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1)  接著上一篇講吳國的話題。  在柏舉之戰中,最出風頭的是闔閭之弟夫概王,但這並沒有改變吳國高層三架馬車的權力分配格局,即闔閭為君,孫子為將,伍子胥為相。  說到伍子胥,肉麻的講,他是春秋歷史上不世出的奇男子。伍子胥的傳奇人生經歷,舉家遇害、倉皇逃難、歷盡艱險、偶遇明主、策劃政變、為父報仇、輔佐少主、含冤而死,如何跌宕起伏的人生,春秋三百年,風流人物不可計數,也找不出第二個伍子胥。  伍子胥在春秋史上的地位,有些類似王猛在五胡史上的地位,都是位居一人之下,一肚子的「陰謀詭計」,為他們的君主成就一方霸業立下不可替代的奇功。  如果單論家世,諸葛亮和伍子胥還有一拼,都是名士大夫之後,而王猛祖上八輩貧農。伍子胥祖上有史可考的,就是春秋霸主楚莊王身邊的直臣伍舉。  伍舉不僅是楚莊王時代的名臣,在楚靈王時代,伍舉依然敢於直諫,深得楚王賞識,史稱「伍氏三世為楚忠臣」。由於伍舉打下了堅實的底子,伍氏家族在楚國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  伍子胥做為貴家子弟,在權力私有化的時代,是很容易在官場上撈到一個肥差的。伍子胥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就是伍尚,但伍尚為人「慈溫仁信」,刻薄的講,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而伍子胥在父親伍奢眼裡就是一塊稀世珍寶,伍奢曾經當著楚平王的面稱讚過伍子胥:「胥為人,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文治邦國,武定天下!」  更為重要的是,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太子熊建(以下皆稱太子建)的師傅,私交非常好。可以想見,等太子建繼位後,伍子胥肯定會坐直升飛機飛進官場,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只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太子建距離大位越來越近的時候,突然遇到一場可怕的政治變故。不僅太子建的政治前途盡毀,還把伍家拉下了水,本來有機會成為楚國第一政治家族的伍家家破人亡。  問題出自太子建的少傅(排名次於伍奢的太子師傅)費無忌身上,費無忌是春秋時代著名的奸臣,和後來吳國的大奸臣伯嚭號稱兩大亡國禍水。  跟著太子建,費無忌自然有肉吃,但費無忌前面卻有一個伍奢擋道,太子建也是重伍輕費。也就是說,費無忌在將來的楚國政治格局中只能屈居伍奢之下,這是費無忌無法容忍的。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2)  為了能在政壇上更進一步,費無忌挖了一個政治陷阱,不費吹灰之力的就將太子建、伍奢父子一起推進坑裡給活埋了,而且罵名還由楚平王背著。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費無忌利用在秦國給太子建物色老婆的機會,把本屬於太子建的秦國美女送給了楚平王。太子建平白丟了老婆,自然對費無忌非常惱火,費無忌就趁機在楚平王面前煽陰風點鬼火,說太子建因為秦女被奪,對大王有怨望之心,勸楚平王廢掉太子建。  此時的太子建並不在郢都,而因為受到費無忌的讒言,再加上母親蔡氏無寵,被貶到了城父(今河南寶豐東)居守。這又給費無忌構陷太子提供了機會,說太子建陰謀勾連諸侯,企圖殺父自立。  其實費無忌真正的目標,不止是要除掉太子建,伍奢和他最賢明的次子伍子胥,都上了費無忌的黑名單。在伍奢被陷害下獄後,楚平王威逼伍奢寫信把伍尚、伍子胥召到郢都來,即可免死,被伍奢拒絕。楚平王夠陰毒的,他派使者去找伍氏兄弟,說我已經赦免了你父親,並給你們兄弟加官晉爵,快來郢都履新上任吧。  伍尚為人老實,沒看透楚平王的花花大腸,以為天上掉餡餅,準備張嘴接餅。楚平王是個什麼貨色,伍子胥再清楚不過,他反對前去郢都送死。伍子胥說得很明白:父親在楚王手上做了三年人質,之所以不動手,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落網。一旦我們去郢都,楚王沒有後顧之憂,我們必死。   人質的價值就在綁匪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目的,一旦收到贖金,就有可能撕票滅口。在伍尚的堅持下,他決定在明知有去無回的情況下去郢都陪父親受死,而伍子胥則選擇逃亡。  在伍尚看來,唯一有能力在日後為伍家報仇的,只有伍子胥,而伍子胥本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更要命的是,伍奢同樣是這麼認為的。在得知伍子胥已經逃亡的消息後,伍奢在刑場上幽幽的說了一句:「楚之君臣,且苦兵矣。」這話是說出楚平王、費無忌等人聽的,放跑了伍子胥,你們以後就等著吃刀頭面吧。  伍子胥性情剛烈如火,是典型的江湖豪俠性格,奉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那一套,和三國頭號古蠱男法正是同一類人物。在父兄被殺後,伍子胥的人生目標就是復仇。伍子胥在長江邊痛哭流涕:「楚王無道,殺吾父兄,願吾因於諸侯以報讎矣。」因為太子建已經出逃,伍子胥決定去尋找太子建,在路上遇到了好友申包胥。伍子胥咬牙切齒的告訴申包胥:「父母之讎;不與戴天履地,兄弟之讎,不與同域攘壤;朋友之讎,不與鄰共鄉里,今吾將復楚辜,以雪父兄之恥!」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楚平王廢太子事件,幾乎就是當年晉國驪姬之亂的翻版。只不過太子建並沒有像姬申生那樣自殺,而是學著姬重耳四處流浪,但太子建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不應該相信晉頃公要讓他幫助滅鄭然後把鄭國分給他的鬼話。鄭定公和宰相子產可不是省油的燈,在人家的地盤上想以客易主,談何容易。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3)  太子建不出意外的被幹掉了,但卻把伍子胥給害苦了,想必太子建與晉頃公的密謀沒有告訴伍子胥,但在鄭定公和子產看來,伍子胥不可能洗脫干係。為了活下去,為了心中那個偉大的復仇理想,伍子胥背著太子建的幼子熊勝,狼狽逃離鄭國。  至於伍子胥下一站避難所為何選在吳國,結合伍子胥說過要「因於諸侯以報讎矣」來看,應該是伍子胥認為吳國與楚是世仇,而且國勢漸盛,至少吳王僚有意願幫助自己滅楚復仇。  在去吳國的路上,發生了一件歷史上著名的典故,就是「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其實所謂愁白頭是後人美麗的傳說,真實的情況是昭關(今安徽合山,當時屬楚國)守城官員懷疑伍子胥的身份,派人緊追不捨,如果不是突然在江邊出現了一位神秘的漁翁,搭船送伍子胥過江,伍子胥和熊勝早已經成了刀下之鬼。  伍子胥這個人,缺點很多,但優點同樣突出,特別是性格上。別人對他好,他會記住一輩子;對他不好的,他同樣是會記住一輩子。漁翁救了伍子胥一命,伍子胥感激涕零,把價值百金的佩劍送給漁翁,不過被漁翁婉言謝絕了。有人常說,捍衛社會道德底線的往往在民間,此言不虛,比如漂母用一飯救了韓信,並給了韓信奮發圖強的勇氣和自信。  有意思的是,伍子胥在逃亡的過程中,居然也遇到了一位「漂母」。事情發生在溧陽(今江蘇溧陽北),此時的伍子胥已經身無分文,而且又病了一場,為了活下去,伍子胥只能沿街乞討。  在溧水河邊,飢腸轆轆的伍子胥發現有一位「漂母」在洗衣服,她的身旁放著一個盛滿飯食的籃子。伍子胥低聲下氣的哀求漂母施捨一點飯給他填肚子,溧水漂母猶豫了很久,才勉強把籃子中的飯食分給伍子胥一部分。  我們常說春秋第一忍人是越王勾踐,其實伍子胥的忍術和勾踐相比絲毫不遜色。勾踐為了復仇,甘當吳王夫差的奴隸,忍了二十年,才終報一仇。伍子胥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強烈的復仇意識在強撐著伍子胥的人生,以伍子胥的剛烈性格,早就飛蛾撲火般的找楚平王復仇去了,而不是一忍就是十年。  換句話說,伍子胥和勾踐都是厚黑道高手中的高手,勾踐的那點花花腸子早就被伍子胥看穿了,勾踐最終能戰勝夫差,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勾踐能忍,而是夫差太單純,不相信伍子胥的忠告。伍子胥性格剛烈,非常的剛烈,和范增非常相似,可惜夫差和項羽都犯下了同一個錯誤,最終導致被翻盤。伍子胥愛恨分明,有仇的報仇,有恩的報恩。闔閭能用伍子胥,也知伍子胥,而夫差只能用而不能知。若能聽伍子胥的,楚庄霸業,何愁不成。夫差的人生和勾踐不同,夫差這一生實在太順利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風,是溫室中一朵美麗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摧殘,而勾踐則是千錘百鍊出來的人精,和劉邦極為類似。  夫差能小容,不能大容,所以他容不下伍子胥這種剛烈偏執的性格。關於春秋五等爵位的問題,確實不是特別了解,回頭再查一查相關史料。柏舉之戰的過程非常精彩刺激,但卻以吳國君臣強姦楚國君臣之妻而結束,結局實在有些讓人無語,非常的荒誕突兀。fish看得很仔細,確實打滑了,沒猶其這個詞,是尤其。有時即既不分,已己不分,還需加強文字上的基本功。  伍子胥和勾踐其實是一類人,為了成功是可以不擇手段的,只要結果,不享受過程。說到千古第一忍人,勾踐是最有名的,其實伍子胥論忍功絲毫不比勾踐差,這種性格的人,其身後所得到的評價往往是兩極化,要麼完人,要麼罪人。伍子胥愁白頭,這個故事非常有名,如果遇到天大的不可挽回的事情,也許會有這種可能,不否定這種可能性。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4)  勾踐在吳都姑蘇當過三年的奴隸,而伍子胥同樣在姑蘇當過一段時間的瘋子,勾踐當奴隸是在演戲,伍子胥同樣在表演。伍子胥每天披頭散髮,赤著腳走在姑蘇的石板街道上,嘴裡嘟嘟囔囔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雙手放在胸前搖來搖去。  伍子胥這麼做的動機很簡單,他在吳國人生地不熟,他是沒有正常渠道接近吳國最高統治層的。伍子胥唯一的機會就是出現在公開場合,進行誇張的肢體表演,來吸引別人的注意。伍子胥相信一點,在看他誇張表演的觀眾中,肯定有吳國高層散布在民間的耳目,而伍子胥要等的,就是這個人。  不是所有人在街頭免費表演都能得到喝彩聲的,伍子胥有別人不能相比的優勢,他的外形實在太帥了!據《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身長一丈,腰十圍,眉間一尺」,在唯心主義盛行的古代,這樣的身體條件往往會被人視為奇異之人。  果然,有一位善於相面的吳國市場管理官員發現了與眾不同的伍子胥,並把伍子胥推薦給了吳王姬僚。伍子胥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機會,他在和吳王僚的會談中,抵掌如神,侃侃而談,伍子胥已經看出來吳王僚對他的喜愛,他知道他將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復仇計劃。  其實伍子胥不僅吸引了吳王僚的注意,吳王僚的堂弟公子光早就盯上了「勇而且智」的伍子胥,想把伍子胥收攏袖中,留為己用。伍子胥眼光毒辣,一眼就看穿了公子光藏在內心深處不敢示人的秘密——殺僚自為吳王。  現在伍子胥面臨兩個選擇:一、保僚殺光,二、保光殺僚。從伍子胥奔吳的目標來看,誰能替他報楚殺父之仇,他就會站在誰的船上。問題是吳王僚和公子光都對外征服的雄心,所以伍子胥只能兩利相權從其重,公子光比吳王僚的野心更大,能力更強,所以伍子胥還沒有和吳王僚過完蜜月,就鑽進了公子光的洞房。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5)  只認目標不認人,更不談所謂的感情,這是勾踐和伍子胥的另一個共同點。文種為勾踐滅吳立下不世奇功,結果勾踐一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逼文種自殺。伍子胥做事也夠狠辣,吳王僚對他有知遇之恩,結果伍子胥卻在暗中幫助公子光密謀政變。  「專諸刺王僚」,是春秋時代非常著名的一場宮廷政變,勾心鬥角、暗藏殺機、步步驚魂、最終一箭穿心,成就了公子光稱雄東南的不世霸業。號稱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專諸,就是伍子胥從民間搜刮來的,並把專諸介紹給公子光,「欲以自媚」。  一個「媚」字用的非常恰到好處,說明伍子胥為了為父兄報仇是不顧一切的,在伍子胥看來,能實現自己的目的就是正義,所以伍子胥並不會因為對吳王僚有什麼負罪心理。也正因為這種偏狹但厚黑的性格,所以在吳越爭霸後期,伍子胥才是勾踐最大的死敵。   仇恨,已經佔領了伍子胥的精神世界,他似乎就是為了報仇而活在這個世界上的。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年。  在公元前516年,當楚平王去世的消息傳到姑蘇時,伍子胥竟然號啕痛哭,他惡狠狠地告訴和他共患難的太子建之子熊勝:「你祖父死的太早了,可惜我的復仇大業!不能親手殺死你的祖父,恨!」已經長大成人的熊勝默然無語。  伍子胥非常狠辣,為了他的復仇計劃,他可以背叛吳王僚,也可以出賣吳王僚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公子慶忌。人們往往注意到伍子胥的吳國重臣身份,卻忽略了伍子胥還有另外一個較為隱密的身份,就是吳國特務暗殺小組組長。  這不是誣衊伍子胥,春秋時代有兩大著名刺客,一是刺殺吳王僚的專諸,一是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的要離。這兩位暗殺高手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是伍子胥推薦給闔閭的。  老話常講,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伍子胥這樣的忍人推薦的,個個都不是善類。專諸情況還好些,知道在刺殺王僚之前把老母幼子託付給闔閭,而要離做得更過分,為了騙取慶忌的信任,要離居然讓闔閭把自己的妻兒燒死於市。  伍子胥的豪俠仗義,倒是和《水滸傳》中的江湖第一好漢武松非常相似,武松是個頂天立地的爺們,但江湖氣太重,不明事理,殺人如麻,伍子胥同樣如此。為了實現自己的復仇大業,伍子胥不停的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變臉,甚至闔閭在伍子胥眼裡,也不過是個復仇工具。  闔閭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伍子胥只是把他當成實現復仇目標的水泥平台。不過闔閭也是個忍人,他為了自己的滅楚大計,同樣可以做到忍人所不能忍。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6)伍子胥能賣掉吳王僚,將來未必就不會出賣自己,但闔閭知道伍子胥的重要性,他曾經下令:「無貴賤長少,有不聽子胥之教者,猶不聽寡人也,罪至死,不赦。」不客氣的說,伍子胥和闔閭只是為了實現各自目標才走到一起的,二人之間沒少互相利用,甚至互相算計。   伍子胥在闔閭的政治權力分配中,不僅扮演著宰相、特務局長的角色,同時他也是吳國的參謀總長,頭號大幕僚。伍子胥的謀略能強悍到什麼程度?我們知道楚軍的最高軍事統帥是囊瓦(子常),但實際上楚昭王心目中的最佳統帥人選是子期。  子期用兵如神,一旦子期統帥楚軍,伍子胥的復仇夢想就將成為泡影。所以伍子胥派出能接近楚國高層的超級間諜潛入郢都,散布子期無能論和囊瓦神武論,說用子期為帥,吳必能輕易殺之,但如果用囊瓦為帥,吳將罷兵不敢戰。  愚蠢的楚昭王不辯賢愚,上了伍子胥的當,囊瓦為帥,結果楚軍一敗塗地,楚昭王悲劇的成為楚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敵國故進國都的楚王,老婆被闔閭肆意姦汙。雖然史料上沒有記載,但不排除一種可能,就是闔閭姦汙過楚昭王夫人後,伍子胥跟著插上一腿,通過玩弄楚王夫人才宣洩自己的復仇快感。以伍子胥激進的個性,他是完全可以做出這種事情的。  伍子胥的復仇快感,在吳軍士兵刨開楚平王陵、將楚平王還沒有腐爛的屍體擺在伍子胥面前時,伍子胥積累十多年的屈辱、痛苦和悲憤,在他用力舉起鐵鞭的那一刻,煙消雲散。   伍子胥對楚平王恨得咬牙切齒,雖然他面對的是一具沒有生命力的屍體,但在伍子胥看來,他屈辱的活下來,不就是為了這一天么?即使是屍體,也是楚平王的!  伍子胥用了平生的力氣,對著楚平王的屍體狠抽了三百鐵鞭,將屍體打得腐爛如泥。即使如此,伍子胥依然不解恨,他扔掉鐵鞭,左腳踩在屍體的肚子上,右手摳出了屍體的眼睛,一邊摳一邊聲嘶力竭的哭喊:「讓你聽信費無忌的讒言,害我父兄!」  仇報完了,伍子胥突然失去了人生奮鬥的目標,他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7)  伍子胥的性格具有典型的雙重性,一方面可以為了自己的個人目標而背叛道義,另一方面,他又可以在富貴之後尋找曾經施捨給他飯吃的漂母,在得知漂母投河自盡後,伍子胥將一百金扔到了河裡。  這種性格的人,往往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正義與邪惡,每天在他的靈魂深處進行殘酷的肉搏戰,伍子胥也不知道哪一方會成為勝利者。但在公開場合,雙重性格的人往往表現的非常自信,實際上他們總是在極力掩飾自己靈魂深處的惶恐與不安。  嚴格來說,伍子胥的一生中只做了兩件事情,一件就是投奔吳國,並最終依靠吳國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的復仇大計。一件就是在吳國太子死後,伍子胥推薦了闔閭的次子夫差繼任太子。  知子莫若父,夫差為人,闔閭再清楚不過,按闔閭自己的話說,夫差性格太軟,「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統於吳國。」從夫差日後的所作所為來看,闔閭的預見完全正確。  夫差想做太子想瘋了,在得不到父親肯定的情況下,他買通了伍子胥。夫差希望伍子胥能在父親面前替他說句好話,伍子胥痛快地答應了。  伍子胥的自信膨脹到了頂點,吳王闔閭在伍子胥眼中,以前是個反楚復仇的政治工具,現在只是個證明伍子胥在吳國呼風喚雨的政治工具。伍子胥告訴夫差:「太子未有定,我入則決矣!」在伍子胥的強硬堅持下,闔閭有些無奈,只好違心的立夫差為太子。  這是伍子胥的自作聰明處,他以為他扶持夫差上位有功,即位後夫差會奉自己為大國師,把吳國玩弄於股掌之下。一千年後,隋朝太子楊勇被廢,晉王楊廣買通了第一權臣楊素這條線,暗中運作,果然成功登上大位。  楊素也以為他能完全控制楊廣,結果發現楊廣對他處處緊逼。楊廣希望楊素早點見閻王,主要原因是楊素對楊廣當皇帝有大功,每一次見到楊素,楊廣都產生一種負債感,這對君主來說是極痛苦的。  夫差對伍子胥的感覺同樣如此,為什麼歷史上許多新君都對託孤大臣產生反感,甚至刀兵相向,問題就出在這裡。權力向來是排他的,但君主的最高權力卻是由大臣施捨的,這種屈辱感不是正常人能忍受得了的。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7)  另外就是託孤大臣往往德高望重,權力過大,已經嚴重威脅到君主對天下的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君主往往會削弱託孤大臣的權力,扶持江湖威望較低的大臣入閣主事。新閣臣正因為威望較低,權力又是君主賜予,所以在相當時間內不會威脅到君主地位。  伍子胥一直沒有看透這一層關係,還沉浸在擁立夫差的美夢中不能自醒。等到夫差不動聲色的把同為楚人奔吳的伯嚭安插在伍子胥的身邊,伍子胥才大呼上當,而此時,夫差已經繼位十二年了,即公元前484年。  伯嚭和伍子胥是舊交,他的不幸遭遇幾乎複製了伍子胥的人生路線圖,伯嚭的祖父是楚國左尹白州犁,又是因為費無忌暗中搗鬼,白州犁被殺,伯嚭聽說伍子胥在吳國當官,就跑到吳國混飯吃。  伍子胥常常看得清別人,比如勾踐在姑蘇上演的苦肉計,一眼就被伍子胥戳穿,但他往往看不清自己。伯嚭之所以能以火星般的速度在吳國官場竄紅,實際上是伍子胥自掘墳墓,挖了坑自己跳了進去。   吳國大夫被離看出伯嚭不是好善類,「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擅殺之性,不可親也。」勸伍子胥和伯嚭拉開距離。伍子胥只相信自己的感覺,他不聽被離的勸告,說伯嚭與我同是楚人,又家遭橫禍,我們是同病相憐的兄弟,伯嚭豈能害我?  事實卻狠狠抽了伍子胥一記響亮的耳光,伯嚭不僅得到了闔閭的信任,身居顯要,夫差繼位後,伯嚭迅速取代了伍子胥在夫差心中的地位,雖然伍子胥在名義上還是第一閣臣。伯嚭曾經在私下場合拆伍子胥的台,他勸夫差要小心伍子胥,說伍子胥「為人強暴,大王最好離他遠點。」夫差不住的點頭:「寡人知之。」  當伍子胥有所醒悟時,他悲涼的發現,他身邊全是敵人,包括夫差、伯嚭,以及在姑蘇賣力表演的越王勾踐以及范蠡,甚至還包括春秋第一美女間諜西施謙虛總是好的,這個世界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文無第一,所以要虛心的向其他人學習,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古字確實有很多是可以通假的,比如fish提到了句,許多史料上其實對勾踐的寫法是「句踐」,一個意思。現在都作「勾踐」了。  伍員的性格非常的剛烈,這種性格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恨分明,有人對他好,他感激涕零一輩子,有人要做了哪怕有一點對不起他的事情,他都會極其仇恨,必欲報之而後快,比如法正也是如此性格。這種性格的人處事相對有些極端,大是大非,要麼瘋狂的愛,要麼瘋狂的恨,沒有中間餘地。  對於伍子胥這種極端性格的人,有時非常的可愛,有時也非常的可恨,做事不太走普遍路線,思維非常的跳躍,這種性格的人,要麼是天才,要麼就是瘋子。特別是有天才的瘋子,一旦瘋起來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實際上是讓恨不起來的,只能感到可惜。  當然,就這事來說,伍子胥恨楚國是有他的道理的,伍家世代忠於楚,結果被整成這樣,伍子胥要不恨,也就沒天理了。所謂的抵掌如神,實際上是對文言的二次加工,狼有這個毛病,喜歡對本已是古文的文字用自己的感覺進行古文的第二次加工。因為能力有限,所以有些字改編的太扯。抵掌就是雙手錯合,侃侃而淡,如神只是一個形容詞。   二十一  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8)  伍子胥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夫差的影響力,當他看破勾踐的苦肉計,勸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後患時,夫差不聽。當夫差準備放勾踐回越時,伍子胥再勸,說「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又被夫差拒絕。  伍子胥和夫差的政治決裂,給伯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伯嚭在夫差面前又捅了伍子胥一刀。《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而這一次,夫差相信了。伯嚭的這句話就等於說伍子胥意圖謀反,不要說夫差無法容忍,就是闔閭也容不下這樣的伍子胥。  伍子胥當然不會謀反的,但夫差對他的態度已經定性,夫差不會再聽進去伍子胥的任何忠勸。伍子胥當年自作聰明的把夫差推向前台,現在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夫差為了獲得太子之位而對伍子胥低三下四,現在看來不過是偽裝而已。  絕望的伍子胥已經沒有任何能力改變夫差,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準備後事,他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伍子胥出使齊國期間,趁機把兒子交給了關係不錯的齊國大夫鮑氏,算是給伍家留一條血脈,一如楚太子建把幼子熊勝交給伍子胥撫養。  而托子於齊,正是夫差與伍子胥矛盾的最高潮,夫差惡狠狠的說道:「伍員果欺寡人!」吳王的發怒,宣告著伍子胥傳奇人生的終結,夫差斷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伍子胥。  伍子胥剛回到姑蘇,就領了夫差賜他的一柄金鏤劍,請大夫自裁吧。伍子胥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但驕傲的伍子胥還是難以接受這樣的殘酷現實,他在做平生最後一次反抗。而這次反抗,是伍子胥自認為不公的命運。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對伍子胥自殺有詳細的記載,如下:  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受劍,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吾今日死,吳宮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爭之,卒得汝之願,公子多怨於我。我徒有功於吳。今乃忘我定國之恩。反賜我死,豈不謬哉!」吳王聞之,大怒,曰:「汝不忠信,為寡人使齊,托汝子於齊鮑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見。」子胥把劍仰天嘆曰:「自我死後,後世必以我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與龍逄、比干為友。」遂伏劍而死。  在臨死之前,伍子胥性格中的報復基因再次發作,他提出了一個要求,等死後,把眼睛挖出來,懸在姑蘇東門之上,他要在另一個世界看著夫差死於勾踐之手。  這個要求激怒了夫差,伍子胥的要求並沒有得以滿足,他死後,屍體被憤怒的夫差扔進了滾滾長江。伍子胥看不到勾踐復仇成功的那一刻,但在他脖頸上的鮮血噴薄而出的時候,他依然堅信這一點:勾踐一定會把夫差輾成泥土。  歷史也證明了伍子胥準確的判斷,可這一切已經和伍子胥沒有什麼關係了。
推薦閱讀:

《鹹魚傳奇》掀起喜劇新浪潮:「笑」果顯著,口碑爆棚
記一次航班
既爆笑又令人血脈噴張,頭一回見這樣逆天的懸疑片!
『動漫專區』喜劇笑星漫畫像
喜劇搞笑節目暴增為什麼?

TAG:性格 | 喜劇 | 命運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