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逸緻】妙趣橫生的迴文詩(「舊體詩賞析篇」之二
妙趣橫生的迴文詩(「舊體詩賞析篇」之二)
說到迴文詩,不能不先說說修辭學中的「迴環」。迴環是漢語中的一種「用相同的語句循環往複地說明」的修辭方式,形式上表現為詞語相同而語序相反,即:甲乙—乙甲。詳細言之,迴環就是把前後語句組織成穿梭一樣的循環往複的形式,以表達不同事物間的有機聯繫,可使語句整齊勻稱,能夠揭示事物的辯證關係,還使語意精闢警策。例如:「發展需要科學,而科學更需要發展」;「文人的無聊,無聊的文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等等。迴環用在文章(一般指散文)里,始終還是一種修辭方法,不過也有將包含著迴環的那段文字叫做「迴文體」的。迴環使用在文章中,可以根據需要,表現出有好幾個來回,如「豬多肥多,肥多糧多,糧多豬多」便是;可迴環若用在詩歌中,就只能有一個來回,這便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迴文」了,而這樣的詩便稱為迴文詩。
迴文詩出現的年代很早,學界比較一致地認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迴文詩當屬蘇伯玉妻所作的《盤中詩》。蘇是西晉人,則意味著迴文詩至少首先出現在西晉時期。清人朱存孝在其所著的《迴文類聚序》中便宣稱迴文詩「自蘇伯玉妻《盤中詩》為肇端,竇滔妻作《璇璣圖》為大備。」到目前為止,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的中國最早的迴文詩便是《盤中詩》。蘇伯玉妻的姓名及生平均無從查考,只知道蘇伯玉使蜀,久未歸回,而且連書信也沒有一封。她卻居住在長安,非常想念自己的丈夫,便生巧思,在盤中作詩一首,詩中雖然有一些埋怨之辭,但更多的是苦苦思念之情。全詩凡168字,共有49句,27韻,屈曲成文,寓宛轉纏綿之意。最後點明「當從中央周四角」,告訴丈夫該如何讀這首詩。據說,當蘇伯玉經過一番思考,讀懂全詩後,百感交集,並被妻子的深情與奇妙的才情所感動,當即決定收拾行裝,迅速返回到了家鄉。《盤中詩》從中央的「山」字起讀,繞向四周,布局安排頗富機巧,但不能倒讀,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迴文,不過其詞序的刻意安排,與後來的迴文確實相似,把它說成是迴文詩的先導,也還說得過去。至於前秦人竇滔的妻子蘇蕙(若蘭)更是一位具有絕世才情的奇女子,她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錦帕上面織出的《璇璣圖》,構思奇妙,無與倫比,堪稱迴文詩的千古力作,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璇璣圖》是一個文字方陣,總共有八百四十一個字,縱橫各二十九個字,依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讀、選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種形式。且每一首詩都悱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為之動容。《璇璣圖》問世以後,歷代流傳,影響深遠,曾有不少文人迷醉於它,不惜花費多年的巨大工夫進行研讀,甚至還有人寫出了關於它的讀法的專門著作。據聞,宋朝有高僧名起宗者,經過精心鑽研,從《璇璣圖》中解讀出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朝學者康萬民畢其一生,苦苦研究《璇璣圖》,得五、六、七言詩共四千二百零六首。而照目前的統計,《璇璣圖》共有詩七千九百五十八首,(撰寫本文時,網上有文章稱,《璇璣圖》里有詩14005首,是否屬實?尚待查證。—筆者補註)這簡直可以說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蹟!在《璇璣圖》之後,也有人進行仿效,如唐初某女子創作出《鞶鑒圖》,受到王勃讚揚,說它「藻麗反覆,文字縈迴,句讀屈曲,韻諧高雅。」,也應當是迴文詩的上品,可又怎麼能與被朱存孝贊為「大備」的《璇璣圖》相比呢?
在舊體詩(古典詩歌)的所有雜體當中,迴文詩是最富有藝術價值的一種詩體,或用當今常聽到的一句時髦話來說,它的技術含量最高。因為迴文詩的構思非常奇特,它正讀是一首詩,逆讀也是一首詩,而且反過來讀的詩決不能是雜亂的文字組合,必須通暢齊整,順理成章,還要具備一定的詩情和獨有的意境;迴文詩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古體詩,可以是半自由詩,當然更多的還是格律詩,如果正讀反讀都是很規範嚴謹的格律詩,那它的構思則確是妙之又妙了。在欣賞一首首精美的迴文詩時,你可能常常會為迴文詩那種獨特的藝術魅力而讚歎,而折服;尤其當你對一首迴文詩無論正讀還是反讀時,感受到兩者具有同樣的意境和情感,或正讀是一種意思,反讀又是另一種意思(兩種意思當然並非風馬牛不相及),這時,你一定會感到實在妙不可言。所以清人朱存孝先生對迴文詩給予了充分肯定:「詩體不一,而迴文優異。」民國時期的劉坡公先生在其所著的《學詩百法》中更是相當推崇迴文詩,還似有所指地告誡世人:「迴文詩反覆成章,鉤心鬥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事實上,確實有過並不看好迴文詩的人,認為它是一種文字遊戲。這個說法當然是很不正確的,也可謂是不懂迴文詩者的無知之論。如果說,迴文詩或有幾許文字遊戲意味的話,那也是極其雅緻、極其高級的,非一般文字遊戲能夠望其項背。一個人,假如沒有比較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比較高的文學素養,就無法創作出能夠入流的迴文詩來,更遑談創作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迴文詩了。回顧歷史,因為迴文詩奇巧精妙,妙趣橫生,每每引人入勝,在詩壇又能夠獨具一幟。歷代詩家爭相仿效,在迴文詩創作上各擅勝場,名領風騷。許多知名詩人文士,如庾信、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秦觀、高言、湯顯祖等,都有迴文詩的作品。一直到清代、民國時期,仍不時有好的迴文詩作品出現。至於在下層民眾當中,好作迴文詩者歷來都大有人在,可惜好作品不多,能夠面世的作品更是微乎其微。到了當今,似乎作迴文詩的人就非常鮮見了。筆者對此殊為感慨,真不希望若干年後,迴文詩成了歷史事物。惟願有能力的有志者能夠將迴文詩的創作承繼下去,使這株舊體詩中的奇葩,依然能夠在詩歌的百花園裡繼續久久地開放。這似乎是題外之談了,就此打住。
筆者第一次接觸到迴文詩是在自己的少年時節,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其時,敝鄉的人在炎夏里全靠扇子驅熱,幾乎人手一把,年紀大的使蒲扇,年紀輕的使摺扇。人們還喜歡在扇子上面繪一些畫,或寫一首諸如「扇子一扇風,騎馬走廣東。廣東無扇子,何處得涼風。」之類的歌謠與打油詩。有一次,我看到鄰居念中學的大哥手中摺扇上寫著一行字,是為「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感到很不可理解,便向他詢問。鄰居大哥告訴我是一首迴文詩,並教我怎樣誦讀。這太新奇了!我立刻產生出了極大的興趣,將這十個字端端正正地抄寫在自己的摺扇上面,並經常向同學與周圍的其他人進行介紹宣傳。自此以後,我一直對迴文詩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只要見到別的迴文詩,就會精心記錄,認真保存起來。於是,有關迴文詩的知識便慢慢地越積越多了。例如,我後來知道,自己遇到的第一首迴文詩只是清朝女詩人吳絳雪寫的《春夏秋冬》四首迴文詩之一。這四首迴文詩如下:
詠春:鶯啼綠柳弄春晴曉日明;詠夏: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詠秋:秋江楚雁落沙洲淺水流;詠冬:紅爐黑炭送寒冬遇雪風。
解讀成詩則分別為:
春夏秋冬
鶯啼綠柳弄春晴, 香蓮碧水動風涼,秋江楚雁落沙洲,紅爐黑炭送寒冬,
柳弄春晴曉日明。水動風涼夏日長。雁落沙洲淺水流。炭送寒冬遇雪風。
明日曉晴春弄柳,長日夏涼風動水,流水淺洲沙落雁,風雪遇冬寒送炭,
晴春弄柳綠啼鶯。涼風動水碧蓮香。洲沙落雁楚江秋。冬寒送炭黑爐紅。
這是迴文詩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正讀和倒讀完全一樣,我將它命名為「十字迴文詩」。其解讀方法是:第一句從開頭順讀成七言句,第二句從第四字順讀至末尾;三、四兩句從末尾起按一、二兩句的讀法倒讀,便成。下面趙錄宣的《詠荷》、《賞春》與劉明乾的《春興》也屬於這一類型,只是,《詠荷》乃標準的十字迴文詩,後兩首則有所變化,一是添加了字,如《賞春》添加了「時來燕剪」,變成十四字,《春興》添加了「花怒放」,變成十三字;二是首尾相連,成了「迴文連環詩」,我又稱之為「十字迴文詩添字變體」,讀法則與前述一致。
詠荷
塘橫碧水出荷香,水出荷香艷夏涼。
涼夏艷香荷出水,香荷出水碧橫塘。
賞春
一湖春水碧無塵,水碧無塵柳色新。
柳色新時來燕剪,時來燕剪一湖春。
春興
艷紅酣綠遍千山,綠遍千山鳥語繁。
山鳥語繁花怒放,繁花怒放艷紅酣。
迴文詩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類型,其特徵是:就是一首平常的五言詩或七言詩,但順讀(正讀)、逆讀(倒讀)都成詩。如清代詩人陳瓊仙以秋天景物創作了27首迴文詩,總名為《秋宵吟》,便屬於這一類型,現以其中的一首《秋月》為例說明:
正讀
輕舟一泛晚霞殘,潔漢銀蟾玉吐寒。
楹椅靜蔭移沼樹,閣涵虛白失霜巒。
清琴瀹茗和心洗,韻竹敲詩入夢刊。
驚鵲繞枝風葉墜,聲飄桂冷露浸浸。
倒讀
浸浸露冷桂飄聲,墜葉風枝繞鵲驚。
刊夢入詩敲竹韻,洗心和茗瀹琴清。
巒霜失白虛涵閣,樹沼移蔭靜椅楹。
寒吐玉蟾銀漢潔,殘霞晚泛一舟輕。
此詩描寫自己月下泛舟,見到樹木山巒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動,品茗彈琴,在兩岸竹聲中詩興頗濃。好一幅怡然自得的秋宵美景啊!巧就巧在,無論正讀還是反讀,都有同樣的意境,都有同樣的詩情畫意,怎能不妙趣橫生?清人黃本權(黃尊憲侄兒)的《茶壺迴文詩》「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艷花。」反讀為「花艷舞風流,霧香迷月薄。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亦有同等之妙。下面兩首迴文詩,都屬於這個類型:
金華山迴文詩 (作者楊太虛,道號泉石散人)
龍頭倒卧見高峰,洞古鋪雲綠樹籠。
峰郭滿天撐老柏,卷波煙水迎喬松。
濃情尚吐飄香桂,覺夢驚聲聽曉鍾。
深夜徹泉流韻雅,茸紅剪處妙羅胸。
倒讀,即得:
胸羅妙處剪紅茸,雅韻流泉徹夜深。
鍾曉聽聲驚夢覺,桂香飄吐尚情濃。
松喬迎水煙波卷,柏老撐天滿郭封。
籠樹綠雲鋪古洞,峰高見卧倒頭龍。
深秋(作者佚名)
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鷗飛滿浦漁舟泛,鶴伴閑亭仙客來。
遊程踏花煙上走,流溪遠棹一蓬開。
倒讀,即得:
開蓬一棹遠溪流,走上煙花踏程游。
來客仙亭閑伴鶴,泛舟漁浦滿飛鴎。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觀落日,偎林傍水綠悠悠。
更有宋朝人李禺寫了一首丈夫尋妻的奇詩,妙就妙在正讀是夫憶妻,而倒讀則成了妻憶夫,所以詩名就叫做《夫妻憶》:
正讀: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知心?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因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倒讀: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心知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古時,迴文詩還常常成為親人之間、朋友之間唱和的一種特有趣味的形式,也就流傳下來不少優美動人的故事,譬如唐朝蜀中名妓薛濤就有過這樣一段韻事。薛濤乃女中才子,南康王韋皋做西川節度使時,曾表奏她做軍中校書,故人多稱為薛校書,所往來的是高千里、元微之、杜牧之一般名流,真是名重一時,芳流百世。後薛濤與廣東廣州府人田洙(字孟沂)相遇,一見傾心,長此魚水歡情,極其繾綣。此後兩人賞花玩月,酌情吟詩,你唱我和,曲盡人間之樂。偶成聯句,鬥巧爭妍,佳構甚多,堪稱敵手。某日薛濤一揮而就,做成四時迴文詩四首,孟沂也即興和了四首四時迴文詩。確是才子佳人,情味相投,樂不可言,也算是詩壇一段佳話。其詩登錄如下(只記正讀,倒讀從略):
詠春
薛濤:花朵幾枝柔傍砌,柳條千縷細飄風。霞明半嶺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樹松。
孟沂:芳樹吐香紅過雨,入簾飛絮白驚風。黃添曉色春舒柳,粉落晴香雪覆松。
詠夏
薛濤:涼回翠簟冰人心,齒沁清泉夏日寒。香篆裊風清縷縷,紙窗明月白團團。
孟沂:瓜浮瓮水涼清暑,藕疊盤冰翠嚼寒。斜日近階穿筍密,小池舒葉出荷團。
詠秋
薛濤:蘆雪覆汀秋水白,柳風凋樹晚山蒼。孤幃客夢驚空館,獨雁征書寄遠鄉。
孟沂:殘石絢紅霜葉出,薄煙寒樹晚林蒼。鸞書寄恨羞封淚,蝶夢驚愁怕念鄉。
詠冬
薛濤:天凍雨寒朝閉戶,雪飛風冷夜關城,鮮紅炭火圍爐暖,淺碧茶甌注茗清。
孟沂:風卷雪蓬寒罷釣,月輝霜析冷敲城。濃香酒泛霞杯滿,淡影梅橫紙帳清。
還有一段更美的迴文詩故事,出在北宋年間,發生在蘇東坡、蘇小妹兄妹及小妹的夫君秦少游三人身上。其時蘇東坡已是譽滿天下的名士,秦少游也是聰明異常的飽學之士,蘇小妹雖是女流,但她的聰明才智絲毫不亞於其兄其夫。一日,東坡的摯友佛印禪師寄來長歌一篇,寫得甚是怪異,每二字(同一個字)一連,共一百三十對字。東坡看了兩三遍,都念將不出,只是沉吟。小妹取過,一覽瞭然,當即朗誦出來。東坡聽罷,大驚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遂將佛印原寫長歌,並小妹所定句讀,都寫出來,做一封兒寄與少游,還細述了自己再讀不解,小妹一覽而知之實。少游初看佛印所書,亦不能解,後讀小妹之句,如夢初覺,深加愧嘆。便答以短歌,短歌后製成疊字詩一首,卻又寫得古怪:
別離時聞漏轉
憶靜
期歸阻久伊思
少游書信到時,正值東坡與小妹在湖上看採蓮。東坡先拆書看了,遞與小妹,問道:「汝能解否?」小妹道:「此詩乃彷彿印禪師之體也。」即念云:「靜思伊久阻歸期,久阻歸期憶別離。憶別離時聞漏轉,時聞漏轉靜思伊。」東坡更加感嘆「吾妹真絕世聰明」,並建議以「今日採蓮勝會」之事各和一首,寄與少游。頃刻,東坡詩成,小妹亦就。小妹詩云:
闋新歌聲嗽玉
一採
津揚綠在人蓮
東坡詩云:
力微醒時已暮
酒賞
飛如馬去歸花
照少游詩念出,小妹之詩便是:「採蓮人在綠楊津,在綠楊津一闋新。一闋新歌聲嗽玉,歌聲嗽玉採蓮人。」東坡之詩便是:「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二詩寄去,少游讀罷,嘆賞不已。
這三首詩都是迴文詩,與前文所述的「十字迴文詩」多有相似,或謂「十字迴文詩」的另一種添字變體,佛印禪師的那首長歌(限於篇幅,未能錄出)亦是一首更為複雜、形式更為新穎的迴文詩。迴文詩還有許多其它的形式,恕在下沒有一一列出。不過,不管迴文詩有多少種形式,其基本性質是一致的,欣賞起來的基本方法、基本規律也是一致的。
此外,如果將迴環用在對聯上面,便成了迴文聯。迴文聯其實也就是迴文詩,只不過比後者簡單一些,沒有後者那麼多的內涵。然而欣賞起來,同樣妙趣橫生。現舉數例,以略窺其風貌:
(1)、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北京有座酒樓名叫「天然居」,乾隆皇帝路過時曾出上聯,紀曉嵐答下聯;
(2)、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柳如是乃秦淮八大名妓之一,比董小宛、陳圓圓更具才氣。
(3)、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廈門鼓浪嶼聯。
(4)、鬥雞山上山雞斗;龍隱岩中岩隠龍。—廣西灕江陽朔畫山臨江亭聯。
(5)、蝶戀花也花戀蝶;凰求鳳兮鳳求凰。
(6)、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倒讀時,字句不同而內容不變。
推薦閱讀:
※迴文詩七絕七首【舊作】供夏日休閑一下
※頂針詩、半字詩、一字詩、嵌字詩、迴文詩等,10首奇妙古詩
※[轉載]再談迴文詩
※徐基 迴文詩詞
※何謂迴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