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人類經驗階段
財富的增加,既使巫在社會中佔有比其他成員更重要的地位,又使巫產生了利用這個增強了的地位來改變傳統的意圖,於是,巫術發生了。中華傳統醫學有個逐步發展成熟的過程,在原始社會及上古、太古時期、醫藥技術極其落後,許多疾病不能醫治,許多病因無法解釋。最初很長一段時間,醫藥知識與原始宗教一一巫術結合在一起,以巫醫的形式出現在患者面前。正如明代醫學家徐春甫在《古今醫統》一書中說:「以巫而替醫,故曰巫醫也。」巫醫是中華傳統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對我國的傳統醫學發展產生過不容忽視的影響。《黃帝內經》載有:「黃帝問曰: 余聞古之治病,惟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祝由即是通過向神明敘說疾病產生的原因,取得神明諒解、保佑,疾病從而而愈。它是巫醫們慣用的醫療方法。而由巫術醫學發展成熟的道教醫藥,至今仍有人保持著祝由、祝祭、祈禱、畫符等有宗教特色的巫醫醫術。
生死問題是道教和醫藥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有人認為:「許多人出於對生的渴望而求助於醫藥,出於對死的恐怖而信奉道教。」可見醫藥與道教的關係就是這種渴望與恐怖的統一。人們都知道: 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不死,修道成仙。這正是迎合了人們求生的慾望。
人類在求食、求歡和避險過程中,積累了最基本的生存經驗。中國人的祖先從避險、求安的經驗中產生出保身意識、領地意識、神靈意識與術數智慧,從求食、求歡兩大經驗產生出食療和房中。
一、求安的經驗
在老子之前,世上已不乏有大德高人。據劉向的《列仙傳》記載,赤松子本是神農時人,為雨師(巫師),他服食水玉,把它教給神農,能夠在烈火中任火燒烤。
赤松子常常去昆崙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歌息,隨風雨自由上下。炎帝的小女兒曾跟隨他,亦成仙飛升而去。又據《赤松子中誡經》記載,軒轅黃帝叩頭行禮,問赤松子說:「智者分為哪兒等?」赤松子回答說:「有三等,都是仁愛的人。上等的智者通曉天文,明察地理,不用學就明白,不用教就理解,暗記而不忘,能辨別音律,鑒別賢人和愚人,心地慈悲憐憫,不輕視別人,懂得成功失敗的契機,知道進退,區別存亡。這種人即便貧窮,最終也會富有: 即使暫卑微最終也會高貴,這就是上等的智者。中等的智者,對經書融會貫通,常保持恭敬的禮儀,見賢思齊,扶危救弱,施予恩惠不後悔,忠孝大義上不欠缺,言語不傷害人,溫遜謙卑。這種人不用學,最終也會覺悟,即便沒顯貴、最終也會通達,這就是中等的智者。下等的智者,改掉以往的過失好好修持未來,聽到(自己不會的) 學業就想學習,深信善惡報應之事,不侵犯他人的財物,保護性命,愛惜身體,懂道理,通文法,自己能力強卻能體恤能力差的人,自然就會害怕災變衰敗。這樣小心謹慎沒有過失,不會遭意外的災禍,這就是下等的智者。」黃帝說:「善哉! 善哉!"
人類文明開始之時,人類對名譽和物慾的攫取是瘋狂無厭的。針對世人在名利面前「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的瘋狂現象,以及人們為了追求名利甚至可以放棄個人的人格尊嚴甚至生命的現狀,老子提出了「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失孰病?」的尖銳問題。老子認為,「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過分貪求名利的人,必定要勞心費力,付出沉重的身心方面的代價。積斂的越多,損失的就越多,甚至連生命都不能保證。只有懂得滿足和適可而止,才能夠保持長久。所以老子認為,生命高於一切。他奉勸那些貪圖名利的人,「金玉滿堂,莫知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二、求食的經驗
《道德經》在總結這一時期人類的食養經驗時指出:「為腹不為目」,即只要求吃飽肚子,不追求聲色的誘惑。因為肚子的容量有限,而眼睛的慾望無窮。對於這一句,晉代王弼懈釋道:「為腹是以物養已,為目是以物役己」,一個是用物來保養自已,一個是讓物來役使自己,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老子飲食之道的第二個原則是「五味令人口爽」。「爽」是差錯之意,口爽就是美味吃得太多了,口感錯亂了。失去食慾了。飲食的質量並不在於吃的是不是山珍海味,而在於有沒有食慾。越是吃慣了粗茶淡飯的人,胃口越好,越有食慾。相反,越是吃膩了山珍海昧的人,胃口越差,越沒有食慾。所以老子告誠人們「五味令人口爽」,提倡仗食要做到「甘其食」,即使是吃粗茶淡飯,也要品出其中的香甜滋味來,老子還提倡「味無味」,就算是吃美味的東西,也要以無味的態度去品味,不要貪戀美食。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生活。
三、求歡的經驗性生活是人從動物那裡繼承下來之最基本之本能,既是人生之最大樂事,也是俗人衰老病夭的根源。《漢書。藝文志》:「房中者,情性之極,至道之際。」《洞玄子):「夫天生萬物,唯人最貴,人之所上,莫過房欲。」《素女經》:「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傷於陰陽交接之道爾。夫女之勝男,猶水之勝火。知行之,如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餚。不知之者,身命將夭,何得歡樂? 可不慎哉!」陶弘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殺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 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養性延命錄》)。《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面衰也。」古代道醫對性生活研究十分深人,將房室生活當作養生及優生的手段之一,再三告誠那些以妄行縱慾為樂事的俗人務必要深明箇中奧妙,並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技巧。
1房室養生的經驗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意為治理天下,奉敬上天,均要愛惜精神,積累精力。因為精神不妄泄,就能夠心德備全。心德備全,就能夠回歸到自然的本性。
治國治家如此,治身也是同理。此身若能做到嗇,即可達到修鍊的境界,因為「嗇以治人,則民不勞。嗇以治身,則精不虧」(高廷第《老子正義》)。《韓非子,解老》也說:「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河上公說:「嗇,愛也。治身者當愛精氣而不放逸」(《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爾注》也說: 萬物皆含道精,精為道之彆氣。而人則是精車。想要保住精氣,百善當修。至此,嗇精保氣成為道醫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
陶弘最認為:「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凡精少則病,精盡則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養性延命錄))。以上觀點,與老子《道德經》「嗇的思想一脈相承。陶弘景還認為淫行導致不壽:「姦淫所以使人不壽者,非是鬼神所為者,直由用意欲猥,精動欲泄,務副彼心,竭力無厭,不以相生,反相害,或驚狂消渴,或癲疾惡瘡,為失精之故」(同上)。《三元延壽參贊書》還深刻指出早戀,早育不當的嚴重危害:「童男室女,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致苛損。男則神色先散,女則月水先閉。」「男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
孫思邀認為,交接對象不當同樣是損壽的原因之一。《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房中補益》:「凡婦人不必須有顏色妍麗,但得少年來經生乳,多肌,益也。若是財力選取細發,目清黑白分明,體柔骨軟、肌膚細滑,言語聲調和調,四肢骨節皆欲是肉,而胃不大,其陰及腋不欲有毛,有毛當賴細。不可極於相,但蓬頭垢面,槌項結喉,雄聲大口,高鼻麥齒,目睛渾濁,口頷有毛,骨節高大,發黃少肉,隱毛多而且強,又生遞毛,與之交會,皆賊損壽也。」
2房室優生的經驗「嗇」的思想對於受孕後胎兒的成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三元延壽參贊書》:「成胎後,父母不能禁慾,已為不可。又有臨產行淫,致其子頭戴白被而出,病天之端也。」
陶弘景認為,人既為陰陽二氣交合所生,就受尊重自然規律,擇佳日吉時受華才會得到祥瑞之氣,從而誕下良種:「若欲求子,令子長命,賢明富貴,取月宿日,施精大佳。」、「有尊草貴賤者,皆由父母合八星陰陽,陰陽不得其時,中也: 不合宿,或得其時人,中上也。不合宿,不得其時,則為凡夫矣。合宿交會者,非生子富貴,亦利已身,大吉之兆」(《養性延命錄》)。
孫思邈細化了陶弘景的時間理論,並加以開華。認為,不道德的性生活會導致不道德的悲慘命運:「交會者當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風、大雨、大霧、大寒、大界、雷、電、霹靂、天地晦冥、日薄蝕、虹霓地動。若御女者,則損人神,不吉。損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心顛疾頑愚、暗瘂聾聵最,攣跛盲眇、多病短壽、不孝不仁。
又避日月展辰,火光之下,神廟佛寺之中,井灶圊廁之側,家墓屍柩之旁,皆悉不可。夫交會如法,則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調順,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競集;若不得法,則有薄福、愚痴,惡人來托胎中,仍今父母性行兇險,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屢至。雖生成長,家國滅亡」(《備急千金要方)房中補益第八)。
南宋著名醫家陳自明《婦人良方》認為,夫婦雙方「無勞傷、痼害」,「內外和平」,是健康的房室生活的基本原則,也是受孕成功的基本原理:「夫有夫婦則有父子。婚姻之後,必求嗣續。故對人謂不幸有三,無後為大者,言嗣續之至重也。凡欲求子,當先察夫如有無勞傷,痼害之屬,依方調治,使內外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
陳自明也沿襲了陶弘景的術數理論,指出夫婦交合卻不能受孕與命理、風水有關。「夫婦人無子出,其事有三也。一者墳基不嗣,二著夫婦年命相剋,三者夫病婦,皆令合無子。」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陳自明再次強調夫婦雙方鍵康的身體對於正常生育的重要作用。
陳自明還探刻指出,由於受孕之後,胎兒是在母來服中發育成長,因而,婦人懷胎期間的健康的行為與心理對後代思想品格的生成具有重要影響。「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新成形質。子直腹中,隨每聽聞。當女子振之後,則須行生端嚴,性情和初悅,靠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享賢明。不然,則男女即生,則多鄙夫,則不壽而愚,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成也。」總之,一個生物擁有的精氣越多,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不僅能堅固肢體,而且七竅與脈絡暢通,精力充沛,智力發達。形之氣構成人的身體,保持形休的堅固,不讓精氣耗散。才能保持身體康健,生命力旺感。如果精氣一且離開,生命也就離開人體而去,只留下一個臭皮囊。此外,從後代角度來看,愛惜自身生命就是愛惜後代生命,自身衰弱無德之人,子孫同樣不會健康幸福。正因如此,千百年來,丹鼎、房中諸派修道者始終把精、氣神視為生命之三室,以守精固氣安神作為為成仙之首要。
推薦閱讀:
※肺癌的早起癥狀有哪些?
※你可以告知一下輸電塔產生電波會影響腦波,容易引起精神疾病。這個說法靠譜么?的個人資料嗎?
※熊貓血分為幾種?
※小兒手術室外麻醉/鎮靜後管理
※挖活人大腦冰封百年,為起死回生25人主動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