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高情商原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每位家長在面對天真可愛的孩子時,偶爾也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比如:當孩子哭著鬧著要玩具時,當他們生氣撒潑摔東西時,當他們動手打人時……面對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既解決問題,又培養出孩子的高情商呢?作者深入淺出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議,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作者:李媛

情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什麼是情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將情商(簡稱EQ)定義為「擁有認知我們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感受的能力,從而促進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並且維繫與他人的良好關係」。情商高的孩子往往能夠控制情緒,而不是為情緒所控制,能很好地處理各種事情,並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支持。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是很多中國家長追求的目標,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由於缺乏正確的觀念和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問題時容易出現簡單粗暴的情況,以至於孩子成長中遭遇諸多問題,如任性、抗挫折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差等。接下來,我們就探討一下目前家庭教育中情商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孩子情商培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4歲的軍軍最近特別喜歡去附近新開的玩具店,在那裡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展台上的小火車。可那天剛去玩具店,什麼都還沒有玩呢,他突然就不高興起來,暴怒得臉都紅了,大聲囔囔,想說什麼又說不明白。媽媽試圖帶他回家,他不走,想用玩具轉移他注意力,也沒有效果,一直哭鬧。

家長們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肯定也經常出現這種束手無策的時候,寶寶不知道為什麼就開始哭鬧,勸說哄騙都不管用,你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

對於愛子心切的父母來說,往往只希望自己的孩子體會到持續的快樂、開心等正面的情緒,不希望孩子經歷憤怒、嫉妒、沮喪、失望、悲傷、焦慮、不耐煩等負面情緒。中國的家庭,在對待孩子的情緒時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

1.對負面情緒的不接納

比方說,孩子要哭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說:哭什麼哭?再哭就不是男子漢了! 有的家長會說:別哭別哭,你要什麼我都給你買。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想要孩子的負面情緒儘快過去,有些父母甚至還會給這些負面情緒貼上道德的標籤,如果兩個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發生打鬧,我們總喜歡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而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因為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奪而產生的憤怒情緒,藉由身體語言進行表達的行為表現。

針對以上案例,大多數家長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終止哭鬧,沒耐心的家長可能直接上手把孩子拎走了。

其實,情緒是沒有道德意義上的對錯的。只要我們是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這些負面情緒。如果孩子無法了解這些感受,他就不能學會認知自己的這些情緒,當別人經歷這些情緒的時候,他也無法去理解,更談不上管理好自己的這些情緒。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只會發泄自己的這些情緒,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得安慰別人的情緒,形成同理心。

2.父母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方式存在問題

父母不是先接納和安撫孩子情緒,卻更多地用語言說理對待情緒中的孩子。

成人慣用左腦解決問題和進行語言表達,而孩子更多的是用右腦生活,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完成右腦的「看」和「認識事物」的任務,卻無法完成左腦的用「語言表達感受」的任務。所以,他們越生氣,左腦反而關閉,只能原始地用本能表達:哭泣、踢打、尖叫等。由此產生的結果是,父母儘管努力地用坦誠的態度對待他,也無濟於事。因為他根本聽不到父母在說什麼。只有讓這般大的孩子知道父母能明白他要幹什麼,才能夠得到他的信任。而要想做到這樣,父母就應該把孩子語言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這是很考驗媽媽能力的一個技巧:從聲音、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都必須跟孩子當時情緒的激烈程度相匹配。當孩子意識到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那麼眼淚和尖叫就會在幾秒鐘內停止。

還有一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直接採用以暴制暴的處理方式。經常沖著孩子吼「再哭就不要你了!」「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的話語,不但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久而久之還會讓養成孩子更嚴重的破壞行為和攻擊行為。

那麼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培養孩子情商的正確方法

1.引導孩子學會感受和識別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波動暫停以後,父母就要讓孩子察覺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這就需要父母成為一個積極的傾聽者,認可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恰當的與情緒對應的詞語,說出自己的感受有利於讓孩子更清楚地識別自己的情緒。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教孩子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

(1)幫助孩子積累表達感受的詞語。比如,當孩子被別人欺負時,可以對孩子說「你現在很傷心吧!」;當孩子被誤解時,可以對孩子說「你是不是很委屈啊」等等。

(2)告訴孩子一些關於感受的身體反應。比如,當人們害羞時,臉會變紅;當人們憤怒時,會咬牙切齒;當人們高興時,會手舞足蹈等等。

(3)利用可視化材料來幫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通過繪本、視頻、照片或圖片等可視化材料,聲情並茂地告訴孩子別人經歷的不同感受。

(4)教孩子通過觀察別人的面部表情或身體語言來識別他人的感受。

2.讓孩子體驗父母如何管理情緒

言傳身教是訓練孩子管理情緒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去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提升孩子對情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真實的場景中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有調查研究顯示,家長的性格與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爸爸媽媽性格溫和,孩子性情自然也就平和;如果性格暴躁,孩子遇事也難免心浮氣躁。所以,控制情緒是家長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受益的將不只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控制不住情緒,也不要以不妥當的情緒示範,來教導孩子如何表達感情。比如,如果一個媽媽遇到問題和不快,在家摔東西、暴怒、哭泣……這些不理智的行為,很容易被孩子學去。

當家長覺察到自己要發火時,深呼吸、離開現場,尋找解決辦法,不要遷怒於孩子。偶爾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從錯誤中學習的往事,不僅可以增加孩子情緒控制的經驗,也有助於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3.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讓孩子學會暫停自己的情緒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不要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和控制。

教給各位家長一個讓孩子消極情緒暫停的方式是:讓孩子給自己設置一句話,當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就下意識地說:「我很生氣了!」聽到這句話,別人就會明白她快要控制不住了。這句話也是在告訴別人需要趕快離開現場了。讓孩子感受、識別自己的情緒,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

4.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多習得正面情緒

美好的事物總是和積極的情緒體驗相關,我們應該引導幼兒刻意地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給自己的情緒增加積極元素。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幸福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每天放學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夕陽的顏色;下雨時,可以跟孩子一起感受雨滴;用拍照、錄像、寫日記的方式記錄美好的事情,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作者簡介:作者李媛,山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目前擔任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對於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做過深入研究。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歐美人眼中的闖王李自成是這樣的,和中國人眼中的大相徑庭
婚禮餐桌得這樣布置~
35-55歲的人一定要多這樣吃生薑,補腎效果勝過虎鞭人蔘
各大茶類竟然這樣互相看待!!
就這樣被你笑話

TAG:孩子 | 情商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