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基礎 六、詩意(下)

三、神韻是詩    神韻是詩?怎麼講?  從廣義上來講,當你在詩中讀到登高極目,臨水送歸;早雁初鶯,花開葉落之時,當你感受到詩意中的琴聲悠揚,簫聲悅耳,抑揚頓挫、圓滑平潤之時,當你品味山澗小溪清幽,細水長流,品味大河浪花飛濺,波濤洶湧…甚至更具體一點,古典詩詞中那令人銷魂、妸娜多姿的美人:庭院鎖清秋的後宮佳麗是凄婉哀怨的美;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閨秀是清麗脫俗的美;大漠寒煙的塞北碧玉是粗狂豪情的美…….等等這些至真至善的深情、凄婉動人的愛情、義薄雲天的豪情,這些使你如醉如痴、情不能已的情景,這些如夢如畫、餘韻悠長的意境就是古典詩詞的神韻。     從狹義上來講,所謂神韻,就是精神和韻律。一首詩,若缺乏精神,就不會有感染力,無法打動讀者。具體點說,所謂「精神」就是指立意的「意」。寫詩當然首先要立意,確立自己要表達的思想,要抒發的情感。這「意」,不論是纏綿憂傷,深沉低徊,還是洒脫豪邁,慷慨激昂,都是詩人思想或情感的凝聚,提煉和結晶。  而「韻」呢,就是指詩歌的韻律、押韻。這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所以我這裡主要講「精神」,講格律詩的「立意」,講詩歌廣義的神韻。     我們還是從一些實例中來欣賞吧: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詩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常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不可見,日暮空聞鍾。——孟浩然詩  詩中寫景時,像一張張藝術照相,選取有詩意的景物來寫,作者的感情含蓄在景物裡面。而詩中寫情時,只是透露一點苗頭,不說清楚,讓讀者去體會。不論寫景抒情,都十分講究含蓄。例如李白的「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孟浩然的「永懷塵外蹤」,「東林不可見」。詩人將所嚮往的情或意輕輕一點,略具筆意,使讀者去體味言外的情意。晉朝的鎮西將軍謝尚,聽見袁宏的吟詠,就把他請去談論到天亮。李白也能高詠,卻碰不到像謝將軍那樣的人來賞識他。晉朝高僧慧遠,在東林寺接待不少名人,結白蓮社,正是孟浩然所嚮往的。這些嚮往中含蘊著許多要說而不說的話,這就是神韻。是詩中的逸品。     橫笛何人夜倚樓,小庭月色近中秋。     涼風吹墮雙梧影,滿地碧雲如水流。     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這是兩首宋代無名氏的詩。「涼風吹墮雙梧影,滿地碧雲如水流」,雙梧的影子落在地上,風吹動枝葉時影子像水那樣流動,這不正像一張藝術照相嗎?「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林梢有一抹遠山,在淮水轉彎處。這不是一幅絕美的山水畫么?這是詩中的神品。再來欣賞一首大家熟悉的詩,葉紹翁的七絕《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人去朋友家遊園看花,長滿青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門,沒有人來開。可詩人卻從露出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了滿園的春色。有人說,百花盛開不是比「一枝紅杏」春意更濃嗎?殊不知此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正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在「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時,偶爾抬頭,忽見一枝紅杏悄然獨放,挺出牆外,這是怎樣的清新、寧靜、閑適、孤傲,怎樣的新穎、別緻!如果你改為「數枝」或「一把」,你想想會是這樣的效果嗎?露出牆外的雖然只是一枝紅杏,但那園內百花爭艷、萬紫千紅的景象卻可以由讀者去充分的想像、補充。這種一枝獨放,一以當十,蘊藉含蓄的手法就是神韻,就是神來之筆。古詩中,這樣的神來之筆俯拾皆是。如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等,都是刻意選用數詞,或繪形傳神,或表情達意,或寓理於形,充分展現出一種隨物賦情、意韻悠長的意境美,引人深思,令人神往。    神韻是詩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在詩歌的藝術表現上追求的一種空寂超逸、鏡花水月、不著形跡的超然境界。神韻往往表現在由「景」入「神」,虛處藏神、神在言外的藝術手法上: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將情感用景物來體現,並且不做深入的描述,總是留有餘地,讓人產生極大的想像空間。我們來看看古人在詩中究竟怎樣構建和達到這種神韻的:     李白《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挑花流水窘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詩寫詩人輕鬆愉快而並不平靜的隱者生活,用筆有實有虛,虛處一觸即止,虛處藏神。詩的第一聯前句起得實兀,後句接得迷離。「笑而不答」,既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也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心自閑」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何意棲碧山」對於詩人來說,只不過是「悠然心會,處處難與君說」罷了。第二聯寫「碧山」之景,也即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桃花是美的,流水是美的,桃花隨流水窘然遠逝也是美的。碧山之中這不汲汲於榮,不寂寂於逝,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絕非「人間」所能比,那麼,「人間」又是怎樣的呢?詩人沒說,但只要稍稍了解一下當時李白的種種不幸遭遇,便不難理解詩人心中隱含的傷和恨。透過表象之虛,窺到內藏之神,樂觀浪漫與憤世嫉俗,就是這樣奇妙地統一在一起。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寫中秋望月。詩中既寫了月夜景,又寫了人之情,不過這種人的情感沒有表現在字面上,而是情在言外。首句寫中庭月色象霜一樣白,鴉鵲棲樹入夢,夜是寂靜的。第二句寫由於夜深,秋霜打濕庭中桂花,這正是詩人仰望明月,凝想入神,所感到的絲絲寒意。第三、四句寫詩人悵然於家人的離散,因而由月夜的凄清,引出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現這種思想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以一種委婉的口氣發問: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今夜會落在誰家?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反而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更加蘊藉深沉,委婉動人。這樣的思念之情來得是何其深也!    神韻是史。讀唐詩,你會想到那個繁盛的大唐;萬邦歸附的榮耀縈繞在萬里疆土之上,那個意氣風發的帝王君臨天下;那些才華橫溢的文人一日看盡長安花;那個俊逸洒脫的詩人,對月獨飲,歌舞影零亂,對月成三人。還有那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麗女人。那些笙歌艷舞的華殿,霓裳飄袂的流彩…然而,終究「此恨綿綿無絕期」。    神韻是詩,它會使你不經意的想起了那些繁華的、清素的年代。想起那個有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有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柔情;看盡花開花落,經過幾多風雨的蘇軾。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李白。想起「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杜甫。想起陸遊、辛棄疾、李清照……    神韻是畫。畫中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靜明凈;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滄桑;畫中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工筆情愫,也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寫意凄涼。     在紙醉金迷、霓虹閃爍的滾滾紅塵中,也許你會為迷幻的未來而迷茫,為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奔波,但是,行色匆匆的你能不能偶爾靜下心來,掬一杯茗茶,握一卷青書,聽一曲詩歌神韻……也許,這偶然的小憩會讓你的、我們的心靈得到一份久違的寧靜。
推薦閱讀:

【美圖】月份最詩意的別稱,極美!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名錄 能喚回曾經的詩意生活嗎
九月,飛舞著詩意的風華
成詩意,落筆紅顏,雁字聲聲。(雪梅香)
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頁》高清完整版下冊

TAG:格律 | 詩意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