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睡夢、放逸、散亂,都能令福德持續猛增的妙法!?寂天菩薩、宗薩堪布彭措郎加開示
轉載▼
標籤: 何一個寂天菩薩不僅僅奧義錢交 | 分類: 如是我聞 |
《入菩薩行論》講解
原著者:佛子希瓦拉
講解者:宗薩堪布彭措郎加
記錄者/翻譯者:貢絨埃薩
梵語:寶地薩埵雜日阿亞阿巴達日阿
藏語:香秋森巴一協巴拉局巴
漢語:入菩薩行論
目 錄
《入菩薩行論》講解1
著論五支1
學法要求5
題目:入菩薩行論6
第一章菩提心的功德利益7
第二章懺悔罪障27
第三章完整領受菩提心48
第四章 謹慎防範63
第五章守護正知77
第六章 指示忍辱106
第七章 指示精進135
第八章 指示禪定154
第九章 智慧度191
第十章 迴向238
第一章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
正文:劫末劫火剎那焚一切,此能剎那焚燒諸重罪,
它之功德難以言喻盡,慈氏祜主曾對善財宣。
講解:在世界的壞劫到來的時候,會出現非常難以想像的劫火,這個劫火可以焚燒世間初禪天以下的一切。
用這個劫火的例子,來比喻菩提心的大威力:菩提心能夠把一切曾經犯過的重罪(殺生害命、五無間罪等),在菩提心剛剛生髮的當下,根本就不用經過太長的時間,就在剎那之間都焚燒乾凈,令這些重罪不再產生嚴重的果報。
就好像前面提到過的指鬘王故事一樣,雖然他已經殺了999人,並且把那些人的手指頭都割下來串成了項鏈掛在自己的脖子上,這個罪可算是非常嚴重了。但是在他接受的佛的正法,發起了菩提心之後,很快他就成就了阿羅漢的果位。
前面所說的,全部都是用種種比喻和例子來說明菩提心的重要性和大威力,但是如果想要完全地把菩提心大寶的功德全部都說盡的話,那可真的是太難了。
雖然實在難以用言語說得完全,但是未來的補處佛、大菩薩慈氏彌勒,也曾經用二百三十種比喻對大菩薩善財童子開示過。
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跟前發起了菩提心,然後就按照文殊菩薩的授記,一直在到處參學求法,當他經過一百一十個善知識的指點和教導之後,發現每一個善知識都只能給自己開示菩薩行的個別的方面。
當他之後來到南方大海邊,來到慈氏彌勒菩薩跟前的時候,慈氏彌勒菩薩從住處的宮殿中放射無量的光芒,而在那一一光芒的光網之中,清晰顯現出來彌勒菩薩自己過去無量生中種種菩薩行的影像,善財童子從而得以通曉了所有的菩薩行。並且慈氏彌勒菩薩對善財童子描述菩提心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凈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凈法悉圓滿故。菩提心者。則為凈燈。普照一切諸法界故。菩提心者。則為凈眼。悉能覩見邪正道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道。皆令得入一切智城故。菩提心者。則為正濟。悉令得到出要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乘。容載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則為門戶。令入一切菩薩行故。菩提心者。則為宮殿。安住修習三昧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園觀。於中遊戲受法樂故。菩提心者。則為勝宅。一切眾生所歸依故。菩提心者。則為依止。因修一切菩薩行故。菩提心者。則為守護。能滿菩薩諸大願故。菩提心者。則為慈母。增長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則為養育。守護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則為善知識。離一切惡諸恐怖故。菩提心者。則為大王。勝諸聲聞緣覺心故。菩提心者。則為最勝。成滿一切無比願故。菩提心者。則為大海。悉能容受諸功德故。菩提心者。則為須彌山王。等觀眾生心不動故。菩提心者。則為金剛圍山。攝持一切諸眾生故。菩提心者。則為雪山。長養智慧清涼葯故。菩提心者。則為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則為虛空。諸妙功德無邊際故。菩提心者。則為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寶象。悉能調伏一切根故。菩提心者。則為寶馬。遠離諸惡[怡-台+龍]悷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調御師。悉能守護摩訶衍故。菩提心者。則為良藥。[病-丙+樂]治一切煩惱病故。菩提心者。則為沃焦。消盡一切不善法故。菩提心者。則為金剛。壞散一切諸惡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和香。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則為妙華。一切世間所愛樂故。菩提心者。則為白栴檀。除滅五欲諸熱病故。菩提心者。則為樂器。微妙音聲聞法界故。菩提心者。則為勇健。摧滅煩惱諸怨敵故。菩提心者。則為善鑷。拔出一切煩惱刺故。菩提心者。則為尊主。於餘一切莫能勝故。菩提心者。則為毘沙門天王。舍離一切諸貧苦故。菩提心者。則為妙德。莊嚴一切諸功德故。菩提心者。則為莊嚴具。嚴飾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則為火災。焚燒一切有為法故。菩提心者。則為無壞藥王樹根。長養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龍珠。除滅無量煩惱毒故。菩提心者。則為水珠。凈諸心垢煩惱濁故。菩提心者。則為如意珠。具足一切功德利故。菩提心者。則為天德瓶。滿足一切所欲樂故。菩提心者。則為劫初樹。出生一切莊嚴具故。菩提心者。則為恆娑衣。不受一切諸塵垢故。菩提心者。則為正業。本性凈故。菩提心者。則為利犁。修治一切眾生田故。菩提心者。則為那羅延箭。悉能鑒徹身見鎧故。菩提心者。則為厭離。決定了知苦患相故。菩提心者。則為利矟。能刺一切煩惱賊故。菩提心者。則為甘露雨。能滅一切煩惱火故。菩提心者。則為利劍。斬除一切煩惱惡故。菩提心者。則為金椎。壞散一切憍慢山故。菩提心者。則為利刀。斬截七使煩惱鎧故。菩提心者。則為勇健幢。傾倒一切諸魔幢故。菩提心者。則為釿斧。斫伐無知諸苦樹故。菩提心者。則為器仗。防護一切諸艱難故。菩提心者。則為善手。防護一切諸度身故。菩提心者。則為妙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菩提心者。則為眼藥。除滅一切無明曀故。菩提心者。則為善拔刺。悉能拔出身見刺故。菩提心者。則為安隱床。除滅一切生死苦床故。菩提心者。則為善友。度脫無量生死難故。菩提心者。則為善利。遠離一切衰耗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天人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菩提心者。則為寶藏。無量功德不可盡故。菩提心者。則為湧泉。清冷智慧無窮盡故。菩提心者。則為凈鏡。顯現一切諸法門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池。洗濯一切諸垢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河流。引諸度四攝法故。菩提心者。則為龍王。悉能普雨甘露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命根。任持菩薩大悲法故。菩提心者。則為甘露。能令安住不死法故。菩提心者。則為羅網。網取一切所應化故。菩提心者。則為善羂。攝取一切諸眾生故。菩提心者。則為鉤餌。釣出生死淵居眾生故。菩提心者。則為阿伽陀葯。除滅一切諸惡患故。菩提心者。則為波羅提毘叉葯。悉能療治五欲毒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消滅無量邪想水故。菩提心者。則為風輪。壞散一切諸障蓋故。菩提心者。則為寶洲。出生道品功德寶故。菩提心者。則為種性長養一切白凈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居宅。納受一切功德寶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城。菩薩商人所住處故。菩提心者。則為金葯。消煩惱垢令清凈故。菩提心者。則為香蜜。具足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則為正道。令入一切智城故。菩提心者。則為寶器。容受一切白凈法故。菩提心者。則為時澤。悉能除滅煩惱塵故。菩提心者。則為安住。出生菩薩之所住故。菩提心者。則為壽行。不取聲聞諸解脫故。菩提心者。則為瑠璃寶。其性凈妙不受垢故。菩提心者。則為伊尼羅寶。勝諸聲聞緣覺智故。菩提心者。則為法鼓。覺悟煩惱長寢眾生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水。其性清凈無垢濁故。菩提心者。則為閻浮檀金。令有為善如聚墨故。菩提心者。則為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歸依。悉能救護諸眾生故。菩提心者。則為實義。遠離一切虛妄法故。菩提心者。則為無上寶。悉令歡喜得滿足故。菩提心者。則為大會。隨彼所須令充悅故。菩提心者。則為尊長。於諸眾生無倫匹故。菩提心者。則為寶藏。受持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因陀羅網。攝諸煩惱阿修羅故。菩提心者。則為毘樓那風。震動教化眾生心故。菩提心者。則為因陀羅火。焚燒一切煩惱習故。菩提心者。則為無上塔。一切天人應供養故。佛子。菩提心者。如是無量功德成就。悉與一切諸佛菩薩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諸佛成正覺故。」
在所有的一切描述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的說法當中,其實可以簡單歸納成為以下三點:證得佛果、增長善業、清凈罪障。
正文:如若簡要描述菩提心,當知可以分成兩種類,
即為所願菩提心勝寶,以及所行菩提心勝寶。
講解:經過之前的比喻和陳述,我們知道了菩提心的重要性。那麼到底菩提心是什麼呢?在經典當中,對菩提心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
如果配合八十種比喻的話,就會有八十種菩提心的說法;如果配合二十二種比喻的話,就會有二十二種菩提心的說法;另外還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等非常多的有關菩提心類別的說法。
彌勒菩薩曾經說過:「友力、因力、根本力,聽聞力和善習力,穩固或者不穩固,說猶如此之發心。」
所謂的友力,就是在遇到了善知識的時候所進行的發心之力,比如說過去有三個童子,在他們遇到了一個佛陀和他的兩個大弟子的時候,其中一個希望能夠成為佛陀那樣,而另外兩個童子則是希望能夠成為佛陀的兩個弟子,正是在這樣的發心力量之下,最後就成就了釋迦牟尼佛和他的舍利弗、目犍連兩大弟子。
所謂的因力,就是過去曾經修行過菩薩行,因此今生種姓覺醒而再次發起菩提心。
所謂的根本力,就是在內心深處,對眾生生起了無盡的大慈悲心,因此而發起了菩提心。
所謂的聽聞力,就是通過聽聞和學習甚深的大乘法義,比如說向我們現在在學習《入菩薩行論》,然後就在心中發起了菩提心。
所謂的善習力,就是通過已經非常習慣了的種種善行,不斷地累積著資糧,然後逐漸發起的菩提心。
這種種的發起菩提新的不同方法所獲得的菩提心,其中通過友力所發起的菩提心,並不是穩固的;而其他方式所發起的菩提心,卻是穩固的。
但是如果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對菩提心進行陳述的話,就可以分成兩種: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所謂的願菩提心,就是在心中發願:我要把輪迴中的一切眾生從輪迴中解脫出來,並且引導他們證得究竟圓滿的大菩提果位。
所謂的行菩提心,就是在心中發願:為了能夠把所有的眾生都引導到佛的果位,我就應當如此如此的修行菩薩行。這也就屬於對於實際修行的誓言。
並且,在發出實際修行的誓言之後,具體的實際修行的動作,也仍然是歸屬於行菩提心的範疇的。
正文:猶如實際出行與計劃,此中差別應當善分清。
善巧大德曾經作陳述,應當從中學習得明晰。
講解:所謂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差別,上面雖然也說了一些,但是如果用比喻來說的話,就好像計划出行和實際出行一樣。
願菩提心,就是計划出行。比如說你應從這裡到廣州去,在心中說:我一定要從德格去往廣州。類似於這種想法和願望,「我要把所有一切眾生全部都引導到佛地!」的想法,就屬於願菩提心了。
而當你有了要去廣州的想法之後,進一步地發誓說:我要通過走路,或者坐汽車,或者乘飛機等等方式,一定要到達廣州!這種想法就已經屬於行菩提心了。
而且不但這種要通過種種方式到廣州的想法屬於行菩提心,之後的具體行走的動作,不論是步行、坐汽車還是乘飛機,也是屬於行菩提心。
需要指出的是:當一個人生起了行菩提心的時候,其願菩提心也必須同時配合才可以。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你真正的作出出行的動作的時候,一定是要計划出行的心愿同存,才可以一步步地前進,最終到達目的地。比如說當你從德格到了成都的時候,你一定還要具有「我還要前行,目標就是廣州」這樣的願菩提心;如果在成都的時候,沒有了願菩提心,那到底你會是繼續前進目標廣州,還是會住在成都,或者說你會不會返回德格,就都成了不一定的事情了。因此說,願菩提心必須一直配合行菩提心才可以的。
通過這樣的一個比喻,就可以明白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區別和關係了,這一定要仔細地辨別清楚。
過去的很多的善巧者和大德們,也都對於「我要將一切眾生都引導到佛陀果位」的願菩提心,以後「為了這個緣故,我應當精進修行一切的六度萬行等菩薩行」的行菩提心,都曾經作出過種種的陳述和講解。應當從那些內容中仔細的學習並且明了。
正文:只有所願菩提心之時,雖能延壽增輪迴善果,
如果沒有所行菩提心,福德則難恆常不中斷。
講解:對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這兩者來說,到底哪個利樂的功能強大,哪個的功能弱小呢?答案就是:行菩提心功能強大,而願菩提心功能弱小。
具體說來,如果只有願菩提心的時候,雖然也能增長輪迴中的善果,比如說延壽、健身、強壯等,但是比起行菩提心來說,在沒有發起行菩提心之前,單單這個願菩提心就不能不分晝夜地發揮作用了。也就是說,只有行菩提心,才能帶給修行者不分晝夜的善業和福德的增長。
或者說:在一個人在心中沒有完全生起菩薩戒之前,雖然也有「我要成就無上的佛果」這樣的善願,也因此會獲得世間的利樂,但是因為並沒有強大的力量,因此那些善果並不會持續不斷地出現。
而一旦這個人,在心中真實的生起了菩薩戒「我要為了引導所有眾生到達佛果,一定要修行菩薩行」之後,只要他沒有主動捨棄菩薩戒,這種善願所帶來的善果,不但能夠不分晝夜地恆常產生,並且利樂還要廣大。
或者說,只要一個人真正的生起了菩薩戒,哪怕這個人在睡夢中,這種菩薩戒所帶來的種種善業,都會像下雨一樣地自然出現和增長;哪怕他是在玩耍、閑談,因為他並沒有捨棄菩薩戒,種種善果仍然會不斷地自然出現和增長;哪怕他是在吃飯、喝水的過程中,哪怕他並沒有實際作出任何的行動,僅僅是因為他在心中真實地生起了菩薩戒,在每一個剎那,他的善業都在自然地增長。
換一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他也在心中想著:我要行善,不要做惡,甚至他也因此而做了十萬個禮拜,也不再殺生。從表面上看來,他也具有了行菩提心的行動,但是因為他並沒有真正地領受菩薩戒,因此他的福德,在他沒有連續不斷地作出善業行動的時候,就不會連續不斷地產生善果了。
由此我們也就可以明白菩薩戒的重要性了。
正文:即時為了一切眾生界,能夠無餘的解脫之故,
應當用那毫無退轉心,正確領受所行菩提心。
即刻開始即使睡夢中,即使放逸散亂不精進,
福德都會連續不斷地,自然生起猶如虛空般。
講解:明白了行菩提心的重要性和功能的強大之後,任何時候只要你能夠發心:為了把六道輪迴中的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全部沒有一個剩餘地引導到圓滿佛地的緣故,我要修行菩薩行。在這個發心的當下,用毫不退轉、堅定堅決的信念,就能夠很正確地很清靜地領受了真正的行菩提心(菩薩戒)。
在這個人真正地領受了菩薩戒的當下,以及之後,只要他並沒有捨棄菩薩戒,哪怕他一直在睡覺,哪怕他並沒有任何的精進心,沒有任何的修行行動,一直在看電視、打麻將,這麼說吧:在他行、住、坐、卧的一切時候,哪怕是他昏暈過去的時候,他因為菩薩戒所能夠獲得的福德,都在自然而然地毫不中斷地增長著,就好像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一樣,就好像廣闊的天空一樣。
但是,如果在心中就認為只要自己領受了菩薩戒,自然一切種種的善業都會自然地增長,因此自己就根本不去做哪怕一點點的功德和善業,那可就完全地錯了!這樣的話,自己不但不會增長善業,反而會產生了放棄善業的非常嚴重的過失!對於這一點,一定要非常的警惕!
正文:與此正確說法相一致,《妙臂請問經》之經文中,
為引下劣發心利眾生,善逝也說福德無量邊。
即使心中僅僅如此想:要除一切眾生之頭痛,
因為這個利樂眾生願,所獲福德都無量無邊;
一一眾生痛苦各不同,如願全部清除眾生苦,
一一功德業無量無邊。修菩提心福德何須說。
講解:菩提心具有無量無邊的不共的功德,有四種理由。那四種呢?首先,因為菩提心最終可以導致無上的佛果,所以菩提心最上。因為我們所謂的菩提心,就是要把所有的眾生全部都引導到佛地,並且為之精進努力,因為佛果的功德無量無邊,即使我只要成功引導一個眾生成就了佛果,因為他成佛後的功德無量無邊,因此我所能夠獲得的功德,也就是無量無邊的了。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無量無邊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個理由,因為我所發出的菩提心,並不是要引導一個兩個眾生到圓滿的佛果,而是要引導無量無邊的所有眾生都到達圓滿的佛果,因為眾生的數量無量無邊,我因此而獲得的功德也就無量無邊了。這就是菩提心功德無量無邊的第二個理由。
第三個理由,因為我要幫助所有的眾生出離痛苦,而眾生的痛苦是無量無邊的,因此我的菩提心的功德也就無量無邊了。
第四個理由,就是時間方面的理由了,因為我的菩提心,並不是說在一年、一生、一劫的時間裡才有的,而是從我發起菩提心,直到最終成就無上菩提之前的無量無數的劫數的時間裡,一直都在實踐著這個菩提心,正是因為時間的無量無數,因此菩提心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
上述的四個理由,都支持菩提心的善果無量功德無邊,其實,哪怕只有一個理由,都完全能夠說明菩提心善果的無量無邊了。
這種說法的,在《妙臂菩薩請問經》中,善逝也曾經說過:為了幫助下劣如聲聞緣覺改變自利自了的不徹底的想法,轉而追求完全地利益一切眾生的菩提心,善逝就通過上述四種方式,講述了如果能夠生起圓滿的菩提心,就會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比如說,看到眾生頭痛,心中生起了「我要解除他們的頭痛」這樣醫生一樣的念頭的話,也都能夠獲得無量無邊的善業功德。
在佛經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商主,因為經常要到大海中去找尋珍寶,最後就因為船在大海中遭受了風浪而死;他的第一個兒子,也因為同樣的原因,死在了大海中。他還有一個小兒子,妻子就為了減少這個孩子的危險,為了能夠長命,就給小兒子起名為「愛女」。
而且,因為當地的風俗是子從父業,因為擔心小兒子長大後也會好像父親和哥哥一樣地死在大海中,商主的妻子就一直沒有告訴小兒子父親的真實工作。
有一天,逐漸長大的小兒子就問母親說:「我長大了,要工作,我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母親認為如果告訴實話給小兒子的話,很有可能他也會死在大海中,就說謊說:「你的父親是作香的生意的。」因為作香的生意,只會在陸地上做,就不用擔心海難了。
小兒子就按照母親所說的去做了香的生意。他做的不錯,也賺了錢給了母親(四個古印度貨幣單位)。但是其他作香生意的人,因為忌妒心的緣故,就告訴他說:「你的父親根本就不是作香生意的,你還是做你父親原來的工作好些。」
小兒子就返回家中,再次問母親父親的工作是什麼。母親還是說謊說:「你父親是作糧食的生意的。」小兒子就又去做糧食的生意,這次作的更好,賺了更多的錢交給了母親(十六個古印度貨幣)。同樣的,其他作糧食生意的人,也因為忌妒心的緣故,告訴他說:「你的父親根本就不是作糧食生意的,你還是做你父親原來的工作好些。」
小兒子就又問母親父親的工作是什麼,母親又說謊說:「你父親是作珠寶生意的。」小兒子就又作開了金銀珠寶的生意,這次他做的更好,賺了更多的錢交給了母親(三十二個古印度貨幣)。同樣,其他做珠寶生意的人又不讓他繼續下去了。
先後經過多次類似的事情,最後小兒子就堅持讓母親坦白說出自己父親的工作,母親實在沒有辦法,就實話告訴了他。當小兒子堅持要繼承父親的行當,到海上去找尋珠寶的時候,母親緊緊抓住他的衣服,不讓他走,十分擔心他會和父親哥哥一樣地死在大海之中。
可是這個小兒子非常堅持,甚至還用腳給母親的頭上踢了一腳,讓母親摔倒,放開自己,就義無反顧地入海探寶去了。並且還認為自己要入海探寶的時候,母親哭哭啼啼地,實在是個不好的兆頭。
和自己的父親和哥哥的遭遇一樣,小兒子的船在大海中也遭遇了風浪,船壞了,他落到了水中,幸運的是,他緊緊地抓住了一根漂在海面上的木頭,才沒有沉到水裡淹死。
逐漸地隨波逐流,終於他踏上了一片陸地,這片陸地並不是自己的家鄉。
因為他過去曾經孝順過自己的母親很多的錢財,因此他就得以在這片土地上和四個天神的女兒結婚成了家,一直在差不多一千年的時間裡很好的生活著;接著又和十六個天神的女兒結婚成了家,一直在差不多十萬年的時間裡很好的生活著;接著又和三十二個天神的女兒成了家,一直在差不多一億年的時間裡很好的生活著。所有這些,都和他孝順母親的錢財數量有所對應。
後來他想到南方去,但是大家都勸他不要去,因為南方有很恐怖的地方,但是他堅持去了南方。等他到了南方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非常堅固的金屬建築,在建築的門口,有很多黑面孔、紅眼睛、高身材的人,手裡拿著沉重的棒子站在那裡。
當他問這些人這個建築裡面有什麼的時候,這些人什麼都不說。
他很想搞清楚這個建築裡面到底有些什麼,就進入了那個建築。等他一進去,就發現有一個人,頭頂上有一個旋轉著的鐵輪,正在切削他的頭顱,這個人因為非常痛苦而大呼小叫著。他就明白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南方非常恐怖的所指了。
他就問這個人說:「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而遭受這麼嚴重的痛苦呢?」那個人回答說:「我因為過去曾經用腳踢過母親的頭,現在果報成熟了,就有這個鐵輪在切削我的頭顱。你自己不是有三十二個天神的女兒在陪伴著你么?你到這裡來幹什麼呢?」
他就在心中想著:「我也曾經用腳踢過母親的頭顱,那麼類似這個人所受的這種痛苦,將來一定就會降落到我的頭上,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正在他這麼想著的時候,外面的那些人就把那個鐵輪裝到了他的頭上,他立刻感受到了十分難以忍受的痛苦。就在這個時候,他在心裡想著:「好像我這樣,曾經因為用腳踢母親的頭,而將要遭受鐵輪切削頭顱痛苦的所有人,我願他們的痛苦全部都讓我一個人來承擔吧!千萬不要讓那些人遭受這種痛苦了!」
就在他的這個念頭剛剛完成的當下,他頭頂上的鐵輪就消失了,他就逐漸地升上了天空,到了三十三天上面享受天界的享樂了。
這個故事,說的就是偈句中的眾生頭痛的原由。只要有了這種「所有眾生凡是會被鐵輪切削頭顱的這種頭痛,都讓我一個人承擔」利益眾生的想法的當下,就連地獄的痛苦都不用遭受,立刻就會上升天界享樂,如此的功德實在是無邊無盡。
而菩提心,則不僅僅是要解除用腳踢母親頭的人,鐵輪切削頭顱的痛苦;不僅僅是個別眾生的痛苦;而是一切眾生的一切種種生老病死痛苦,全部都要解除,並且還要把他們引導到佛果,這種功德比起上面的來說,多的殊勝的就更加難以言說了。
就這樣,因為眾生無邊、痛苦無邊等緣故,因此菩提心的功德自然也就無量無邊了。
正文:或是母親或父親亦可,不論誰能具如此發心?
或者天人或神仙亦可,即使梵天誰能用此心?
講解:為人父母者,對於子女所具有的施衣供食健康成長這樣的慈愛之心,可是,哪個父母會對子女生起「要引導到圓滿佛陀果位」這樣的菩提心呢?
對於我們子女來說,我們是否能夠像父母親對待我們那樣對待他們呢?更不用說要「引導輪迴中無盡的眾生到達佛地」這樣的菩提心了。
對於帝釋天等天神天主以及那些世間仙人(修行外道已經具有了天眼天耳等五種神通者)來說,他們並不懂得真正的菩提心的內容,甚至還具有種種的外道邪見。
當然在天神天主和仙人中,也會有真正的菩薩存在,但是對於那些並不是菩薩的天神天主仙人來說,他們也並不會有真正的菩提心。
就連大梵天,其實也是同樣的沒有具備真正的菩提心。好像他們也會具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等類似菩提心的願望,但是這並不是菩提心。為什麼呢?他們只是在自己所統治的天人界範圍內,對臣民慈悲,對人民施捨,希望自己的臣民得到歡樂,希望自己的臣民脫離痛苦,但是卻很少有要「引導無盡的眾生到達佛地」的想法。因此大梵天也並不具有菩提心。
正文:眾生雖然也想去追求,但是常持類似自利心,
就連夢中都未曾夢見,如何生起利他菩提心?
講解:好像父母、天人、仙人、梵天等眾生,在他們並沒有真正生起菩提心之前,往往都只有自私自利的心態,但是在沒有明白真正得利樂根源的情況下,連真正的自利都不能達到,而且在這種自利心態的作用下,就連在睡夢中都不會夢見利他之事,更何談要發起究竟利他的菩提心呢!
正文:沒有絲毫利己之念頭,純粹為了利益一切眾,
如此不共殊勝之發心,往昔沒有今願真生起。
講解: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的想法,全然都是利益其他眾生的想法,而且還是要引導一切六道眾生全部到達究竟圓滿佛位的非常不共而又珍貴的菩提心,以前所沒有生起的,從現在開始,我願意真實的剎那之間全然生起。
正文:一切眾生安樂之本因,解脫眾生痛苦之甘露,
珍貴發心無量之福德,豈能被人盤算的清楚?
即使僅僅有利樂之心,也比供養佛陀還殊勝,
要是精進行持能利益,一切眾生之德何須說。
講解:菩提心大寶,是六道眾生一切暫時的人天善道安樂之因,更是究竟佛陀涅槃寂樂之因,也是解脫六道眾生生老病死、地獄、餓鬼、旁生種種痛苦的甘露。
如此珍貴無比的菩提心大寶,他所具有的無量無邊的功德和利益,又豈能被盤算的清楚!也就是說,菩提心的功德,根本就是不可能說的清楚的,是不可想像的。
哪怕在沒有正式領受菩薩戒之前,僅僅只是在心中產生了「要引導一切眾生到達究竟菩提果位」這樣的利樂之心,剎那間的這種利樂之心所能夠獲得的功德,都要比用滿三千世界無量的七種珍寶去供養十方三十一切的佛陀所能夠獲得的功德還要殊勝。
光是剎那間的一念之間的利生想法,都會帶來如此難得的功德;那一旦這個人真正地領受了菩薩戒,真正地生起了「暫時性地要帶給一切遍虛空六道眾生人天的安樂,究竟還要帶領無餘的眾生證得最究竟的佛果」這樣的菩提心,並且能夠真正精進地實踐,這樣能夠帶來的功德,他的不可估量性,他的無比殊勝性,就更加不用說了。
正文:雖然都想捨棄一切苦,但是卻做致苦種種事,
欲求安樂卻因為愚痴,如敵對待利樂自己事。
講解:一切的眾生,都是一樣地想遠離任何的痛苦,都是一樣的想獲得一切的安樂。但是這些眾生,卻對於真正能夠給自己帶來痛苦的比如殺生、偷盜、淫亂、兩舌等種種傷害他人的罪惡之事,常常樂之不疲。最終導致自己還是增添了更多的痛苦。所以說,一切眾生雖然想遠離痛苦,但事實卻是沒有能夠遠離,反而更加增添了痛苦。
同樣的,雖然眾生都想永遠具有一切種類的安樂,但是卻對於真正能夠帶給自己暫時的人天之樂的種種善業,和究竟能夠帶給自己寂樂的六度萬行,卻好像對待仇敵一樣地摧毀和遠離。最後導致自己還是沒有能夠增添安樂,倒是增添了痛苦。
這都是由於不懂得如何獲得善業,也不懂得如何遠離惡業的愚痴所造成的。
正文:那些善業十分匱乏者,以及痛苦無邊之眾生,
要以一切善業滿足之,並且斷除他們一切苦,
同時也要清除其愚痴,如此善業他們誰能有?
如此親友他們誰能有?如此福德他們誰能有?
講解:對於那些因為不懂得修善而導致善業匱乏之人,對於那些不懂得如何捨棄痛苦而導致痛苦無盡之人,要通過慈愛之心,用暫時和究竟的安樂令他們得到滿足;要通過大悲之心,來斷除他們現有的痛苦以及來生的痛苦;要通過大智慧,直到他們如何正確地進行善惡取捨,並且要清除他們心中的愚痴等三毒。
類似如此大功德的菩提行,又有哪個善行能和這個相提並論?又有誰能夠具有這樣一心幫助自己的親友?又有誰能夠獲得如此大的福德?
在經過上述的內容的講解之後,就會在心中真正地認識到菩提心功德和利益的不可思議性,並且會在心中產生「不能沒有菩提心」的這種堅定的認知。而且,對於能夠令菩提心未生令生起、已生令不壞、上上得增長的方法,就好像饑渴的人企盼著飲食一樣地產生了希求之心,這就是真正地明白了菩提心功德利益的成果。
如果沒有達到上述的這種認知程度,僅僅只是在口頭上和知識上認識到了菩提心的重要性的話,那還是需要認真地進行實修的。
這種對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或者說重要性的認知的實修,並不是像本尊的觀修那樣需要觀想形象,這個只需要在心中反覆地思維以上的法義,直到自己真正地產生上述的成果即可。
正文:有求回報的那些善行,也都能夠得到人讚揚,
無求回報如此大善行,如此菩薩受贊何須說。
講解:在世俗中,一般對於利於他人的事情,基本上也都會有輕重不同的求回報之心,但是這樣的善行,也都會受到別人:「這真是個好人啊!善人啊!」的稱讚。而且如果一個人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之後,假如沒有給與回報的話,也會被別人認為是不懂事理,不是好人。
但是對於修行菩薩行的菩薩來說,他在進行任何清除別人痛苦、幫助別人安樂的事情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抱著要別人給與回報的想法,就算別人主動給與相應的回報,在他的心目中,也對這個並不追求,而是自覺自然地做著任何能夠利益他人的事情。
那麼,這樣的菩薩,這樣的菩薩行者,得到別人的讚歎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正文:少量眾生堅持做施食,或者剎那之間做食施,
或者惡意半天時間施,都能被稱「真行善之人」,
恆常對於無盡之眾生,布施如來最上之安樂,
並能保持心境之圓滿,常行布施被贊何須說。
講解:十個百個萬個的眾生,相對於無窮無盡的所有眾生而言,實在算不上很多。有人對於少量的眾生,能夠在幾天之內每天、幾月之內每月、幾年之內每年給與施食;有些人則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沒有布施衣服等其他用品,也沒有布施法義,而僅僅只是做出飲食布施的事情。
此處的剎那,並不是真正時間單位上的剎那概念,而是世俗諦上的成事剎那,是完成一個事情的長短概念。比如說一頓飯那麼長的時間,也可以被稱作剎那間;比如說我們講這個經的整個時間,也可以被稱作剎那間。這裡用的是吃一頓飯的時間,作為一個剎那。
或者是對受施之人非常輕蔑、不客氣、甚至侮辱的同時,能夠進行一點點地布施,而這麼一點的布施,僅僅只能讓受施者在半天的時間裡不再飢餓而已。
像做出這些行為的這些人,都會被大家稱作「真行善之人」。
那麼相對而言,菩薩並不只是布施十百千萬個眾生,而是對無窮無盡的眾生進行布施;並且布施的時間,也並不是很短的時間,而是在沒有成佛之前一直都在進行著;並且布施的不光光是食物等東西,最重要的還布施了善逝如來得最上佛果;並且在心中也沒有任何的對受施者的輕蔑、侮辱;也沒有抱著追求回報的念頭,總的來說,是本著圓滿的心態,非常圓滿地進行著布施。
像這樣進行圓滿布施的菩薩,會獲得一切眾生的真心讚頌,那更是不用說的了。
正文:對於如此佛子之施主,如果產生不良之惡意,
會在惡意相應劫數中,沉淪地獄此乃佛陀語。
講解:能夠發起殊勝的菩提心,並且能夠在沒有成佛之前,在輪迴不空之前,對於一切的眾生,不光光是布施衣服食物,更能夠布施最珍貴的菩提佛果的這種佛子,這種最上等的施主,如果在心中產生了不良的念頭,產生了傷害的惡念(比如說要殺害這個菩薩,或者說要帶給這個菩薩厄運等)的話,就會在和自己產生的惡念數量相等的劫數中,一直處於地獄中遭受苦難。
比如說這個惡念維持了100個剎那的時間,那麼這個人就會在100個劫數那麼長的時間裡,遭受地獄的苦難。
這並不是佛子菩薩本身的意願,而是因果規律自然而然的果報。
而且這種果報,是佛陀親口宣說過的,並不是本文的作者佛子希瓦拉自己說的。
在《寂靜了義神變經》中,佛說:「文殊菩薩,如果一個人對於一個菩薩產生了生氣、惱恨、傷害之心的話,就會對應著他的這種心念的時間,而一定會在地獄中遭受那麼長時間的痛苦。」
正文:如對佛子產生利樂心,所獲果報更勝前所述,
如果佛子遭遇大困難,不生罪業善業自增長。
講解:如果一個人並沒有對佛子菩薩產生上述的惡意,而是產生了讚歎、配合、支持等念頭的話,那麼因此這種善念而能夠獲得的善果,比上述惡意所獲得的惡果要更加殊勝。
怎麼理解呢?前面講的是如果惡念維持了100個剎那的話,那麼所獲得的地獄果報,將會持續100劫的時間;而此時對於佛子菩薩產生的善念,如果也維持100個剎那的話,他所能獲得的人天福報,也許就會持續200劫的時間。
在《入了義不了義手印經》中,佛說:「文殊菩薩,如果所有世界中的所有眾生的眼睛,都失落到地面上,而一個人將這所有眾生的眼睛全部都重新安置回眼眶當中,並且令所有眾生都完全康復而沒有任何問題,這個人的福德的確是非常大的。但是,比起這種福德來說,只要這個人能夠對於一個真心修行大乘正法的菩薩,懷著恭敬信仰之心,遠遠地看上一眼,他所能夠獲得的福德,也要比上面所說的殊勝更多。」
如果對於一個佛子菩薩來說,即使他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比如說這個菩薩沒有什麼飲食,沒有什麼衣服,沒有什麼住的房子,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這個菩薩也不會產生任何的罪業,在修行菩薩道的過程中,並不會產生任何的障礙,反而因為他的菩薩行,善業還會自然而然地不斷地增上。
對於一個菩提心並不堅定,也並不善巧於種種菩薩行方法的人來說,很有可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忍受不了,就會退縮;但是對於菩提心非常堅定,對於修行方法也很善巧的一個修行人來說,他都會將這些困難當成是增長修行的助伴,就好像無著菩薩所說的:「不論情器滿罪業,惡緣全成菩提道。」不管是出現了病痛、怨敵、鬼神等各種不同的惡緣條件的時候,真正的修行菩薩行的人,都不會被這些惡緣所左右,反而會將之作為進一步提升自己修行的助緣。
前一種人,就好像一盞油燈,稍微有一些風,就會被吹滅;後一種人,則好像森林大火,風越大,反而會燃燒得更猛烈。
正文:對於具有如此勝心者,我當一心恭敬行頂禮,
施加傷害也算結善緣,如此眾善生處當皈依。
講解:對於具有上述殊勝菩提心大寶的人,不論他屬於哪一道的眾生,不論他是男是女,不論他是老是少,不論他是窮是富,不論他地位高下,作者佛子希瓦拉都會恭敬一心進行頂禮。
而且對於具有上述殊勝菩提心大寶的菩薩來說,不論是殺害了他的父母,還是搶奪了他的衣食,還是對他施加拳腳,還是對於惡言相對,不論是任何的一種傷害形式,菩薩都會在心中對這個施加傷害的人產生無量的慈悲之心,和他建立起來善的緣分;那麼如果是對於菩薩進行恭敬、支持、配合,並且提供種種助緣的人來說,他和菩薩之間的善緣,就更加不用說了。
因為不論對菩薩帶來傷害,還是對菩薩提供了助緣,菩薩都會和這個人建立起來善緣,因此可以說菩薩就是一切善的出處。那麼,對於這種能夠出生一切善的菩薩,作者佛子希瓦拉說一定要皈依、依止、跟隨。
在前面已經提到,對於菩薩產生了惡念的話,就會在相應的劫數中遭受地獄的果報;而現在卻說,如果對菩薩施加了傷害的話,卻能夠和菩薩建立起來善緣。這兩種說法是不是有矛盾和衝突呢?
並不矛盾。如果對一個菩薩產生了惡念的話,這個人就應當會在相應的劫數中在地獄中受苦,這個並不會錯。可是如果這個人對於菩薩,既沒有產生傷害的惡念,也沒有產生幫助的助緣,也就是說他和菩薩之間沒有任何善緣的話,這個人可能就需要在一切的劫數之中,在輪迴中不斷地飄零了。
可是一旦他和菩薩建立了關係,哪怕是因為惡念傷害而建立起來的關係,他需要到地獄中受苦,他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時間裡究竟成佛。為什麼呢?因為當他和菩薩建立起來了關係之後,菩薩一定會幫助他去實現佛果的。
因此說,前後這兩種說法,並沒有任何的矛盾和衝突。
對於一個人心中如果具有了真正的菩提心,就會擁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已經真正的明白了的話,就應當對於自己過去可能在身語意任何一個方面,對於這樣的菩薩行者,所做過的任何的過失和罪業進行真心的懺悔,並且要將之作為自己的皈依處,要將之作為自己的一切功德利益的唯一生處。
如果沒有真正地在心中產生這樣的認識,而僅僅是落在口頭的話,是根本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的利益的。應當不斷地修習,一直到產生上述的深刻認知才可以。
《入菩薩行論》之第一章菩提心的功德利益章竟。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812016.html
上接:傳說中的嘎當十寶:三類、四依、三金剛,還有三猛咒!宗薩堪布彭措郎加講解
經典選讀之(1)大乘根本要義
宗薩寺堪布彭措郎加講解:《入菩薩行論》(下載)
學習這本經典的目的在於,先明白大乘佛教的修學體系,並知道如何發起菩提心並去實踐。
經典選讀之(2)佛陀第二轉教法精華——空性中觀
宗薩寺堪布彭措郎加講解:《入中觀論》(下載)
然後學習這本經典的目的在於,明白空性智慧的原理所在,了解大乘十地各菩薩如何學習中觀,修行六度的。
阿底峽尊者的《入二諦論》(下載)
圓融空有真俗二諦,了解中觀智慧的究竟見解。
經典選讀之(3)佛陀第三轉了義教法——光明智慧
宗薩寺堪布彭措郎加講解:《大乘無上續論(究竟一乘寶性論)》(下載)
眾生皆有光明佛性,證悟佛法並非僅僅進入斷滅境界,而是會具有無比偉大的如來藏功德。
全知麥彭仁波切著:《如來藏大綱要獅吼論》(下載)
證悟空性的智慧是超越二取的光明本覺,這是大圓滿精華所在,本文以顯密圓融的角度為您講述其中的奧義。
http://www.nyoshul.com/05_dharmas/net_school/net_school_index.html
凈空法師開示:單單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發菩提心
修持勝義菩提心節選自索達吉堪布講解《修心七要》菩提心的修法妙慧童女10問 佛陀開示40種妙法【推薦】我們的必修課:入菩薩行廣釋修行啊:越來越喜悅,越來越振奮!成佛不成佛,沒有差別!因為做的事都一樣! 法王噶瑪巴感人吶:上師給弟子錢,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敢不敢?剪斷心的根!嘉初仁波切開示摧毀你的鬼靈!你的傲慢!你的矯飾!samsara:大圓滿見修教言 紐舒堪布仁波切有因緣放生,又怎麼能袖手旁觀呢! 日嘎活佛開示 【附:放生博文集】如何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凈空法師開示當下看穿幻相,當下就得自在!凈空法師開示索達吉堪布:供燈如閃電般熄滅,但這功德,唯佛的智慧才能徹達!印光祖師,傳你一顆清凈心,極其精闢!推薦閱讀:
※普賢菩薩聖誕日弘法寺共修《普賢行願品》
※菩薩藏修道眾經抄卷第十二(大正藏2820部)
※究竟一乘寶性論----彌勒菩薩 造
※3月11號適逢觀世音菩薩聖誕,又逢神變月,功德增上無量億倍(有福之人別錯過)
※凈空法師:夏蓮居老居士是普賢菩薩再來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