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瘋狂反中醫的背後,竟是亡國滅種的大陰謀!
原標題:
一些人瘋狂反中醫的背後,竟是亡國滅種的大陰謀!
閱讀提示:本文是對當前反中醫逆流的一個回擊。全文約10500字,共三部分:
一、反中醫逆流的歷史淵源;
二、中西醫的對比分析;
三、今日為何妖霧重來?
前言: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題為《中醫亡,則中國亡》,當時並不以為然。估計大多數人也沒有想到事情會有這麼嚴重。直到最近,一個反中醫微信群的聊天記錄曝光後,人們才知道事態有多麼嚴重。
看了那個聊天記錄(滄海之瓠有編髮),我相信凡是真正的中國人都會義憤填膺的。正因為此,我才決心寫篇有關中醫的文章。一是揭露他們的陰謀,二是畢竟還有許多人蒙在鼓裡。
更多截圖請參閱本刊下文:《第五縱隊密謀反中醫!——看看反中醫者的嘴臉吧》
一、反中醫逆流的歷史淵源
對中醫的懷疑與否定,乃至反中醫的逆流,肇始於近代國難。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戕害,本來富庶恬淡的中國,陡然淪為「東亞病夫」。中國國學受到西方現代科技的衝擊,漸漸失去了主導地位。當然這一過程不完全歸罪於西方,中國人自身也有過錯。西方人打敗了東方,一些中國精英便以為西方的什麼都比中國好。起初還聲明學習西方是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後來竟忘了初心。在西學取代中學成為主流學問的過程中,「五.四運動」的作用不可估量,它高舉的「科學」、「民主」兩面大旗,正是西方文明徵服中國知識分子的標誌。
如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胡適說:「西醫,能說清楚他得的什麼病,雖然治不好,但是,西醫是科學的。中醫,能治好他的病,就是說不清楚得的什麼病,所以,中醫不科學。」此論流毒甚廣,「中醫不是科學」的論調即源於此。不知胡博士是不是中國人,有沒有看過中醫?中醫怎麼說不出得的什麼病?中醫對每種病都有命名,只不過與西醫不一樣罷了。
何為科學?所謂科學,即分科而學,如文、史、哲、數、理、化、書畫、音樂等等。可見,科學並非只有西方才有,雖然「科學」一詞是近代隨西方科學傳入中國的。中國古代書籍文獻的分類「經史子集」,本身不也是一種分科?至於中醫,早在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就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醫學理論,並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它的理論之高超、醫術之高明,連今天的西醫都望塵莫及。胡適竟然說「中醫不科學」!可見他是個崇洋媚外的醫學半吊子。
「中醫不科學」的問題是一些人詬病中醫的主要論調,我們不妨多說幾句。有一種看法,認為一門學科只有到了能用數學分析的時候才算成熟,才算是科學。這種論點雖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明顯有其片面性,我們在此不做分析,先暫且承認它是對的。那麼按照這個數學標準來看,中醫究竟算不算科學呢?
中醫的基礎理論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陰陽是什麼?它是二進位的。萊布尼茲的二進位就是從中國《周易》來的。陰為「0」、陽為「1」,這是兩儀,然後「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到八卦演化成64卦,這是周易講的。這不就是二進位數學嗎?只不過我們的祖先沒有用這個名稱。難道非要寫成000、001、010、011、100…才能算數學嗎?機器是這樣,人考慮問題不一定要這樣。
我們知道二進位是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也是人工智慧的基礎。二進位是我們中國人的貢獻。因為中醫的基礎理論是二進位的,所以中醫的基礎理論本質上是「數學的」。除此以外,中藥的配方都有以克為單位的計量,五臟六腑、十二正經、奇經八脈、360個穴位等等,不是數學嗎?
中醫大多數時候看似沒有使用數學,其實不然。中醫診病一般是望聞問切,不同於西醫的定量分析化驗。望氣色的黃與青;看舌苔的厚與薄、白與黃;問大便的干與稀;切脈的慢與快;診病的虛與實,寒與熱,表與里,等等。這裡主要是定性分析,舌苔到底有幾分白幾分黃?大便幾分干幾分稀?寒熱怎麼劃分?等等,這些看似很模糊,沒有定量分析,但是這裡也有數學。數學裡有一個分支,叫模糊數學,它的建立比二進位還晚。模糊數學可以說是二進位的模糊化。
模糊數學的做法是先根據事物的特性進行定性分析,然後參考數量規律和經驗,建立模糊函數,這樣就可以對一些看似無法定量的現象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寒熱」,可以用百分之幾的寒或熱來定量,極寒是0、極熱是1的話,不寒不熱就是0.5,如果模糊函數的數值是0.3,那就是偏向與寒,0.55已經略微偏向於熱。模糊函數的數值介於0和1之間。人的思維基本上就是這樣考慮問題的。你看這是不是從二進位來的?模糊數學已經得到廣泛運用,現代科學的最高成就、如今風頭正勁的人工智慧,就是模糊數學的成果。
人工智慧的兩個最重要的數學基礎就是二進位和模糊數學。而這正是中醫所採用的分析方法。不錯,中醫沒有建立模糊模型即模糊函數,但人是一部最高級最精密的機器,他考慮問題時實際上是有對量的把握的。中醫說的「寒熱」,雖然沒有明說幾分寒幾分熱,實際上是有的,這可以從用藥的劑量上反映出來。不然你怎麼能治病?中醫之所以能治好病,就是因為模糊數學的作用。但人工智慧不同,它沒有函數無法定量,只能是人給它建立起模型才能工作。就是能打敗所有圍棋高手的阿爾法狗,也是如此。人的思維本質上是二進位和模糊數學的,不管有沒有建立模糊函數。實際上人考慮問題通常不用建立什麼函數,那太機械也太繁瑣,不符合思維高速跳躍的特點。但機器就不一樣了。誰說中醫不是科學?持這種觀點的人一定是既不懂數學也不懂思維的特性。
近代反中醫有幾個代表人物,最著名者莫過於俞樾、章太炎、余雲岫。此三人一脈相承,均生活於晚清民國亂世。俞樾(1821.12.25-1907.2.5),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城關鄉南埭村人。百度給他的標籤是「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用今天的俗語來說,就是精英。
這個生活於中國沒落時代的俞樾,是近代中國主張廢除中醫第一人。他在治經之餘,雖對中醫藥學也有所研究,能處方治病,但他提出「醫可廢,葯不可盡廢」的觀點卻自相矛盾。中醫與中藥密不可分,既然中醫廢了,誰開中藥處方?可見他是個腐儒而已。俞樾既研究過《黃帝內經》,當知祖宗的醫學高屋建瓴,還寫出《廢醫論》這種反中醫的文章,足見他智力有限,並未讀懂《黃帝內經》。有人說家庭的不幸是俞樾憤而議廢醫的直接原因。此說若屬實,那他更是一個不明大義、因私廢公的小人了。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為俞樾學生,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章太炎雖有反清、抗日的進步性,但五四運動爆發後卻由反對軍閥割據變為贊成軍閥割據,背孫反共。尤其是章太炎的《論五臟附五行無定說》,否定五行學說,主張完全廢棄的論調給中醫發展雪上加霜。
余雲岫(1879~1954)是章太炎在日本講學期間受影響的留日學生之一,浙江鎮海人。年少時曾學習中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就讀於潯溪公學,後公費赴日本留學。大阪醫科大學畢業後回國,任公立上海醫院醫務長。曾任國民政府衛生部中央衛生委員會委員,內政部衛生專門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顧問,東南醫學院校董會副主席,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醫師公會第一任會長,《中華醫學雜誌》主編等職。頭銜確實夠多了。1929年,在汪精衛支持下,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即廢止中醫案,並在民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後因全國中醫界強烈反對,不久當局宣布撤銷。
余雲岫是民國時期廢止中醫思潮的領軍人物,他對中醫進行了針對性、專業性和系統性的批判。1917年,余雲岫發表《科學的國產藥物研究第一步》一文,寫道:「要曉得陰陽、五行、十二經脈等話都是謊話,是絕對不合事實的,沒有憑據的。」可見他也是智力不濟,根本沒有學懂中醫,對中國文化的精華陰陽五行更是一竅不通,純粹一海龜漢奸,浪得虛名。隨後出版《靈素商兌》,系統批判《黃帝內經》及其理論基礎,後來又發表《與惲鐵樵書》、《六氣論》、《與中醫學會論脈書》等文,對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藏象、經絡經脈、診療、中藥等學說都展開了嚴厲的批評和質疑。他這一系列惡行,必將貽笑大方,遺臭後世。
當然,僅僅一個余雲岫是翻不起大浪的。同時期的不少名流如嚴復、孫中山、陳獨秀、胡適、周作人、梁漱溟、陳寅恪、郭沫若、巴金等人都表達過對中醫的不信任或歧視的態度。這些人除梁漱溟外,全部是海歸,除巴金留法、胡適留美(庚子賠款留學生)外,余皆留日。當前「精日」分子猖獗,原來是有歷史淵源的!梁漱溟雖未出國留學,也有同盟會、北大背景。可見那些留學生或多或少有被洗腦的傾向,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
由於這些「精英」公知對中醫的批判和反對,對民國政府產生了很大影響。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北洋政府以日本的教育制度為範本進行改革。在醫科方面,大學和專門學校的具體課程設置了解剖學等51科,藥學分為有機、無機化學等52科,其中都沒有把中醫、中藥列進去。這一設置引起了軒然大波,後來被稱為「漏列中醫案」。遭到全國民間團體的強烈反對。第二次官方反中醫事件是1929年,民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在汪精衛支持下的廢止中醫案。沒想到曾被新中國掃進垃圾堆的反中醫逆流,如今又沉渣泛起,捲土重來,其中就有餘雲岫的孫子(搜狐@寧波老余)。這一次依然是公知精英之禍。
此三人無論多麼「精英」,曾有多少成就,就憑反中醫一條,必將被牢牢地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二、中西醫的對比分析
(本人雖非醫科出身,但對中醫學系統地通讀過。西醫從未系統學習過,憑自己的了解來分析,不當之處望諒解。)
醫學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屬於人體科學或生命科學的範疇。中醫與西醫雖然都是醫學,但分屬於東、西方文化,因而具有完全不同的面貌。下面我們從理論基礎、臨床實踐和醫藥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一)理論基礎
中國有兩句古話,叫醫食同源,醫卜同宗。醫食同源,就是中醫與飲食有相同的起源,人類從有飲食起就有中醫了。可見中醫之古老;醫卜同宗,就是說中醫與卜卦具有相同的祖宗,也就是說中醫與八卦玄學是近親。我們知道《易經》是卜卦的祖書,《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這說明中醫學和易學都是本於陰陽根本規律的。由此可見中醫之高深。
1、中醫的基礎理論
中醫的基礎理論有三個:
(1)陰陽根本律
陰陽根本律簡稱陰陽律,一般的書上叫陰陽學說。陰陽根本律是中國人發現的哲學規律,它是宇宙萬事萬物普遍遵循的規律,所以叫根本律。萬事萬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如上下、對錯、長短、表裡、寒熱、虛實、陰陽、日夜、陸海、天地、古今、男女、官民、凡聖、公私、胖瘦、動靜、愛恨等等等等,無窮無盡。這一對對相互對立的事物歸納起來稱為「陰」和「陽」。陰陽根本律包括「陰陽互根」、「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長陽消,陰消陽長」等。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陰陽互相對立、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二者都不能單獨存在,總是共生在一個統一體中。當陰陽勢均力敵時,我們叫陰陽平衡。只有陰陽平衡,統一體才是穩定的。比如,天地之氣處於陰陽平衡時,則必然風和日麗,水波不興;人體陰陽平衡時,則百病不生、健康長壽。黑格爾和馬克思研究的矛盾其實就是陰陽的特例。馬克思的矛盾來自於黑格爾,黑格爾的矛盾來自於中國古典哲學的陰陽。因為矛盾是陰陽失去靈魂的產物,所以矛盾律只是局部規律,對有靈性的生命科學是不適用的。
中醫學就是基於陰陽根本律的一個典型模型。中醫學裡從理論到臨床,陰陽無處不在。如表裡、虛實、寒熱等等。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律(對立統一)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時都是得心應手的,但當它觸及生命科學時,就顯得捉衿見肘了。而醫學就是生命科學的一部分。
(2)五行生剋制化律
五行生剋制化律也叫五行學說。五行學說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這是對宇宙間所有物質的一種分類歸納。這五種物質的關係是既相生又相剋。其相生相剋的規律是木、火、土、金、水循環相生,隔位相剋。這就是五行生剋規律。如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土克水,…,依此類推。如圖:
五行中任何一行與其它四行的關係都是有兩個相生、兩個相剋,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這樣萬物才能和諧共存。以木為例,木生火,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五行除了生與克,還有制與化。比如制就是制衡,化就是轉化。生是化,克是制;但生也可能是制,克也可能是化。舉例來說,木生火,木在生的過程中轉化為火,這是化,但如果木太多,就需要火來消耗它,這就是制;木克土,木可以剋制土,這是制,如果土太多,需要木來梳理,這就是化。生克是一種天性,制化是為了平衡。制化是比生克更廣泛的概念。
五行與陰陽的關係是從屬關係。先有陰陽,後有五行。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一即氣,二即陰陽,三就是五行。《周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太極乃混沌之氣,兩儀即陰陽,八卦屬於五行,四象是陰陽向五行演變的中間產物。八卦與五行的關係是:乾、兌為金,坤、艮為土,震、巽為木,坎為水,離為火。
中醫學對五行律的運用,最典型的是臟腑學說。五臟居於人體的不同部位,但它們是密切聯繫的。五臟對應於五行,肝、心、脾、肺、腎五臟分別對應於木、火、土、金、水五行。也就是說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另外,每一臟器都有一從屬的腑,如肝為臟,膽為腑;心為臟,小腸為腑;脾為臟,胃為腑;肺為臟,大腸為腑;腎為臟,膀胱為腑等。臟腑相表裡,屬於相同的五行。
通常說五臟六腑,除了上面五腑,還有一腑是三焦。五髒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生化和儲存精、氣、血、津液;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和轉發、排泄糟粕。除了五臟六腑,臟腑還包括奇恆之腑。奇恆之腑包括腦、骨、髓、脈、膽、女子胞等六種組織器官。臟腑學說理論對各臟腑的功能都有詳細的論述,本文從略。以上就是臟腑學說的主要內容。
(3)經絡學說
中醫的基礎理論本來只有以上兩個。經絡學說與臟腑學說都是屬於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這裡單列出來,主要是經絡學說極其重要,它是中國的獨創發現,也是目前得到全世界承認的人體醫學理論。僅此一點,就可見中醫高於西醫。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學說。人體的經絡在解剖學上是不可見的,所以顯得非常神秘,長期以來得不到西方醫學界承認。中國人發現,人體除了常人肉眼可見的組織器官,還有遍布全身的經絡。人體經絡包括「經」脈與「絡」脈,經脈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絡脈包括別絡、浮絡、孫絡。別絡有十五條、浮絡行走於人體表皮、孫絡是人體最細小的絡脈分支。經絡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穴位,另外還有經外穴。十二正經首位相接,形成一個封閉的循環路徑。
經絡學說也是非常古老的學問。在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有經絡、針灸的詳細論述,本文從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書中閱讀。
經絡是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臨床診斷、治療都具有重要意義。生理上,經絡具有聯繫人體各組織器官,通行氣血,抗禦外邪,保衛肌體的作用。所以《黃帝內經》說:「經氣盛則邪氣不入。」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無不與經絡相連。所以人體的生理機能與病變都可以從經絡上反映出來。這就是針灸的原理。經絡有一個著名的原理叫子午流注規律,它指出了人體經氣在不同時辰流經不同臟腑的規律,也就是各臟腑經氣盛衰的規律。子午流注規律是「天人感應」在醫學上的表現,他是針灸遵循的重要規律。
2、西醫的理論基礎
我們通常說的西醫,是指現代西方醫學,即1543年,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論》,依此建立人體解剖學算起。西醫沒有形而上的基礎理論,只有形而下的臨床醫學理論。西醫的理論是基於人體解剖學和生物細胞學及微生物學而建立的。
所以現代西方醫學只有如下基礎學科: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人體細胞學、人體組織學、神經學、人體血液學、胚胎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心理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免疫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生物物理學、醫學生物力學、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細菌學、醫學病毒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心理學等等。
人體解剖學通過肉眼和儀器可見的人體組織器官,確立了人體的結構及各個系統:骨骼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肌肉系統等。加上後來顯微鏡下發現的微生物、細胞、基因等知識,構成了全部的西醫學理論體系。
可見西醫只有知識,沒有理論;只有形而下的實驗醫學,沒有形而上的醫學理論。相反,中醫不僅有哲學基礎理論(陰陽律、五行律),也有醫學基礎理論(臟腑學說、經絡學說),還有臨床醫學實踐。西醫的知識理論都是在可見的情況下建立的;而中醫的知識理論不僅有可見的,也有不可見的。除了解剖學上可見的,陰陽律、五行律、經絡學說都是常人肉眼不可見的。正是因為如此,中醫是追根溯源的整體醫學,而西醫是治標不治本的條塊醫學。中醫是居高臨下,理法並重,既有哲學理論的指導,又有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而西醫是不見鬼子不掛弦,看不見的也悟不到、不承認,所以西醫是典型的摸著石頭過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西醫卻只憑目力所及,又怎麼能走得遠、飛得高呢?而且西藥的毒副作用遠高於中藥。中、西醫孰高孰低,不是顯而易見嗎?
(二)臨床實踐
所謂臨床經驗是西醫不準確的叫法。應該叫醫療實踐經驗,包括上門服務、門診和住院。中醫歷史悠久,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治病防病經驗。歷朝歷代傳承下來的醫學書籍、藥方及醫案,可以說汗牛充棟。
西醫呢?西醫在這方面更加相形見絀。現代西醫是實驗醫學,從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算起,它與古代的經驗醫學已經沒有多少關係。所以西醫的臨床經驗也就只能算三百多年。現在的西醫看病主要依賴儀器,所長者是外科手術。而中醫早在三國時外科手術就很成功,華佗發明的麻藥麻沸散比西方早了1500年(西方直到1846年才發明麻醉藥)。中醫的手術之所以不發達,主要是中醫一般不提倡手術,只有極少數迫不得已的疾病才需要手術。西醫用手術治療的疾病,依中醫看來,絕大多數都不需要動手術。一刀切下去倒是痛快,但人體器官多數不能再生。手術後留下的多是殘疾,或機能不全。有的還會複發,如膿包、癌症等。所以,非萬不得已,中醫不使用手術。這也是中西醫的顯著區別。
中醫診治疾病,有兩點極為重要:一是把人作為一個活的生命體,二是把人作為宇宙的一分子。因為中醫把人作為一個活的生命體,所以敬畏生命,不輕易傷害它,極少手術切除;因為把人作為宇宙的一分子,而且是宇宙的縮影,所以講究天人感應。人的健康與天地之氣息息相關。最明顯的是關節炎患者,每逢天氣變化就會疼痛,這就是「天人感應」的例證。但西醫沒這麼複雜,它不講這些。西醫診病總是從細菌、病毒上找原因,找到了就殺滅之,找不到則無能為力。所以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西醫從來不考慮人與天地之氣的關係。相同的病基本是使用相同的療法。
中醫治病有三個層次:上醫治未病,所用道法;中醫重預防,所重飲食起居;下醫治已病,所用藥物手術。中醫療法也分若干層次:氣功、祝由十三科、針灸、藥物。前兩科如今中醫不再使用,因為圈內沒人會了,後兩科也只得其皮毛。其實最大的葯是人的真氣,它能治癒一切疾病。可惜知道這一點的人寥寥無幾。大學培養的現代中醫,得針灸之妙或草藥之訣者,恐已少之又少。尋好中醫之難,難於上青天!
中西醫的另一個顯著分別,就是中醫講究葯食同源,治病用藥都會考慮飲食,有忌口,因為中國人的食物本身也是藥物,不同藥物之間是會相互作用的。中醫用藥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就是藥物相互作用最極端的情況。
中醫與西醫治病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中醫注重預防養生,西醫注重治療手術。現代西醫對某些傳染病也講預防,主要是注射疫苗,這與中醫的預防不是一回事。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說法。
中醫是怎樣預防的呢?《黃帝內經.素問》開篇即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段話可謂道出了上醫治未病的絕技。既法天地之道,又和人間之術,節制飲食,講究生活有規律,不要勞作過度。這樣,人就能形神兼備,怎麼會得病呢?所以能盡終天年,也就是無疾而終。
反觀今天,人們熱衷西醫,中醫祖訓醫術幾近失傳。看看上述中醫要訣,我們遵守了哪一條?一條都沒有遵守。加上環境食物污染,這就難怪疾病纏身,絕症、怪病層出不窮了。
(三)醫藥
中醫既是一門精湛的醫學,又是一支優秀的文化。不要說浩繁的歷代中醫典籍,單就中藥來說,就是一個文化寶庫。根據1999年版《中華本草》記載,就有中藥8980種。如果加上其他少數民族用藥,最新統計在12800種以上。中藥里草藥是主要的藥材。古人為了學習記憶,將中藥名編成口訣,還有專門的中藥詩詞、對聯,妙趣橫生。所以中醫不僅是文化,還是文學。
與診治疾病一樣,中醫與西醫所用的藥物也絕然不同。中醫所用之葯,皆取之自然界,或草木,或動物,或金石。總之,都是自然之物,其中草藥還是有靈性的生命。而西醫所用之葯則或是化學合成,或是自然物提取,總之形神均已殘缺不全了。中醫《內經》講「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所以中醫之葯,都分性味、寒熱(即陰陽)、歸經,西藥一概不分,西醫怎麼能明白呢?西醫治病只見肉體,不見靈性。
人乃天地之子,既不明白天地之理,又怎麼能成為神醫呢?如此欲懸壺濟世,修成蒼生大醫,豈非緣木求魚乎?這就是為什麼醫院人滿為患,病越治越多,甚至無病也治出病來!如今有多少病是治療不當造成的?有多少人是被醫生治死的?如今的醫療與健康養生已相去甚遠。這難道不是西醫主導的惡果嗎?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天下本無所謂癌症,都是西醫搞出來的。因為他們的無能,摧毀了病人的信心,這就是癌症。癌症與其說是人體的腫瘤,不如說是社會的毒瘤。人倘若能尊道德,淡飲食,去貪慾,去虛妄,何來癌症?
三、今日為何妖霧重來?
通過上文中醫與西醫的比較,二者優劣不難辨別。為什麼如今中醫反而被西醫逼到牆角呢?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在叢林社會裡,並非好的東西就能存活下來,而是強者生存。在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社會中,一切都是利益說了算,反中醫也不例外。如果是中醫與西醫正常的自由競爭,中醫絕不至於落到今天這樣的境地。為什麼中醫衰落了呢?就是因為帝國主義的刻意打擊。
外國人反中醫不奇怪,中國人反中醫本身就很怪異。事出反常必有妖。反中醫就是一個內外勾結的陰謀。
反中醫並非始於今日。早在清末民國時就已存在。事實上,反中醫與國運關係密切。在近代中國國運衰敗之時,中國一切的好東西都被打壓,甚至拋棄,只有京劇除外,因為僅為娛樂耳。在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辱的時候,作為國粹的中醫之處境可想而知。
今天的反中醫逆流實際上是近代的繼續。在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趕走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後,一切反華勢力及社會醜惡現象在中國大陸一度被消滅乾淨。但改開之後,反華勢力又捲土重來,各種醜惡現象又沉渣泛起。所以今天的反中醫逆流絕不是孤立的,它是帝國主義反華大合唱的一個樂章。這就是今天反中醫逆流的大背景。
如果說西醫進入中國之初,反中醫還是利益之爭,那麼今天,反中醫早已不再是這麼簡單了。與其說是利益之爭或者說學術優劣之爭,不如說是中西文化之爭,種族生存之爭。中醫作為中國人的生命衛士,幾千年來護佑著中華民族。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反中醫,實際上是要滅絕中國文化,繼而滅絕種族。為什麼今天的反中醫分子那樣猖狂?因為美國正瘋狂地反華。那些國內的反中醫分子只不過是國際上反華勢力高漲的一個縮影,他們也是為了配合美國圍堵、打擊中國的一枚棋子。
中醫的盛衰絕不是一個醫學那麼簡單,它關乎國運,關乎中華民族的興衰。古人說:「聖人不在廟堂之內,便在醫卜之中。」「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可見醫道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毛澤東時代是國運蓬勃昌盛的時代,也是中醫復興的時代。建國初期的二十多年,特別是文革時期,到處都是赤腳醫生,各地都有中草藥書籍出版,中醫中藥的功用得到最大的發揮。正因為這樣,在短短的二十多年裡,中國人口從建國時的四億多人增加到1976年的七億多人,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1976年的65歲。人口和壽命都幾乎翻番!這既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成就,也是中醫的偉大貢獻。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一百多年前,帝國主義就妄想瓜分中國,至今亡我之心不死。反中醫就是西方滅絕中華文化的一個戰略陰謀。
中醫之所以令人擔憂,不僅因為國內外的反華勢力互相勾結,有組織有計劃,有錢有勢,並且達到瘋狂的程度;也因為中醫的發展本身存在嚴重問題。
目前中醫雖然有獨立的系統,從中醫藥主管部門、中醫院到大學的中醫專業,基本是齊全的。但是,與西醫相比,規模和水平都已相去甚遠。在現行西醫主導的醫學模式下,中醫很難突破。西醫龐大的產業為其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也成為中醫不可逾越的鴻溝。更要命的是西醫是與國際接軌的,得到全球同行業的支持。而中醫只能是孤軍奮戰,在人才與資金方面都無法與西醫抗衡。所以中醫已漸漸淪為西醫的從屬。
要改變這種現狀,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是難於突破的。目前在民間,人民群眾對中醫的認識正在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呼喚中醫的回歸。因為中醫治病不僅科學廉價,更重要的是安全有效。尤其是在各種慢性病和癌症肆虐的情況下,中醫擁有巨大的優勢。所以只要國家提供政策和資金傾斜,中醫的復興並非遙不可及的夢。
要保衛乃至復興中醫文化,首要的任務是打退反中醫勢力的猖狂進攻。為此,我們要廣泛揭露反中醫團體的陰謀,宣傳中醫的優勢,喚醒民眾。只要人民群眾普遍覺悟了,反中醫逆流是可以遏制的。在人民的強大呼聲中,上層才有可能出台有利於中醫的政策。我們希望這一天不要太遙遠。
中醫興,則國運興;中醫亡,則中國亡。為了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讓我們行動起來,為捍衛中醫這一中華文明的精華而努力奮鬥!
張若沖2018/3/12完稿
作者:張若沖;來源:滄海之瓠
推薦閱讀:
※《父母頌》:被無數孝子瘋狂轉載
※二戰蘇聯的瘋狂:安裝5門305巨炮的「戰列驅逐艦」|軍武正片
※女人瘋狂起來 任誰也擋不住
※哪種女人讓男人愛得瘋狂【東方女性網】
※女人瘋狂起來絕對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