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人物畫精選(三)

作者:佚名  來源:拙風文化網

  母與子 劉秉江 1980年 高麗紙設色 105cm×103cm 自藏

  劉秉江,1937年生於北京,祖籍天津。196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為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出版有《劉秉江速寫》、《劉秉江畫集》等。

  《母與子》畫中運用筆墨和色彩不同的特性.使畫面既具有大塊色彩對比的節奏和墨色對比的塊面造型,又有變化微妙的色彩以及色彩經由視覺造成的心理情感反應。因而既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又富有中國式情調,流溢著傳統底蘊和民族的審美感受。畫家採用中國傳統的礦物質顏料,並摻進現代水粉顏料,通過高麗紙的滲透性使含水量大的顏色迅速擴散,形成透明與不透明的覆蓋和滲化兼融效果。由此產生的寫意、水墨、色彩互滲作用使此畫在色彩與墨的互補中達到交相輝映的高級境界,從而謳歌了母愛的博大。

  花香鳥語 劉秉江 1980年 高麗紙設色 100cm×98cm 自藏

  怎樣處理墨與色的關係,這不僅涉及材料與畫法,當然也無法繞開傳統審美心理方式的承繼與更多的矛盾。《花香鳥語》合理吸收西方的色彩觀念,以表現光作用於世間萬物的微妙變化。圖中色彩的運用在不合齊筆墨的同時,盡量利用純色,並加強色的對比。畫家突出色彩。弱化筆墨,固守筆墨卻又極力發揮色彩的功能;強調色彩的質量感和材料屬性,同時帶動裝飾化表現結構和技法的融合;強化光的照射,淡化線條造型,和傳統繪畫形成有機的整合,以突出作品的純度和實在性。這就為色彩激發觀者的想朵力和情感提供了廣闊自由的選擇空間。

  成吉思汗 思沁 1988年 紙本設色 19Ocm×ll7cm 自藏

 思沁,蒙古族,姓孛兒斤,名思沁畢力格田,1 957年生於內蒙古。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學院藝術系,曾任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為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利用典型人物反映時代精神是中國繪畫創作的一個主要目的。時代精神通常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社會文化心態的總和與具體表現。《成吉思汗》寄望於陽剛大氣、震聾發聵的藝術精神魂兮歸來,寄望於困惑中重振奮進的勇氣、力量和巨大氣魄。畫家把具有時代精神符號的力作化解為水墨形式既定的寫意藝術模式,是把上述本質力量對象化、世俗化,人格道德精神具象化,通俗化,以用這種本質力量在多種層面上開掘和顯現。畫家憑直覺和靈感作畫,這背後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心理根源和生命意識。由此,這幅畫的物質形式因素不斷獲得超拔,和本體精神一道使觀者心理得到激蕩,理性精神得到復甦。

  牧鞭 范曾 1986年 紙本設色 137cm×69cm 中國美術館藏

  范曾作畫主張用石濤「一畫論」之精義,力追天籟之境,其寫意人物長於表現神韻。《牧鞭》為范曾的代表作,畫中人物清新典雅,活潑飄逸,栩栩如生,風骨獨具。畫家把身著重彩服裝的兒童與正在飛棄的白牛放到一起,更增加了畫面的靈動與生氣。在傳統的氛圍中不失現代感,在文人畫的精神中不失通俗性。畫中力求真與妙的統一,注意形象的寫實性、準確性和情趣表觀的高妙、超脫。圖中的線條勁健撲拙、頓挫有力,突破傳統描法所囿,推陳出新,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齊白石 劉國輝 1973年 紙本設色 68cm×68cm 自藏

 劉國輝,1940年生於江蘇省蘇州市。曾任職於浙江工藝美術研究所,1981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劉國輝多次為白石先生造像,此幅《齊白石像》尤為精采。他以磊落不羈、破筆潑墨法揮灑,用筆奔放自如,墨色淋漓,表現出一種「水墨相融成奇趣」的藝術感染力。此幅作品劉國輝畫的得心應手,瀟洒松活,充分顯示了畫家的深厚筆墨功力和修養。看似慢不經心的用筆,實則是畫得非常精心,十分到位。整幅作品一氣呵成,妙不可言,很好地表現出齊白石的神態。

  愛國詩人陸遊 馬振聲 1982年 紙本設色 102cm×102cm 中國美術館藏

  馬振聲,1939年生於北京市。1964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1966年研究生畢業,1973年到四川美術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現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藝術系兼職教授、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形象的簡化與單純處理往往更能使畫家的表現意圖變得明確、清晰和簡潔。馬振聲對筆墨語言的駕馭能力顯示了他的沉穩與自覺.遠離繁複的文化追溯,而是通過對歷史的真實描畫展現自我的審美態度。不難發現,馬振聲的著眼點不在於尋求新異,而在於使傳統表現形式如何切入自身的價值取向和題材內容,井做到恰如其分。在《愛國詩人陸遊》一畫中,他選取寫實主義的原則,不等於消弱他對世界的理想化追求,從畫面的構圖、筆墨、色調的處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動態與神情捕捉都能窺見畫家用心的良苦。正因如此,他營造的氛圍與境界是可以深入讀解和親切感人的。作品構圖的精妙,筆墨的錘鍊,人物個性化的追求,使此幅作品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

  悄悄話 王有政 1979年 紙本設色 116cm×1l0.5cm 中國美術館藏

  王有政,1941年生於山西省萬榮縣。1969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曾任陝西省藝術館美術幹部。現為陝西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一級美術師、陝西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在王有政的畫面里我們常常能夠領略到一種樸實無華的精神力量.在這種平和與冷靜的抒寫中,畫家傾注了自己的滿腔熱情,他將畫面作為精神的棲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寫神,這使他的人物畫顯出了原色原味,顯出了鮮活的生活氣息。同時,由於對生活場面的如實描述,使他的水墨人物有著一種親切感。由此,畫面所產生的淳厚自然、樸實無華的美學境界是畫家作為體悟人生、抒寫心性的一種生活方式吧!此作獲第五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綠娘 林墉 1980年 紙本設色 120cm×90cm 自藏

 林墉,1949年生,廣東省潮州人。1966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廣東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廣東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

中國繪畫中特有的用來造型的「線」,本身具有抽象的表現性,一招一式,長短疏密,都依附於畫家駕馭客觀對象形貌的能力和對「形』的敏感度.這些線往往需要一次成功,才能真實傳達出畫中物象的氣韻神態和人物內心活動。《綠娘》在線的概括提煉上準確、生動,尤其是面龐、背部、肘部和腿部幾根長線,乾淨、利落地表現了畫中少女所具有的優美身段和青春活力。畫家重點刻畫了少女的頭部,眼睛明眸善睞,婉約多情;而繞著辮梢的手更襯出少女的天真無邪,純潔善良。重墨表現的腿部不僅給人以穩定感,而且反襯出精心刻畫的頭部,從而給觀者一個完美的、理想的人物形象。

  微風 林墉 1979年 紙本設色 1OOcm×68cm 自藏

 嶺南派畫家向來注重光色效果,筆法靈活,造型寫實。今日的嶺南畫家,作品依舊流光溢彩,保持著地域的傳統特色。林墉繼承嶺南派畫風,以素描、水彩法結合筆墨造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微風》中的背景、衣裙空白,重點刻畫少女的頭部、手部,尤其是眼角、鼻翼、嘴角。微風吹動的少女頭髮,使畫面於靜中寓有動勢。臉和手的描繪留有高光、反光,皮膚質感處理符合解剖和特定年齡段的需要,但筆墨的安排恰到好處,生動地表現出少女的窈窕身姿和青春活力。

  萬語千言 郭全忠 1979 紙本設色 225cm×113cm 中國美術館藏

作為郭全忠早期的成名作,《萬語千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幅作品成為那個時期難得的一幅佳作。畫面人物形象刻畫得真切感人,畫面的縱深空間以及景物與人物都安排得恰到好處。用筆有力,墨色凝重,意境蒼涼,彷彿熔鑄著一種悠遠而凝重的歷史感,注滿了畫家真誠的情感,它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真實。這種情慷的表達,歸結於畫家對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理解的深入和對水墨語言的嫻熟把握。無疑,這為畫家日後對藝術語言深層次的挖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作獲第五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人民歌手李有源 韓國榛 1976年 紙本設色 132cm×130m 中國美術館藏

  韓國榛,1944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祖籍山東省濰坊市。曾在部隊從事美術工作,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後留校任教。現任該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描繪人物的目的是意欲捕捉與畫家內心世界相通的精神慰藉,韓國榛在幾十年的藝術探索中加強了對繪畫本質的洞察。《人民歌手李有源》是畫家的早期作品。畫家將山水畫皴擦技法運用其中,在空靈輕鬆的筆觸中不失厚重,畫面雖沒有大筆濡染、永墨淋漓的的氣勢,卻在舒緩有致、鬆緊相宜的從容狀態下獲得了樸實自然的藝術效果。不難發現,重視整體布局和黑白灰層次的對比,也是收到強烈視覺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

  浩氣長存 伍啟中 1986年 紙本設色 136cm×136m 廣東美術館藏

  伍啟中,1944年生,廣東省新會人。1963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後任《廣東畫報》美術編輯。現為廣東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伍啟中的《浩氣長存》反映出四五十年代成長起來的畫家的審美追求:一種寫實主義的風格。伍啟中有著紮實的造型功底,作品中人物的衣紋線條簡煉概括與作為背景的生澀厚實的松柏形成對比,形象地刻畫出一代偉人飽經滄桑、寬闊深沉的精神面貌,使畫家的抒情氣質融合到理性的結構中去,獲取了情與理的統一。從藝術手法看,畫家有意沖淡傳統的中和之美,以此完成視覺語言的突破。正因為如此,一種單純、簡潔、整體、質樸的風神充溢其間。

  從容談兵 王為政 1980年 紙本設色 116cm×90cm 自藏

  王為政,字北辰,1944年生,江蘇省豐縣人。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鎮定自若、全神貫注,覽全局而遊刃有餘,藏雄兵百萬於胸中——一位富有膽略和智謀的革命軍事家、外交家形象躍然紙上。在這幅畫里,畫家準確地抓住了具有儒將風度的陳毅元帥喜戴墨鏡、吸煙沉思、談吐從容等神態,別出心裁地選取圍棋對棄時的瞬間,並有意把對手切在畫外。人物面部與夾煙的手描繪得生動準確,而服飾、棋盤和背景等皆以粗筆、濃墨寫就或者淡化去,強烈的粗細、黑白對比,獨到的線墨處理,有效地烘託了主體人物的形意神趣,畫題摘自陳毅論弈詩句:「紋枰對坐,從容談兵。」起畫龍點睛之效。此作使觀賞者在腦海中留下了陳毅元帥的鮮明印象,並由此引出豐富的聯想。

  遠去的足音——戊戌六君子 王西京 1984年 紙本水墨 200cm×200cm 西安畫院收藏

  王西京,1946年生,陝西省西安市人。1966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附中,曾任美術編輯。現為西安中國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西安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版有《王西京畫集》。

  王西京的《遠去的足音》描繪了戊戌變法六君子慷慨赴義的悲壯一幕。丈膽概括的用筆用墨,結合西畫素描中的明暗表現方法,使畫面有一種雕塑感,充溢著悲壯堅毅之氣。畫家通過人物神態姿勢的精心安排,實現了令人信服和慨嘆的經典敘述。畫家用筆多以中鋒,圃厚沉凝;用墨則多以積墨,內斂豐富;造境則著眼於深沉,意味深長。不難看出,畫家所用技巧與技法都圍繞境界的營造和氣氛的烘托展開,既承繼了傳統技法的豐富性,又灌注自己飽滿的熱情,因而內涵充盈,反映出畫家對水墨畫藝術特有的表現方法和觀念。

  那一灣淺淺的海峽 翁振新 1988年 紙本設色 230cm×183cm 自藏

 越過天涯,不盡的期待,越過天涯,不變的情感。半個世紀以前,國民黨逃離祖國大陸時掠去了一大批壯丁到台灣島,於是福建沿海就有了「寡婦村」的故事。咫尺天涯,隔海相望,魂繞夢牽,析盼團聚。畫面中人物的沉思與想念玄化成聖母般的寧靜、莊重,形象豐富各異;深沉含蓄的澀筆勾線,在深入形象的塑造中,筆墨間在自然生髮。畫家吸收山水畫的勾皴法和堅實的整體性,使畫面呈石壁般的雕塑感,使人想起傳說中的「望夫石」。整個畫面散發出苦澀的哀愁與默默的期待。

推薦閱讀:

現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新浪網] 從《山楂樹之戀》看現代人的貧窮與富有
現代人報應為什麼這麼快
[金正昆禮儀講稿]禮儀,現代人應有的一種教養
阿彌陀經對現代人的啟示(第四集)

TAG:中國 | 人物 | 現代 | 現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