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重重的武當內家拳
迷霧重重的武當內家拳
北崇嵩山少林,南尊武當太極。這句話概括了中華民族武術文化。現在還有一句說法;「外家少林,內家武當」。中華拳術基本上由外家拳構成。招術技法千變萬化,門派數百之眾。經「國家武協」統計認可的有129種拳。武當山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道教的歷史聖地之一。道教歷來依附朝庭,明朝以後武當道教衰敗,道衰人散,道教內的原生態太極拳也隨之散落在民間。解放後武當山僅留下道教宮、觀建築群。其他非物質文化蕩然無存。
近悉武當道家功夫團與少林寺武僧團進入「世博會」表演同時簽約。這是武術界一大新聞。因武當山是民間流傳的原生態太極拳的發源地。所以這一新聞也引起太極拳愛好者關注。武當武族二十年來一直在挖掘、探索原生態太極拳。想必這次武當道家功夫團能帶來道教武當派原生態太極拳向世博會觀眾展示。並以此作為切入點,糾正被扭曲的太極拳歷史發展軌跡。
據「東方早報」報道這次武當道家功夫團為世博會帶來許多表演節目;拳、棍、刀、劍、槍。還有硬氣功,最主要的是太極道表演。其中有大型武舞,十三式拳、太乙五行拳拳套路演示。他們宣稱武當太極拳是宋朝高道張三丰創立「太極十三式」後,形成「武當內家拳」。-這下子讓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大跌眼鏡,嘩聲一片。看來武當武族為重振「武當太極」,一直是沿著金庸的武俠小說思路繼續在編故事。(金庸是武俠小說泰斗,但本人對媒體講自己並不會武術。)少林與太極,外家與內家不同,不是佛與道宗教差異,也不是嵩山與武當山地理差異,更不是外功與內功,講不講陰陽的功法差異。而是拳術的拳性,拳技,拳理,搏擊形態,技擊效果等反相的差異。功夫團拿著武當地方武術和武舞、拳操充當道教內家功夫拳來滬表演。是否太過分,笑傲天下武林分二,他們佔一半。豈不知天下武林更笑他們徒有虛名,沒有真功夫。口號喊得震天響,「天下太極出武當」。可惜武當至今拿不出原生態武當太極拳。
「武當內家拳」一名的歷史真相
武當道家功夫團稱自己展示的拳是武當內家功夫。意思是武當武術即是內家拳。「內家拳」是什麼拳?有一些人以為內家拳是太極拳以外的獨立拳種,例如寧波派自稱四明內家拳,四川派自稱四川內家拳等,他們尊祖張松溪。武當武族則從廣義上看待「內家」名稱,將某一部分拳派泛指為「內家拳」。過去停格在太極,形意,八卦三拳。現在吸納範圍更廣,把從武當地區收集的拳派統稱「武當內家拳」,尊祖張三丰。並以此「申遺」。不知史據在那裡?自稱「內家」的拳種標準是什麼?
經文史研究,我認同這樣觀點;稱「內家拳」原本指的僅是「原生態太極拳」。「內家」一名歷史源頭是1669年(清初),寧波有位文人黃宗羲寫的《王征南墓志銘》中首次提出。講的是張松溪傳武當張三丰的太極拳功夫。但是文中把「太極拳」改名「內家拳」。那麼黃宗羲為什麼要把原生態太極拳改名「內家拳」?稍微懂得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歷史原因。當年清軍入關建立清王朝,為鞏固清王朝統治,禁止民間習武。控制民間與論,大興「文字獄」,殺害無故。黃宗羲在那個時期為武人撰寫墓志銘。文中如果明白提「太極」拳,必然犯忌朝庭清太宗的皇太極同名之嫌而遭迫害。避忌諱只能用「內家」代替。所以「太極拳」即是」內家拳」。今天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黃宗羲的用心良苦。不知武當武族一些人為什麼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編出如此多故事?
歷史上武當道教並不存在常規武術
據史考佛教少林寺所以能保留武僧,是因為歷史上得唐代朝庭特許後,才代代保留下來。千年歷朝僅此一寺特例。道教歷史上任何王朝都沒有允許教內存在武道士、習武團隊、常規武術。所以講「武當武術」只能指武當地區民間存在的武術門派。不能把武術引入道教內。現在進入世博會表演的武當武術團,打著是「武當道家功夫團」旗幟,顯然是武當武術團打著宗教幌子,做一件無益於道教,違背道教歷史,違背道教以「道」為最高的信仰。以達到轟動的廣告效應目的。
從道教教規上看;明朝道教統一有《道門十規》戒律。戒律中「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第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入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因此道教不會允許教內存在武道和至人肉體傷害的武術。稱武當道家功夫;拳、棍、刀、劍、槍表演等其實是現代編創的武當民間武術。
道教武當派高道張三丰創太極拳
以遺世的明朝經典的「張三丰,王宗岳太極拳論」為據;證明明朝確實存在太極拳。首創太極拳的確實是道教武當派高道張三丰。至於考證張三丰生平事迹,一直缺乏史證。當然也沒有否定的史據,所以一直作為歷史懸念掛著。「國家武協」對張三丰創太極拳史實,一直持否認態度。他們認為太極拳出自河南溫縣陳家溝。但是搞了半個世紀連太極拳的「國標」都拿不出來。事物本質都不能驗明正身。談什麼追根溯源?
據「東方早報」報道;武當道家功夫團講武當太極拳是宋朝張三丰所創。我們不知他們的史據何在?分析一下道教武當派史上用道名「張三丰」的道人不下三、四個。為什麼能確證一定是宋朝張三丰?假設創拳是宋朝張三丰。宋朝距今七百餘年,那麼如何解釋當今武當推崇道士鍾雲龍是張三丰十四代掌門人,武當內家真傳弟子?太極拳代代承傳的年份又是如何推算?始祖是否是宋代那一位張三丰?如何算到他是十四代?這是要求很低的數學題。假說宋朝就有太極拳,必然有了習拳群體,傳到明朝其著名度應該是很響亮了。可是明朝盛行的武俠小說中並沒有那一本提到「太極拳。所以講創拳是宋朝張三丰不可信。明朝小說中,借托宋朝講明朝故事不少。也許是明朝人按慣例借托宋人講張三丰。
如何看待歷史上武當道教會產生太極拳
前文講;道教不會允許教內存在武道和至人肉體傷害的武術。那麼如何理解歷史上武當道教張三丰創「太極拳」一事?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要搞明白原生態太極拳是什麼樣的拳?
遵照明朝遺世的經典太極拳論(「張三丰太極拳論」,「王宗岳太極拳論」,)的教義,找到民間「原生態太極拳」的實例活標本。經分析研究匯總,可以發現原生態太極拳的定義應是;以先民的道家「自然觀」,古典太極哲學思想為指導,採用柔手粘貼,非力量型的非脫手搏擊形式,運用內功技巧研究小力御大力,能弱勝強,柔克剛,但不直接致人肉體傷害的防暴自衛拳術為太極拳。原生態太極拳的拳性,技擊形態,技法,技擊效果及拳手體能要求與外家拳正好相反。是嚴格遵守道規、道律的拳術。是為道士度身設計的拳術。道士衣食不愁,沒有體力勞動,身弱力薄但需要特種技術防暴自衛護身。道士崇拜自然觀,專著氣功,自然態修身養生。這些又是原生態太極拳必備基本功。所以原生態太極拳只能出自道士及具備同樣條件的群體之中。還要指出太極拳不是從打、斗中產生的。它產生於道士們競技娛樂中,故能有勝敗之分,但不直接傷人膚肌。因為沒有勁力,不能主動攻擊。所以不能為俠、軍、警利用。
武當道家功夫團講;武當太極拳是宋朝高道張三丰創立「太極十三式」後,形成「武當內家拳」。武當武族過去講「河南趙堡拳是張三丰所傳太極拳。後講武當太乙五行拳是太極拳。這次武當道家功夫團稱「太極十三式」是太極拳。不知太極拳標準是什麼?選拳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拿出來東西不是本屬外家拳的,就是慢起慢落的「拳操」。
看過「張三丰太極拳論」的人都知道文中有「十三勢」一詞,並沒有「太極十三式」。「十三勢」的意思是原生態太極拳拳術,外形無招、無術、無定型動作,卻要求拳手三維空間全方位能防禦外來攻擊。所以只能用無形的內功技巧解決防禦問題。十三勢即是五行加八卦。五行代表東、南、西、北、中方位,四個面一個中,指的身法要求;中正而松靜,重心沉腳。對付外力拳腳攻擊力要能瞬間化為烏有。八卦代表的是四正、正隅八個方向。指的是上肢運動的八個方向,都能四兩撥千斤,小力御大力攻擊。四面,八方,一中共十三勢。武當道家功夫團講的「太極十三式」看來不是秘傳,而是當代人精心秘制的。從網上視頻看武當「太極十三式」的表演,發現那是慢起慢落的「拳操」演練。
報導講;武當道家功夫團的表演,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太極拳表演遙相呼應,彰顯出太極的「和」文化功底,烘托出中國主張的「和諧主題」。有目共睹;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表演是少林弟子採用陳氏拳藝動作的武舞表演。被武當道家功夫團肯定為太極拳。同樣推理,作為呼應的武當道家功夫團表演也是武舞表演。那麼有什麼內家功夫,太極拳可言。2010.1.18
推薦閱讀:
※當我做到太極拳的支撐八面,隨曲就深,延伸出的感悟
※問道武當丨內家拳三年只練一個「松透」
※內家拳入門:撐筋拔骨
TAG:內家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