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來源、區別、分布與衝突(轉)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來源

公元7世紀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順服」,指順服真主安拉的旨意。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他沒有留下遺囑安排誰為哈里發,即繼承人,也沒有談到以什麼形式推選哈里發。按照阿拉伯人的傳統,領袖是從部落上層有威望的人中推選的。後經協商,先後推選阿布·伯克爾、歐麥爾(Umar-Ibn AL-Khattab)、奧斯曼為前3任哈里發。由於這三位哈里發都代表了傳統部落勢力,刺激了回教內部的分歧。

第三任哈里發遇刺後,在反對派的推舉下,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出任第四任哈里發。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Muawiyah I)對阿里繼任哈里發表示不滿。雙方為爭奪哈里發的職位爆發了隋芬之戰。阿里在獲勝情況下,卻接受對方提出以《古蘭經》裁判的和談建議。最終導致阿里在公元661年被政敵刺殺。此後阿里的兒子哈桑儘管「高票當選」哈里發,卻被迫讓位,讓政敵登位而建立倭馬亞王朝,「阿里黨」由此開始遭到大批迫害,甚至連阿里本人也遭到「批判」。

由這一系列歷史事件,形成了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派別:

哈瓦利吉派既反對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又反對阿里的,並於661年刺殺阿里;

穆爾吉埃派對繼承人的問題態度溫和,主張哈里發問題應「推延」到後世由安拉裁決;

什葉派(Shiites)不承認前三位哈里發和穆阿維葉作為哈里發的合法性,只承認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

遜尼派(Sunnis)承認四位哈里發的合法地位,但對穆阿維葉擔任哈里發職位一事,既不表示反對,也不表示承認。遜尼派的人數佔大多數。

最終遜尼派和什葉派成為近代伊斯蘭教最大的兩個派別。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的區別

遜尼派全稱為「遜奈與大眾派」,阿拉伯語原意為「遵循傳統者」。他們除尊崇《古蘭經》外,還特彆強調以聖訓為立法、立論的依據。遜尼派雖然將其他不同信仰視為異端,卻同時提倡求大同存小異,融合不同見解,努力調合真主的無限權威和人的責任這兩個觀念。遜尼派主張自己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在古蘭經沒有指明的地方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知世界,主張革新,也比較溫和。遜尼派堅持哈里發必須經過協商選舉產生,這也是與什葉派顯著不同的地方。

什葉派認為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超人」、「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聖人,甚至高於穆罕默德。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他們認為公議不一定正確,而伊瑪目的判斷才是最可靠的立法依據。

什葉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悲情主義和所謂彌賽亞(救世主)情結,常常表現出很強的宗教熱情。 什葉派歷史上的一個關鍵事件,是公元681年阿里的另一個兒子胡賽因作為當時先知穆罕默德碩果僅存的外孫和「阿里黨」的領袖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城戰敗被殺害。這一事件(以及阿里的被刺)成為今天什葉派悲情心結的歷史起點。在卡爾巴拉朝聖期間見到的自我鞭笞和號哭,是典型例子。什葉派一直代表了回教中的非主流派,受到主流派的壓制、歧視和迫害。但是這種逆境,也加深了什葉派的宗教信念和凝聚力。什葉派被認為比遜尼派激進,多半是出於這一宗教感情。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分布

遜尼派社會基礎最初僅限於阿拉伯半島各部族的穆斯林,後來隨著阿拉伯哈里發帝國不斷的對外擴張,亦包括依附於阿拉伯貴族的其它語族的穆斯林社團,如兩河流域的伊拉克人,西亞的波斯人,中亞的突厥人,南亞的印度人,北非的柏柏爾人以及中國的西部等,形成一個同一信仰的多民族的群體。歷史上該派在政治和思想上長期居主導地位,曾建有伍麥葉王朝(661~750)、阿巴斯王朝(750~1258)、奧斯曼帝國(1298~1922)等幅員廣闊的伊斯蘭國家及世界各地的地方伊斯蘭政權,影響相當廣泛、深遠。

什葉派的發展則得益於蒙古人的入侵。1258年蒙古軍隊攻佔巴格達,處死回教阿巴斯王朝最後一任哈里發,遜尼派主流幾遭滅頂打擊,群龍無首,長期受壓制的什葉派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庫爾德族薩法維家族在伊朗建立薩法維王朝。伊朗因為有和阿拉伯文化不同的獨立傳統,堅持和回教主流勢力分庭抗禮,薩法維王朝宣布以十二伊瑪目宗為伊朗國教,確立了什葉派主導伊朗的事實。什葉派在伊朗文化圈和舊有領土內不斷擴展,逐漸造成今天什葉派在波斯灣的地位。

什葉派大約有1.25億人,占穆斯林人口的10%-12%;遜尼派大約有11億人口。

(下圖為穆斯林全球分布圖,深綠色表示什葉派,淺綠色表示遜尼派)

(藍色表示什葉派,綠色表示遜尼派)

由上面兩圖可以看出:

伊朗,亞塞拜然:什葉派占多數,什葉派掌握政權;

巴林:什葉派占多數,遜尼派掌握政權;

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族三強鼎立,什葉派佔55%。伊拉克戰爭前由遜尼派掌權;進行民主選舉以後,什葉派在最近的選舉中獲勝;

敘利亞:遜尼派占多數,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阿薩德家族掌握政權;

其他伊斯蘭國家都是遜尼派占多數,並由遜尼派掌握政權;

在阿富汗,葉門,科威特,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塔吉克等國家,什葉派也有相當勢力。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

雖然在大多數地區,遜尼派和什葉派可以長期和平相處。但在在歷史上,什葉派畢竟曾經長期受到遜尼派的壓制。什葉派為恢復失去的政權,曾以暗殺、起義、暴動等方式展開鬥爭,致使教派衝突日趨激化。遜尼派的一些宗派團體對什葉派採取強烈的反對態度,指責什葉派的宗教儀式是旁門左道。其中最激烈的是主要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遜尼派的瓦哈比教派。

海灣地區是什葉派穆斯林集中的地區,但該地區除伊朗外全部是遜尼派掌權,什葉派一直在為爭取改變這種不平等的政治權力分配而鬥爭。比較明顯的是兩個國家:在伊拉克,什葉派集中在東南部,占伊拉克人口的55%。伊拉克的什葉派受波斯文化影響深,同伊朗的什葉派認同感接近,而遜尼派則受阿拉伯文化影響較深。宗教因素再加上領土爭端和民族矛盾,終於在薩達姆時期,爆發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在巴林,什葉派在70%,同樣深受伊朗波斯文化的影響。遜尼派的阿勒哈里發卻在沙特的支持下取得了統治地位。因此以伊朗為核心的什葉派長期以來一直與其他遜尼派掌權的阿拉伯國家不和。

就石油資源來說,波斯灣的主要油田幾乎全部位於什葉派地區。伊朗之外,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在南部什葉派地區,中部遜尼派地區幾乎無油。巴林國王哈馬德雖然是遜尼派,但是巴林人中什葉派超過60%。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其最主要油田集中在東部省,正是什葉派集居之地,特別在哈薩(Ahsa/Hasa)地區據稱佔了人口多數。

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利班組織所代表的遜尼派原教旨主義不僅反對西方世界,也強烈反對什葉派。而這些激進組織又與沙特王室信奉扶植的瓦哈比教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遜尼派和什葉派與西方的衝突

近代以來,什葉派也是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對抗的中堅力量。在伊拉克,什葉派從1920年代起,成為反對英國統治的伊拉克民族主義主流,因此遭到英國當局的鎮壓和專門防範。在非殖化和伊拉克哈希姆王朝垮台時,居人口多數的伊拉克什葉派卻錯過掌權機會,這也造成什葉派對西方的深刻敵視。主要什葉派學者紛紛著重批判西方特別是英國帝國主義,反對西方對世界的支配控制,成為現代什葉派意識形態和宗教理論的有機部份。這也是英美在伊拉克困難重重的原因之一。

在伊朗,1978年伊斯蘭革命中爆發了強烈的反美浪潮,伊朗與英美的對抗急遽升級。美國則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一直以扶持遜尼派阿拉伯政權抑制什葉派,作為在回教世界的基本政策。薩達姆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瓦哈比原教旨主義都因此受益,也增加伊朗什葉派對美國的強烈敵意。


推薦閱讀:

揭秘世界各國血型分布特點
地支循藏與五行分布|干支五行
《皇皇者華.血親和人種》:史前中國四大族群的分布與聯繫
【一點資訊】神技之改造肌肉分布比例,「手臂越練越粗,背部窄如鉛筆?」
圖解 bernoulli, multinoulli, gaussian distributions

TAG:伊斯蘭教 | 來源 | 分布 | 衝突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