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戰爭中明軍,清軍兵力到底是多少?
飛煙輕似夢 等級:狐天神 送禮物 發消息 |
樓主 明清戰爭中明軍,清軍兵力到底是多少? 我在論壇上看到有一些談論明清戰爭的帖子,常說清軍是以幾萬人的兵力打敗了數以百萬計的明朝軍隊與農民軍。以此說明漢族的尚武精神之沒落,實際上,他們都上了當時文人的大當了,文人們在寫書時常常誇大其詞,實際上遠不是這回事,後世不察,把這些誇大之詞寫入書中,(清朝為了宣揚其武功也採用了這些說法,)僅舉一例,左良玉部在李自成縱橫中原時人稱有三十萬大軍,後在武昌時號擁兵八十餘萬,在其死後,其子降清時仍稱有二十三萬大軍,但清朝點檢之下,連老弱家屬在內總數十萬掛零,其中精壯能戰者僅二三萬人。多爾袞對此曾大加譏笑,說:什麼數十萬大軍,爾等如有十萬精銳,我朝怎能平定天下。但這並不妨礙清朝在《明史》中寫下破明軍數十萬的紀錄。 其實,明朝在建國初確有二百多萬軍隊,是實行兵農合一的世兵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吏治敗壞,己不堪使用,如嘉靖年間,一股倭寇侵掠到南京時,南京周圍名義上有兵十二萬人,實際上半數只是在兵冊上有名字,其餘半數也多是老弱殘兵與未經訓練之人,再如京城的禁軍,在李自成圍城時,兵冊上有眾十一萬,但存者不足五六萬,且十之六七為老弱病殘。大體到嘉靖未年時,明軍己逐步轉為僱傭兵制,這就使明軍的可用之數大為減少,而且由於將領吃空額等因素,人數更少,如吳三桂軍,在兵部按兵員八萬發餉,但據其父說,實際僅三萬多人(可能有所縮小),毛文龍軍,按十萬人發餉,被殺後清點,僅二萬八千人。 而農民軍則不同,其軍常以千稱萬,虛張聲勢.號稱一萬,實際一千,如以朱仙鎮之戰時,文人說此時李自成有兵馬八十餘萬,號百萬,如家屬與後勤人員在內恐怕要二百萬了,而當時,中原赤地千里,如何能養活如許之多的人馬。 以下是明清之際幾次大戰役的兵力對比: 薩爾滸之戰,清軍六萬人,明軍有兩種說法,一是連朝鮮軍一共十一萬,號稱二十四萬。一是明軍八萬八千多人加朝鮮軍一萬,但據朝鮮史書記載,此數恐還有水分,如劉鋌軍應為二萬,但據朝鮮軍觀察:劉軍兵不過萬餘。而一些無知文人又將明軍號稱之數當做實數,來了個號稱的號稱,說明軍二十餘萬,號稱四十七萬。 遼瀋之戰,清軍約十萬人左右,明軍十餘萬,但分駐瀋陽與遼陽兩地,一地最多時僅投入七萬兵力。 廣寧之戰,清軍如上,明軍十四萬,但王化貞調度失誤,僅萬餘人的一次小戰失利就棄守廣寧。 寧遠之戰,清軍五至六萬人,號十三萬(無知文人又來了個號稱的號稱,說清軍十三萬,號稱二十萬。)明軍不足二萬。 綿州之戰,明軍在十萬人以上(史書稱十三萬),清軍也大致如此。 朱仙鎮之戰,書上說明軍十七萬(其中左良玉軍十二萬),號稱四十萬,李自成軍八十萬,實際上,據考證,明軍連後勤人員在內約六七萬,李自成軍其時能戰者十三萬,步兵十萬,騎兵三萬。除少數人馬監視開封與守衛老營外,全部參戰。 山海關之戰,李自成軍不足十萬(唐通八千,白廣恩二萬,李自成自將六萬),清軍十餘萬(據朝鮮人說:觀此戰,胡虜[清軍]似倍於流寇[闖軍])。吳三桂軍五萬,另有鄉勇三萬餘人。可見,所謂李自成軍入京後,腐化而喪失戰鬥力之說不確,其實,歷史上吳有許多強悍之軍勝利後在溫柔鄉中消磨了銳氣,文恬武戲,但都是多年之後的事了。那有短短几十天就喪失了戰鬥力之事,有人或會舉出李自成軍軍紀不佳,姑不論此事真假。但是,歷史上有許多軍紀不佳而戰力很強的軍隊。如蒙元軍隊,二戰時的蘇軍等。 潼關之戰,清軍分兵兩路,北路阿濟格率吳三桂部及宣大兵馬約八萬人,其中滿蒙軍估計約三四萬人,南路多鐸率數萬滿蒙軍及孔有德軍與山西,河北等地兵馬約十萬人左右,李自成軍北路八萬人由李過,高一功指揮,南路由李自成自率,約十餘萬人,不會超過十五萬。時清廷在黃河以北除豪格率萬餘滿漢兵馬防衛南明,與北京的幾千禁衛軍外,所有的滿蒙精兵均抽調一空。南明不趁機出兵攻清,反而聯清反闖,失此良機,甚恨 |
---|
推薦閱讀:
※中東戰爭持續升級, 輸家浮出水面, 並非伊朗
※抗日戰爭中國損失40年GDP,日本呢?
※從敘利亞戰爭看中東:為何受傷的總是我
※清軍繳獲明朝武器,比200年後的英國武器先進,鴉片戰爭為何沒用
※以色列炸敘利亞核設施 這個故事可以好好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