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生:防治房顫卒中 不能忘記華法林
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現象,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慢性心臟病及其它因素影響,房顫全球發病率劇增。
在7月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心房顫動論壇上,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教授稱:「我國是房顫卒中的重災區,由於房顫起病隱匿、無明顯癥狀等特點,我國房顫的診斷率極低。」
房顫的抗凝治療不足
「現在對於房顫的治療當中,很多臨床醫生在抗凝治療中往往低估抗凝獲益而高估出血風險,抗凝治療認知不足,有效抗凝治療比例低,且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較差。」馬長生講道。
然而,包括抗凝門診和普通門診,30項真實世界臨床研究表明,華法林較阿司匹林明顯降低卒中率。
華法林使用率普遍偏低,跟華法林本身的局限性與不足有一定的關係。華法林應用中的問題主要包括:與食物藥物的相互作用,代謝遺傳的變異性,治療窗口窄,需要頻繁監測INR,調整劑量。此外華法林藥效起效慢,開始服藥時需與其他非口服藥物同時應用。
但為防治房顫引發卒中,合理使用華法林和新型抗凝藥物,仍是必經之路。「房顫治療進入新時代,需要改變老習慣,忘記阿司匹林,忘記口服胺碘酮,忘記地高辛,但不能忘記華法林。」馬長生講道。
導管消融技術日趨成熟
「在過去,接受導管消融治療的房顫患者幾乎都是經過藥物治療,但最後失敗的患者,導管消融治療往往只是這些患者的最後選擇。但是導管消融治療所獲得成功率遠遠高於單純藥物治療所獲得的成功率。」第十一屆中國心房顫動論壇大會主席黃從新教授(湖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武漢大學副校長)講道。
15年前射頻消融技術成功應用臨床後,有人將房顫的導管消融治療稱之為心臟電生理髮展的第二個春天。目前在我國,面對這一新領域發展,人們一方面心存疑慮,一方面在收穫信心,房顫導管消融在爭論、探索中逐漸發展。
推薦閱讀:
※思路精解:思路精解:缺血性卒中(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診治流程
※人為什麼會中風?中風前有無徵兆?什麼樣的人更易得中風?中風普遍發生的人群年齡段?
※缺血性腦卒中藥物預防的新理念
※腦卒中後抑鬱不能被忽視
※卒中患者,怎麼用抗血小板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