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敢給你的孩子紅包~~
過年給孩子紅包本是圖個開心,然而現在,紅包「變了味」,越來越不敢給了。
1
臨近春節,我媽打電話催我回家,還不忘提醒我準備好紅包,「親戚家的小孩兒們的壓歲錢可不能少」。掛了電話,我開始發愁,想起去年的春節,心裡多少有點不舒服。
去年春節回家,剛好遇見表姐帶著兒子樂樂來我們家玩,按照習俗,我給樂樂包了個紅包,圖個吉利,「壓壓歲」。小傢伙拿到紅包開心得不行,結果表姐看到錢,撇了撇嘴:「200塊錢就打發了?你這個姨姨真摳!」
我一下子懵了:給紅包是心意,要給多少才算可以?難道血緣親戚抵不過一個紅包?
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過年的壓歲錢,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情,他們對於錢的多少並沒有那麼在意,甚至根本搞不清楚錢多與錢少的概念。一個連數還算不好的孩子,卻已經會在小朋友面前一臉驕傲地表示:「我已經收了好幾百的壓歲錢了。」他們不知道錢意味著什麼,只是知道這個數字爸爸媽媽似乎很滿意。
過年拿到紅包,是一種單純的快樂,然而,我們作為大人,卻在有意無意中,給這種快樂加上了許多東西,不知不覺,紅包已經變了味。
2
紅包是心意,沒有大小。
前一段時間,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飯,說到春節,同事嘆了口氣:「現在過個年,連小孩子的紅包都給不起了。」的確,現在過年給小孩子包紅包,少了不好意思,多了有實在是傷不起,遇到家裡小孩子多的,一個月的工資都應付不過來…
有些人開玩笑說,紅包越大,感情越好。但是,說到底,紅包是作為大人對小孩子的一種表示,是心意,是春節親戚間感情吧聯繫上的儀式感。如果硬要靠紅包的大小來區別感情深淺,那麼,100塊算小,500塊算不算大?談錢不是最傷感情嗎?
古語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別太現實,在孩子眼裡,紅包代表快樂。別把成人世界的現實提早樹立在孩子的內心,不管大小,都是心意,都應該表達謝意。
3
紅包不是人情關係,是屬於孩子的快樂。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說是一個人求親戚辦事,就趁著春節給親戚家的小孩「壓歲錢」,試圖拉近彼此的距離。結果送錯了人,期待中的牢固的人情關係成了空。不知何時,人情關係越來越物質,尤其是孩子的壓歲錢,更是成了兩方大人之間的較量,孩子成為雙方人情關係的「橋樑」。
親人之間的感情無需物質來衡量,紅包只是彼此心意的表達,但是現在人情味越來越重,你給我家孩子100塊錢,我還得考慮考慮我們的關係現在到了哪一步,我是否應該回送你家小孩200塊?一來二去,紅包成了孩子的「夢」,摸摸就好,爸爸媽媽還得看著你的紅包來區分遠近…
紅包存在的意義就是看到孩子拿到紅包時,綻放的笑臉。快樂就夠了,大人就別跟著摻和了。人情關係,可不是簡單的一個紅包就能解決問題的。
4
靠紅包來拉攏人心,實在有傷大雅。
小時候,家裡有個勢利的表姑,總是「看人下菜」,對有錢的親戚總會格外大方些。正好那時候表叔一家日子過得稍顯窘迫,表姑的尖酸刻薄表露無遺。
春節一起去表姑家,吃完午飯表姑就張羅著給小孩子們發壓歲錢,你一張、他一張,樂呵呵的。可是,表叔家的孩子拿到的壓歲錢永遠是最少的。單薄的10塊錢,顯得很寒酸。轉身我聽見表姑對一屋子的親戚說,「他們家窮,給的多了,也還不起。」
同樣是小孩子,就因為家裡窮,就應該被區別對待?同樣的,就因為一時窘迫,就活該被看不起?最簡單的紅包,成了複雜大人的「武器」,可拉攏人心,也可不動聲色扔掉你這個「潛在的麻煩」。
恕我直言,用紅包來拉攏人心,吃相最難看,最難得人心。
壓歲錢、收紅包,是孩子春節的狂歡,我們作為家長,就讓孩子盡情享受那種單純的快樂,不好嗎?何苦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如此複雜。再這樣下去,真的,過春節的紅包,我真的不敢給你家小孩兒了。推薦閱讀:
※對不起,我去門源「掃黃」了,別再找我了
※薛之謙昔日好友爆料:李雨桐做過對不起他的事
※對不起,悉尼又讓全世界羨慕了!上百萬人即將擠爆悉尼CBD...
※「對不起、對不起,我錯了」這樣說話的男人,一輩子讓女人瞧不起
※對不起,我不做你的紅顏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