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月初五的習俗及禁忌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這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除此之外,這一天也是傳說中財神的生日,也是迎財神的吉日。

日曆習俗摺疊迎財神摺疊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1]民間「迎財神」的日子。許多人會通過燃放鞭炮來「迎財神」。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老上海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至於燃放鞭炮,則於另外一個正月初五「送窮」的習俗有關,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相傳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

其實,除了放鞭炮之外,民間還有在初五打掃衛生的習俗,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江南一代的百姓還有在這天講究吃財神糕、下麵條。因為麵條長得像古時候串錢的繩子,下麵條寓意給家裡添「錢串子」,財源滾滾來。

初五「迎財神」只是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習俗,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其實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勞。

祭財神摺疊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路頭神傳說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頗為壯觀。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送窮摺疊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

窮鬼,又稱「窮子」,究竟為何人?無從考證,民間流傳的說法很多。但不管怎麼說,都認為窮神是家門貧困的禍根。所以,很多地方都興起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5種窮鬼。唐代開始盛行送「窮鬼」。明清之後,「窮鬼」才被尊為「窮神」。

正月初五這天,人們黎明即起,家家戶戶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越遠越好。打掃衛生即掃垃圾、燒垃圾、倒垃圾、送垃圾,視垃圾為窮鬼的象徵。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雖然可以掃地,但也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是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初五這一天,一定要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

「送窮出門」,就要把它送得遠遠的。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干一天活,稱「恨窮」。人們甚至還用草或紙紮車、船,作為送窮鬼的「交通工具」。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吃飯的時候,正月初五這天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俗專家表示,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貧困苦難、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摺疊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天津市民俗專家張東升介紹說,「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規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洒水、商店不能開門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初五這天,我國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但餃子不叫餃子,稱煮角。「破五」吃餃子寄託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期盼。民俗專家表示,正月初五是春節的尾聲,也是年假之後新生活的開始。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

飲食習俗摺疊編輯本段

正月初五為什麼吃餃子

除了年夜飯要吃餃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餃子。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特別的是,在今天津及附近地區(例如滄州市),還有"包餃子,捏住小人嘴"的習俗,說是讓小人來年閉上嘴,少說壞話。

節日禁忌摺疊編輯本段

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

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

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

忌遷居 忌糊窗槅

正月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

忌更換、洗滌衣被

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

忌剃頭

舊時正月里忌諱剃頭。俗說剃頭傷舅。據舊方誌雲,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製得以更改。國民剃頭,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傳已久,遂誤作「死舅」。

忌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里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 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陞官」「發財」。

民俗研究摺疊編輯本段

為何年初五成為了財神的「生日」,主要兩個出處:一種說法是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另外一個說法,則與王元寶有關。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家。王元寶的許多生活習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等對於中國民風民俗有深刻的影響,流傳至今。

據民俗專家表示,迎財神之俗盛行於明清和民國時期,至今仍流傳不息。財神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以使自己在商業競爭中「宜利和合」而取勝;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紅臉關公,關羽以「義」著稱,商家取其「以義為利」,即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還有的商家乾脆將三人一起供奉。


推薦閱讀:

風水禁忌22條,最近不順的進來看!
紫薯的功效與作用 注意這6個食用禁忌
小戶型房屋的風水禁忌
各國禁忌
2018年「西南方位」的風水禁忌,你需要注意這些方面!

TAG:習俗 | 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