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古代詩歌答題規範化指導及專題訓練

2012古代詩歌答題規範化指導及專題訓練

一、品味語言類

品味語言是詩歌鑒賞的基礎,它是溝通作者與讀者心靈的橋樑,讀詩如果對詩歌的語言意思不了解,則很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各地高考詩歌鑒賞比較注重對語言的考查。品味詩歌語言主要有理解詞語在詩中的意思、分析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辨別詩歌用詞的妙處等。

(1)理解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如(2005年北京卷)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斷」的含義:斷斷續續。

答題建議:利用古漢語知識

(2)分析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

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或是詩眼,或是統攝全篇,或是收束全詩,或是線索。具體是什麼作用,要結合詩的內容作答。

如:如2011年【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8分)

驟雨

【宋】華岳

牛尾烏雲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據文淵閣《四庫全書》

(1)第三、四句「卷」「吼」兩個詞有什麼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2分)

答案:)「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襲來時的迅猛態勢。「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

再如: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2005年湖南卷)

與浩初上同看山寄京華親故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劍芒,獨上高樓望帝京,

秋來處處割愁腸。鳥飛猶是半年程。

若為化作身千億,青山似欲留人住,

散向峰頭望故鄉。百匝千遭繞郡城。

兩詩寫作之時,作者都是貶謫之身,正值壯年的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則在垂暮之年被棄置崖州。從詩中看,兩人的處境與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嚮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柳詩之「望」

[解析]同樣著一「望」,不過二詩位置不同,李詩在篇首,作用同上,柳詩在篇末,收束全詩,其作用可仿照提示進行回答:柳詩之「望」在末句,虛寫置身峰頭,收束全篇。既表現了對故鄉的思念,更表現了對「京華親故」一為援手的急切期待。

答題建議:解釋+作用(效果)+情感

(3)辨別用詞的妙處

這類題目一般是對詩中的某個用字(詞)換個字眼或將兩首詩中相似的字眼進行比較,考生說出哪個更好,好在哪裡,這是詩歌鑒賞中能力要求較高的一道題目。如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麼?

【解析】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答:「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闊則沒有這種效果。

「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失則沒有這種效果。

答題建議:觀點+解釋+手法(作用、效果)+情感+比較

強化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麼含義?

答案:「渺茫」一詞包含著複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是描寫眼前景: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題揚州禪智寺

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①這首詩用字很講究,請簡要分析「青苔滿階砌」中「滿」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滿」字寫出台階上青苔之密,間接寫出了來人稀少;渲染了環境豹空寂凄消。

3.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

答案:詩人於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靜幽寂,書生獨立在落葉飄揚的樹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達出書生孑立、倘佯的情緒。書生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起了流螢。「數」字傳神地描繪出書生苦悶無聊的心境。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閩中秋思(杜荀鶴)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註: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後人評價極高。

後人評說本詩工於鍊字,請以「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一聯為例試作簡析。

答:

答案:前句的一個「勻」字,極準確地鉤畫出雨的細密,雨的輕柔。在那動人的叢叢紫菊前,雨是那樣的溫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將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濃淡均勻,讓人賞心悅目;而後句的「弄」字,則以擬人的手法將「風」人格化。閉著眼想想,風吹紅蕉,蕉葉聲聲有韻,這該是怎麼的一種情致。這樣的一幅聲色俱備的圖畫,是很容易讓人陶醉的。

透過這些「紫」、「紅」的耀眼色彩,透過那些音韻和諧的聲響,我們不難發現,詩人抒寫的,原來是濃濃的思鄉情懷,詩人筆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覺地印上了深深的鄉愁的印記。於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為詩人一種情感的載體,成為詩人以景抒情的絕佳選擇。這就是所謂「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二、分析意象類

詩歌是藉助意象抒發感情的,而詩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一般指某個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楊柳、杜鵑等,把握詩歌的形象有助於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分析意象也是歷年來高考詩歌鑒賞熱考的內容。常見的題型有指認形象、體會畫面、揣摩情感等。

(一)常見意象

1、植物類(比喻或象徵)

芳草——離別的愁緒表現生生不息和希望芭蕉——孤獨憂愁凄涼離情別緒

梧桐——凄苦、寂寞、惆悵梅花——高潔、不屈不撓

松柏——孤直、頑強菊花——高潔、隱逸、脫俗

牡丹——高貴、富貴桃花——美女的容顏

揚花——飄零、離散柳——離別故鄉

黍離——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2、動物類:

杜鵑——悲苦烏鴉——衰敗、荒涼小人或凡夫俗客。

孤雁(孤鴻、斷鴻):——漂泊流離、孤凄憂慮的羈旅之情孤傲、孤高和受盡迫害等情感。

蟋蟀:——惆悵鴻雁、青鳥——信使(魚)。

蟬——高潔猿啼——凄厲、哀傷

燕子——愛情時事變遷,抒發人事代謝的寄託春天的象徵,表示喜慶。

飛鳥——鳥的自由飛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實現(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高飛回故鄉。)

——悠閑自在鄉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漂泊(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人生無常(雪泥鴻爪)

3、器樂類:

羌笛、胡笳——戍邊思

關山月——樂府曲調,多寫征戍離別之情。

梅花落——曲調名。梅花落》的笛聲想像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飄落產生凜然生寒的感覺,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相傳是南朝後主所制的樂曲,為綺靡之音。

霓裳羽衣曲——相傳是唐玄宗改編的樂舞曲,主要表現歌舞昇平的景象。

4、自然類

浮雲——往往與遠行的遊子相聯繫

——有時也比喻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小人

月——比喻美好的東西或永恆的自然。

——思鄉、思親(情人)

——見證某些特定時刻:國家曾經的繁華、個人遭際的不幸

落花——春天的美景美人遲暮生命的無奈繁華不再

水——阻隔、溝通怨恨、離別、愁情韶光飛逝,永不回頭

巴山夜雨——客途淋雨、歸期無定的凄涼,夜雨剪燭、西窗共話的溫馨。

寒雨——渲染凄清的氛圍,表現寂寞的情感,經常與離別、漂泊、孤獨這類主題聯繫在一起。

夜雨——對故人的思念及天涯倦客的情懷。

雨打芭蕉——難以消釋的愁情。

5、送別場所

南浦——水邊送別的場所。

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代名詞。

長亭、灞陵——是陸上的送別場所。

西樓——是一個象徵性的概念,或指代閨房,或指代曾經聚會之所,或指代孤獨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懷遠的地點。西樓多屬泛指,常指傷心地,是排遣憂傷或遙望故國、愛人、友人的處所。

憑欄——懷遠,憑弔,抑鬱愁苦,慷慨激昂。

6、其它意象

鐘聲——與慶典有關:「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身份地位的象徵:「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強烈的佛教色彩:「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代表時間,表達了現實存在,更蘊藏著深沉的歷史感和命運感。「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十年楚水楓林下,今夜初聞長樂鍾。」

船——漂泊之感、故人之思自由

搗衣、砧聲——徵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思婦思鄉,與月色、寒霜、秋風、鳴雁組合。

(二)常見意境表現

雄渾壯麗壯闊蒼茫蒼涼悲壯閑適恬淡

清幽明凈明麗清新蕭疏凄寂安謐美好

幽僻冷寂高遠深邃淡雅幽遠清冷幽靜

(三)鑒賞程序:

1。指認形象

所謂指認形象,是要考生在閱讀詩歌的基礎上大體把握詩歌所描繪的意象,

例如2011【湖北卷】

14.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登城望湖樓晚景

劉敞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答案:濛濛細雨

再如: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

這裡考的是填空題,要求考生找出兩首詩中除「荷」以外的共同意象,只要考生細讀原詩,一比較就能找出來它是「西風」,這是能力要求最低的考查形式。除了考意象之外,還比較了兩首詩所寫的時間,從杜詩「落日」、楊詩的「入塞」可知,兩詩寫景的時間均為傍晚時分。

答題建議:尋找詩詞中典型的景和物

2。體會畫面

畫面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構成的整體。詩歌抒情言志所藉助的形象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通過許多形象營造意境、構築畫面,從而達到表達感情的效果。王維的詩讀了令人覺得「詩中有畫」,就是因為他善於利用不同色彩、狀態的形象構築生動和諧的畫面。鑒賞古詩詞要善於領會詩人所營造的畫面。如:

例如:2011年【重慶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渡江[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①,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③,敞裘猶帶帝京塵④。

交遊落落俱星散⑤,吟對沙鷗一愴神。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答案】

(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再如:(2004年江蘇卷)

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徵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解析]這是一首通過分析詩歌意象了解詩歌內容的題目答案: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

答題建議:找出詩歌意象,分析意象特點。

3。揣摩情感

形象是為抒情服務的,鑒賞詩歌歸根到底要透過詩歌的形象把握揣摩感情,因此高考命題往往注重這方面能力的考查。如: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麼寓意?請作簡要說明。(2006年湖北卷)

[解析]:本詩考查對水這個特定詩歌意象的把握。水在古詩中也是一個常見而且意思比較固定的一個文化現象,通常借水來表達情感,如離愁,譬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抽刀斷水水更流」等;也有用水來表達時間流逝,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答案:前一首用「水悠悠」象徵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後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對歷史以及對社會的感慨。

答題建議:找出意象+分析特點+情感

強化訓練: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蝶戀花暮春

蘇軾

簌簌無風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

路盡河回千轉舵。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運魂招楚些①。我思君處君思我。

[注]①憑杖飛運魂招楚些: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辭·招魂》召喚屈原那樣召喚離去的友人。

詞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現了暮春的特點?

答:

答案:落花柳老櫻桃過(「簌簌無風花自墮」,寫暮春花謝;用「柳老」寫柳絮快要落盡的時節,「柳老」就是「春老」;「櫻桃過」是寫櫻桃花期已過。)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自蘇台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

李嘉祐

南浦菰蔣①覆白蘋,東吳黎庶逐黃巾。

野棠自發空臨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遠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獨傷春。

那堪回首長洲苑②,烽火年年報虜塵。

註:①菰蔣: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水中,俗稱「茭白」。②長洲苑:古蘇州的一大勝境,始建於吳,可與西漢的上林苑並論,屢遭戰火劫難。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案:作者通過對眼前滿目慘淡之景的描寫,表達了對戰爭帶給老百姓的深重災難的憂慮之情。

7、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8分)

作者通過對眼前滿目慘淡之景的描寫(2分),表達了對戰爭帶給老百姓的深重災難的憂慮之情。(「慘淡之景」1分,戰爭給百姓災難1分,作者憂慮關切2分。共4分)

日暮

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

【注】①大曆二年(767)秋,晚年的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東屯期間,寫下了這首詩。

②花燼:燈芯結花,民俗中有「預報喜兆」之意。

(1)詩中第一、第二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答案:夕陽的淡淡餘暉灑滿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深閉柴扉,各自團聚。秋夜,晚風清涼,明月皎潔,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麗如畫,無奈並非自己的故鄉風物!

(2)在全詩中,杜甫表達了自己怎樣的複雜情感?

答案:作者用委婉的筆法反覆的寫出了作者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和濃重的思鄉愁懷。

8、比較閱讀下面兩首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採桑子 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兩首詞分別抒發了什麼感情?(2分)

答案:歐陽修的《採桑子》這首詞寫穎州西湖暮春景色,抒發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閑淡自適的胸臆。格調清麗明快,平易自然。李清照的《武陵春》表現了作者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

三、表現手法類

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例如:2011年【湖南卷】

10.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7分)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

答:

【答案角度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的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鍊字的精當。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繫詩中意象做具體分析;也可聯繫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但言之成理也可。

再如2011年【湖北卷】

14.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登城望湖樓晚景

劉敞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電光時掣紫金蛇。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劉詩用「雨映寒江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

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電光時掣」先後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顯其壯觀。

例三、2011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2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

【參考答案】22.(4分)

①以情相問,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詞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陽」、「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

答題建議:手法+分析(詩句翻譯、效果)+情感

強化訓練:

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夏日三首(其一)

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詩歌開篇便點出了環境的「清」,試聯繫全詩,分析詩人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這一環境特點的。

答案:反襯手法(以動襯靜)。幼雀雛燕在檐前嗚叫,反襯村居環境的清幽;蝴蝶飛舞,蜘蛛織網,反襯白天的清靜;風吹簾動,溪聲嘈嘈反村夜晚的清靜。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清閑的心境及歸隱村野、終老還鄉的願望。

10、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台城劉禹錫

台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台城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註: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從東晉到南朝結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宮所在地。

這兩首弔古傷今的古詩所用的主要藝術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

答案:劉詩:重在對比,前兩句回憶昔日的繁盛,後兩句寫今日的荒涼及緣由。

韋莊:通篇側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無情」反襯人的無限傷痛與感慨。或:通篇著重於現實景物的描繪,寓情於景(「借景抒情」)。陰雨、江草、鳥鳴、柳陰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傷感的畫面。

1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本詩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答案:運用了白描(描寫)或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畫,表現了水鄉恬靜、優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1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越王勾踐

(南宋)柴望

秦望山頭自夕陽,傷心誰復賦凄涼?今人不見亡吳事,故墓猶傳霸越鄉。

雨打亂花迷復道,鳥翻共葉下宮牆。登臨莫向高台望,煙樹中原正渺茫。

【注釋】秦望山,在浙江紹興,為這一帶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上以望海而得名。

第三聯描寫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答案:頸聯中的「復道」和「宮牆」都不是眼前實景,而是對越宮景物的想像。,「復道」義同《阿房宮賦》「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中的「復道」。意思是,當代人沒見過吳國被越國攻破的情景,所以勾踐墓附近的百姓還時常傳說著當年遭吳凌辱的往事。勾踐墓、越王宮,雨打亂花,鳥翻黃葉,何等肅殺凄涼。

1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春興

(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詩人,洛陽人。

(1)簡析詩歌一、二句所描寫春景的特點。

答案: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落盡殘花,方露出流鶯的身姿,從中透露出一種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將消逝的意象。異鄉的春天已經在柳暗花殘中悄然逝去觸景生情,悠悠鄉思便不可抑止地產生了。

(2)詩的三、四句是本詩的佳句,試分析這兩句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效果。

答案: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現力。它使人聯想到,那和煦的春風,象是給入眠的思鄉者不斷吹送故鄉春天的信息,這才釀就了一夜的思鄉之夢。而這一夜的思鄉之夢,又隨著春風的蹤跡,飄飄蕩蕩,越過千里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

四、把握感情類

詩言志,詩歌創作的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感情,既然如此,讀詩就要以把握詩歌情感為目標,詩歌的種種手法、內容都是為作者情感服務的,因而高考詩歌鑒賞題一般都涉及到對作者感情的分析評價,考查形式或直接分析詩歌思想內容,或通過比較找出詩歌情感的異同處。

(1)分析情感

所謂分析情感,即要求考生根據詩歌所描寫的景物及心理變化,直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如: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7.江西)

金陵晚望金陵圖

高蟾韋莊

曾伴浮雲歸晚翠,誰謂傷心畫不成?

猶陪落日泛秋聲。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傷心畫不成。老木寒雲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麼傷心?

[解析]:結合注釋,二人均為晚唐詩人,再聯想兩首詩所寫畫面,即可定出答案。答案:詩人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

答題建議:內容分析+情感

(2)比較異同

所謂比較異同,一般是提供兩首內容相關或一首新詩、一首為考生在課本中學過的詩歌,要求考生閱讀後分析其中的相同之處,比較不同之處,以加深對詩歌的了解,其難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詩的情感稍有增加。如: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題要比較不同的情感,由詞句可知,「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答題建議:內容分析+情感+比較

強化訓練:

14.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劉長卿(唐)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①。

鳥向平蕪②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獨恨長沙謫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攜:分手。②平蕪:草木茂盛的原野。③這裡用漢代賈誼謫遷長沙的典故。以賈誼代指朋友梁耿。

結合全詩,具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現別後的「惆悵」之情的?

答:

答案:全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將惆悵之情寓於具體的景物描寫之中,借「鳥」「流水」寫分別之痛,「白雲」寫相隔之遠,「明月」寫相思之苦,「春草」寫思念之深。藉助生動可感的景物,將感情表達得含蓄而濃烈。(意思對即可)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蝶戀花·密州上元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註:寫作本詞時,作者剛調任密州,年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貧窮粗陋,連年蝗災,民不聊生。

下闋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發了作者情感,試作賞析。

答案: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無須多著一字,便覺清冷蕭索。結句「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則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境的空曠蒼涼。

作者「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凄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鬱鬱不樂的是這裡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嘆。他這上元之夜,隨意閑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裡農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雲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雲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長門怨(其二)

李白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

詩中的「愁」具體指什麼?簡要分析「長愁」二字在本詩前兩句中是如何體現的?

答:

答案:這個愁指的是「長愁」。詩中人並非因當前秋夜的凄涼景色才引起愁思,乃是長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令春臨大地,萬象更新,也絲毫不能減輕這種愁怨。

高考語文複習之詩歌鑒賞的方法

進行詩歌鑒賞,首先要了解詩歌語言的特徵,即要懂得「詩家語」,懂得詩歌對語言的變形。這是詩詞鑒賞的基礎。同時,也是高考詩歌鑒賞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鍊性、跳躍性。中國詩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詩,一首詩裡面的詞語數量並不多,蘊含的意象卻非常豐富。要藉助非常儉省的語言外殼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詩歌非對語言作出變形不可。實際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說話的語言來做詩中國。

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像和再創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了解詩歌語言組織的規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的語境。

(1)把握詞性的改變,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中國古代詩人為了鍊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要詳加分辨。例如:

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王維「下馬飲君酒」(《送別》王維)、「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王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後禪院》)、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我們的古人慣於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一作就作的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經了幾場雨呢?那該是從「小雨纖纖風細細」,到「拂堤楊柳醉春煙」,到「一枝紅杏出牆來」,再到「花褪殘紅青杏小」,最後還是在雨里豐肥。寫出了動態,寫出了形態,想那梅子從青青小小的羞澀,到黃黃肥肥的圓甜,那黃中暈紅的豐潤,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飲」、「冷」、「悅」、「空」、「淡」、「綠」、「紅」、「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

(2)注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像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

在詩詞鑒賞中,根據詩詞所規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像,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節。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像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種題目。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採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里蒙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經驗的積累、自身的修養去補充完善。

其實,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藉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後,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繫和因果關係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後相思之深。詩人擺脫常境,不用「我們兩人當年相會」之類的一般說法,卻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這太常見了!但惟其常見,正可給人以豐富的暗示。沈約《別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甫《春日憶李白》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故人相見,或談心,或論文,總是要吃酒的。僅用「一杯酒」,就寫出了兩人相會的情景。詩人還選了「桃李」、「春風」兩個詞。這兩個詞,也很陳熟,但正因為熟,能夠把陽春煙景一下子喚到讀者面前,用這兩個詞給「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會之樂表現出來了

再試想,要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和別後思念之殷,也不那麼容易。詩人卻選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江湖」一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飄泊,杜甫《夢李白》云:「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夜雨」,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北》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了「燈」字。「燈」,這是一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一連串想像:兩個朋友,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陸遊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又如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卻有一種內在的深沉的聯繫,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和再創造的可能。杜牧《過華清宮》後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騎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說是「一騎紅塵」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說是妃子在「一騎紅塵」之中露出了笑臉,好像兩個鏡頭的疊印。兩種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確切。詩人只是把兩個具有對比性的意象擺在讀者面前,意象之間的聯繫既要你去想像、補充,又不許將它凝固起來。一旦凝固下來,就失去了詩味;而詩歌的魅力,正在詩的多義。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門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繫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於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於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婦有一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3)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典型的比如

1.主語後置。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於「歷歷」、「萋萋」之後,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2.賓語前置。杜甫《月夜》詩:「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雲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像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著幽香的蒙濛霧氣彷彿沾濕了她的頭髮,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裡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雲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辛棄疾《賀新郎》詞:「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晉代的陶淵明怎麼會酷似三國時的諸葛亮呢?原來作者是把他們二人都用來比喻友人陳亮的,分別說明陳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實為「看風流酷似淵明、卧龍諸葛」。賓語「淵明」跑到了主語的位置上。另如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詩:「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憐新雨後之竹,愛夕陽時之山。)

3.主、賓換位。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也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表面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林暗風驚草),杜甫《秋興八首》香稻(一作紅豆)啄余(一作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等。

4、定語的位置

在偏正片語中,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後,這是古今漢語的一般情況。詩詞曲定語的位置卻相當靈活,往往可以離開它所修飾的中心語而挪前挪後。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a.定語挪前。王昌齡《從軍行》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門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劉[違規字詞]《從軍行》詩:「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聞橫笛聲)都是同類的例子。陸遊《晝卧》詩:「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帳里生香霧,枕邊積書山。)

b.定語挪後。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意即「一月夜飛渡鏡湖」。「月夜」這個偏正片語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於句末,彷彿成了賓語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飛渡」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錦官城花重)

5.以賓語面貌出現的狀語。「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笑春風」表面上是動賓片語,實際上「春風」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風中笑」的意思。這類情況在詩詞中比較常見,例如: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朝暉中千家山郭靜,日日於江樓翠微中坐。)李商隱《安定城樓》詩:「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永憶江湖白髮時歸。)都是同類的例子。

其他:蘇軾《念奴嬌》詞:「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應笑我多情。)「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重排為「欲目窮千里」。

顛倒語序的原因:

第一、是聲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體詩」和後來的詞曲,除押韻和字數限制外,還要講究平仄的調配和對仗的工穩。為了符合聲律的要求,詩人便不得不在詞序安排上作些變通。上舉晁無咎《臨江仙》詞「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二句,本是套用王維《終南別業》詩的成句。王詩正作「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第二、出於修辭上的特殊需要。王維《山居秋暝》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聯時說:「按客觀環境中的動作順序,原是『浣女』之歸造成『竹喧』;漁舟之下導致『蓮動』。但如果就這樣呆板地鋪敘直陳為『浣女歸喧竹,漁舟下動蓮』,那麼畫面中心就歸結於被動因素『竹』和『蓮』——這是動作過程的終點。由於動作至此終結,畫面也便歸於靜止。」現按詩中順序的安排,「『竹喧』、『蓮動』便成為『浣女』、『漁舟』入畫的引子。於是畫面中心移到了動作的主動因素『浣女』、『漁舟』上。『浣女』、『漁舟』之動,不僅遠比『竹』、『蓮』之動鮮明可見,而且它們作為動作的起點和動力,使過程得以不斷持續。這就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作性、鮮明性。」

其實,詩詞曲中特殊詞序的出現,聲律的要求和修辭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齡《從軍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語「孤城」挪前而「錦官城」移後,除了為符合七絕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還在於突出和強調玉門關所處孤立突兀的地勢以及春雨後詩人想像中繁花墜落的景象。


推薦閱讀:

規範注射胰島素
灸法診療操作規範
【學術】董坤:重複性供述排除規則之規範解讀 | 華政學報
中國領袖們的舞姿:毛主席跳舞講專註 周總理跳舞規範優美 朱德跳舞如同行軍

TAG:詩歌 | 古代 | 答題 | 規範 | 訓練 | 指導 | 專題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