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衣服穿不對,可能是因為你情商不夠

關注讀酷情感文摘

情感娘在等你翻牌子

她坐在我對面,焦慮的神情中帶有一種明顯的剋制,反而更顯疲倦。這種表情我在很多有一定閱歷和文化水準的女性臉上經常看到。然而,今天我的重點不在這裡,而是她的打扮:長直發,齊劉海,水紅色毛衣,一條及踝布質長裙,一雙鑲有水鑽的白色半靴,還戴著誇張的銀質耳環……

是的,這應該是一個少女的裝扮。而我非常清楚,她的年齡已經超過四十。

我們都有過那樣的體會,除非是家人,否則我們很難跟身邊某個人直言她的穿著問題,哪怕是非常熟悉的朋友,我們會本能地認為那是一種很深的冒犯。這除了與我們自身的教養有關,是否有更深的原因呢?

衣著代表最基礎的自我

心理學認為,人的自我結構有五個層面:物質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這裡的物質自我,說的是身體的層面,即我們的外在。而人的外在,除去他的生理體征,最終所呈現的,便是他的衣著。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衣著是他的自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同時,由於這個「物質自我」又是其他自我的載體,結果也就變成了:衣著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其他自我的載體——這就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衣著,來推斷出他的職業、地位、甚至品性的最根本的原因。

如此,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何我們輕易地不會批判他人的穿衣打扮,因為那樣意味著,你在否定他的某部分最為基礎的自我。

既然衣服(物質自我)是其他所有自我的載體,那麼,自然就能讓人洞察到一個個體心理層面的某些斑痕。

曾經認識一個姑娘,自我們相識到我離開她那個城市, 10 年間,印象里她一年四季永遠是淺色系公主裙。要知道,認識她時,她已經 30 歲了!據說,如今年過 40 的她,依然作此裝扮。

試想一下,你在街上遇到她,或前面提到的那位水紅色毛衣的女主人,看著她們的青春背影,沒準兒會心生悸動或羨慕。然而,當她回過頭時,一張皺紋橫生的臉,那種感覺,真的很蒼涼。

衣服藏著我們的深層需求

她們為什麼要這麼穿呢?說到底,衣服會泄露她未竟的慾望。那件水紅色的毛衣,表達著童年或者少女時代一種未獲得滿足的審美;那一身公主裝,牽引出一種在關係的世界裡,想一直被所有人嬌寵放縱的脆弱夢想;那始終沒有進化過的少女打扮,其實是一個女人從未完善的身份感,這一生里,她只做過一個角色,就是少女。

還有那些喜歡暴露的女孩兒,裸露的肌膚充滿了不自信的焦慮,她不知道除了這樣,自己是否擁有其他的女性吸引力……每一個奇裝異服背後都藏著一顆需要被療愈的心,總體上,都寫滿了被關注感的匱乏。

還有一些衣飾,透露著某種與這個「物質自我」一直未曾和解的執拗。比如,你一定見過有人一生都踩著「恨天高」,那可能是她從未接受過自己的身高;也有人終生都以頭簾遮蓋著額頭,那或許是因為她從來都以那高額為缺點;還有人從來沒有穿過裙子,那大概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一雙美腿……

這就關乎前面提到的「理想自我」——我們總是會想方設法通過衣飾去靠近那個理想中的自己;而這種行為的另一面,自然就是掩蓋那個令自己不滿的現實自我。

我們總在用衣飾傳達自我

衣服,不單關乎審美,更是心理的一種外化,每個人都企圖通過衣服去傳達自我的身份。好比偏好華麗者,虛榮指數都不會低;好艷麗色彩者,多內心開放;喜粗麻布衣者,多較為隨性;處高位而樸素者,通常人格整合得很好。

而有一些自始至終沒有確認自己到底是誰的人,他們在衣著上也會是混沌的,那恰是一些在現實中失調的、混淆的角色。比如,一個沒有做過母親和妻子的人,她的心理審美也許就會停滯在童年或少年時代。

從來沒有成長起來的女性,即使做了人妻人母,也一樣會鍾愛少女感的服飾。一個老師過於性感地站在講台上,是告訴人們在老師和女性這兩個角色之間,她失衡了。而制服這種發明,正是對某些特定身份的規範,心理層面上,那恰是一種警示。

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身份:女兒、妻子、母親、祖母,職業也是身份的另一種解釋。我們在身份中完善著生命課程,那些缺失掉的環節,總會以某種方式被隱秘地補償著,而對女人來說,服飾就是最便捷的手段,也正因此,它最容易暴露自我。

古代有一文學家李漁說:婦人之衣,貴與貌相宜。這裡的貌,不是說只有美貌才能配華衣,而是指一個女人的整體風貌,包括她的年齡、職業、社會身份等。所謂衣著得體,便是一個人生理年齡、心理狀態以及服飾審美的和諧統一。同樣的,你的衣著得體恰能反映內心的和諧。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EQ) - windy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女人情商高的表現,這才是霸氣女人
什麼是「有效的關心」?
你做過情商最低的事是什麼?
幸福的秘笈在於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

TAG:衣服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