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人畫家楊光華

楊光華 ,又名陽光,號子峽,1940年生於重慶市。擅長山水畫,工詩書及比較美術史論研究,楊光華196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被分配到北京,曾供職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比較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任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中國詩書畫》雜誌副主編,中國美協「首屆人物畫展」評委,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楊光華長期長期從事水墨畫創作、教學、筆墨技法及比較美術史論研究所積澱的文藝休養,嫻熟地重構詩書畫新貌,始終不懈的探索山水畫的新境界、新筆墨、新模式,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79年國畫作品《碩果》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優秀創作獎。1986年潑墨山水畫《青山遮不住》榮獲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優秀作品獎。1997年山水畫《大地回春》榮獲國家文化部「迎97香港回歸書畫大展」銀質獎及獎金。《春暉桀然》獲文化部慶祝建黨85周年一等獎。《遨遊天際》潑墨山水畫入選2015年慶祝聯合國成立70周年紐約國際美展獲優秀獎。《雪山峽谷》、《月圓待春歸》《巴山夜雨》、《奔騰》《大地回春》等14幅作品分別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青島市博物館收藏。尤以水線潑墨、水墨點彩表現的現代文人畫意境深邃、氣勢磅礴,富有朦朧綽約的詩意效果。曾在北京、廣州、長沙、青島、澳門由中國美協展覽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光華山水畫展」、《楊光華新作展》。出版有《楊光華山水畫精品集》六個版本、《鋼筆山水畫技法》、《山水畫技法研究》《花鳥畫技法研究集》及專著《尋求溝通面向世界》、《表現繪畫起源於中國》、《遨遊中西藝術的人》、《淺析中國畫與材料發展的關係》、《論文人畫藝術的特徵》等50餘字的理論著作,多次應邀參加過比較藝術研討會。中央新聞電影廠、北京電視台設制的《畫家楊光華》曾公映於世。

2017年5月中央電視台《藝林春秋》專訪播出《現代文人畫家楊光華》。

中國山水畫是一門歷史久遠的繪畫藝術,歷經千百載融合淘洗琢磨,形成從觀念到形式的完整模式。對於欣賞和研究者來說,它是一座採掘不盡的寶庫,但對現代畫家來說,它確實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正如前輩畫家所說,一個人要能在這一歷史長河中添加涓滴,也可以說是巨大貢獻了。當代中國畫家從事山水畫創作面臨特殊的問題,一是如何參透和吸收傳統山水畫的技巧、韻味;一是如何依靠並協調與傳統人文格調迥然不同的當代文化情調。因為從藝術的本源看,模擬和複製不是創造。近三十年,山水畫家在研究傳統和創造新境方面,出現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實驗,光華在這方面也做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績。

潑墨山水畫

《奮飛》68x137cm

《磨坊清流》68x137cm

《妙哉 雪》90x96cm

《漁火》68x68cm

楊光華來自四川,60年代前期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到北京高校從事繪畫教學,80年代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從事美術研究。他的教學和史論研究是與繪畫創作緊密結合的,半個世紀之間從未放棄山水畫創作。而在他遠離故鄉定居北京之後,巴蜀山水清雄幽深的情調一直縈繞在心際。這種情調與他在北方的生活經驗相匯聚,流注於筆端,則形成清雅而又壯闊的格調。

《明月照積雪》68X68cm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68X68cm

《嘉陵江邊》35x68cm

他的山水系列可分為兩類:純粹水墨作品,如《青山遮不住》《流水不腐》等;另一類是青綠設色作品,如《飛流直下三千尺》《滿目秋色放金光》等。純粹水墨作品畫幅不是很大,但氣勢宏闊。《青山遮不住》畫的是洶湧奔流的瀑布山澗,激流迴轉、衝撞,時間、速度,空間、虛實,都在這一天地中匯聚施展。對自然瞬間與山水經典的固執追尋,呈現於藝術家對白紙和水墨線條的形式糾纏中,在用筆用墨的堅守與突破的矛盾中展開。我們看到這一小方畫面所有的關於自然和人的精神,詩意想像與形式提煉之間開展的激情與藝術史脈絡的探索。

水墨山水畫

《江邊古鎮》90x96cm

《白帝城》90x96cm

《屈原祠》90x96cm

《屈原故里》90x96cm

山水畫的基本形式元素可以歸結為對「虛」和「實」的處理。傳統山水畫畫水,有「實」畫,用線條勾描水流動勢,這在古今山水畫中可常見到。另外一種「虛」畫,畫面水的部分留白,以岸邊山石草木襯出水的存在,留給人們想像的空間。無論以「實」托「虛」,還是以「虛」托「實」,都可以留下讓人久久回味的作品。雖然今天人們藉助各種工具觀察體驗,積累了前人不可想像的宏觀和微觀經驗,但作為視覺藝術的創造,還必須回到人與自然內心情感交流中尋找途徑。光華從作為物的「實」和人的心靈情感變化的「虛」處著手,探討「實」與「虛」之間流動的可能。《流水不腐》《流水不腐難》和《青山遮不住》諸作,那些山石和流水的關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流激蕩,山石聳立,山水對峙,水霧瀰漫。一片混沌中山水仍然存在,畫家以簡潔的形式讓我們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存在。這是畫家對虛實關係的思考和對山水的感受想像的聯繫,也展示了藝術家溝通自然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途徑。

《九寨溝》系列一 90x96cm

《九寨溝》系列二 90x96cm

《良材出山圖》68x137cm

《激流湧進》68x137cm

從技法方面也能探究畫家的虛實觀念,如何到達探求的形式效果而不落窠臼,繪畫中的虛與實既是對映,也可互換,由此張力而達到形式的自在與自主。光華處理這一課題自有辦法。他開創一種在未乾的濕墨濕色上用筆蘸清水遊走勾勒,形成柔和而自然的白線白痕的技法。畫家似乎是在有意和無意之間營造潤澤的雲氣,心和筆在虛實明晦之間流動。因為水是黑和白之間的橋樑,邊際的滲透互染,成就虛實交換又各自存在的目的。《大漠之舟》在天、地、人、山之間進一步展開了這一命題的試驗,在灰色的背景中如黑色剪影般的騎馬人,或荒漠大地上像蒼白幻影的騎馬人,反襯出大自然的實在感。

潑彩山水畫

《瀘沽湖畔》145x360cm

《鹿鳴清江》68x68cm

《流雲涌翠》68x68cm

《金鹿回苑》68x68cm

《泛舟圖》68x68cm

在這裡,原本為背景的大地山川風暴霧氣,統統化作富有肌理質感的初始基底,而具體真實的人物和動物,象徵人類歷史和生活方式的景觀反而成為虛幻的片段,讓人聯想起古代詩人感嘆的須臾於天地間的蜉蝣。這件作品被畫家註解為「有墨無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那就是筆是人用來劃開人和自然關係的關鍵物,表明人相對於世界的位置。

青綠山水

《雨霽巴山水亂流》68x137cm

《錦江大中華 江山出聖跡》145x360cm

當人以為他可以駕馭自然時,他筆下就會出現虛張聲勢的造作;而當人與自然融合或溝通時,筆墨就會顯得從容和自由。《春暉粲然》《偶爾露崢嶸》等,被作者歸入「筆墨兼之」一類,這些作品又是另一種景象,畫面上的山巒結構繁密,皴、染、點規整而自然,丘壑深遠,天地間閃耀著光輝,相對於他「無筆」水墨山水的「虛」,這是「實」的,不僅有筆,還有色彩暈染其間。這種著色的山巒、大地和天空,是以現實的視覺經驗作為依託而提煉的,在視覺上具有真實感,與水墨的強調虛淡和空靈相反,楊光華在色彩上還運用冷暖色調漸變,畫出背光和受光面。這應該是他在傳統青綠山水表現方式基礎上,酌取西方印象派觀看和表現方法的實驗成果。

水墨點彩山水

《南沙巡禮系列-舢板》90x96cm

《南沙寶島》90x96cm

不過他也沒有刻意區分這兩類風格,實際在創作中他完全按需要表現意境構思、布局和創作。如《春暉粲爛》一畫,工寫結合,尤其是被籠罩著水霧雲氣的山巒,在那傳統意義應該留空白處被水和色的暈染填補;而在水暈空隙處還有如閃電划過般的光暈,那是畫出來的「虛」線。畫出來的「虛」與留有空白的「虛」處理意義之不同,在於強調了人的意識。也就是眼睛看到之處,實際就是意識和情感所到之處,沒有不留痕迹的划過。傳統留空白是一種「不進」形成的空缺,處於等待替補狀態;而這由清水而留筆痕的「虛」是「退卻」,是「行進」後的「退出」,是當代人在與自然對話後所領悟的真諦,雖然這退出已經讓原始面貌染上人類的色澤,但仍然顯現出人類對自然敬畏之情。

《心湖逐浪高》90x96cm

《中國釣魚島》90x96cm

《休閑圖》90x96cm

從楊光華創作歷程和整體布局看,高遠宏闊的水墨山水是他創作的主體,青綠重彩和他自稱為「有墨無筆」畫法是由主體生髮而來的形式探索。在這些不同的試驗中,都可以感受到畫家對高山大川的仰慕和對水墨表現性的沉迷。不同的藝術追求彷彿都受到他的稟賦的指引和限制,例如巴蜀山水的清雄氣概,一直若隱若現地引導山水畫境界的整體布局和細節營造;個人的性格氣質則決定了他在營造壯闊山川的時候,不忘以清晰秀麗的筆法勾描草木亭榭鳥獸。這種不同意味的形式元素成為楊光華山水創作的標誌性特點,並以此獨立於當代山水藝林。

水天中/文

推薦閱讀:

澳洲「現代塔莎奶奶」的美好花園
趙冷月---現代書法
現代手相學——金星帶
現代家居風水 什麼房子陰氣太重,破財敗運,為什麼最好不要住!
年終盤點·現代中文短篇小說TOP100

TAG:畫家 | 文人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