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幽幽敘鄉愁(鄉村發現·村莊)

  古生村內,傳統白族民居錯落有致。  資料圖片

  村內建於明代的鳳鳴橋。  資料圖片

  開欄的話

  祖屋、古樹、古戲台,紅燭、社火、家鄉菜……鄉村,承載著很多人的鄉愁記憶。在這裡,人們可以發現青山綠水的田園風光、世代相傳的工匠技藝、特色濃郁的傳統美食。它們記錄著鄉村各自的文化脈絡,講述著鄉村獨有的故事。從本期起,《新農村》周刊開設「鄉村發現」欄目,尋訪有故事的村莊、技藝和美食,帶您發現鄉村之美,體味別樣鄉愁。

  

  「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儘管已是隆冬時節,以「風花雪月」聞名的雲南大理依然是暖意濃濃。一路前行,村莊和田野交替而過,越過一片田野,臨近洱海之畔,坐落著具有千年歷史的灣橋鎮古生村。

  村如其名,古生村的一切都顯出古樸悠遠的意味。老房老橋,古樹老戲台,一條條平坦整潔的青石板路環繞田野、穿越村莊。「村裡的古戲台,是1867年建成的,村子北邊的鳳鳴橋還要更早,這裡不少建築比我歲數還大,都完整地保存至今。」今年74歲的楊練是土生土長的古生村人,說起村子的歷史,一臉驕傲,「戲台上現在還經常有人表演節目,不久前文藝隊還在上面唱了我們自己的大本曲。」

  2015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工作時,來到古生村。在村民李德昌家,總書記說:「這裡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一時間,這個充滿「鄉愁」的小村莊引得遊人絡繹不絕。

  古生村是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這裡保留著傳統白族民居的樣式。青瓦白牆的房子上雕樑畫棟,正對著一面極具白族特色的大墨畫照壁,李德昌的家就是這樣典型的白族庭院。「背靠蒼山,面朝洱海,在這裡真是自在得哪裡也不想去。」對著滿院的綠意、競相開放的鮮花,李德昌顯得有些陶醉。

  「鄉愁可是我們古生村的金字招牌,歷史文化資源就是古生的靈魂。」古生村黨支部書記何橋坤說,為了保持古村風貌,古生村堅持修舊如舊,制定了保護管理辦法,對村裡的鳳鳴橋、古戲台等文物古迹進行提升修繕,對7戶有濃厚歷史和民族文化底蘊的白族民居古院落進行掛牌保護。

  村如其名,古生村的一切又孕育著勃勃生機、盎然新意。在村子的中心位置,有一棵300多年歷史的大青樹。「古樹就是一種生命的象徵。」何橋坤說,「現在這塊中心位置已經被改造成了村民們的活動場所。」為了提升鄉村生活品質,古生村堅持建築民族化、村容整潔化、產業生態化、管理民主化,建設菜市場等公益設施,將道路綠化,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旅遊線路標識牌、停車場等旅遊接待設施配套,為村裡的產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走進古生村,白族庭院錯落雅緻,古村巷道曲徑通幽,一幅鄉愁的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小橋流水、戶戶養花,綠樹紅花相映成趣。依託現有的山水文脈,古生村嚴守耕地紅線,保護田園風光,整個村子田園依舊,景緻優美。「古生村現在的名氣越來越大,每天都有不少遊人慕名前來,把古生村的古傳遞下去,把古生村的新展現出來,就是我們要做的。」何橋坤說。

  怎麼去:從大理古城向北,沿大麗線行駛約10公里,即達古生村入口。

推薦閱讀:

看看余光中的手跡吧,他值得懷念的,豈止《鄉愁》!
「詩詞鑒賞」當余光中的鄉愁遇到古代詩詞
站在異鄉的山頭眺望,尋找著那畫中一抹隱隱的鄉愁
「老金山」,新鄉愁
三絕曲:《鄉愁四韻》

TAG:發現 | 庭院 | 鄉愁 | 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