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引發的戰略思考

克里米亞引發的戰略思考

收復領土聯盟

2014年3月,克里米亞獨立、公投、入俄,是「二戰」結束後地緣政治變化的重大事件。克里米亞的歸屬茲事體大,影響深遠,收復領土聯盟以局外人的身份,從戰略的角度,對此作一粗淺的思考。

平心而論,克里米亞事件本質上是吞併。在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面對西方的戰略擠壓,絕地反擊,一擊而中,輕取克里米亞,肢解了烏克蘭。以普京為首的俄羅斯,謀略之深遠,意志之堅定,出手之迅疾,手法之靈活,大有可圈可點之處!烏克蘭則由民怨而起,以國觴而終,國土淪喪,攻守異勢,可悲可嘆!雖非塵埃落定,但大勢已定,徒嘆奈何!一言以蔽之:俄羅斯是最大的贏家,烏克蘭是最大的輸家。

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有異彩紛呈之筆,烏克蘭有可慨可嘆可悲之處,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深入思考。

思考之一:實力決定一切

收復領土聯盟不否認俄羅斯此舉有被迫反擊的性質,也不否認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在民族上、精神上、安全上的重要意義,但俄羅斯通過軍事控制進而公投吞併的方式取得克里米亞這一活生生的現實,再一次證明當今國際政治本質上是強權政治,是大國政治,再一次證明國際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依然有效。決定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不是道義,不是公理,不是民主,不是人權,也不是法律,而是國家實力。

克里米亞公投入俄,證明了歐美的虛弱和虛偽,證明了西方推銷的所謂民主、人權、公理、公投的兩面性和虛假性,證明了它們是紙老虎。克里米亞事件再一次證明,民主是塊遮羞布,仁義、道德、公理、正義一錢不值。此次事件,美國最丟臉,烏克蘭最悲慘。克里米亞事件,證明了在國家興衰和民族存亡面前,任何國家、任何勢力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唯有自己的實力!這對於挾洋自重、不知死活的一些國家或地區是一個血的教訓!不是嗎?!

里米亞事件再一次證明:實力決定勢力,實力決定安危,實力決定成敗,實力決定一切!克里米亞事件從反面說明:西方尊重你或防範你,不在於你的意願,不在於你的人權,不在於你的政權性質和意識形態,更不在於你是否和平發展,最看重的是你的實力!克里米亞事件從反面說明:中國只要具備相當的實力,就必定逃不脫西方敵對勢力的遏制和打壓!無論你如何表白,如何克制,沒有任何作用,除非你自我肢解,自廢武功。

思考之二:利益決定取捨

克里米亞事件,再一次表明:決定我們行動進退取捨的唯一標準是國家利益。

啟示之一,做人要講道德,國家要講利益。受兩千多年孔孟之道和君子作風的影響,我們將治國與做人混為一談:我們講「以德治國」、「以禮服人」,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自衛反擊」,「絕不開第一槍」,殊不知,很多時候,如果你不開第一槍,你很可能永遠沒有開第二槍的機會。做人要講道德,講誠信,講禮讓,這毫無疑問是對的,但治國唯一的標準是講利益,必須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最高利益。在國家利益面前,沒有誠信規則的餘地,《孫子》曰:「兵者,詭道也。」也沒有道義可講,我們不要做歷史上的宋襄公,將迂腐的仁義和生硬的教條當作標杆,貽誤戰機,為世人所笑。

在克里米亞公投前,國內的一些專家大談克里米亞的前途,聲稱普京不會吞併克里米亞,只要能實際控制克里米亞,即使克里米亞名義上留在烏克蘭,又有什麼關係呢?專家的意思就是普京不該把事情做絕,凡事要留有餘地。這些專家,就是以仁義道德替代了國家利益。殊不知,此次機會千載難逢,俄羅斯如不吞併克里米亞,一旦時過境遷,再到哪裡尋此良機?

啟示之二,事關核心利益必須果斷出手。克里米亞事關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儘管此核心利益是烏克蘭的領土。在歐美挑起烏克蘭顏色革命,烏克蘭面臨全面倒向西方的危急時刻,俄羅斯抓住了烏克蘭的軟肋,果斷對克里米亞下手,一下了扭轉了敗局,使局勢發生逆轉,美國丟大了臉,烏克蘭毫無還手之力,克里米亞以公投的形式正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儘管此事件還沒有最終結束,但烏克蘭再想得到克里米亞,比登天還難!烏克蘭都不為克里米亞而戰,誰能為烏克蘭火中取栗?對中國來說,台灣、南海等均屬中國的核心利益,在危急時刻,是斷然不會坐視不管的。

啟示之三,大國博弈,要搶佔先機,敢於爭利,也要甘於付出。大國要爭利為先,面子在後。本次烏克蘭危機中,普京為了達到戰略欺騙的目的,高調宣布,俄羅斯無意吞併克里米亞。可一旦俄軍控制克里米亞,俄羅斯迅速啟動公投,進而通過公投收回克里米亞。此次事件中,俄羅斯預案在先,謀定而動,搶抓先機,果斷出手,迅速底定,將利益牢牢抓在手上,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克里米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懂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獲得就一定得付出,普京在收回克里米亞之前和之後,就做好了應對西方制裁的心理準備。因為他知道光賺不賠、兩頭通吃、兩面討好、誰也不得罪的好事天底下是沒有的!既想奪回想要的,又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是萬難成事的。和事佬、爛好人的事我們做得太多了!我們得到了什麼?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

思考之三:戰略要地決定成敗興亡

啟示之一,克里米亞對俄烏兩國均為利害攸關的戰略要地。

克里米亞又稱克里木,是黑海北部的一個半島,面積25500平方公里。克里米亞半島西、南臨黑海,東北扼亞速海,北以彼列科普地峽與歐洲大陸相連,東隔刻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克里米亞半島大體呈菱形,猶如一隻伸展開的巨型章魚,將觸角從東歐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克里米亞半島是黑海的「定海神針」,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誰佔領克里米亞,誰就能控制整個黑海」早已成為軍事家們的共識。在收復領土聯盟看來,克里米亞半島更像是一枚魚鉤,而黑海就是咬鉤的魚。擁有了克里米亞半島,很大程度上就擁有了黑海。

黑海是暖海,這對於冰天雪地的俄羅斯來說,顯得彌足珍貴。克里米亞還是俄羅斯黑海船隊的駐泊地。得到克里米亞,俄羅斯就控制了2/3以上的黑海,通過黑海可以進入地中海,進而進入印度洋、大西洋的開放水域,這是俄羅斯的海洋之「窗」,是其南方唯一的出海口。可見,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不異於台灣之於中國。這個比海南島小1萬平方公里的半島,戰略地位要高于海南島,只有台灣的地位可以與此相仿,難怪俄羅斯如此重視了。如果西方的陰謀得逞,烏克蘭徹底倒向西方,俄羅斯不但失去克里米亞,還將失去整個烏克蘭,屆時,北約的兵鋒將直指俄羅斯的軟腹部,俄羅斯的核心區域將暴露在北約的炮口之下,這是俄羅斯所萬難容忍的。

俄羅斯反戈一擊,輕取克里米亞,對烏克蘭來說,結局是災難性的。作為歐洲領土面積第二位的烏克蘭,不發一槍一彈失去了克里米亞,對烏克蘭民族自信心、對現政權的打擊自不必說。失去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雖然尚有部分黑海領土,但從戰略上看烏克蘭的海洋大致喪失,基本等同於內陸國了。

啟示之二,戰略要地的國家多不得好死,民族多不得好活。烏克蘭地處歐盟與俄羅斯的交界地帶,克里米亞是通向黑海的戰略支點和重要門戶。烏克蘭是連接俄羅斯和歐盟的重要區域,地理位置固然重要。烏克蘭是多民族國家,國情特殊,東烏克蘭與俄羅斯歷史複雜、恩怨交織、利害相關,東烏克蘭俄羅斯族人數較多,具親俄傾向;西烏克蘭是上世紀新歸,親歐色彩濃厚。東西烏克蘭面臨分裂的危險。這種地緣政治上的斷裂帶,極易被外部勢力所利用。地處戰略要地的烏克蘭,導致了國家和民族劫難重重。正應了收復領土聯盟那句話:「戰略要地的國家多不得好死,民族多不得好活。」

思考之四:民族構成左右地區命運

克里米亞「回歸」的過程中,普京之所以敢以公投的方式決定克里米亞的歸屬,關鍵還是看中了克里米亞的民族構成。為了得到克里米亞,在歷史上,俄羅斯不惜流血,發動11次俄土戰爭,更經歷3年克里木戰爭,甚至賤賣阿拉斯加都力保克里米亞不失,歷代沙皇和繼任統治者煞費苦心,通過大量移民置換當地居民,使俄羅斯族在此佔據人口的大多數,造成人心歸俄的效果。

啟示之一,在多民族國家,民族認同是第一位的。沒有心理上的民族認同,沒有歸屬感,沒有文化上的親近認同,就不會有穩定的民族地區,就會存在民族分裂的風險。因此,在多民族地區,首要的任務不是發展經濟,而是消除民族差別,強化民族認同。民族融合是達到民族認同的不二法門。

啟示之二,主體民族決定著國家的方向。主體民族是多民族國家領土和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更是維繫國家統一和安全的堅強堡壘。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方向。克里米亞事件給我們的民族工作以重要啟示。

啟示之三,戰略要地應讓主體民族佔據大多數。戰略要地的守衛和經營發展,主體民族的作用不可替代。這是克里米亞俄羅斯族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思考之五:軍事與領土休戚相關

啟示之一,軍事力量決定著領土的得失。一個國家的領土得失,與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強弱關係巨大。歷史上中國領土的喪失,與當時軍力不強有極大的關係。此次克里米亞的得失,也與俄羅斯強大的軍力,尤其是強大的核武裝有很大的關係,這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忌憚俄羅斯強大的核報復能力而望而怯步。同理,烏克蘭武力的弱小,使其在克里米亞危機中,不敢開戰,即使開戰也不能戰勝,眼睜睜看著克里米亞遠去,實在可慨可嘆!

啟示之二,未來的台灣和南沙不駐軍肯定是不行的。克里米亞給我們很多啟示,在戰略要地上,不駐軍是肯定不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時曾許諾對台灣可以給予比港澳更優惠的政策,即台灣未來統一之後,可以保留軍隊。在收復領土聯盟看來,當時如果統一情有可原,台灣可以保留軍隊。可惜的是至今台灣尚未統一。新形勢決定了,台灣在未來統一之後,一定要派軍駐守,不然我們就會吃大虧,不但台灣極為有利的海空條件不能充分利用,而且還面臨著台獨分子分裂的隱憂,切記切記。同樣的,一旦收回南沙,也該在相應的大部分島礁上駐軍。

思考之六:與強鄰比鄰唯有自強

克里米亞事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與強鄰比鄰唯有自強。

啟示之一,鄰居無法選,自強鄰不欺。對手是最好的老師。孟子曰:「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在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的衰落,都是一統日久,環顧周邊,沒有對手,統治者和人民漸漸放鬆警惕,武備松馳,腐化墮落,國力衰弱時給對手以可乘之機。敵國外患嚴重時,反而能凝聚起人心士氣,如漢之與匈奴,民國之與日本。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中國最不怕強鄰。自強以化之。中華民族自古即有憂患意識,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存而不忘亡,所以我們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中國的文化從未中斷,國力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強大的國家。

啟示之二,強烈的進取心是致勝之道。我們要有化危為機的能力,要有戰勝取利的思想。就像俄羅斯之於克里米亞。如果我們能有此種意識,那我們對於印度、朝鮮和越南的戰略態勢要比現在好得多。不知何時,我們自劃樊籬,僵化封閉,失掉了進取意識。回顧中國歷史,我們的領土二千年來,幾無大的變化,從漢唐以來,我們的領土實際上是縮小的。這與我們的進取心有極大的關係。美國人曾經說過,如果鄭和下西洋堅持下來,現在世界上至少有一半是中國人。此言不虛。須知,我們不積極進取,現有的生存空間也要被更野蠻的人奪走,何言發揚光大呢?

啟示之三,克里米亞模式開創了先例,影響深遠。克里米亞模式,將國際社會的一些東西赤裸裸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長遠來看,這對於我們未必是壞事。這從另一方面證明,以前我們太迂腐、僵化了,以至於我們的行為,不但受限於國力,還受限於道德,受限於國際法,甚至受限於輿論。克里米亞模式給人的啟示是:一切皆有可能,國人當奮勇爭先。為國家利益計,國際法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收復領土聯盟寫成於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星期一1:48:53


推薦閱讀:

不浮躁的社會是什麼樣的?
有哪些好玩的「孔乙己」改編段子?
天災時期,餓死軍人是否比餓死百姓更為嚴重?
讀書思考

TAG:思考 | 克里米亞 | 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