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超簡單的方法,幫你改掉寶寶的壞脾氣,也讓寶寶更自信
06-10
剛上幼兒園時,老師說到喆同學的一個行為。上塗色課,老師誇別的小朋友畫得好,喆同學往往會問:「老師,我畫的好嗎?」老師發打預防針的通知,喆同學之前打過,就沒再給他發。看著大部分同學都有通知他沒有,情緒低落,還鬧小情緒。放學的時候看到我就說:「我不高興。」這個情緒特別外露的小孩兒,內心想什麼,都明明白白寫在臉上、掛在嘴邊。我跟他解釋半天為什麼別人會發通知而他沒有,他的壞情緒還是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有一次,三個孩子一起到動物園去玩。我只帶了兩個乳酪,喆同學吃了一個,另一個給了一個小夥伴,另一個小夥伴得到的是酸奶——和別人得到的東西不一樣,她開始不開心。孩子們之所以因不被誇獎而失落,因自己沒得到或者得到的不一樣而傷心,隱藏的心理多半是:不被重視,不被接納。這種感知,偶爾幾次對心理傷害不大,但如果太過頻繁,將會使孩子敏感、多疑、不自信甚至自暴自棄。造成這種感知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小孩子的天性使然,情緒會直接表達出來;——在家裡被過度關注,9成以上的需求都會得到滿足;——家裡有好東西,只給孩子,讓孩子覺得「所有好東西都應該是我的」;——過度表揚,卻很少鼓勵。當孩子表現出類似情緒,我們最好注意培養孩子的挫折商和成長型思維。如果寶寶是因為過度關注,而產生「不順著我,就生氣、發脾氣、哭鬧、撒潑」的行為,媽媽及家人要注意避免溺愛——不溺愛不是發火、吼叫、威協,而是盡量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不」。比如有次接喆同學放學,他非要買球,我跟他解釋沒有預算,而且家裡已經有四五個球了。但他只關注眼前、當下,一直執拗地蹲在那裡問賣東西的阿姨:「我能摸摸嗎?」阿姨倒也和善,說可以。我就一直陪他蹲在那裡摸球,幼兒園小朋友都走光了,我再問他:「咱們走嗎,還是你說個時間,五分鐘或者十分鐘後咱們再走?」喆同學一看哭鬧真的無效,便氣嘟嘟的跟著我離開了。如果孩子在家裡享有特權,在學校常常因為別人得到獎勵或誇讚而失落——這一點,幾乎所有家庭都做得不太好。原因?自然是孩子由老人和爸爸媽媽一起帶,爸爸媽媽嚴厲時,老人會站出來保護;爸爸媽媽想把好東西分給大家一起吃時,老人經常捨不得,甚至說:「好東西都是寶寶的。」久而久之,孩子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寵愛下,認為自己理應得到更多:我的是我的,別人有的我更要有。爺爺奶奶帶喆同學,往往把價值高的東西給孩子。我不好明說這樣不好,但會建議大家一起分享。奶奶往往說:「我一大把年紀了就不吃了,喆喆吃就行。」而當孩子進入幼兒園,老師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孩子表現優秀,就鼓勵、誇獎;孩子表現糟糕,就批評、教育。在家裡眾星捧月,到學校不被關注是常事,心理上自然落差較大說到過度表揚,卻很少鼓勵,大多數人要暈了。在解釋這二者的區別之前,先分享這兩個概念——挫折商:一個人化解並超越挫折的能力。成長型思維:當遇到困難,不是發火、沮喪、放棄,而是運用一切資源,積極分析錯誤,不斷嘗試解決問題的新方式。(與之對應的固定型思維:遇到困難,選擇退縮、自我放棄。)一個孩子的挫折商越低,離成長型思維往往越遠;而孩子不願意直面失敗,根本原因一是表揚太多、鼓勵太少,二是家長的目的導向太明確,而忽略了讓孩子享受做事過程的引導。回想一下,在學習上,什麼時候我們的父母最開心?我爸比較開明,不太關心我的分數,但媽媽對我的分數極其敏感,名次下降、沒考雙百,她都會生氣地說「就考這麼點,你對得起我這麼辛苦供你上學嗎?」「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家裡也沒當老師的,數學不也考100!你不懂怎麼不問你爸?」結果好,大人高興,我們因為大人高興而開心。而正確因果關係,應該是孩子學得高興,父母才開心——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們太把得與失、成與敗、好與壞的結果看得太重了。喆同學2歲左右時,朋友來我家玩,我正和他玩撲克牌。我「輸」了,假裝哭,潛意識裡,我覺得輸是不光彩、不好的結果。朋友看到我的表演,抱起喆同學,像說給他聽又像說給我聽:「輸了也沒關係是不是?反正我們可以重來,不定下次就贏了呢!我們喆喆才不哭呢!」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日的引導方式以及表揚和鼓勵之間的區別;而喆同學記住了一句話:輸贏都沒有關係。搭積木,喆同學搭得好,我會說「這次比上次搭得更高」,而不再像以前那樣說「寶貝你好棒啊,搭這麼高!」他因搭不好而發脾氣,我會說「你看這次已經多搭了一個門,咱們想想怎麼可以搭得更高吧」,而不是說「沒關係,寶貝不急啊」;塗色,因為精細動作發育晚,別的小朋友能塗在圓圈裡面他老塗出邊緣時,會想著放棄:「媽媽替我塗,我不會。」以前我會說:「我相信寶貝一定可以!」現在我會說:「咱們先試著只塗中間,是不是就不出來了?」當他只塗中心部分有準頭時,再引導他向外擴展,一點點幫他重建自信。比如投籃,以前每次他進籃,我都會說:「哇,真棒啊,又投進去一個。」現在我會說:「又進步了,上次投五次進一個球,這次只投三次就進球了。」比如,以前每次試穿新衣服,我都會誇真好看!而他也習慣問我是不是好看,如果我說不好他會情緒低落。而現在,我會先問:「你覺得好看嗎?衣服是喆喆的,喆喆覺得好看就好看;就像你覺得媽媽的衣服不好看,而媽媽自己覺得好看一樣。」在寶寶身上,類似的事很多。簡單說,表揚更多傾向於對結果的肯定,而鼓勵,則更多針對的是孩子努力和進步的肯定,更能讓他們享受事情的過程,更能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培養他們自我肯定、自我激勵的能力,慢慢讓他們形成成長型思維,形成更樂觀、積極、向上的好性格、高逆商。文|閆涵媽媽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農家小炒肉,簡單好吃,用不了五分鐘做好!
※多款鑰匙包,原創哦~~快進來看看,還有簡單製作過程 | 布藝生活作品展...
※生命的真諦.是簡單純粹
※被蛇咬 簡單急救別綁太緊【圖】
※茄汁鵪鶉蛋的簡單做法【廚屋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