個小寶寶,卻碰上了一個兩難的尷尬境地。再次發現的子宮肌瘤,可能因改變子宮的形態而影響受孕,並且在孕期加快生長而容易導致流產。另一方面,如果選擇再次手術,則會因手術造成子宮疤痕而至少要等待一年後才能懷孕,目的是為了避免孕期疤痕子宮破裂。然而,這一年的等待時間則又會成為子宮肌瘤複發的可乘之機,並有可能再次長出更多新的肌瘤……

難道子宮肌瘤不可以預防嗎?事實上,對於子宮肌瘤的預防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的。除了一些專科的藥物之外,改變飲食習慣,避免一些子宮肌瘤的「高危」食物,對於預防或延緩子宮肌瘤的複發是有幫助的。

一、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禁忌

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長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關。儘管飲食與子宮肌瘤發病的相關性常不引起人們重視,但有研究報道,主食為動物食物的婦女,其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顯著高於主食為綠色蔬菜的婦女。動物實驗表明,高脂肪食物促進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故肥胖婦女子宮肌瘤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肥胖與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呈正相關,婦女每增加10kg的體重可增加21%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或每增加1單位體重指數可增加6%患子宮肌瘤的風險。

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應注意:

(1)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嚴格避免食用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含加工的和天然的),包括乳類及其製品、蛋類,以及以激素飼養的動物肉類。

(4)不食羊肉、狗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

(5)避開石榴、蕃薯、紅蘿蔔、某些豆類等植物性食物,因這類食物中含有與女性荷爾蒙有關的植物激素(如異黃酮)。

(6)不能暴飲暴食。

二、子宮肌瘤患者應養成的飲食習慣

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應以自然素食為主。以高纖、低脂、低糖、素食為主的飲食療法對於子宮肌瘤有減少流血及疼痛的作用,且可使子宮肌瘤纖維縮小。新近研究發現,農業使用的殺蟲劑——二氯二酚三氯乙烷(DDT)及其類似物有雌激素源性的作用,可促進子宮肌瘤的發生。因此,為預防子宮肌瘤的發生,還應在日常飲食中注意食品衛生,選擇無公害的綠色蔬菜。

預防子宮肌瘤應遵循的良好飲食習慣包括:

(1)飲食定時定量、宜清淡飲食。

(2)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新鮮蔬菜及水果。

(3)多吃五穀雜糧如玉米、豆類等。

(4)常吃富有營養的乾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

(5)多食海藻類食物,包括:髮菜、紫菜、海帶、海白菜、裙帶菜等,常食海藻食品可有效地調節血液酸鹼度,避免體內鹼性元素(鈣、鋅)因酸性中和而被過多消耗。

十二篇 中國醫院「亂動手術刀」調查

切,還是不切?——醫院「過度手術」現狀調查

長久以來,公眾指責更多的是醫院的檢驗科和內科:檢驗科「負責」過度診斷,內科「負責」過多開藥。

而實際上,外科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閑著。與檢驗科和內科相比,「動刀子」的外科手術室的過度醫療問題更加複雜,患者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更為直接。

中國有太多的婦女因宮頸糜爛、子宮肌瘤等所謂的婦科疾病而挨刀

女性之痛

《科學新聞》(中科院主管雜誌)記者 袁玥

「宮頸糜爛到底是個什麼病?到底該怎麼治?」劉文最近對這個問題非常疑惑。

劉文幾個月前自己去婦科,結果被查出中度宮頸糜爛,搞得她接連幾天都心神不寧。她看著那張電子陰道鏡檢查照出來的彩色片子,宮頸口一片猩紅,還有血,真是太嚇人了。

劉文選擇去一家私營女子醫院進行治療。她受到熱情接待,醫生告訴她,宮頸糜爛意味著宮頸炎症的存在,長期炎症刺激會帶來很多危害,可能引起不孕,更嚴重的是可能誘發宮頸癌。劉文聽了點點頭,這和她在網上查到的資料說法一樣,「據說有宮頸糜爛者的人得宮頸癌的發病率比沒有宮頸糜爛的人要高得多。」 劉文對此十分緊張。

醫生提出,要治療宮頸糜爛可以採用藥物、微波、激光和冷凍的方法,主要就是採用各種方法破壞糜爛面的柱狀上皮,使其壞死、脫落,以便於長出新的鱗狀上皮。醫生表示如果劉文生過孩子,並且合併有一些其他病症,甚至可以考慮錐切,就是在宮頸的部位像削蘋果那樣削掉一層,這種治療是最徹底的。

對劉文這樣未婚、未生育的年輕女子,醫生建議先用藥物,後期根據複查結果,可以再用激光進行物理治療,效果會很好。劉文對這樣的治療方案非常信服,於是花大價錢買了進口的葯。複查時醫生告訴她已經好了很多,宮頸糜爛已經轉為輕度,不必做物理治療了,繼續堅持上藥就行。劉文對此很高興。

可前不久單位體檢做婦科檢查的時候,她卻忽然聽體檢醫生對幾乎所有女人都說有輕度宮頸糜爛,而且跟幾乎所有女人都說輕度宮頸糜爛不用治療,這讓她大為驚異。

「如果根本不用治療,那我做的那些都是什麼?」劉文想到了一個詞——過度醫療。

宮頸糜爛不是病

「宮頸糜爛不是病!」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紀小龍最早在博客中公開表達這樣的觀點。

作為病理科醫生,紀小龍每天的工作就是檢查醫生從病人身上取下來的標本。他發現,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他每個星期只會遇到幾個手術切下來的子宮標本,一般不超過十個;而近10年來,切下來的子宮一年比一年多,一個星期就有幾十個。這些標本醫院規定要保留一個月才能扔掉,紀小龍經常要為找塑料桶裝標本而發愁,還要為找房間放這些標本而犯難。「難道中國婦女這十幾年來子宮疾病增加了這麼多嗎?難道這些子宮就該切除嗎?回答是『No』。因素固然多種,其中主要的一個是誇大了『宮頸糜爛』!」他在博客中寫道。

紀小龍告訴記者,「宮頸糜爛」這個醫學名詞大概已經有100多年歷史,最早是因為觀察到宮頸發紅,像皮膚濕疹、糜爛一樣,於是就這麼叫起來,然後便沿用下來。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糜爛,而是宮頸口外部的鱗狀上皮和宮頸內側的柱狀上皮的交界處在激素影響下發生的位移,由於柱狀上皮較薄,當柱狀上皮顯露較多時就會露出下層的血管,顏色發紅。只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正常女性都會有。

醫學上甚至還發現在剛出生的小女嬰當中也大約有1/3會出現「宮頸糜爛」。紀小龍說,剛出生的女嬰哪裡會有宮頸傷害呢,這其實就是母親在懷孕時體內激素水平增高而影響到了女嬰的子宮頸!出生離開了母體以後,新生女嬰的這種糜爛也就自行消退了。而絕經以後的女性也不存在宮頸糜爛。這充分說明了所謂宮頸糜爛是由激素引起的。

由於宮頸糜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紀小龍指出,對宮頸糜爛的治療、尤其是手術切除的治療就有過度醫療之嫌。從90年代開始,對宮頸糜爛的手術治療越來越多。「這是基於兩個基本事實,第一就是醫院的盈利性問題。這是根本。HPV(人乳頭狀病毒)的出現是宮頸糜爛被過度醫療的另一個背景。」紀小龍解釋說,HPV感染是發生宮頸癌的主要原因,而宮頸的鱗柱上皮交界處正是最容易受到HPV感染的溫床,因此很多人便把宮頸糜爛和宮頸癌聯繫起來,而跳過了其中最關鍵的「HPV感染」環節。很多時候在根本沒有檢查是否存在HPV感染的情況下,醫生便把針對HPV的各種治療方法用在了治療宮頸糜爛上。「只要打著HPV旗號,誰也不能說你錯啊,問題在這兒。」紀小龍認為這是在偷換概念。

「到醫院裡預約切除宮頸的婦女幾乎要排隊。」很多私立醫院靠這個掙錢,不少公立醫院也昧著良心做起了這項生意——

落後的教科書

然而一個縣級醫院的婦科主治醫師對此提出異議。她指出,根據婦產科學的教科書,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病理表現,只要見到宮頸糜爛就意味著有炎症發生,就需要治療,消除糜爛面。他們一直是按照教科書這樣操作的,不治療才是對病人不負責任。

「但如果教科書是錯的呢?」一位筆名為「白衣咸飯」、在某大學附屬醫院任職的主任醫師說。「由於所謂的宮頸糜爛的肉眼所見,跟早期子宮頸癌差不多,這成為一些不良醫生嚇唬患者的不二法門。」

2008年,最新的第七版五年制的《婦產科學》出版,在宮頸炎症一章中第一次採用了新的概念,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取代;取消宮頸炎的急性、慢性之分,也不再將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等現象都歸納為慢性宮頸炎的病理類型。

「這幾個病理類型,本科時考了很多次,後來我給學生出題,也是基本每次都考。」有醫生在專業醫學網站「丁香園」的婦產科板塊發帖說。由於與以往教科書,包括2005年出版的第六版的五年制《婦產科學》都內容迥異,這樣的改變使很多婦科醫生感到不知所措。

對此白衣咸飯認為這都是中國「錯誤百出」的教科書惹的禍。他指出,實際上歐美國家的婦產科教科書早在十幾年前已經廢棄「宮頸糜爛」這一術語,改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認為它不是病理改變,而屬於宮頸生理變化。

「中國把教科書當金科玉律,不管對錯一打官司就照教科書來,使得很多人本來知道國外的先進觀念和方法,但在臨床上也不敢操作,因為一旦有糾紛是以國內的教科書為準,而不以國外的。」

按照目前的概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柯表示,宮頸糜爛只是一個癥狀學描述,而不是一個臨床診斷,醫生所要做的是根據這個癥狀來判斷它究竟是與宮頸病變有關,還是只是由於激素變化導致的。對於後者,醫生會通過詢問月經周期來判斷,完全不需治療。對於有性生活的婦女,原則上每年都必須做一次宮頸細胞檢查,看有沒有宮頸癌前病變或宮頸癌;有條件的最好加查高危性HPV。對於有懷疑的病變,可以在陰道鏡指導下做組織學診斷,確認問題的嚴重程度。但是很多民營醫院,把陰道鏡作為一種生財之道,藉助鏡下那血紅血紅的顏色,恐嚇患者。

出現癌前病變也不用著急,因為宮頸癌在變成癌之前,一般要經過10年的過程,在早期有大約60%的人可以自愈,因此只需每年進行宮頸癌篩查,而後期則可以通過宮頸錐形切除來阻斷癌細胞的擴散。「這是現在臨床上處理腫瘤唯一的辦法。」黃柯說。

更多的「切除」

只憑肉眼所見的宮頸糜爛就對患者進行治療,包括上藥或物理方式,都屬於過度醫療的範疇。與紀小龍的指責相呼應,白衣咸飯也曾經撰文稱中國一度打著宮頸癌的旗號對女性的宮頸糜爛治療得太多、切得太多,「到醫院裡預約切除宮頸的婦女幾乎要排隊。」很多私立醫院靠這個掙錢,不少公立醫院也昧著良心做起了這項生意。

「對宮頸進行物理治療,包括錐切,對病人來說損害並不大,兩周左右那裡就會長好了。但問題是這些治療是不是有必要?」北醫三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熊光武指出。

與宮頸糜爛相似,子宮肌瘤也是婦科中公認容易被過度醫療的項目。有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婦產科專家表示,30%~35%的育齡期婦女都有子宮肌瘤,基本上都是良性的,是否需要手術有著明確的指征,比如出血、有壓迫感、或者瘤子長得太快,懷疑有惡性病變的可能等。「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是不需要手術的,」這位專家表示,「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不需要手術的都被做了手術,這就是過度醫療。而這種過度醫療在民營醫院、地方醫院的概率不低。」

有時候,患者會因為恐懼而主動要求切除子宮,但由於子宮肌瘤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很低,不能為了預防幾率很小的癌變就對某一個器官進行預防性切除,這是沒必要的。「不能說害怕得癌就把某個器官給切掉。」這位專家說。

子宮肌瘤依賴於激素,因此停經以後通常會縮小,「可是很多子宮切下來送到我這兒來一看,那個肌瘤已經都『枯萎』了,這還切下來幹嘛?」紀小龍說。「任何多餘的創傷都是有壞處的。這違反了醫學上的不傷害原則。」

對於是否有醫院通過切除子宮肌瘤來盈利,熊光武表示在大城市的三級甲等醫院這種情況應該很少出現,因為管理嚴格,手術價格也不高。「小醫院、民營醫院可能這方面情況嚴重一些。他們也是在求生活。」熊光武表示,這些小醫院的醫生必須完成這個量才能拿到工資和獎金,「為了生存沒有辦法。」

而紀小龍則表示,在這樣的體制背景下,由於信息不對稱,「病人要想通過自己的力量避免過度醫療很難」。

政策制定者、管理者、醫生、患者和社會對於過度醫療現象負有共同的責任

問責過度醫療

白衣咸飯

如果要給過度醫療一個定義,很難用句簡單明了的話概括下來,使用「不恰當的治療」或許更好一點。通俗點講,給了病人一些不應該使用的藥物、治療方法或手段,或者對疾病的好轉沒有什麼意義的治療手段,都屬於過度醫療。大家很熟悉的有:中醫對正常人的所謂「中藥調理」,西醫對病毒性疾病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感冒、發燒等患者,一律採用「打點滴」之類的治療;有些冠狀動脈狹窄不明顯的病人,使用安置支架等治療;有些良性疾病無需要手術的病人,積極給予手術治療。或者擴大手術範圍,如輕微的子宮頸癌前病變,給予全宮切除術甚至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的治療——後者是治療浸潤性子宮頸癌的方法,而非治療癌前病變的方法。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管理層和醫生方面的責任,也有患者和社會方面的因素,更有政策方面的作用。幾種因素非理性地結合在一起,造成了過度治療這一中國醫療界的頑症。不僅使得醫改的成本成倍增加,而且使得醫患關係緊張,醫患之間的信任度降到了冰點。

首先是管理者的責任。前次醫改,對醫院予以甩包袱的簡單辦法,迫使醫院「講效益」。醫院應該講效率,但醫院的效率是不能以賺多少錢為標準的。如果醫生變成了商人,則患病的就是整個社會。不幸地是,現在我們正在為管理者的失誤買單。前幾年有報道說,上海市政府為了改善醫療環境,撥付了大量款項給各個醫院,改善或擴大了19家大醫院的急診室。現在全中國的急診室有世界一絕:到處都是打點滴的患者,甚至有患者把吊瓶掛在走道上或樹上。很多患有小病小恙的人,普通感冒的人,診斷不明的人,需要留在醫院觀察的人,醫生統統都要掛上一瓶鹽水,以示對患者進行了「治療」。否則,患者會跟醫生不依不饒,幾乎所有急診科的醫生都有過被患者辱罵的歷史,醫生也只好息事寧人,開點兒不痛不癢的葯打發一下。其結果是各大醫院的急診室越修越豪華,急症室的面積越來越大,有時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卻難以進入急診室獲得搶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病人在急診室接受過度治療(主動或被動的過度治療),還有些非急診的病人在急診室佔據著本來就很有限的資源,成了「大爺」(主動的過度治療)。管理者為什麼不能下來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屬於真正需要急救的人呢?擴大急診室的面積,不是釜底抽薪,而是揚湯止沸。

其次是醫生的責任。眾所周知,中國醫生的待遇低下,但魚有魚道,蝦有蝦道。很多醫院規定了醫生的工作量,比如要開多少化驗單,多少檢查費,多少藥費等等。如果每個醫生都完不成工作量,僅憑國家或地方財政下撥給醫院的微薄經費,別說工資、獎金髮不出來,連職工的四金都無法保證。在這種政策的默許下,創收就成了醫生的不二法門。醫生這個隊伍很複雜,既有為了愛心而獻身這個行業的,也有為了金錢而鑽入醫療行業的,當然更多的人僅僅把它當做一個職業,一個養家糊口和生存的職業。因此,內科開藥,術科開刀,就成了醫務人員求生存的唯一準則。

第三是患者的責任。筆者初中時的數學老師,也是我母親的摯友,在她40多歲的時候,患了宮頸原位癌。一聽這個「癌」字,她害怕得要命,整天吵著要開刀,最後找了位願意給她開刀的醫生,做了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清掃術,術中因出血過多而輸了血。輸血後又患了輸血後肝炎,不久死於肝炎。後來筆者到這家醫院把她的病史全部調出來,仔細看了幾遍,發現是起典型的過度治療。醫生和患者都是筆者非常熟悉的人。「恐癌」導致她接受了一個不該接受的手術。即使按當時的觀點,給她做這個手術也是沒有依據的,最多做個全宮切除術就行了。這是一起典型的過度醫療導致死亡的例子。

30多年前的醫生沒有經濟考核上的壓力,但卻沒有頂住筆者這位老師的「要求」。在目前醫患關係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有幾個醫生膽敢對患者說,「不做手術沒有問題」呢?據筆者所知,沒有。去年7月,有個患者患了種很罕見、但生物學行為比較良性的惡性腫瘤。這種病只要切除患病器官就好了,但是患者嫌筆者所在的醫院名氣不大,吵著到了一家很有名的醫院,不僅高高興興接受了手術,而且還要求醫生做了兩次化療。但化療後發生了骨髓抑制,導致肺部嚴重感染,花費數萬元不說,到現在也沒有脫離危險。類似的例子在臨床上舉不勝舉。

社會對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不了解,這點並不奇怪,奇怪地是整個社會不容忍有責任感的醫生。在臨床中,很多婦女做超聲檢查,發現在直腸子宮窩(直立時人體盆腔最低處)有少許積液,有責任感的醫生一般都會給患者解釋一下,說「沒什麼問題,是種生理現象」,但這類患者多數會轉而尋求其他醫生的幫助。公立醫院的醫生不給開藥,就去民營醫院。一旦走進民營醫院,導醫小姐一定會熱情接待,然後說患者得了盆腔炎。輕則開一大堆中草藥或中成藥,重則打點滴,使用各種各樣的抗生素。以前的超聲檢查儀器不靈敏,以至於我們誤以為腹腔內是沒有液體的。而現在的超聲儀器非常靈敏,腹腔或盆腔內的幾十毫升液體是可以查出來的。這種生理現象,沒有任何治療的必要。但是在民營醫院,一定會等你的錢花得差不多了,治療才結束。雖然民營醫院對患者採取的坑蒙拐騙,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但社會上一些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還在高談要大力發展民營醫院,高呼要用民營醫院來對抗公立醫院的種種不良醫療陋習;卻沒有一人站出來說,要規範民營醫院的醫療行為——當然,有少數的民營醫院還是恪守職業道德的。

最後是政策上的問題。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中成藥都沒有按照國際公認的研究方法,進行科學研究,最多就一個毒理試驗而已。比如說桂枝茯苓膠囊這個葯,賣得非常紅火,但廠家就是提供不了對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疾病治療有效的科學報告。這次醫改過程中,國家制定了200多種基本的中成藥,年產值以數百億、上千億計。其實,至少在筆者所在的領域,這些葯沒有一個是使用隨機、對照和盲法得到了科學結果的——患者只要使用了這類藥物,就是接受了不恰當治療。這些藥物進入市場,不僅敗壞了醫療衛生領域的基本道德,而且增大了醫改的成本。一看到這些中成藥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筆者就斷言,這次醫改前途多難。

來源:中科院—科學新聞

十三篇 子宮肌瘤手術治療之利弊

子宮手術治療,是目前多見的治療方式,包括子宮全切,次全切,肌瘤挖除等;手術路徑有大切口開腹手術,宮腔鏡或腹腔鏡手術等;還有動脈栓塞治療。子宮切除會導致子宮喪失、腹壁疤痕、陰道乾燥、性慾減退、骨質疏鬆、圍絕經期癥狀、卵巢功能衰竭。腹腔鏡術後有50%複發機會,1/3患者需再次手術,術中可有大出血、損傷周圍臟器的風險,術後有疤痕及腸粘連等副作用。子宮動脈栓塞治療,術後可引起發熱、疼痛、盆腔感染、栓塞正常臟器、影響性功能等併發症;但腹腔鏡術後仍有複發機會,其中1/3患者需再次手術,術中可有大出血、損傷周圍臟器的風險,術後有疤痕及腸粘連等副作用。子宮動脈栓塞治療,術後可引起發熱、疼痛、盆腔感染、栓塞正常臟器、影響性功能等併發症;同時有X線的輻射影響。裡面的風險包括:

1、出血。分為手術時出血及術後晚期出血。

2、膀胱、輸尿管損傷。

3、感染。術前陰道及宮頸消毒不嚴,或手術時陰道分泌物溢入腹腔造成感染。

4、直腸損傷。切開子宮直腸陷凹,手術時易傷及直腸。

5、粘連。腸袢可粘連於子宮的切口,引起腸梗阻。

6、手術創面有癌變的可能,如各種殘端癌。

7、34%的患者在術後2年內不同程度地出現卵巢衰竭和更年期癥狀,患者易出現肥胖、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症等不良反應。

8、術後患者陰道縮短,性生活不和諧,影響夫妻感情。

9、麻醉死亡。

10、不可逆反應死亡等。

十四篇 常見婦科疾病及預防

婦科病又稱婦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病的統稱,主要的婦科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病是女性常見病和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逐漸下降,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常見的婦科疾病】

月經 | 痛經 | 閉經 | 月經不調 | 月經周期 | 月經量少 | 月經期 | 月經推遲 | 月經提前 | 尿道炎 | 宮頸炎 | 乳腺炎 | 葡萄胎 | 子宮癌 | 宮頸癌 | 乳腺癌 | 陰道炎 | 盆腔炎 | 子宮肌瘤 | 卵巢疾病 | 陰道痙攣 | 輸卵管疾病 | 附件炎 | 宮頸糜爛 | 乳腺增生 | 子宮頸炎 | 乳腺良性腫瘤 | 更年期綜合征 | 絨毛膜癌 | 子宮脫垂 | 子宮內膜炎 | 子宮內膜異位症 | 生殖器發育異常 | 性功能障礙

【常見婦科病分類】

1、陰道

2、子宮

3、卵巢

4、乳房

【常見陰道婦科病】

1、陰道炎:陰道炎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包括淋病雙球菌、黴菌、滴蟲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陰道炎症。陰道炎根據年齡和感染源的不同,可分為老年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淋病性陰道炎、阿米巴性陰道炎、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嬰幼兒陰道炎、氣腫性陰道炎和非特異性陰道炎。

2、陰道腫瘤:陰道的惡性腫瘤常常是繼發性的,可自子宮頸癌直接蔓延,或來自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絨毛膜癌,另外膀胱、尿道或直腸癌亦常可轉移至陰道。原發性陰道惡性腫瘤很罕見,約佔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1%。主要是鱗狀上皮癌,毛膜上皮癌,其他如腺癌,肉瘤及惡性黑色素瘤更為罕見,不少婦產科醫生在醫療實踐中,只見過僅有的幾例病人,因陰道的繼發性癌則較多見,在診斷原發性腫瘤前應考慮及排除繼發性陰道癌的可能性。

【常見子宮婦科病】

1、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成年女性中比較常見的婦科病,子宮肌瘤癥狀有月經不調、腹部腫塊、壓迫癥狀等,子宮肌瘤常常並發卵管卵巢病變,也極易和子宮體腺癌和子宮頸癌同時存在,在冬季,要多喝開水,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預防子宮肌瘤。

2、宮頸糜爛:正常子宮頸表面被一層鱗狀上皮所覆蓋, 表面光滑,呈粉紅色。宮頸深部組織由於感染髮生慢性炎症,使表面上皮營養障礙而脫落,上皮的剝托面逐漸被子宮頸管的柱狀上皮所覆蓋,而柱狀上皮很薄,可以透見下方的血管及紅色間質,所以表面發紅,這就是宮頸糜爛。

【常見乳房婦科病】

1. 多乳腺症、乳頭內陷

多乳腺症又稱副乳腺,較為常見。本病發生在正常乳腺以外,多出現在正常乳腺外上近腋窩處或腋窩內。副乳腺可隨妊娠、經期等發生變化,出現腫痛、壓痛,甚至泌乳等癥狀。副乳腺還可以同時出現多乳頭畸形。多數不需治療,但副乳腺也可發生癌腫,若出現病變或影響體形可手術切除。乳頭內陷多為先天性畸形,重者需手術矯正,矯正手術不是解決哺乳問題,只是解決感染和美觀問題。

2.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一種良性疾病而不是癌,它是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使乳腺組織中腺體末端乳管和腺泡以及周圍纖維組織增生,並伴有淋巴細胞浸潤所致。

乳腺增生症分為三種類型:

(1)乳痛症:又稱乳腺組織增生,以乳房的周期性疼痛為特徵,多見於20-40歲的婦女,疼痛與月經周期有關,經前癥狀明顯,經後緩解。正確的檢查方法乳腺摸不到腫塊,大多數表現為局部組織增厚和瀰漫性分布的顆粒區,故又稱為腫脹顆粒性乳腺。乳痛症多有自限性,結婚懷孕後可緩解,而且不會發生癌變。

(2)乳腺腺病:多見於中青年婦女,常為一側乳腺出現局限性腫塊伴疼痛,亦可雙側發病,疼痛與月經周期有關。多發生在乳房外上象限,腫塊較小,直徑約l一 3厘米,質堅不硬,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乳腺腺病的早期即為乳腺小葉增生,這時尚不會癌變,但乳腺腺病的中、晚期有1%的癌變率。

(3)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年婦女多見,表現為乳房腫塊,可是單一較大的腫塊,呈圓球形,表面光滑,為囊性或實性感。也可以表現為乳房多個囊性結節,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早期可伴有疼痛及觸痛,但多不顯著,有時還有乳頭溢液。乳腺囊性增生中約3—8%可發生癌變,所以要特別提高警惕,定期就診。

3. 積乳囊腫

乳汁在乳腺內部淤積形成囊腫,多見於青年婦女,通常乳腺疾病發生於哺乳期及停止哺乳後,病人常以乳腺腫塊,輕微脹痛就診,腫塊邊界清楚,光滑、有囊性感。B超檢查可以確診。伴感染則出現急性炎症表現,穿刺抽出乳汁性液體後,囊腫即可縮小,若穿刺後又充滿則需手術治療。

4. 導管內乳頭狀瘤

以乳頭溢液為主要表現,多為血性或黃色漿液體溢液,通過乳管內窺鏡或導管造影可確診,可行局部腫瘤切除治療。

5. 乳腺纖維腺瘤

常見於青年女性,其發生與雌激素有關。乳房出現單個或多個腫塊,呈圓形或橢圓性,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堅韌,有滑脫感。病人年齡在25歲以上或腫瘤大於2厘米應採用手術切除治療。

6.. 乳腺癌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腫之一,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機會較高,多見於35.55歲的婦女。

乳腺癌可表現為乳房無痛性的單個小腫塊,偶爾在洗澡或更衣時發現。或無任何癥狀,由醫生檢查時發現,腫塊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不很清楚。有時出現乳頭溢液,多為血性液體。部分病人有無痛腋下腫塊。乳房腫塊處可出現皮膚內陷,如「酒窩」。也可出現乳頭內陷,為乳腺癌的較早期徵象,出現這些情況應到醫院就醫。不能捫及的早期乳腺癌則要靠定期乳腺x線攝片或B超檢查才能發現,早期發現的乳腺癌,及時治療多可獲得終生治癒。發現較晚,治療效果就不那麼好了。乳腺長於體表,有利於早期發現,但因乳腺癌早期缺乏自覺癥狀,很多病人發現時乳腺癌一般都在1公分以上,其腫瘤已生長3—6年。因此,要早期發現乳腺癌,普及防癌知識非常重要,中年以上婦女應該對乳腺癌有一定的認識。並定期(每一個月)進行一次自我乳腺檢查,如發現有乳腺腫塊或乳腺腺體增厚,或乳頭溢液,或乳頭抬高,內陷等應及時就診,請乳腺科醫生進一步檢查確診,但也不要驚惶失措,因為乳腺腫塊並不一定是癌,而是乳腺增生症,後者的特徵是乳房有脹痛,於月經前期發生或加重,月經來潮後消失或減輕,有周期性,乳房內捫到的腫塊呈結節或顆粒狀,質韌而不硬,與周圍正常乳腺組織分界不清,無粘連。少數乳腺增生症有時與早期乳腺癌也難以區別,需待乳腺科醫生進一步檢查。高度懷疑為癌時,可做X線乳腺攝影,B超檢查,乳管內窺鏡檢查和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等,最後確診常需切除腫塊行病理學檢查或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

【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的作用是對一些婦科疾病作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許多婦科病是沒有早期癥狀的,而很多婦女去醫院看病時,往往都是已經感覺很不舒服了,結果常常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機會。據介紹,在國外,女性很重視做婦科檢查,不論是否覺得不舒服,都會自覺、定時去做婦科檢查;而在國內,多數女性根本沒有這種自我保護的意識。

其實婦科檢查很簡單。首先醫生要看外陰有無腫瘤、炎症之類;其次是陰道檢查,看看有無畸形、炎症、白帶異常;宮頸檢查要看一看有沒有宮頸炎症、宮頸糜爛等;為了防止腫瘤,還要做個宮頸刮片檢查,也就是防癌塗片檢查,如果有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幾乎90%都能查出。此外,婦科檢查還包括觸摸檢查子宮的大小、形態以及子宮的位置是否正常;有些情況醫生則會建議做B超來查一查宮腔。這一系列的檢查都是常規檢查,沒有什麼痛苦,也不會對女性身體造成傷害。

女性35歲以後腫瘤發病率逐漸增高,因此35歲以上的女性應一年檢查1次。但這並不是說年輕女性就可以掉以輕心,因為有不少疾病的發病年齡正在逐漸年輕化。對於未婚女性,由於涉及處女膜的原因,婦科檢查時一般不做陰道檢查。

【仰卧起坐可治療和緩解婦科病】

仰卧起坐是發展軀幹肌肉力量和伸張性的一種方法,能很好地鍛煉腹部肌肉,腹部肌肉收緊可以更好地保護腹腔內的臟器。女性做屈膝仰卧起坐,能鍛煉腹股溝。腹股溝有許多毛細血管和穴位,做仰卧起坐刺激血管,促進腹部血液循環,從而治療和緩解婦科疾病。做仰卧起坐還可以拉伸背部肌肉、韌帶和脊椎,這樣能調節中樞神經。

學會呼吸達到好效果

呼吸掌握不好,體力會下降得非常快,而且達不到動作的預期效果。規範的仰卧起坐,身體前屈時應呼氣,仰卧時應吸氣。不能機械地在仰卧時完成整個吸氣過程,應該是向後仰卧的過程開始吸氣,肩背部觸地的瞬間屏氣收腹,上體逐漸抬起,當上體抬起至腹部有脹感時,快速呼氣,向前引體低頭,完成整個動作 。

長期堅持1秒半做1個

做仰卧起坐一定要有耐性,偶爾運動會讓身體吃不消。此外,不要在經期做仰卧起坐,劇烈的運動有可能使經血從子宮腔逆流入盆腔,子宮內膜碎屑也有可能種植在卵巢上形成囊腫。同時,做仰卧起坐不要抓舉重物、擠壓或者碰撞腹部,這樣可能引起卵巢破裂,引起下腹部疼痛。

建議:30歲以下,仰卧起坐的最佳成績應為45—50個/分鐘;30歲最好做到40—45個/分鐘;40歲應做到35個左右/分鐘;50歲應努力達到25—30個/分鐘。然而從全民體質測試結果來看,大部分女性仰卧起坐成績無法超過30個,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編輯本段婦科病常用化驗及特殊檢查

① 白帶懸滴液檢查。取一滴生理鹽水或10%NaOH液一滴放於玻片上,再與少許白帶相混,於顯微鏡下分別查找滴蟲或黴菌。

② 宮頸刮片。用特製木板繞宮頸口轉一周,刮取鱗柱交界處的分泌物作塗片,作帕帕尼古拉烏氏(巴氏)染色或蘇木精-伊紅染色找瘤細胞,現已成為婦科門診的一次常規檢查。

③ 細胞學卵功檢查。 以刮板於陰道側壁上1/3處,輕輕刮取少許分泌物作塗片,邵爾氏染色,進行細胞學檢查。計算底層/中層/表層上皮細胞的百分比(又稱成熟指數)。塗片中出現緻密核表層細胞則表示有雌激素影響,無表層細胞而以低層細胞為主者為卵巢功能低落。

④ 宮頸粘液檢查。包括宮頸粘液粘稠度、拉絲度(排卵期雌激素高,宮頸粘液呈蛋清狀,彈性增加,粘液拉絲長度可達10cm,在孕激素作用下,宮頸粘液變混濁、粘稠、拉絲度降低至1~2cm)、粘液結晶類型(取宮頸粘液放玻片上乾燥後於低倍顯微鏡下觀察,雌激素影響下形成羊齒狀結晶,排卵後於孕激素影響下結晶為橢圓體,見圖1,觀察此前後變化,可測知有無排卵)。

⑤ 妊娠試驗。胚胎滋養層分泌的絨毛促性腺激素(hCG)進入母血液後由尿中排出,測定婦女?、尿中hCG含量,藉以診斷妊娠及妊娠有關疾病如流產、宮外孕、滋養葉疾病等。

⑥ 後穹窿穿刺術。腹腔內疑有積液(血或膿液)時,可從陰道後穹窿直接穿刺,吸出積於盆腔的液體供檢查。本法方便易行,為異位妊娠常用的急診輔助診斷方法。

⑦ 基礎體溫 (BBT)測定。基礎體溫指經較長時間睡眠(6~8小時),醒後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得的體溫。要試口表10分鐘。正常情況下,生育年齡婦女的基礎體溫,於排卵後略有升高(因孕激素能刺激體溫中樞),高於卵泡期0.3~0.5℃,至月經前1~2天或月經第一天下降。正常月經周期每天基礎體溫的聯線呈雙相,高溫相持續在10天以上,低溫和高溫之間相差>0.3℃;若高溫相 <10天,平均溫差<0.3℃,應考慮為黃體功能不全;若為單相型則為無排卵。僚礎體溫是婦科常用的簡便方法,主要用以了解有無排卵及黃體功能狀況。可用於對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症等的診斷和了解治療效果,也可有助於安全期避孕。

⑧ 輸卵管通暢試驗。檢查輸卵管是否通暢,主要用於不孕症。將氣體(CO2)或液體由宮頸緩緩注入宮腔,觀察是否能通過輸卵管,前者稱輸卵管通氣術,後者稱為輸卵管通液術。腹腔鏡檢查的同時,由宮頸向宮腔內注入美藍液,於直視下觀察有無藍色液體從輸卵管傘端流出,這方法更為簡便、準確,稱為輸卵管通色素法。子宮輸卵管造影術是將造影劑注入子宮腔,使宮腔、輸卵管顯影,除用以了解輸卵管是否通暢外,並可顯示輸卵管形態、長度、走向及其受阻部位,同時也可觀察宮腔的大小、形態、有無畸形或佔位性病變。

⑨ 超聲檢查。常用者為 B型超聲顯象,檢查無痛苦,無害,可重複。可用以確診早孕,了解胚胎在宮內的情況,診斷未破裂型早期異位妊娠和葡萄胎,鑒別腹內腫塊的來源與性質,鑒別巨大卵巢囊腫與腹水,腹壁太厚或腫塊小,婦科檢查不能肯定者, B超可協助診斷腹內有無腫塊。 B超可連續觀察卵泡發育,指導刺激排卵藥物的應用,可指引體外授精及胚泡移植的操作。見超聲在婦產科的應用。

⑩ 陰道鏡檢查。陰道鏡將子宮頸陰道部上皮放大10~40倍,觀察陰道或宮頸表面微小病變,主要用於診斷早期宮頸癌。於鏡下可疑處取注檢提高確診率。

女性預防卵巢腫瘤的方法是什麼?

都市中有很多女性常常因工作繁忙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可是就在無意中會被一些病菌侵入。專家提醒廣大女性朋友:要及時掌握身體變化,應該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確認有無婦科炎症或是腫瘤;通過多種治療手段治癒炎症,亦可通過微創手術及時摘除腫瘤,換來輕鬆與健康。

卵巢囊腫占婦科腫瘤的第三位,良性卵巢腫瘤大多發生在20-44歲,惡性卵巢腫瘤發生在40-50歲,幼女也可患卵巢腫瘤,常為惡性,而絕經後期患腫瘤也多為惡性。

專家介紹:現在醫學科技高度發展,可以利用腔鏡下實施微創手術,輕鬆幫患者摘除婦科腫瘤。有的醫院利用腹腔鏡、宮腔鏡、消融射頻儀、超聲介導等設備,只需在病人的腹部切開5毫米的小孔;在顯示屏上,病變組織被放大4倍左右,醫生通過監視屏幕就可以進行手術,對病人其他部位基本沒有損傷。

微創手術創口微小,術後只需創可貼覆蓋傷口、癒合後也不影響皮膚外觀,身體恢復快。除卵巢囊腫之外,像某些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再通、子宮切除等都可以進行微創手術和微創治療,並具有良好的效果


推薦閱讀:

子宮肌瘤
亂吃保健品, 易惹子宮肌瘤複發
亂吃保健品 子宮肌瘤複發率高
五個女人就有一個有子宮肌瘤?到底該怎麼治!
子宮肌瘤不是子宮的句號

TAG:子宮 | 子宮肌瘤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