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是哪個地區的方言?有什麼歷史嗎?(評論區散步帝的回答,11贊)

粵語不是方言,更不是地方性的方言。粵語跟客家話都傳承於中原官話。

粵語是秦朝到北宋年間中原南遷的漢人帶來嶺南的中原官話,一直保留到現在。

中原地區的官話在北宋之後因為外族的侵入而發生了改變,到南宋年間,中原的官話發音已經改變很多,但是從南宋起也有很多中原人南遷,他們也保留了當年的官話發音,也就是現在的客家話。

形象點說,粵語就是秦朝到北宋期間的「普通話」,所以唐詩宋詞應該用現在的粵語來讀比較準確。

北方的官話後來繼續演變,在清朝的時候,形成了普通話。

而南遷的說粵語和客家話的嶺南人因為不受外族語言的干擾,一直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

早年留洋的華人基本上說的都是粵語,這主要是因為早期留洋的是廣府人,特別是來自五邑一帶的廣府人,所以粵語人口在海外比普通話人口要多。為什麼早期留洋的會是五邑一帶的廣府人呢?這是因為清朝時期廣府人跟客家人起了衝突,就是史上的土客大戰,在五邑那偏遠地方,清政府不管不問,後來那地方很多年輕的廣府人厭倦了打打殺殺,就出海留洋了。

當然清政府也為此不作為付出了代價,正是在這一批留洋人及其後人的思想影響和資金資助下,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統治。

推翻清政府後自然要再次確定全國的官話通行語,你說這時候將粵語定為官話有問題嗎?換用今天的說法,江山都是說粵語的投資人和說粵語的CEO打下來的,而且粵語本身就是歷史悠久的漢語,粵語完全有資格成為全國官話。

不過最後還是定了普通話為官話。

但是到現在不明真相的人居然認為粵語是方言?卻不知道自己從小操著普通話朗誦的唐詩宋詞,其實應該要用粵語來念的。

當然語言本身是一直在演化的,並不是說現在的粵語就等於以前的中原官話,但其確實源自於以前的中原官話,並且保留得很完整。客家話和閩南語也保留了某一時期的中原官話的發音,它們都屬於古漢語的遺留語種。

普通話當然也源於古漢語,我們說中華文化傳承5000年,就是因為漢字和漢語一直在傳承。但是普通話對於古漢語的傳承遠遠不如粵語、客家話和閩南語。

語言和文字的演化有好也有不好,比如繁體字轉換成簡體字,總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的,但是並不能因此而廢除繁體字。而從以前古漢語到普通話的演化,我並不覺得是好的,因為會丟失很多古漢語的文化精髓,比如唐僧宋詞等。但是既然已經演化到現在,且全國各族人民都在使用普通話,已經沒有什麼好指摘的了。

但是,也請大家不要把粵語和客家話當成地方方言。

另外探討一下,粵語和客家話為什麼能夠較為完整地保留古漢語的發音呢?

個人認為除了嶺南地區遠離中原,戰亂少是一個因素,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群體遷徙。群體遷徙讓人們可以在目的地形成多數派,或形成相對完善的社會組成,因而可以保留自己的語言。

漢人人第一次群體遷徙是屠睢和趙佗帶秦兵南下,驅逐了百越人,使得漢人成了嶺南地區的多數人口,這樣一來,漢語就是本地的通行語了,並不存在與弱勢百越人的語言融合的過程。

後來的群體遷徙多以村落和家族為單元的遷徙,整個村子或者整個大家族一起遷徙,在農耕社會,這樣的村子或家族單元本身可以在某個遠離戰亂並且肥沃的土地上落腳,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小社會。這樣的話,語言自然就保留了以前中原時的語言。

很多中原人南遷到了韶關後就開始休憩了,因為漫長的遷徙過程,家族裡的老人往往支撐不到最後,很多死在了途中就地埋葬了,後人們不可能再回頭去找老人們的屍骨,因為葬在哪裡都不知道了,而且北方又連年戰亂。於是人們就在韶關建了很多祠堂,以紀念遷徙前後逝去的家族中的老人。還有很多人建立了自己的族譜,告訴後人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與之類似的還有潮汕人,潮汕人更加是群體遷徙的代表。

所以,粵語真不是地方方言。應該要好好保護並推廣粵語!


推薦閱讀:

原來粵語更像我們古代說的話, 而普通話更像胡語
粵語歌其實也好學
普通話到底是哪裡人說的家鄉話?
年少不懂粵語歌,長大方知句句情

TAG:歷史 | 粵語 | 地區 | 方言 | 評論 | 散步 | 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