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穩定論 對應統一論 循序漸進論 趨吉避凶論 發展階段論

和諧穩定論 《易經》強調合和觀與社會和諧。和諧思想是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其最早發祥於《易經》,《易經》合和觀在中國思想文化中影響甚大。中國自古強調禮治、德治重於法治,這也是合和思想的反映。孔子強調「和為貴」,《易經》突出「保合大和」,都是一個目的:希望構建國泰民安的和諧社會。歷史上,大凡社會和諧則國泰民安,國家統一,人民安居樂業;反之,矛盾尖銳,兩極分化,必然導致戰爭,引起分裂,人民則苦不堪言。所以我們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也是人類為之奮鬥的目標。 在《易經》的64卦中,反映和諧團結和穩定的卦比較多,比較典型和直接的有兩個,一個是家人卦,一個是同人卦。家人卦里的《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風火家人,火生風,風助火,團結和氣,好像一家人其樂融融,是為家人。可見,家是避風的港灣,是溫情溫馨的地方,每個人都需要有家,有家人。儒家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把「齊家」放到了很高的位置,因為國家國家,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一個人在家裡,要和家人處理好關係,才能和他人處理好關係,能愛家人,才能愛他人,能服從家的管理才能服從他人的管理,能寬容對待家人才能寬容對待他人。家人卦啟示我們,治家就是要有秩序。從六爻來看,初九,閑有家,家裡不能有閑人,不要說閑話,閑來無事就會生事。六二,無攸遂,家人要各司其職,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九三,家人嗃嗃,治家要把握度,寧嚴勿縱。放縱的結果就是失去秩序。六四,富家,治家要和諧,和氣生財。九五,王假有家,治家要互相關愛。上九,有孚威如,以誠待人,修身反省,威嚴作則,作為家長該如此吧!天火同人卦,天在上,火在下,象徵同類相聚,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個畫面,乾日在上,離火相映。乾日照白天,離火映夜晚,至公無私。同人卦啟示我們,同德是以天行健和離火光明為條件的,而不是小人的同流合污。大千世界,要鼓勵百花齊放,要有不同聲音。同人的氣魄就是容納百花爭奇鬥妍,形成一道風景。就是協調眾音,將之變成和諧的交響樂。既然這裡的同是指的大同,那與人和同時就要把握兩點,一是要觀察,觀察是指辨別對方的人品志向,可能時間會很長,但一定要辨別清楚。二是要有原則,原則就是君子之交,切不能與小人苟同。從六爻來看,初九,同人於門,一出門就知道與人和同,無咎。六二,同人於宗,只知道與宗親與身邊的人和同,吝。九三,伏戎於莽,離為戎象,下互卦為巽為莽象。九三過於剛毅冒進,為和同六二,不惜與上爭鬥,但始終找不到機會。九四,乘其墉,雖已登上城牆,但九四雖剛強但得陰位,之道審時度勢,主動撤退,是為吉。九五,同人。九五與六二相應,中間有九三九四阻隔,經歷了長期對峙,終於會和。上九,同人於郊,郊外已無人可同,但同人志向未改,是為不悔。所以我們在修同德時,一要主動與其他人和同,團結力量,豐滿自我;二要擺脫小我思想,多交良友、益友;三要在培養耐性,不逞一時之勇;四是要勇於改正錯誤,當機立斷;五要明白成功非一日之功的道理,始終堅持;六要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即使是壯志未酬,但只要努力了,問心無愧就好。 和諧穩定是個人、家庭、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沒有了和諧穩定,就沒有了發展的保證,什麼事情也幹不成、干不好。胡總書記在闡述構建和諧社會時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所以,我們應該特別注重做好和諧穩定的工作,為個人、家庭幸福快樂,為事業的成功,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奠定基礎,提供可靠保障。

對應統一論 對應統一是易經的一個重要規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既是相互對應和對立,相互相成的關係,又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世界上沒有絕對孤立和靜止的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時空下生存、發展和變化的,而這種對應統一又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充滿著生機活力的。 陰陽的對應統一。易經號稱無字經書,它最先是由兩個爻象即陽「----—」和陰「--」構成八卦圖,八卦兩兩相對。乾對坤、震對巽、離對坎、艮對兌。發展到文王演繹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對兩兩對應的卦象構成。有的在同一循環中相錯,如坎和離,頤卦和大過,睽和蹇,中孚和小過;有的在同一循環中復卦和錯卦相同,如隨卦和蠱卦,漸卦和歸妹卦,泰和否,既濟和未濟;其它錯卦,分處於不同的循環之中。六十四卦兩兩相偶構成同一循環,但在一個循環中卦名和卦義都體現一分為二。由此可見,易經的整體構成就是「相對而出,統一成型」的。易經陰陽對應統一論的精髓在於陰陽的相互作用產生運動,運動產生萬物,(包括生命物)故生命在於運動。正如《易·繫辭》中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既是易學的哲學基本原理,也是構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則。《易·繫辭》中還提出:「剛柔相推易生變化」,提示了陰陽兩氣的變化是宇宙的根本規律,等等。 時間空間上的對應統一。從時間而論,其陰極到陽極再從陽極到陰極,代表著一晝夜子時到午時,午時到子時;一年四季從冬至到夏至,從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陰陽消長循環交替。從空間而反映,陰極象徵著北方,陽極象徵著南方。從八卦方位與空間看,震東、離南、兌西、坎北、艮東北、坤西南、巽東南、乾西北,卦與方位而對應。表現在五行上是方位對沖,南北子午沖,東西卯酉沖,還有寅申沖、辰戌沖、已亥沖和丑未沖,都是方位的對應與對沖。 象數理的對應統一。大家知道,八卦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象數理。所謂「理」就是事物變化所遵循的道理、原則,所謂「象」就是事物變化的現象,而「數」就是事物變化的量度關係,任何事物的變化都包含著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如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就包含了季節、月份、日時等的數量變化關係。我們在運用八卦預測時,一般是按照用先天八卦的數,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的方位,即坎北離南、震東兌西,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巽東南進行推演和分析的。這即是《說卦》所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封相錯。」陰陽對立的八卦就這樣對稱平衡地統一於宇宙大自然中,相互交感,造化萬物。一定數代表一定的方位,代表著一定的象和理;一定的方位和象又對應著一定的數和理;說到底八卦的運用就是象、數、理在對應統一規律基礎上的有機推理和判斷,然後作出的結論。這個結論必須是符合自然、社會和人類發展變化規律的,那樣才能讓人相信,感到服氣,才始終充滿著生命活力,綿延不斷。 《易經》關於宇宙是一個對應統一體的哲學思想,是《易經》的綱領,是《易經》的精髓,由此又生髮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哲學思想,使整部《易經》充滿了哲學的智慧。《周易》是以對應統一的概念為基礎構建起來的體系。事物都是對應雙方的統一體。對應的雙方既相互依存、包含,又相互對立。「一陰一陽之謂道」,缺一不可。「陰卦多陽,陽卦多陰」相互包含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由此產生的萬事萬物無不相互區別、對立面又相互統一。對應統一的雙方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易」,就是變「生生之謂易」。《周易》整篇都是講變化的。《易》「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那麼什麼是「變化」呢?「變化者,進退之象也。」「闔戶為之坤,辟戶為之乾,一闔一闢為之變。」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天地因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很明顯,事物變化的原因不在外部,也不是什麼神秘力量的創造,而是在內部對應雙方的相互作用。同時還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或只動不靜的東西。文中說:「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廣生焉。」 動,是乾的屬性,但其也有靜的一面,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總之,這種由事物對立雙方「相推」、「相盪」、「相搏」、「相射」、「進退」、「屈伸」、「往來」、「闔辟』的矛盾運動而引起的事物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只能遵循「唯變所適」的法則去適應和改造世界,不可拘泥不變,「不可為典要」。只有這樣,才能爭取主動權,才能跟上時代潮流,有所創新和發展。

循序漸進論 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與發展都存在於生生不息的運動中,《易經》的陰陽理論揭示了宇宙萬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它的變化論也反映了宇宙萬物的存在發展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六十四卦的排序看出易經對萬物發展規律的認識。乾第一,先有天;坤為二,後有地;天地造萬物。屯為三,人與萬物共生,需要屯積,才能無憂;蒙為四,這個時候人處在蒙昧階段,需要教育;需為五,人有了進步的思想,就會有更為高級的需求,或者說要有大的需求;訟為六,有需求就會有爭訟……直到最後既濟六十三,未濟六十四,周而復始,循環往複到新的一輪開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遞進的。循序漸進是《易經》的「活」的思想之一。易經64卦中有許多卦都反映了這種思想,如漸卦、屯卦、蒙卦、需卦和咸卦等。首先從《漸卦》看循序漸進。漸,逐漸,漸進之義。與晉卦、升卦有相近之義。事物不可能靜止不動,運動與靜止是相對的,有停止必有前進,故在艮卦後面論述漸卦,以闡述事物循序漸進的道理。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等待、觀察、應時順勢的漸進過程,不是突飛猛進、一蹴而就的事。漸卦由上巽風和下艮山組成,巽為風、為木,木在山上生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漸成林,表示事物漸進發展。漸卦的卦畫排列與歸妹卦相反,漸卦與歸妹卦互為覆卦。從卦象上看,巽為長女,艮為少男,長女嫁於少男,成家立業,子嗣興旺,如小苗成才繁衍成林之象。物有變移,徐緩不速,如山中之木,是謂風山漸。《漸卦》卦辭說:漸卦,女子出嫁吉祥,利於守正道。事物發展循序漸進,如同女子出嫁按照禮數循序漸進水到渠成才吉祥一樣,處於正位漸進,前往會有功業。這裡用女子出嫁的循序漸進來比喻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古時女子出嫁,雖然男女不能謀面,但要通過六道程序才能完成: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女方出嫁,男方迎娶。六道禮數,缺一不可。這種漸進的過程,對男女雙方的家庭及為人也了解得八九不離十了。所以,這樣的女子出嫁吉祥,能獲得家庭的幸福美滿。《漸卦》爻辭從初六到九五都有漸進之意,從「鴻漸於干」、「鴻漸於磐」、「鴻漸於陸」、「鴻漸於木」、「鴻漸於陵」,表意說大雁從河岸逐漸向高的山陵棲息,分明是在揭示事物循序漸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漸卦》啟示我們,事物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事物的成長都充滿了神聖和莊嚴,都必須遵循從芽艱難、成長磨難、大象生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過程。事物成長的過程,就是事物經受磨練、煎熬、挫折折磨的過程,在煎熬中成長,在折磨中進步,在進步中發展。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我們應該時刻記住日本名將德川家康的一句名言:「人生必須背負重擔,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蒙卦是說教育的,教育是有規律可循的。它強調教育必須針對受教育者的情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蒙卦為坎下艮上。「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水蒙,萬物生長之後,矇昧無知,需教育開化。從卦象上看,水在山下,山為水汽所掩,蒙蒙然。或曰,山下有險,從而停滯不前,不知所措。蒙卦說的是教育問題,蒙卦啟示我們:人如果不學習,即使天生有耳目口,但如同聾子瞎子和口吃者一樣。佛也有雲,一切苦來自於無明,來自於痴,沒有智慧就會寸步難行。從互卦看,下互卦為震卦,象徵多問好學,上互卦為坤卦,象徵循序漸進。如果說卦象上的艮為我們需攀登的學習高峰,那麼也該知道學無止境,山下的水為學習途中的障礙,那麼我們就要努力跨越。孔子周遊列國時,指出管理國家就是兩點:富之,教之。如何富之,要修養屯德,如何教之,要修養蒙德。我們的國家也正處在這樣的階段。初六,為發矇階段,要用典型的力量激勵人,用規章紀律來約束人。九二,包蒙,代表教育的廣泛性,九二陽剛且得中正,代表學習初有所成。六三,雖與上九呼應,但乘九二陽剛,象徵叛逆期,學習中虛浮冒進,不能有成效。六四,困蒙,處在六三和六五之間,遠離陽剛,學習中迷茫不前。六五,童蒙,居上位且得中位,且上乘上九,象徵奮發好學且能謙順虛心,學有所成。上九處高位且失正,學習偏離了正軌,是兇險之象。對比我們的學途,幼兒園老師用戒尺規範我們,由此在上小學時,有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進步,上初中人開始叛逆,浮躁冒進,上了高中,會覺得前途茫茫,這時候要保持奮發向上的態勢。上了大學研究生算是學有所成,仍要注意謙順虛心,而且時刻牢記,學習不能鑽牛角尖,不能把學慣用在了歪門邪道上,要謹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要求,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狠下功夫。  作為擔負著教育責任的領導和老師來說,要謹記蒙卦的忠告。初六告訴我們要制定規範,九二告訴我們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六三告訴我們要發揮被教育者的主動性,六四告訴我們要注重教育環境,六五則說的是教育系統化的問題,上九強調教育方式的適中,不能偏頗。作為受教育者,初六告訴我們要用榜樣激勵自己,九二告訴我們有了成績不能驕傲而要更上一層樓。六三對應好學,只有好學才能事半功倍,六四說的是環境問題,外環境不能改變,那就要主動給自己加壓,改變自我,六五強調了學習的兩個精神,一是要奮發,二是要虛心。上九則說明學習要掌握分寸,不能偏頗。 《易經》漸卦、蒙卦等卦闡釋的是循序漸進的哲理。天下任何事情,無論是天地運轉,還是自然界生物進化,還是人世間的各種發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以急躁冒進。如果剛強過度,急躁冒進,一意孤行,輕則脫離環境、脫離群眾,陷入困境;重則功虧一簣,身敗名裂。無論是從事某項事業,還是個人的發展進步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好好把握機遇,既不喪失大好時機,也不急於求成,弄巧成拙。現在很多人想當官,成就大事,有一番作為,這並不是壞事。關鍵是當官也要一步一步,穩打穩紮,積累經驗,修養道德,學識淵博,飽經風霜,德才兼備,才能勝任一方,造福百姓。決不可急功近利,甚至採取不正當手段的手段獲得。那樣,即使獲得了官位,由於來路不正,也難以長久,更不會給社會、給百姓帶來福祉。

趨吉避凶論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反映了人們趨利避害,趨吉避凶的心理和行為。吉凶總是與人相伴的,只不過是吉凶的程度不同而已。人們都期待自己吉多一些,凶少一些,能使吉緊跟,凶遠離,即使遇到凶也能夠逢凶化吉。《易經》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告誡人們,為人處事切記盲目自信,妄自尊大,一定要有憂患意識,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乾卦的「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修德進業,自強不息」是憂患意識的具體表現。《否》卦中「否極時憂在先,否傾時喜在後」、「歡樂時別忘乎所以,悲劇降臨時別無可奈何」的道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道理;儒家「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道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等等,都告訴人們要有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易經》為什麼能夠幫助人們趨吉避凶呢? 第一,把握事物的轉化規律才能轉危為安。《易經》的太極蘊含著事物轉化的規律,即凡事盛極必衰,衰極必盛,否極泰來,這就啟示了我們任何事物都存在著轉機。第二,預見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居安思危。《易經》的開門兩大卦涵蓋的就是事物的轉化規律。《易經》中高度強調憂患意識,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這就是「防患於未然」,也就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第三,要善變才能趨吉避凶,變的時機成熟了不變就是保守,就是倒退,那是要受到規律的懲罰的。所以,該變時一定要變,而且要知變善變,不是被動的變。第四,《易經》中有許多卦是教我們怎樣趨吉避凶的。如《易經》著名的遁卦,遁,即隱遁,其中就蘊含有趨吉避凶的智慧。《易經》說:「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就是說,該避開的時候就要避開,不該避時就不避,何時避開,能否把握好避與不避的度,這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分。《易經》在坎卦中告誡我們,一旦陷入陷阱或險境要掌握幾個脫離凶境的原則:首先要避免陷入;一旦陷入險境,要要靜待時機,就是冷靜分析,尋找脫險辦法,把握脫險的最佳時機。  《易經》從第一卦乾卦的上爻就明確提出「亢龍有悔」,揭示了物極必反的哲理,到「泰」卦和「否」卦,更進一步闡述了「泰極否來」、「否極泰來」的哲理。在《易經》64卦中,除了上卦為「艮」的卦外,上爻的卦辭基本上都體現了物極必反,相對來說都是不吉的。艮為止,停止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轉機,因此上卦為艮卦的上爻,又都是比較吉利的,這也符合物極必反的道理。泰卦《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地天泰,履之後,得泰,泰為大,為通泰,吉祥之意。地天泰,陰在陽外,象徵陰陽交合,萬物生長。比作一個人,內剛而外柔,也是吉祥之象。看看互卦,下互卦為兌,代表喜悅高興,上互卦為震,代表生機勃勃。初九,拔芭茹,草連著根,代表團結一心。九二,包荒。九二陽剛處於中位,心胸寬廣,行事果斷。九三,無平不陂。登向成功巔峰必將經歷坎坷崎嶇,所以要未雨綢繆。六四,翩翩不富,要與比鄰相互信任。六五,帝乙歸妹,講誠信,且處理好矛盾。上六城復於隍,代表泰境即將過去,已是岌岌可危,此時要居安思危。如此看來,在泰境中該注意什麼呢?其一要講團結,近君子遠小人。其二要寬容大度,勤奮精進。其三要敢於挑戰困難。其四要講誠信,對人坦誠。其五要正確認識矛盾,並處理得當,最後則要時刻想到,君子泰而不驕,處泰慮否的道理。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擺脫不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益到損,最終又消亡的命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得意時莫忘形,失意時莫哀怨。按照佛的說法,其實,性空緣起,緣起性空,萬物性本空,何必執著不放。否卦《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天地否,泰極否來。從卦面上看,天在上,地在下,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陰陽相悖,為阻塞之象。或比作一個團體,陽為領導層,陰為群眾,陰陽遠離,為蕭條之象。比作一個人,內小人而外君子,是真小人偽君子,這樣的人可謂萬人皆厭。從互卦上看,下互卦為艮卦,在否的境地要懂得知止。上互卦為巽,同樣也要懂得避讓。否和泰是互為綜卦,從大的方向來看,講的道理也是相通的。打這樣一個比方,陰爻為小人,陽爻為君子(當然君子小人沒有嚴格的界限,當時當位即為君子。),初六,拔茅茹,代表在否境之初,惡尚未形,對小人而言,此時要改邪歸正,回歸正道。對君子而言,要與有志之士團結一心,等待時機。六二,包承,六二得中正,小人當道,如日中天。小人可以猖獗一時,但作為君子,此時切不可與之同流合污。六三,包羞,小人野心勃勃而力有不足,不知羞恥,此時已有矛盾轉化的氣象了,作為君子要找准機會,蓄勢待發。九四,有命無咎,九四與初六對應,象徵力爭改造小人,同時做到志氣剛強,態度謙遜。九五,休否,作為九五之尊,有責任有義務果斷採取措施休止否之局勢。但同時要心存惕懼。小心謹慎。要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打擊小人勢力危險異常。上九,傾否,此時閉塞局面已經破除,此時要順應自然,當有喜悅之象。否與泰是互相轉化的,在泰境中保持謹慎,在否境中守持真理,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無妄卦也告訴我們趨吉避凶的智慧。天雷無妄,雷在天下,雷為天代言,若順應天道,自然無妄,若拂逆天道,也會受到無妄之災。所謂陰陽平衡就會無妄,從互卦上看,下互卦為艮,知止才能無妄,上互卦為坎,不順天命會有兇險。怎樣做才能無妄,就是要順應天命,天道乾,所以人要精進,要努力。無妄的關鍵還是在動機無妄,所謂動機是源頭,思想無妄,念念無妄,怎麼會有無妄之災呢?這就是佛菩薩說的時刻做到「善護念」,才能「明心見性」。初九,無妄,要無虛詐,不妄為。六二,不耕穫,按規律辦事,安順守命。六三,無妄之災,六三不中不正,鼓噪冒進,張揚不已。九四,可貞,保持貞正的品質,剛柔相濟。九五,無妄之疾,注意掌握分寸,把握好度。上九,無妄,要做到守靜應變,回復正道! 綜上所述,面對無妄之災,我們要心正,不虛偽,回復正道,還有就是得當處理,守靜應變,把握好分寸,按照規律辦,就不會有錯,也不會有凶事出現。否則,好事也會變壞,小錯就會釀成大錯,凶也就隨之而來。當我們面臨困境和兇險的時候,只有等待時機,勇於拼搏,克服困難和兇險,就能化不利為有利,化兇險為平安。這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千萬要記住「泰極否來、否極泰來」,事物的好壞是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的道理,知道順應時變,趨吉避凶,成就美好事業和未來。人只要沒有那麼多的不切實際的「妄」想,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憂,更不會有那麼多的「吝、咎、凶」,就能平安快樂並幸福地生活著。

當今史學家們稱《易經》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貫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著自然、社會與人生軌跡的大智慧,始創與聖人伏羲神龍,周文王重演,孔子修編,朱熹傳承……它融會了陰陽、五行的自然規律,對立與統一的法則。它上論天文,下講地理,中談人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從帝王將相如何治國到百姓如何處事做人等等,可謂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所不包。學習易經是開啟心靈智慧的哲理。因為《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它是說《周易》這部書實際上包含了聖人的四個方面可供人們去學習的道理和功能:想要用它來指導自己的語言和說話藝術的人,可以直接學習它的文辭;想要以它來指導自己行動的人,就要學習它的變易特點;想要用它來指導自己製造工藝的人,就要學習它對形象的把握;想要用它來算卦的人,就要學習它的占筮方法。今天我們學習《易經》,到底應該從中吸取那些有益的營養呢?那就是要學習借鑒《易經》留給我們的「活」思想。具體說,就是「七論」:發展階段論、和諧穩定論、對應統一論、循序漸進論、趨吉避凶論、為人做事論和變革創新論。

發展階段論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發展變化的,發展變化充分體現了發展階段論。《易經》對物質的發展變化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六十四卦的編排順序就充分體現了自然界的發展變化。如上經三十卦,始於天(乾)地(坤),終於日(離)月(坎)。把事物的變化寓於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飲食、訟代表爭執,師代表示搶奪,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積蓄力量,履代表從前慎後……,剝代表消落,復代表回歸,頤代表舒坦……其實質是代表事物由誕生、發展、狀大直至消亡的全過程,完完全全的體現了發展論的觀點。下經三十二卦以人相喻,始於咸(少男少女相合),恆(夫妻持之以恆),終於既濟(完成),未濟(未完成),中間二十八卦組成十四對矛盾運動,一動一靜,一分一合,體現了人生的進退、得失、生養等發展變化歷程。

《易經》中不僅卦名包含著發展階段論,每一卦中從初爻至上爻也體現著這種思想,最直觀的例子莫過於乾卦爻辭。乾卦六爻、爻辭分別為: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九四:或躍在淵。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反映出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走向衰落、滅亡,即從有到無的發展變化過程。其它各卦,從初爻至上爻都能找到這樣的思想包含在其中。乾卦是一個不斷前進的卦。孔子說,乾卦叫做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所謂天行健就是天地萬物的運轉是非常穩健的,無論你是否喜歡他存在,它都是客觀存在並發展的。如果君子(包括所有人)要在世界上活下去的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自強不息。   潛龍勿用—--是最初的階段,說的是這條龍胸懷大志,有吞吐宇宙之勢。而且有潛能,具備成長的基礎。只不過這一條龍剛剛在發展過程中,所以不可以重用,重用潛龍就會驕傲,驕傲就會有問題。當個人勢力不足、時機未到的時候,應該努力學習,應該加強自己各種各樣的技能,而不是到處拋頭露臉、到處宣揚。如果過於宣揚和囂張,被扼殺的機會就會比較大。它告訴我們,才能要內斂,不可外顯。如果到處顯示你的才華就有麻煩。潛龍不能夠大用,所以,做人不可自恃身份,要從低姿態做起。個人在潛龍狀態,應該制訂生涯規劃,定下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步驟,千萬不要強出頭,也千萬不要太過於囂張。見龍在田—--初露才華,為人賞識、欽敬,開始有追隨者。這個時期,初建事業,但功業未見,還需磨練。面對創業的好時機,要開始組織資源,尋找動力,伺機待動,蓄勢待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惕龍若厲----意思是,如果君子終日乾乾,就算天黑了也不怕。做人要有戒懼的心態,做到勤奮、守業、警惕、親力親為,不輕率大意,不掉以輕心,要有危機感。面對成功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人在惕龍的時期,個人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期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躍龍在淵----躍龍就是說這一條龍已經不甘在山溝里,要躍過山溝,要跳出「龍門」,去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面對突破性的時刻,我們不能猶豫不決,必須下定決心,當機立斷。關鍵性的決策需要大智大勇,大取大舍,敢贏敢輸。通常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都是面對逆境、困境和不確定。這個時候往往膽識比見識重要,見識比知識重要。飛龍在天----這條龍已經飛上天空了,就好比成功的領袖,事業登上高峰,理想得到實現。亢龍有悔—--這條龍太過亢奮,太過驕傲了,所以將來會後悔。因為你每次都正確,所以你就開始自滿、自大、頑固。很多人到這個地方就不能夠突破自己的盲點,老是想著過去的業績。這樣就會趾高氣揚,目空一切,剛愎自用,但是物極必反,必然走向失敗。所以,個人發展,還要懂得安身立命,急流勇退。

乾卦的六爻可以對應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從年齡上說:20歲以前讀書時為潛龍,當潛心學習,韜光養晦,積累力量,盡量不要拋頭露面。20歲參加工作為田龍,人生經歷第一次重大轉折,堅持立身中正的美德,謹言慎行,就會取得成績,贏得領導和同事的了解和信任。30而立對應惕龍,30歲是人背負責任的時段,要時刻保持上進,踏實肯干,經常反省,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才能沒有過錯。40歲事業有成對應躍龍,繼續奮鬥,可進可退,自由自在,沒有過錯。50歲到達頂峰對應飛龍,這時候要親君子遠小人,才能利見大人,保持良好態勢。60歲功成身退對應亢龍。要知進退存亡,不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才能不悔,有一個好的結果。

個人的發展是這樣,單位發展是這樣,社會和事業的發展亦是如此,必須遵循事物發展階段性的規律,穩打穩紮,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於求成,一蹴而就。否則,就會是欲速則不達,甚至會弄出亂子來,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損失。

為人做事論 《易經》是一部研究如何做人做事的宏篇巨著。它著重論述了做人的標準有三,那就是:自強不息具備乾德,厚德載物具備坤德,居安思危具備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負,要有自己的事業;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納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於創新的精神。那麼做事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知文史、懂哲學、用科學、善預測。「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意思是說,如果人能夠善於觀察事物並能通過事物的表象看到內在的規律,能夠根據事物的變化採取適當的措施和行動,那麼就象有老天保佑一樣順利無憂。要做到這些,就不得不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觀察,就是面對任何問題任何事情都必須先要進行觀察,而觀察是全方位的,越細越全面越好,為分析打下基礎;二是要深入分析就是根據觀察的結果,進行有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整理剖析,然後得出一個結論性的意見;三是科學決策,就是根據分析的結論研究制定解決的方案及其具體的方法措施。這是一個做事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一個尋求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過程。我們做任何事都必須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失誤,做到無往而不勝。同時,我們從易經里還可以感悟到,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關鍵在於虛心、誠信、承擔,就是要虛心做人,誠信做事,勇於承擔責任。做到了這三條,還何愁成就不了事業,沒有一個錦繡的前程呢? 虛心。謙卦的《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說白了就是天道下濟,普照大地,將光明帶給人間。地道謙卑,因為不自滿,所以積極上進。上天知道虧盈而益謙,月滿則虧,月虧則盈。大地知道變盈而流謙。水處高處滿溢了就會流向低谷。鬼神知道害盈而福謙,不喜歡盈滿而會福佑謙遜者,人世間知道惡盈而好謙。驕盈人人憎惡,謙虛人人尊敬。因為謙卑,所以高大,越是謙卑,越是不可逾越。再一次強調,君子的謙德要一以貫之。《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稱物平施是指謙虛使人穩重。人們獲得大有的豐收之後,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才不會招忌惹禍,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所有大有卦之後,為謙卦。地山謙,地中有山,內在崇高,外在柔順,是為謙。或曰,艮在內而性為止,坤在外而性為順,象徵居「大有」而與人共之。謙卦是64卦中唯一的6爻皆吉的卦,謙德影響了中國歷史文明幾千年,已早早融入了我們的基因,現代社會謙虛的品德逐漸削弱了,這很值得思考。謙卦告訴我們,謙虛要一以貫之,從這點也可以分辨小人與君子,君子的謙虛是始終如一的,而小人的謙虛可能只是偶爾為之,或為功利為之。當然這裡的一以貫之含義有個,一個是時間空間上的始終如一,始終堅持。另一個是不問結果,即使虧於一時,也不改初衷。有能力有內涵才談得上謙虛,如果沒有內在的高度和幽深,外在的柔順和承載就不是謙虛,而是窩囊。越是謙虛,就越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微弱,就越會上進不止。謙虛使人上進。謙虛的人會勤奮的勞作,會有功勞,即使如此,還能做到謙虛謹慎,這樣才會顯得更加的偉大。沒有功勞,沒有辛勞的謙虛不是謙虛而是心虛。謙虛但也要講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守正,就是要上進,不能為了表面的謙虛喪失原則,喪失人格,原則面前,可以據理力爭,在公平競爭面前,可以去發揮。 誠信。中孚卦《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適當的節制要以誠信為根本,故節後為中孚卦。風澤中孚,澤上和風陣陣,與澤水相感相激,是為人虛懷若谷能相互感應,或曰:舟在澤水之上,暢通無阻,為誠信,萬眾一心之象。或從卦象上直接看,中孚的中間兩爻為陰爻,兩頭的四爻為陽爻,是為中孚。初九,虞吉,誠信讓人感到心安。九二,鳴鶴在陰,誠信能團結眾人。六三,得敵,沒有誠信,就會四處樹敵。六四,月幾望,忠於職守,誠懇辦事,終會有終。九五,有孚攣如,用誠信來感召天下,維繫共同的利益,這是為人君的職責。上九,翰音登於天,把誠信放在嘴邊,卻不遵守,嘩眾取寵,必將招到報應。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感情淡漠,互相之間只剩下了利益角逐,特別是從商的人,為了利益可以什麼都不顧,假煙假酒,假藥,黑心食品,黑心衣裳,誠信之道,已經喪失殆盡,古人在易經中專門設此一卦,也是著重強調其作用。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這個根本不能丟棄,否則,可能會獲得眼前的利益,但從長久來看,必定會獲得報應,失去很多 。  承擔。坤卦的《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坤卦卦辭以牝馬作比,因為牝馬同時具備了忠貞、柔順、堅強的特徵,如此,才能擇善而從,即使先迷,但得主後就會無往而不利。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是最寬容的了,能包容萬物,美好的,醜陋的,純潔的,污垢的,都能承擔,都能被容納和化解。為人要學坤卦厚德載物的智慧,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也反襯了君子的德行之廣大。坤卦所說明的道理與「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佛家思想異曲同工。《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乾代表主,坤代表輔,人生在世,時刻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更多的時候,我們扮演的還是坤的角色。因為當主角的畢竟是少數,如何當好配角?這就需要修坤德。虛心地順從上級、師長,切勿急於求成,勉強出頭,導致事倍功半。在人微言輕之時,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並能見微知著;在當時當位一切順利之時,更要效法自然修德養性;在有一定職位,當蓄勢待發之時,要學會隱忍,不貪功,不自傲;當處境不佳,下擠上壓時,需謹慎小心,保全自我;當形勢安定,眾人愛戴之時,要因勢利導,行中道,而謙恭下士;當事物發展到頂點的轉化階段,不能迂腐,而要思變。所有的一切,當然要以用六的爻辭作為根本,那就是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佛講因果,是前生、今世、來生的因果,而孔子作的《文言》中也講因果,說的是父輩、自身、兒女的因果。無論如何,因果關係是肯定的真理,有因必有果,看到因,就要想到果,在這個意義上,學會思考,學會以一葉知秋,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知道了因果關係,我們就該時刻謹言慎行,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起心動念皆是因,所以要時刻反省自我,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恪守誠信,勇於承擔的修持和品性。 變革創新論《易經》主張變革創新。我們大概不敢相信,三千年前的《易經》就會有這樣先進的思想,但這是千真萬確的。《易經》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湯武革命指成湯滅了夏,建立了殷商盛世,周武王滅了商紂,開創了西周盛世,中國歷史上這兩場革命,都是奴隸制向封建制社會的變革。《易經》認為這兩場推翻舊制度的革命是順天意、合民心的,所以堅決支持和擁護。這充分證實了《易經》是支持社會變革創新、主張革命的。《易經》的變革還主張改革,如說:「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這就是破舊立新,因為鼎是權力的象徵,革鼎意味著改朝換代,推翻舊制度,重立新綱紀。因為沒有創新,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只有創新才有發展。《易經》的核心思想是「革故鼎新」,一切舊的都必然被時空遺棄,不能刻舟求劍。變革的新思想使易經永葆青春,充滿生機。儒家在保守思想中學習易經,是不對的。儒家是復古的,易經是革新的。這是完全不同的思想。道家順其自然符合革故鼎新的思想,但是道家也是復古的,退回到少民寡國的時代,老死不相往來。所以,易經永遠是「新」的,「新」是易經最顯著的特點。學易經就是要與時俱進,永遠不保守,永遠不執著什麼,永遠唯新是見,思想和行動都不斷革新變化。新者生存,就是適者生存。誰保守,誰死亡。這是自然法則。一切存在都是變化為新的品種,新的生命才能符合自然。「新」是易經的核心。學易經的人都是「新」的崇拜者,是舊的摧毀者。「新」中集合了原創性,變化性,發展觀。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在「新」,但是封建社會幾千年把保守作為守舊思想,反對「新」,新人,新思想,新的都要遭到家庭,社會的打擊。中國文化在2000年中走保守之路。改革開放後才是新人,新思想的興起時代。鄧小平是新思想的最有力的支持者,與現代化,國際化的接軌,使中國人看到世界的日新月異。保守思想現在還有苗頭,並沒有銷聲匿跡,在一些人的頭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我們首先來看革卦告訴我們的道理。革卦的《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澤火革,澤在火上,水火相息,是為革。或曰,中女在內,少女在外,一個家庭里是姑嫂關係,姑嫂不和,要革新才行。初九,鞏用黃牛之革。要改革,就必須鞏固基礎。六二,巳日乃革之,上下有呼應,把握時機很重要。 九三,征凶。改革要取得民眾信任,統一思想,三思後行。九四,悔亡。要建立起新的規範。九五,大人虎變,改革要有透明度。上六,君子豹變,改革不僅要換新的面貌,更主要是要革心,要適應新形勢。變革之道是自然規律是歷史必然。一個國家,一個團體,一個人,都不斷要修正。國家要進行改革創新,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各種制度都在不斷改革;一個團體,要發展,要創新,也要不斷嘗試改革;一個人更是如此,做人就是要不斷修正自我,做錯了就要痛下決心改正,做好了就要鞏固發揚。如果不改革,則腐化蛻變後就面臨要經歷革命的危險,朝代的更替,家族的興衰,都是如此!  鼎卦說的是變革之後要建立新的穩定的秩序。鼎卦的《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革舊鼎新,革後為鼎卦。火風鼎,木上生火,是為烹煮之象,是為鼎,或曰,鼎卦的象很像是一個鼎,初六為鼎足,九二九三九四為鼎腹,六五為鼎耳,上九為鼎杠。形象至極。初六,鼎顛趾,破才能立,將舊的廢除,正是為新的做準備。九二,鼎有實,引起嫉妒,要辨明是非忠奸,不怨天尤人,慎而又慎。九三,鼎耳革,把握時機,按規律進行。九四,鼎折足,人是革新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居上位的改革者制定規範者,用人之道不可不慎。六五,鼎黃耳金鉉,處君位的六五做到了貞正,無不利。上九,鼎玉鉉,鼎新的成果已顯現,澤被天下,吉。革卦強調的是由靜態向動態的轉化,革命,是為了推翻舊秩序。而鼎則是強調由動態向靜態的轉化,鼎新,是為了建立新秩序。所以,象傳中說:正位凝命,說的是要建立新秩序,居上位者要各安其命,且要使百姓大眾做到安身立命,只有如此,才能談得上去建立新的穩定的秩序。 《易經》的變化求新,其哲學思想是,新,是存在的最大的適應性。新者生存,自然摧毀舊的,腐朽的一切,保留新的,先進的一切。這是易經的哲學思想。不變化,就是死亡,死亡就是變化的終結。易經給世界的文化生命就是永遠-----革故鼎新。所以易經永遠是年輕的,如嬰兒之未孩。如太陽之初生。易經的偉大貢獻是----革故鼎新,物極必反。腐朽的一切都是事物的極端狀態,這是變化的關鍵。但是易經的鼎新思想不是胡亂求新,而是按照階梯循序漸進,變而不亂,亂而有序,大道並行不悖。所以學習易經是取得新的文化精神,新的文化生命,新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但是歷史的事實是,中國有易經而保守思想嚴重,西方無易經而求新思想激烈。中國是理論的建樹者,西方缺少中國理論的實踐者。由此觀之,變革創新不僅是易經留給我們的「活」思想,也是新時代的「主旋律」,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富強的強大動力。停滯守舊沒有希望和前途,變革創新才充滿生機和希望。我們都應該做一個改革創新的促進派,而決不能做阻礙時代前進保守派。


推薦閱讀:

仕女圖在歷代的發展
道教符籙派的發展
中國工業「智造」的十大發展路徑
陳鑫:中國太極拳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TAG:發展 | 穩定 | 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