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放手的父母,永遠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作者:歆小迪?(爸媽精讀主筆)

01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媽媽去加拿大看17歲兒子,深夜滿臉淤青逃下樓」。

這個17歲的杭州大男孩彬彬,家境殷實。

一年前,高一,家人把他被送到加拿大讀高中,因為自理能力較弱,就寄宿在了別人家中。

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總歸有點不適應,無論是他還是父母都覺得,適應一陣子就會好了。

然而,時間一長,開朗的彬彬變得話很少了。寄宿家庭會也時不時地嘲諷他。

「英語一點進步都沒有,也不知道有沒有認真學。」

「生活能力這麼差,以後怎麼辦?」……

這些話,他也憋著不和家裡說,都是自己消化。漸漸地,他不吃飯,不洗澡,更是被人家嫌棄了。

閑話傳到了國內,彬彬的媽媽實在不放心,推掉手上的生意,來到加拿大,把兒子接到了加拿大的親戚家裡,決定陪讀。

這也絲毫沒有改善彬彬的狀況。

他在學校里和同學相處不好,便開始厭學。

一天晚上,媽媽正在睡覺,深夜突然睜眼,發現彬彬就站在床頭。

然後,彬彬掐住媽媽的脖子,還對她一陣毆打。

滿臉淤青的媽媽逃到了樓下的保安室,將就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兒子看到媽媽臉上的傷,一臉無辜。「媽媽你怎麼了?」

這下,媽媽才意識到,問題大了。

她幫彬彬結束掉在加拿大的學業,回國看專業醫生才知道兒子情況屬於抑鬱症的一種。

本想讓孩子見見世面開闊一下眼界,不想卻害了孩子一生。

一個孩子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這對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如果不能很好地應付,極易產生自卑、孤獨、抑鬱等負面情緒,從而造成心理問題。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自理能力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卻常常被很多家長所忽視。

他們覺得學習是關鍵,至於自理能力孩子大了自然就會了,可事實真這樣嗎?

02

大家還記得「東方神童魏永康」被退學的新聞嗎?

13歲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17歲時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她的母親在「智商」教育上確實一路凱歌,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他插手。

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都高中了,還親自給他喂飯。

「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親一手包辦,「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然而,當魏永康脫離母親的照顧後,完全「失控」: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間不打掃,屋子裡也臭烘烘,襪子臟衣服到處亂扔;不記得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

最後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我心想,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不曉得他已經形成習慣,改不過來了。」

魏永康的母親可謂老淚縱橫、悔不當初。

這就印證了蒙台梭利所說的話:「我們習慣服侍小孩,這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種奴化,而且也是危險的。」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中的「寶貝」,照顧子女也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但切不可「過度照顧」,否則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

曾經有一對父母怕兒子在美國不適應生活,在兒子去美國留學的前半年,就把飯菜都做好冷藏好再寄給孩子。

別的留學生都會做簡單的飯菜,而兒子連蛋炒飯都不會,除了父母寄過來的飯菜,就只能吃外賣。

美國《紐約時報》曾報導,許多大學新生的父母陪孩子報到後,因擔心孩子而在校園裡徘徊不願離去,甚至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以便隨時提供協助。

《紐約時報》甚至形容,多年前引起全球熱烈討論的「直升機父母」,已經升級成更為貼身且難以擺脫的「魔鬼父母」了。

這話或許刺耳,但確也是事實。

古語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果想讓孩子健康的發展,就要讓他們樹立自理生活的意識,凡事自己動手,只有他們自己動手,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03

去年9月份,「寧波一小學半數孩子在食堂不會剝蝦:在家有人喂我」的新聞上了頭條。

新生開學第一天,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一年級400多個孩子一溜煙地走進食堂,開始了學校食堂的第一餐。

當天的菜很不錯,四菜一湯一水果,其中菜有紅燒肉、包菜、蝦、花菜,蝦總共有三隻。

只是面對蝦,不少同學都傻眼了,看著大蝦,半數孩子都無從下手?。

一個小朋友拿起蝦看了看又放下了,然後小舌頭舔了舔嘴唇。

校長半個小時逛下來,不會剝蝦的孩子佔了一半。很多小朋友都是一副表情:明明很想吃,卻無從下手。

三隻肥美的大蝦,放在餐盤裡,居然很多孩子無動於衷……

不知道這三隻蝦是什麼感受呢,它們會失望?會難過?還是有些小慶幸?

在吃飯過程中,校長還注意到一個事情。

有個別小朋友吃飯足足花了50分鐘,追問為什麼吃那麼慢,孩子回答倒很坦誠:「在家裡是有人喂我吃飯的。」

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都太過溺愛,簡直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凡家務事,不管大小,都不讓孩子沾手,導致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把孩子培養成了依賴、懶惰的低能兒。

也正是家長這種事事都「包辦」的行為,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從而喪失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小學生、中學生如此,甚至連大學生也如此。

比如,有的大學生竟把臟衣服攢夠一包寄回家,讓父母洗乾淨了再寄回來。

試問,這樣處處由父母代勞的做法,怎麼能擁有的獨立生活的能力呢?

孩子不具備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就像溫室的花朵經不起任何挫折,這是在害孩子。

愛孩子應該當孩子的「助推器」,而不是「絆腳石」,讓孩子學會基本獨立生活自理能力,未來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這才是真正的愛。

就像托爾斯泰所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04

洗衣、做飯、整理物品這些基本的事務本不是什麼難事,只是家長不願放手,認為孩子做不好,或是嫌孩子做的慢,就索性替孩子做了。

其實只要父母放手,孩子完全都可以做的很好。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馬比龍效應」,即孩子總是會往你預期的方向發展。

如果你總是不相信他能做好,他就可能始終會一團糟;

而若你相信他有能力,他往往會給你一個大驚喜,父母要做的是給予他們更大的耐心。

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成長的力量,多給孩子提供機會去鍛煉,培養孩子「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的感知力。

請記住,你替孩子做得越少,放手得越多,孩子就會做的越好,這就是為什麼懶媽更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不放手的父母,是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父母在適當的時候要慢慢往後退,讓孩子及早適應社會獨立生存。

龍應台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

推薦閱讀:

優秀的妻子,從不奚落自己的老公
如此優秀的白酸枝,大氣紋理不輸名貴紅木!
衡量優秀影視廣告的標準
優秀男友經常對我施暴
和諧家庭優秀老公的處事準則

TAG:教育 | 孩子 | 父母 | 優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