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位銀行家冒著被起訴的危險,揭露金融圈裡那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有些人說世界是部金融史,然而金融好像是部八卦史。
前不久,浦東金融圈的桃色新聞搶了娛樂圈的頭條,而持續一年之久的萬寶股權之爭就像一場永無劇終的電視連續劇,早已沒有搬板凳吃瓜的觀眾,畢竟人們對於八卦新聞的耐心是有限的,何況這沒有大團圓的「電視劇」,觀眾一致表示,太不按套路出牌了!
人們對金融圈的八卦從未停止過。2011年,著名調查記者喬里斯·盧因迪克受英國《衛報》的邀請對倫敦金融業展開了獨立私密調查,200多位銀行家冒著可能被開除和起訴的風險,向盧因迪克提供了一手資料。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金融城,會埋藏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
根據這些資料,盧因迪克在新書中向廣大讀者揭露了金融業那些胡作非為的事,為你揭露他們是如何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那些局外人所不知的內幕
內幕一
金融業的範圍很廣,在西方金融界,銀行業大致可分為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一些銀行不但有商業銀行業務,也有投資銀行業務,被稱作混業銀行,它們具備資產管理、銀行、保險等多種業務牌照,有些甚至還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盧因迪克更側重混業銀行的採訪,特別是投資銀行,比起「溫和」的商業銀行,它們更像是「尋找獵物的狩獵者」。金融圈也有些不成文的規定、苛刻的著裝標準和內部的等級制度,就像一位律師所說「內部人之間通過一系列微妙的準則或系統相互識別」。
內幕二
由於金融的特性,金融賦予人們更多的期許,集金錢、權力、顏值一身。作為高收入象徵的行業,金融業從剛開始實習的幾千英鎊到幾年後高達近百萬英鎊的年收入,每年吸引大量的頂尖商學院畢業生加入,進而操控全球金融市場。這些高智商的天才創造奇蹟的同時也製造了許多災難,擁有理論物理學或化學博士的寬客設計了一種專門應對違約事件的保險產品CDS(信貸違約掉期),但這款產品卻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充當了罪魁禍首。
內幕三
即使是在同一家銀行,前台、中台、後台所承載的身份角色都不一樣,那些一線的交易員根本瞧不起中台(風險和合規部門)、後台(人力資源、財務、法律等後勤部門)的職員。金融城大概有25萬從業者,交易員和併購銀行家不足金融城從業人數的5%,但吸引了90%的關注目光,其他95%的中後台卻默默無聞。在資本市場上,承擔風險的人不再是製造風險的人,投資銀行通過上市把原本由自己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上市公司的股東,同時還可以部分享受股權期權帶來的好處,這導致銀行「大而不倒」,最後為風險買單的是納稅人,畢竟,銀行玩的是「別人的錢」。
電影《華爾街之狼》內幕四
哪來的安全感,那些在投行的交易員必須在接到人力資源部門電話的5分鐘之內離開辦公室,否則就會被公司保安「請出」大樓。金融城並不像局外人想像中的那樣,擁有高福利、工作保障、勞資和諧的企業文化,對於短期效益主義盛行的銀行業,人們根本沒有忠誠可言,「你離銀行的大門只有五分鐘的距離」,何來的歸宿感?
內幕五
這屬於一個人人為己的世界。金融圈的獎罰制度與實際背離,對負面舉動或行為給予獎勵,變相引導人們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這就好比,你敲詐了最信任你的客戶一筆錢,然後假裝可以幫他減少損失,不過客戶得付一部分的傭金,而實際上你根本不可能幫他找回這筆錢。金融城類似這樣的笑話和騙局並不少見。
內幕六
恐懼背後的無從選擇。很多明知道自己身處「地獄」的銀行家,依然會繼續像之前那樣在行業中待下去,並不是因為對資本的貪婪,而是因為害怕,這就好比那些痛訴體制工作,卻很少離開體制的公務員一樣,他們已經沒有了選擇。金融界可沒有詩和遠方,你必須保持7x24的待命狀態,甚至犧牲愛情和婚姻。
「銀行家們不過是拿著高薪的受害者。收起你的憤怒,讓我們向他們張開懷抱。」」進入死循環的金融史
經濟學家以不同的指標分析經濟發展周期的存在,銀行家也以宿命的觀點告誡大家「金融危機跟我無關,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銀行家從未為金融危機承擔過任何責任,銀行家當然也不是唯一的責任主體,雪崩的一瞬間,沒有一片雪花是冤枉的。即使如此,沒有退出機制的銀行機構要說自己也是受害者,實在冤枉。
盧因迪克指出:「我始終相信將全球金融系統的問題歸結為個體品性的差異缺陷是無益的」,問題出現在系統本身,即全方面的金融和貨幣體系。隨後他指出了實現改革目標的4個方面:首先,銀行需要被拆分為更小的業務單元,避免大而不倒;其次,銀行不得同時從事可能引發利益衝突的業務活動,特別是混業銀行;再次,銀行不允許搭建、銷售或擁有過度複雜的金融產品,以保證客戶對其產品的了解;最後,獎勵機制文化應當與銀行的價值取向相一致。
然而,「整個西方民主社會都沒能為我們時代最緊迫和棘手的問題找到解決之道」。無論任何政黨,「在他們看來,政治不過是一場遊戲」,像蒂莫西.蓋特納、羅伯特.魯賓、勞倫斯.薩默斯等美國財政部長,甚至像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那樣,卸任後擔當混業銀行的顧問的收入比他為國家服務的收入更高,「政治事務和國家公職正在由原本對金融行業的制衡性力量變為個人進入金融世界的跳板和捷徑」。
全球金融運營就像進入了無人駕駛模式。
最後的焦點:女性與金融界
盧因迪克承認人們的焦點在於金融行業的女性,但他否認性別歧視的決定性作用,他認為現存的問題來源於結構性衝突和激勵倒錯。但不可否認的是,金融界一直以來都是屬於男人的世界,即使在相對公平的職場氛圍下,女性職員依然要承擔許多非議。憑藉出色的社交技能和出眾的顏值,依附行業大佬的存在,固然能使女性遊刃有餘,但集才華與美貌一身的職場新秀也不少,即使如此,性別似乎對於女性而言猶如無形天花板的存在,總有些顯失公平。
顏值經濟學,即「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圖文並無關係……不要舉報阿信!
對女性更多爭議的焦點在於顏值經濟學盛行的金融界。在集金錢、權力和性三位於一體的金融業,男性與女性之間鬧點緋聞並非易事。無論是在國際金融機構還是在銀行界,與性相關的娛樂頭條並不少見。
八卦有助於揭露醜聞,還能促進我們的健康和友誼。與此相比,盧因迪克的新書《胡作非為》是從私密調查的角度真實描述了一個毫無安全感的金融時代的種種黑幕,它談不上是一本偏嚴肅的八卦讀物,但至少能讓我們這些局外人從中偷窺他們的苟且之事,即使我們也無能為力。
推薦閱讀:
※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是什麼?
※關於操作銀行股的幾點心得
※光大銀行易主在即
※債衛士出席第四屆新金融逾期與不良資產管理論壇
※苦日子過後,銀行終於收到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