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曾想過做聖人
我從未曾想過做聖人
文、沈徹
昨天我更新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件事,在高鐵上,我順手幫助旁邊一個中年男士扔垃圾、拿雜誌,他一句謝謝都沒有,似乎我的幫忙是理所應當。我對這種現象發表了一下我的看法。有些朋友留言批評了一些中肯的看法,也有朋友提出了一些疑問,我覺得都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但是,也有些朋友誤會我,以為我對人家沒說謝謝耿耿於懷,告訴我說幫助別人是不求回報的。
我為什麼會對人家沒說謝謝耿耿於懷呢?如果他說一句「謝謝」,我身上不會多長一塊肉,也絕不會增加一分錢,除了我當時瞬間的心情愉快之外,我不會得到一絲一毫的好處,也絕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損失,因此,我實在不知道他沒說謝謝就能夠至於我對他耿耿於懷的原因和理由。我寫文章的目的單純是對於現象的分析,我的分析和邏輯可能有些朋友認為並不中肯,這很正常,我也完全能接受,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我對這個人心有芥蒂。當然,我並不責怪這麼想問題的那些人,這也是一種現象。
並且,這也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當我們在某種特定的場合下講道理的時候,就有人來質疑你的動機。如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美國的好話,我認為美國是世界上對中國最好的國家,從歷史上看,美國沒有侵佔過中國一寸土地,慈禧太后跟西方列強宣戰,最後失敗,簽訂了辛丑條約,美國是第一個把多餘的賠款通過捐助留學生、捐建學校等方式退還給中國的國家,抗日戰爭美國是幫助中國最多的國家……有人就此則質疑我的動機,甚至懷疑我拿了誰的好處;再比如,我經常說,給中國帶來最大災難的不是自然災害,不是外族入侵,而是中國人自己,從歷史上看,中國人屠殺中國人屢見不鮮,死亡人數遠遠超出外族入侵的死亡人數……有人就此質疑我是不是對自己的民族沒有感情……
對於這種質疑,我是無言以對的。我相信很多朋友都面臨過這樣的質疑。你在講道理,他質疑你動機不純,你在擺邏輯,他認為你是個斤斤計較的小人。在《羅伯特議事規則》里,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質疑動機,因為動機不可證」,就此可想而知,西方國家也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然而,如果要對具體的問題有具體的認識和深度的觀察,質疑講著道理的人的動機是毫無邏輯的,無助於解決問題,更無助於認清事實。我的文章的本意是那一代人受權力的熏陶,在一元化的世界裡生長成人,他們沒有對領導之外的人說謝謝的習慣,這是一個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夠依靠時間。有人卻說:幫助別人是不求回報的。您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您從哪裡看出我幫助別人求回報了?顯然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討論現象,討論問題時,為什麼變成了討論作者呢?我實在是一臉懵逼。
既然談到了幫助別人的問題,我不妨談一談我對於幫助別人不求回報的看法。我的基本觀點是:我希望建立一個社會底線,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力,就我個人而言,我從未想過要做聖人,而是在一個有底線的社會裡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幫助與不幫助他人,只是一個選擇而已。
因為,聖人,從來都不曾真正改變過這個世界。且不提我們所認為的聖人,孔子孟子等是不是真正的聖人,退一萬步講,社會是否真的需要他們呢?莊子說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當我們真正願意正視人性中的弱點時,即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道理,要讓社會變得美好,問題不在於如何去消滅人的自私,而在於讓人的自私能夠有恰當的窗口得到釋放。倘若我們每個人都不自私,我實在是想不通世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意義何在?因為有享樂的自私,我們才有了電腦,手機,汽車,等便於享樂的工具,也因為有享樂的自私,我們才有了酒吧、ktv等等享樂的場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就可以說是為了滿足人們多樣化的自私而存在的,一個人人都有佛陀境界的社會是不可想像的,我想如果真是那樣,人類應早已滅絕,因為佛陀是不會去自己鑽木取火和種地的,孔子也是不去做這等事情的,孔子認為種地是一件很下流的事情。
在歷史上,人類的很多思想誤區就在於希望消滅自私,建立烏托邦的理想世界。可是烏托邦的畫餅恰恰又是極度自私的人們所幻想的事物。大家不妨想想,我們渴望天堂,但是誰幻想中的天堂里,自己還在勤勤懇懇每天為他人辛勤工作12個小時呢?
所以,一個理想的社會絕非是幫助他人不求索取的社會,而是正視人的自私,能夠讓人的自私能夠恰當釋放,不至於傷害他人的社會。這就要求人與人之間能夠有一個基本的相互尊重,互相尊重人格與尊嚴,人際交往中能夠彼此不讓對方感到冷眼和鄙視。倘若我們在社會中總是碰到幫助別人連句基本的謝謝都聽不到,卻用幫助別人不求索取來麻痹自己,這不是太可笑了嗎?
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幫助別人不求索取並不一定讓對方真正得到實惠,反而有可能讓對方變的更加懶惰和極度自私。聽說過一件事情,有人因為不缺衣食,免費為街區的人們理髮,這就造成了其他的理髮店生意冷落,而很多本來不需要理髮的人三天兩頭就來找他剪頭。你的免費是好心好意,結果卻造成了這種狀況,不得不說這是很值得反思的一件事情。
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看,無非是四種關係,捨己為人,損人利己,損人不利己,利人利己。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顯然不會使得社會更好,但捨己為人也並非是能夠推廣到全世界的行為,一來捨己為人不符合人性,二來捨己為人有可能把他人培養成一個糟糕的人,所以最好的能夠推廣開來的模式是利人利己,既符合人性,讓他人受益,自己也能夠有所回報。
我從未曾想要做一個聖人。我知道我的身上有無數缺點,有時候我知道我說話也非常刻薄,身在這俗世,我也自知有些想要追求的俗物,比如有經濟能力的人可以給我的文章有所讚賞,這就會讓我非常高興,並且更加有寫文的動力。
我從未曾想要做一個聖人。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不想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幫助別人,我的生命也需要精彩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我希望能夠得到最基本的人的尊重,我希望這個社會能夠建立一種制度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符合利人利己,不通過損人利己的方式讓自己達成目的。這種希望過分嗎?
【作者微信號】shenches
轉載本文至朋友圈等渠道無需告知本人。
關注公眾號:沈徹
有關自由 有關邏輯
有關永遠跳動並沸騰的心臟
推薦閱讀:
※從樂入樂06聖人的血淚
※大而不當「康聖人」
※同是維新志士,為什麼只有「康聖人」一直被黑?
※五教聖人史簡述 二十四首
※誰是與孔子齊名的東方聖人 ?
TAG: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