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傳記 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是俄羅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同時他也是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自1852年在《現代人》雜誌發表處女作《童年》以來,他創作了大量的世界一流的文學作品,其中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世人矚目。

托爾斯泰在他的作品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歷史創造力量,對沙皇專制制度作了不妥協的全面批判和否定,創造了如安娜、列文、安德烈、瑪絲洛娃等許多不朽的文學形象。托爾斯泰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宣揚「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為核心的「托爾斯泰主義」。

托爾斯泰的晚年因痛苦的內心衝突及家庭糾紛離家出走,在冰天雪地之中,病逝於一個小火車站。

童 年

俄羅斯非常傑出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出生於雅斯納雅。

1833年秋季的一天,在四周簇擁著花園、果園、白樺樹林、椴樹林和橡樹林的一個美麗莊園里,金風拂面,一片寧劾在一片槭樹林的一角,有四個男孩正圍坐在草地上。其中最大的那個男孩眼神迷離,正輕聲講述著什麼。他身邊的三個小男孩,都靜靜地聽著,彷彿早忘了遠處正有野免跑動,近旁正有蝴蝶翻飛。

「你們知道嗎?在很遠很遠的老扎卡斯森林旁,有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峽谷。傳說峽谷裡面埋藏著一根神秘的小綠棒!你們知道那小綠校友棒上有什麼嗎?聽人說呀,那小綠棒上寫著一個符號,誰如果能有幸讀到那個符號,誰就有本領讓全世界的人都不再遇到不幸,就會讓所有的人幸福。可是,沒有一個人見到那個小綠棒……」

「可那又是誰寫上去的?」其中有一個性急的孩子問道。

「沒有誰知道那是誰寫上去的。當那個秘密被發現時,所有人將不會再生病,也不會有煩惱。大家彼此相愛,既不相互生氣,也不傷害別人。大家將成為螞蟻兄弟。」

孩子們靜了下來。其中那個最小的男孩,看上去只有5歲左右,胖胖的臉蛋,睜著一雙神奇的大眼睛,一聲不吭地想著什麼。

「來!我們一起來玩螞蟻兄弟的遊戲,怎麼樣?」大男孩興奮地說。

於是,孩子們手拉著手,一個個鑽進旁邊的一把圈椅下面,外邊圍著樹枝,掛上大人和頭巾和手帕。小傢伙們互相偎依,親切地體驗著愛撫和神秘的感覺。

這四位小男孩,就是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的托爾斯泰家族的四位公子,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尼古拉、謝遼沙、米堅卡和列瓦奇卡,而最小的列瓦奇卡,就是日後成為俄國偉大作家的列夫·托爾斯泰。

在他的早期作品《童年》中,托爾斯泰回憶了在故鄉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尼古拉大哥那富於幻想的故事,在5歲的小列瓦奇卡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作家寫道:「除了那個小綠棒,還有一座吹牛山。大哥說他可以帶我們進山裡去,但是我們必須事先作好所有的準備:第一,先要站在牆角,而且不準想到白熊。我記得我站在角落裡去的情形,雖然我儘力不去想白熊。可無論如何也擺脫不掉白熊的念頭。第二,要沿著地板之間的一道縫隙走過去,而且不準踏空。第三,保證一年之內不能看到一隻兔子,不管是死的還是活的。最後,必須發誓對任何人也不公開這個秘密……」

托爾斯泰出身於名門望族。他父親的祖上曾當過俄國彼得大帝時代的外交官,很有建樹。他的母親也出身貴族,有極高的文化修養。不幸的是,小托爾斯泰一周歲半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只能從父親及親人們的回憶中,想像母親那善良、慈愛、聖治的形象。母親去世後,托爾斯泰國的一個遠房表姑塔委揚娜就來照料孩子們了。塔委揚娜姑姑是個異常善良、溫和、富有同情心的女人。她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上,簡直是個出色的教育家。他教育孩子們要善待僕人和農奴,要懂得愛的快樂。托爾斯泰一生都愛著塔委揚娜姑姑。

托爾斯泰兄弟們的童年生活既豐富又有規律。上午,孩子們學習功課。他們跟家庭教師學習德語,向塔委揚娜姑姑學習法語。小托爾斯泰自小聰穎過人,他從五歲起就逐步掌握了法語。每當午飯過後,父親就會說:「小胖子列瓦奇卡,顯顯本事,給大家編個字謎猜一猜怎麼樣?」於是,小托爾斯泰就信心十足地給大家露一手,他編的字謎又快又好。

托爾斯泰從小喜愛俄羅斯的英雄史詩和普希金的詩。有一天,來了很多客人,父親讓他當著客人的面背誦普希金的詩。

「神奇的功業一旦完成,一代偉人立見凋萎……」。他背得有聲有色、抑揚頓挫,令在座的客人驚嘆不已,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父親還高興地鼓勵他:「列瓦奇卡!背得多好啊!!」

小托爾斯泰不僅聰明好學,而且還喜歡運動,冬天和家僕的孩子們一起滑雪、溜冰;夏天來了,他們就出去游泳、捕魚。

小托爾斯泰從小具有非凡的想像和以及探索奧秘的慾望。有一次,他跟大人們去親戚家作客,在午餐時分,大家發現小托爾斯泰不在餐桌旁,就出去尋找。最後,塔季揚娜姑姑發現了他:他躺在院子里的地面上,竟失去了知覺。

「你怎麼啦?快醒醒,列瓦奇卡。」塔季揚娜姑姑驚慌地跑了過去。

「沒事,親愛的姑媽。我只是有一種想飛翔的慾望,非常急切地想飛起來的慾望,於是,我就爬上頂樓的窗戶,兩手抱著膝蓋,想像自己變成一隻鳥,從窗口飛了下來。」

「天哪!你會摔死的!傻孩子!人沒有翅膀怎麼能飛呢?」表姑無可奈何地說。

小托爾斯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磨鍊自己的毅力,有一次,托爾斯泰一家人乘]馬車外出。在返回雅斯納雅·波浪納的途中,突然人們發現小托爾斯泰不在馬車裡!向旁邊一瞧,只見他正在前邊快步飛走呢!等馬車要追上他了,大人們讓他上車時,他卻又快速奔跑起來了!他拚命地跑著,不讓馬車追上,直到累得筋疲力盡,癱倒在草地上,才讓大家送進馬車裡。

事後,他對哥哥們說:「這種鍛煉意志的活動,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愉快!」

小托爾斯泰就是在這樣豐富而生動的童年生活中成長起來的。

少 年

托爾斯泰9歲那年,父親為了讓孩子們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舉家遷往莫斯科居住。初次到莫斯科,小托爾斯泰感到什麼都新鮮,也感到許多事和在家鄉時不一樣。

這一年的夏天,不幸降臨托爾斯泰一家:父親在出差路上,突然因腦病去世了。

父親去世後,莫斯科的一位姑媽當了孩子的監護人,家裡還請來了家庭教師聖·托瑪。

這位教師為人高傲,對孩子極為嚴厲,動不動就懲罰他們,吸天,小托爾斯泰要被罰站在貯藏室里兩小時。

「你為什麼動不動就要懲罰我們?「小托爾斯泰開始反抗。

「因為你懶惰,調皮搗蛋!「家庭教師說。

「你陷害好人!你這個專制暴君!「小托爾斯泰氣憤地說。

小托爾斯泰在事後告訴他的姑媽,他跟老師之間發生了衝撞。姑媽勸導他應該尊敬老師,又去家庭教師聖·托瑪那裡鹿問情況。小托爾斯聽到了家庭老師對姑媽評價他們幾個兄弟的話:

「家裡這幾位孩子,射遼沙既有志氣,也有才能;米堅卡有志氣,但無才能;小列夫既無志氣,又無才能,如果有點天才的火花也被他的懶惰熄滅了。「

「不,親愛的聖·托瑪先生,列夫還小,正需要你用有廴去啟迪他的心靈,點烯他智慧的火花。「姑媽回答說。

小托爾斯泰聽到家庭教師對他的評價,傷心極了,他覺得自己有才能,他很自信。「我一定不讓別人瞧不起!「想到這裡,他立即跑到自己的房間里,開始寫日記。

小托爾斯泰開始寫日記。他把自己這一天的所見所聞,把自己內心之感受都寫到日記上。托爾斯泰自小開始記日記,一直到八十三歲去世為止,七十多年從未間斷。這些日記是他真實的心靈世界的忠實記錄,在那裡他是自己心靈的判官。在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之後,這些日記成了托爾斯泰取之不盡的素材之源。

漸漸長大成人的托爾斯泰,開始獨立思考了。人生的使命,未來的道路,靈魂的不朽,這些與他年齡不相稱的問題時時纏繞著他。莫斯科的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使他過早地成熟了。他悟出一個道理:幸福不取決於物質條件而取決於人們對待物質條件的態度。一個人如果能吃苦耐勞是一定能夠獲得幸福的。從此,他下決心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日,哥哥們在綠菌菌的草坪上玩著遊戲,突然他們把一根木棍不小心扔進了書房敞開的窗戶里。謝遼沙就跑進書房裡去取那根棍子。他看到小弟弟卻一動也不動地站在書房裡的大書架前面,伸直胳膊用手吃力地托著一本厚厚的大辭典!「

「小列夫,你在幹什麼?」謝遼沙驚奇地問。「我在舉重!我終於擎著大辭典一直堅持到了七分鐘!」小托爾斯泰一邊喘著氣放下書,一邊得意地回答道。彷彿他為自己戰勝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而感到自豪似的。他坐在沙發上甜甜地笑了起來。

「啊!真有你的!我真佩服你的毅力。!」哥哥謝遼沙誇獎他說。

到了寒風呼嘯的冬天,一家人坐在客廳里欣賞音樂的時候,小托爾斯泰就一個人悄悄地鑽進窄小的貯藏室,一件一件地脫光自已的上衣,然後用繩子狠狠地抽打光著的背,一下,兩下,三下……徹骨的寒冷,鑽心的疼痛他全不在乎,背上出現了一道道血痕,他咬緊牙關,忍受著。這時眼淚卻簌簌地流下來。

他就這樣鍛煉著自己的意志!雖然他不僅會彈琴、唱歌,而且一首優美的樂曲會使他感動不已,但他卻不和家人一起享受,而對自己施以鞭打!到了第二天早餐時分,小托爾斯泰的背就不能靠近椅子背了。姑媽關切地問:「怎麼啦,列瓦奇卡,你哪兒不舒服嗎?」

「沒什麼,姑媽,我只是想鍛煉自己的獨立精神。」姑媽溫柔地笑了。哥哥們莫名其妙。小托爾斯泰覺得自己有了的秘密,還讓自視很高的哥哥們也猜不著這個秘密,感到很自豪。自從有了這個秘密以後,他覺得自己忽然成了一個能為人類造福的偉大人物,開始躊躇滿志地瞧著哥哥們。當然,他也從未敢向任何人表示過自己的這種優越感。

大 學 生 活

托爾斯泰16歲時,進入了喀山大學就讀於哲學系東方專業一年級。

就在那時,托爾斯泰染上了上流社會的一些惡習,他學會了賭博、酗酒以及揮霍金錢。

大學裡枯燥乏味的教育,教授們脫離實際的講授讓托爾斯泰感到無聊,於是他漸漸懶於上課了。

第一學年的結業考試,考的是歷史課。走進了考場。他看到帶夾鼻眼鏡的主考官伊凡諾夫教授威嚴地注視著他。

托爾斯泰抽了一張試題,他瞄了題目一眼,又想起了平時伊凡諾夫教授對自己的嘲笑和挖苦,於是一句也不想回答。第二次,他又抽了一道試題,仍保持沉默,一句也不作答。

「托爾斯泰先生,怎麼啦!你想給自己拿一個零蛋嗎?」伊凡諾夫教授說。

「謝謝你的關照,我也不指望有更好的結果。」托爾斯泰氣咻咻地說,一轉身走出了考場。

於是,托爾斯泰留級了。

有一天,由於曠課,托爾斯泰被勒令關禁閉24小時,他怒氣沖沖地走進拱型屋頂的禁閉室,然後「嘭」的一聲,將鐵門在背後沉重地關上了。

忽然,他發現左角的長椅上還蜷縮著一個人!一看,原來是二年級的留級生拉扎爾耶夫。這下,終於有了傾訴怨氣的同伴了,於是他轉憂為喜,走近拉扎爾耶夫說道:「喂!朋友!你說歷史課像不像一個沉重的包袱壓著我們?學的東西全是無意義的瑣事,毫無用處的數字和人名的羅列。誰在哪年哪月死,誰被蛇咬……這算是什麼?教授要我們把這些都背下來,這對我們的實際生活又有什麼用呢?我不感興趣,結果被打了個零分。」

「我們希望大學能使我們成為有學問的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可現在我們能在這裡學到什麼?將來我們能做什麼事呢?」

托爾斯泰轉到了法律系學習。法律系有一位三十來歲的年輕學者梅耶教授。

在那些老氣橫秋的教授們中顯得卓爾不凡。有一次公民課的期末考試,梅耶教授見到托爾斯泰簡單明了而又心不在焉的答卷,對他的同事們說:

「這個小夥子其實很有頭腦,就是不想下功夫,真讓人惋惜。我深信他只要努力學習,獨立鑽研,會成為棟樑之材的。」

這些話傳到了托爾斯泰的耳朵里,他聽了很受激勵。

一個春天的下午,托爾斯泰在校園裡散步。他特別喜愛這個季節。這一天他漫步在草地,想起了故鄉美麗的樹林,絢麗的野花,一種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梅耶教授笑容可掬地向托爾斯泰走來。「我找了你好半天,你原來在這兒。」梅耶教授親切地說道,「我這裡有一個課題,希望你能研究一下。你看,這裡有兩本法學的書,一本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的《法典》,另一本是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請你將兩本書鑽研比較一下,然後得出一個結論。」

「謝謝您!我不會辜負您對我的信任的。」托爾斯泰簡直有點受寵若驚。他於是靜下心來,讓真鑽研起這兩本書。他漸漸對法學中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寫出了一篇有獨到見解的論文,文中貫穿著作者反對農奴制的思想。這篇十分大膽的論文展示了托爾斯泰的才華,博得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稱讚。

同 情 農 民

他發覺對法學原理的鑽研越深,越感到大學生活的壓抑,束縛了他思想的自由發展。他覺得為應付考試而學習,這樣既乏味又無用,於是他決定退學了。

「親愛的姑媽,您一個人在家太勞累了,我回來可以幫您經營田莊。請您相信我,我不會荒廢學業的,我將自修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托爾斯泰對自己的監護人誠懇地說。

托爾斯泰第二天就制訂了龐大的學習計劃:

一、 修完大學畢業考試的全部課程;

二、 學習醫學、農業知識;

三、 學好法、德、英、義大利和拉丁語;

……

這麼龐大的計劃好像難以真正的實現,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除了醫學和繪畫外,托爾斯泰在各方面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對他後來的創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托爾斯泰回家以後,兄弟們分了各自的財產,托爾斯泰得到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和330個農奴,以及1400俄畝土地。他成了一個年輕的地主了。

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晚霞在天邊燃燒,年輕的莊園主托爾斯泰興奮地漫步在田野上。他熱愛田園生活,熱愛大自然。此刻,沒有了大學教室里刻板的氣氛,沒有了枯燥乏味的說教,一切都這麼自由、清新和美好!

忽然,他身後傳來一聲低沉的、卑微的呼喚:「老爺!您好!」

托爾斯泰站住了。轉過身來,他看到一位身材矮小、神情麻木的農奴,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正在夕陽中卑怯地看著他。

「您是……」托爾斯泰打量著他。

「您不認識我了,老爺。我是您父親從前的馬車夫米季卡。」

「是你?你怎麼……?」托爾斯泰這才想起了小時候給他家趕馬車的米季卡·馬祖羅夫。那時,他是個多麼英俊漂亮的小夥子!他總穿著一件綢衫和一件天鵝絨外衣,跟著父親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奔跑。

「我父親年邁,不能下地幹活,哥哥去年去服兵役去了,只有我一個人頂著兩人幹活,割草鋤地、養家糊口。」米季卡囁嚅著。

托爾斯泰循著米季卡的身後看去,他家那灰色的小木屋的屋頂,風吹雨淋後褐色的稻草稀稀落落,副破敗不堪的模樣。屋門前,一個瘦弱的男孩坐在土墩上,畏葸地看著陌生的托爾斯泰。此刻,托爾斯泰散步的好心情完全給破壞了。他安慰了幾句米季卡,忽然轉身快步向原路走回來。

塔委揚娜姑媽看見托爾斯泰回來,溫柔地問道:「列瓦奇卡,你怎麼這麼快就返回來了?」

托爾斯泰走到跟前,臉色蒼白地吻了吻她的手,一滴淚水掉在了她的手掌上。

「你怎麼啦,列瓦奇卡!」姑媽惶惑地問。

「姑媽,米季卡,父親的車夫米季卡怎麼變成那樣了?」

「哦,原來你說的是米季卡·馬祖羅兒。他是咱家的農奴,命中注定無法違抗。孩子,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姑媽這才鬆了一口氣說。

從此以後,托爾斯泰的內心就再也沒有安寧的時候了。他更深入地觀察農奴的生活,看到他們祖祖輩輩都困縛在土地上,勞作一輩子,但他們沒有土地,甚至性命也不屬於自己。從此,他對俄國的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同時,他為自己的富有感到羞愧,為自己所屬的地主階級感到恥辱。他決心為改善農奴的生活做一些什麼。

有一次,農奴們看見托爾斯泰老爺悄悄走進了寡婦瑪琳卡家裡。一個農奴對旁邊的夥伴輕聲說:「老爺去瑪琳卡家做什麼?」

「這個神秘兮兮的老爺,讓人捉摸不透。「一個農奴議論道。

不一會兒,托爾斯泰從屋裡出來,向遠處走了。

農奴們好奇地走到瑪琳卡家裡,要瞧個究竟。他們奇怪地發現,屋子裡一群飢餓的孩子手裡捏著白麵包,桌子上還放了幾張鈔票!農媽們困惑不解地互相瞅著對方,不知原委何在。

又有一次,農奴老謝爾蓋在田裡扶犁耕地。托爾斯泰從旁走過,看見謝爾蓋累得滿頭大汗,就下到田裡,幫助他扶犁耕起來。謝爾蓋大為吃驚,他阻止托爾斯泰幹活,三番五次不安地說:

第二天,托爾斯泰就聽到農奴們私下裡在議論他了。

「咱們老爺是不是瘋了?「有農奴問。

「老爺們太富足了,太無聊,腦子就會出怪毛病。「有人附和道。

當托爾斯泰走到他們身邊,他們就以異樣的、不解的眼神打量他,彷彿他真的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似的。

托爾斯泰為此感到非常傷心。他想為農奴改變生活狀況的美好想法和計劃,在他心裡就漸漸冷淡下來。他看到現實是冷酷的,農奴們根本瞧不起他的善良的意願。

於是,托爾斯泰咀嚼著失敗的苦果,離開了家鄉。可不久,托爾斯泰離開了家鄉,他想改變自己的生活。他想去莫斯科、想去高加索。

戎馬生涯與文學生涯

1851年5月他到了高加索。從此,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開始了他一生難忘的戎馬生涯;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也正式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

高加索山脈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許多海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在高加索群山環抱的山村裡,住著強悍的本地山民,他們不甘於沙皇的統治。沙皇的軍隊駐紮在此,就是為了對付他們,以防騷亂的發生。

1851年的6月,托爾斯泰平生第一次參加了戰鬥,他戰勝了內心的恐懼,表現得十分勇敢。為此,總司令接見了他。「你好啊!我們年輕的鷹,不愧是軍人的後代,你是什麼軍街?」

「將軍閣下,我還沒有正式入伍呢。」托爾斯泰有點難為情地回答。

「伯爵,你的父親曾參加過1812年的莫斯科保衛戰,你的外祖父曾經是陸軍元帥,你作為世襲軍人的後代,有著遠大的前程,你正式入伍吧!」總司令說。

托爾斯泰正式參軍,成了四等炮兵下士。

沒有戰鬥的時候,托爾斯泰常常躺在營帳外面,嘴裡爵著甜絲絲的草根,仰望著浩瀚無垠地天傾家蕩產,眺望巍峨的崇山峻岭,聆聽草叢中蟋蟀的鳴叫。多麼美啊!

托爾斯泰一直想把自己內心的真切感受寫下來,告訴別人,也讓大家分享他的這份感受,一種強烈的創作慾望衝擊著他。

他常常回憶起在雅斯納雅·波良納的童年生活,想起故鄉的樹林、果園、白色的樓房、溫暖的客廳,想到家人團聚時共敘天倫之樂的美好情景。他決定寫一部以《童年》為題的小說。

他小時候的日記一直帶在身邊,這對托爾斯泰寫作《童年》幫助很大,他以親身的生活經歷為基礎,塑造了小主人公尼古林卡的形象,描寫了他純潔美好的童年生活。他將手稿寄到了彼得堡的《現代人》雜誌編輯部,他同時還給雜誌的主編、俄國著名詩人涅克拉索夫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懷著焦急的心情等待著您的評判,這一評判也許將鼓勵我繼續做我心愛的工作,也許將使我把已經寫好的東西付之一炬。」

一個月以後,托爾斯泰收到了涅克拉索夫的回信。信中告訴他,他的作品《童年》已被編輯部採用,並說:「我不知道您的續篇的情況,所以不敢武斷,但我覺得作者是有才氣的……請將續篇寄來。您的小說和才華都使我很感興趣。」

《童年》一發表,當時的作家都對它大加讚賞。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寫信給涅克拉索夫說,這是一個大有希望的天才,如果寫作能引起他的興趣的話,他向他表示祝賀、敬意和歡迎。另外一位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當時正在西伯利亞流放,他寫信給一位朋友,請這位朋友打聽一下,這位神秘的有才華的列·尼是誰。反應最熱烈的,要算是作家巴納耶夫了,他是《現代人》的編輯,他在自己的熟人中間到處奔走,朗讀《童年》的片斷。

托爾斯泰初試筆鋒,就獲巨大成功。於是,他一鼓作氣完成了童年的續篇《少年》和《青年》。這是充滿激情的三部曲。同時他還創作了《一個地主的早晨》、《襲擊》等作品。

在高加索的一次冒險行動中,托爾斯泰差點成了當地山民的俘虜。那是1853年6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炎熱,托爾斯泰和一個好朋友沙多,加上另外四個護送的士兵,護送一隊載重馬車去往另一個要塞。車隊在山路上跋涉,走得非常緩慢,托爾斯泰無法忍受這種單調煩悶的行程,就對沙多說:

「沙多兄弟,咱們走得太慢了。我們倆騎快些,趕到車隊前面去,怎麼樣?「

於是沙多和托爾斯泰違反了行軍紀律,越過車隊到了前面的山坡上。他們讓另外的士兵在山谷中前行,自己走上山坡,觀察周圍的動靜。就在剛剛走上山頂的時刻,他們就看見了三十來騎人馬向他們馳來,他們正是當地的韃靼山民!托爾斯泰趕緊向山谷下的夥伴報警,並和沙多拚命沿著山向後狂奔。當時沙多騎的是一匹托爾斯泰平常跑不快的馬,而托爾斯泰卻騎著沙多的壯馬,一會兒,沙多落後了,韃靼人包抄上來,眼看就在開槍射中沙多,托爾斯泰不能舍下沙多,他想返身保護危急之中的朋友。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駐軍中的哥薩騎兵出現了。是要塞的哨兵報的警。他們脫險了。原來韃靼人只想活捉沙多,因而沒有向他射擊。

托爾斯泰後來將這次經歷略作改動,寫成了短篇小說《高加索的俘虜》。

19世紀中葉,沙俄帝國不斷向外擴張。1854年土耳其對沙俄宣戰。已是炮兵准尉的托爾斯泰被調往塞瓦斯托波爾前線作戰。

塞瓦斯托波爾是俄國黑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這裡風景優美,有遼闊的天然海港,但那時已被瀰漫的硝煙和戰火包圍。俄國軍隊士氣高昂。海軍上將親臨前線視察,他慷慨激昂地向官兵發問:「弟兄們,決戰的時刻到了,你們敢死嗎?」

「我們敢?烏拉!」士兵們齊聲吶喊。

為俄羅斯而戰的狹隘的愛國主義使托爾斯泰熱血沸騰。他在戰鬥中表現得沉著、勇敢。戰鬥間歇,他趴在掩護地地方寫作。士兵們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概、臨終的痛苦呻吟,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他寫成了三篇有關塞瓦斯托波爾戰鬥的特寫。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的戎馬生涯,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巨作《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對自己的切身經歷作了動人心魄的再度創造。

彼得堡的文壇新星

1855年1月,經歷了4年多戰火考驗的托爾斯泰來到了彼得堡。那時,他已是文壇上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了。這位年輕的伯爵和作家,身上帶著黑海的海風和高加索積雪的味道,出現在上流社會和彼得堡文學圈的交際場,引起了人們的注目。

但托爾斯泰很快發現,自己與文學圈子裡的作家們在思想觀點上有很大衝突,他與他們在許多地方不相諧調。

一天晚上,《現代人》雜誌社的作家們正在開聚餐會,托爾斯泰也被邀出席。作家們一邊品嘗著魚子醬、奶油蛋糕和熏魚,一邊熱烈地交談著。

「莎士比亞不愧為文學泰斗,他的四大悲劇的確是我們戲劇界的楷模。」以劇本《大雷雨》聞名的劇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

「先生們,我覺得喬治·桑是當代出色的女作家,她揭露法國上流社會的腐朽,真可謂鞭辟入裡。」著名的小說家岡察洛夫說。

托爾斯泰本來對莎士比亞不感興趣,現在又聽他們讚揚起追求個性解放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他可有點坐不住了,他粗魯地說:「我十分誹謗厭喬治·桑的作品,她描寫的主人公有傷風化,應當用囚車押到彼得堡大街遊街示眾。」

作家們被激怒了。作家屠格涅夫不客氣地說:「年四通八達,我希望你收斂你的伯爵作風,你應當為你的愚蠢負而羞愧。」

結果,聚餐會鬧得不歡而散。

托爾斯泰的言辭使]許多人很惱火。連《現代人》主編涅克拉索夫也不能接受。屠格涅夫認為他缺乏教養。而巴巴納耶夫倒為托爾斯泰辯白,說這是他擯棄一切傳統的表現。其實,托爾斯泰並非信口開河。他是針對文壇對於權威的盲從、自詡為導師並夸夸其談的作風而發的。

又有一次,在一個著名雕刻家的房子里,托爾斯泰走進客廳的時候,正有人在朗誦作家赫爾岑的新作。他靜靜地聽著,然後,他開始了他的攻擊。開始還比較溫和,爾後熱烈而勇猛,攻擊起了赫爾岑的關於革命與解放的作品。他說得令人信服,而且誠懇,以致後來這所房子里再也沒有看到過赫爾岑的關於革命與解放的作品。他說得令人信服,而且誠懇,以致後來所房子里再也沒有看到過赫爾岑的著作。

年輕氣盛的托爾斯泰有時很衝動地與他們發生衝突。

1856年3月的一天,托爾斯泰向人挑戰,要求決鬥,事情是這樣發生的:有一天晚上,大家在涅克拉索夫家裡玩紙牌。這時《現代人》雜誌的一位撰稿人朗吉諾夫叫人送來了一封信,涅克拉索夫因為忙著發牌,就把信交給身邊的托爾斯泰,請他代念一下。托爾斯泰照辦了。讀著讀著,讀到了朗吉諾夫批評托爾斯泰沒有自由思想的一段話。托爾斯泰念完後一聲不吭,獨自離開了屋子。回到住處,他立即給朗吉諾夫送去了一封信,要求與對方決鬥。

朗吉諾夫第二天沒有答覆。涅克拉索夫卻來了,他對托爾斯泰說:「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請收回給朗吉諾夫的挑戰書吧。如果不收回,就請你也跟我也交換一次射擊。這整個糟糕的事全是我的錯,因此由我來負責。」

「我決不收回!」托爾斯泰粗暴地說。

事情過去了兩個月,托爾斯泰才淡忘了此事。他後來還請求涅克拉索夫和朗吉諾夫原諒。

托爾斯泰與屠格涅夫之間的成見卻越來越深。他們之間的一次爭執,居然使他們的友誼中斷了17年。事情是這樣的:一天,作家費特請託爾斯泰和屠格涅夫去他家吃飯。在飯桌上,費特問起了屠格涅夫的獨生女的情況。屠格涅夫對自己的獨生女非常疼愛,他為女兒請了法國籍的一位女家庭教師。

「我女兒的家庭教師真是很會教育孩子,她教我女兒如何關心窮人、同情窮人,我很滿意她的做法。」屠格涅夫對費特說。

「那麼她是怎樣教您女兒呢?」費特問。

「她為我女兒拿來了許多窮人孩子的衣服,女兒就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補好了就還給窮人家的孩子。」屠 格涅夫回答道。

「您以為那就是真正的慈善事業嗎?」在一旁的托爾斯泰憋不住了。

「怎麼不是?」屠格涅夫反問道。

「可是我覺得,一個上流社會的女孩子把髒兮兮的破衣服放在膝頭上縫補,這真是一場可笑的戲呀!」托爾斯泰說道。

「我請你閉嘴!」屠格涅夫頓時氣得脖子通紅。

「我也有自己的觀點,為什麼不能說?」托爾斯泰也不示弱。

「你如果再說一句,我就捶扁你的腦袋!」屠格涅夫怒氣沖沖地說。

結果這次聚會不歡而散。

因為這次口角,兩位作家的友誼就此中斷了,直到17年以後,倆人才再一次友好地握手相好。

在 歐 洲

儘管軍民浴血奮戰,沙俄仍被小小的土耳其打敗了,這暴露出俄國封建制的腐朽與落後。

新登基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萌發了改革農奴制的思想,但尚未付諸實施,這一信息便迅速在全國傳開了,托爾斯泰十分興奮,決心大幹一番。

托爾斯泰請教了幾位專家,並聽取了他們的建議,制訂了一個改革方案。他決心將免除農奴的一切徭役貢賦,將土地分給農奴。

一天清早,托爾斯泰召開了村民大會,宣布了自己擬定的方案。

「鄉親們,根據沙皇陛下的旨意,我將給予你們自由。今後,每戶農民可分得12俄畝土地,其中半畝不收費,其餘每畝交五盧布的贖金。」

農奴們面面相覷,困惑不解。他們私下議論起來:「地主老爺想幹什麼?他是想謀取更多私利吧?」

「哦,他是不是又要用什麼合同困住我們?」有的猜疑。

「老爺,我們是您的奴僕,我們不想獲得自由,可土地是我們的,我們希望不交錢就可以繼續耕作。」一位年老的農奴站起來表了態。

托爾斯泰的計劃完全被人誤解了,怎麼解釋也說不通。

托爾斯泰改革農奴制的想法又落空了。為驅散內心的失落感,也為了考察國外的文明,他決定出國一趟。1857年1月底,托爾斯泰離開莫斯科,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國旅行。他先到華沙,然後乘火車經柏林到了巴黎。

巴黎的繁華在當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那裡的文物古迹和文化生活強烈地吸引著托爾斯。凡爾賽宮的富麗,拉雪茲墓地的肅穆,通訊巴黎聖母院的雍容,令他留連忘返。

可是一件意外的事卻使托爾斯泰對巴黎產生了強烈的厭惡。這天,托爾斯泰來到了巴黎廣場。他看到廣場上圍著許多人,聽說這裡要執行死刑。

不一會兒,一個身著囚服、頭戴枷鎖的年輕人,被兩個士兵押著,走向早已架起的斷頭台。這死囚是那麼健壯、年輕,有著寬闊的胸膛和白皙的面孔。托爾斯泰痛苦地注視著一切。

一個執行死刑的人把一本《聖經》拿到了囚犯的面前,囚犯吻了吻《福音書》。然後,他把頭顱伸到了刑具上。

斷頭機頃刻間使囚犯身首異處。

托爾斯泰被震驚了!哦!在這世界文明的中心,在巴黎的中心廣場上,他親眼目睹了現代文明如何絞殺了一個鮮活的肉身!儘管他已經歷了軍人生涯,參加過戰爭,但眼睜睜看著一個人被切成肉塊,仍然令他異常憤怒和震驚!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對於他們宣揚的博愛深深失望了。

托爾斯泰離開了巴黎,來到了瑞士小城琉森。

琉森,是瑞士北部的一座小城。這裡風景宜人,白雪皚皚的山峰和湛藍的湖水相映成趣,十分迷人。托爾斯泰非常喜愛這座小城。

一天傍晚,托爾斯泰在湖邊散步。突然,一陣美妙動人的樂聲將他吸引住了。

他看到昏暗的路中間圍著一群人,而在與人群相距數步的地方,有一個穿黑衣服的身材矮小的人,正在神情專註地演奏著吉他,樂曲扣人心弦。

托爾斯泰快走幾步,對樂師親切地說:「先生,我可以請您一起吃點夜宵嗎?」

樂師點點頭,跟在托爾斯泰身後,轉身走進了一家燈火輝煌的旅館餐廳。托爾斯泰的舉措令侍者們大為吃驚。一個戴白手套的領班過去攔住了賣藝人:「你不能進來,這兒不是你這種人來的地方。」

托爾斯泰怒不可遏:「什麼!你們這兒不是人人平等嗎?他是我的朋友,我今晚請這位樂師喝一杯。」

托爾斯泰和藝人一起,走進了一間專供闊佬們用餐的大廳,故意坐在一對英國夫婦的旁邊。那對英國夫婦悻悻地離開了。托爾斯泰與新交的朋友盡興地喝酒、交談起來。

後來,他將這一夜的所見所聞和真切的感受,都寫進了小說之中,這篇小說的題目就叫《琉森》。

在故鄉辦學校

托爾斯泰回到了俄羅斯。他厭惡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熱愛著自己的祖國。但是,貧困落後的俄羅斯大地仍在農奴制的束縛下呻吟。托爾斯泰一想到自己不能解放]農奴,不能為他們做點真正的好事,就感到如坐針氈。這次回來,他決定在故鄉干出點什麼來。

這天早晨,托爾斯泰在自己的客廳召來了6個身強力壯的農奴,對他們說:「你們都很年輕,有手藝。我還你們人身自由。你們自己出去吧,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我一個錢也不要你們的。」

可回答他的竟然是一片沉默,既沒有感激也沒有歡呼。農奴們一個個離開了。托爾斯泰覺得心裡好受了些了,他畢竟做了一件好事。

可沒過幾天,那個紅臉膛的花匠伊凡內奇竟又出現在托爾斯泰的家裡。他摘下了帽子,對托爾斯泰怯生生地說:「老爺,我感謝您對我的好心腸。可是,我又能上哪兒去呢?我連自己的茅草房也沒有,也沒有田種。老爺,求求您,您是讓我伺候您吧!」

托爾斯泰感到十分茫然無措。可憐的俄羅斯農民哪!你們既如此善良,又如此愚昧。因此,他想到農民不僅需要人身自由,更需要知識,需要教育。

托爾斯泰決定立即著手在家鄉興辦學校。他讓管家挨家挨戶去通知辦學的事情,並張貼了告示:

伯爵要在雅斯納雅·波良納辦學校,農奴的孩子都可上學。學校不收學費,課本將由學校發。

農奴們又議論紛紛了。

多數農奴倒是認為,這是白撿的便宜事。

於是,很多孩子都來報名了。

清晨,椴木林里的黃鸝叫得好歡,路上的野菊濕漉漉的,露珠打濕了孩子們的小布鞋,他們在上學的路上一蹦一跳地說笑著。

「喂,你看,冬尼婭的襯衫真白,就是太大了。」

「這是大姐的,媽媽說上學得穿乾淨點。」冬尼婭羞澀地說。

阿遼沙今天穿上了哥哥新做的樹皮鞋,走路時把腳抬得蠻高。卡兵卡平時亂草似的黃頭髮今天梳得整整齊齊,還閃著亮光,原來他抹了牛油在頭髮上。孩子們一個個打扮得整整齊齊,那像過聖誕節似的。

孩子們來到了新建的學校。這地方多麼乾淨!多麼美!農奴的孩子從未見過這以漂亮的房屋,窗戶這麼寬敞明亮。旁邊還有樹林和花園。

樓上的台階上走下來一個人,身材魁梧,捲曲的棕色頭髮,褲腿塞在鋥亮的皮靴里。他笑著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好!」

孩子們想起父母的叮囑,心想這位就是老師兼伯爵大人,於是叫道:「祝您健康,大人!」

「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我的學生,我就是你們的老師。你們不要叫我大人了!」

孩子們覺得這位老師親切和藹,就沒有什麼恐懼心理了。從此,托爾斯泰開始給孩子們講課。他教孩子們認字、寫字、畫畫、唱歌……還給他們講歷史故事。

孩子們非常喜愛老師,喜愛這個學校。

托爾斯泰的學校吸引了很多孩子,學生很快由22名增加到70名,他請莫斯科的大學生來任教,還創辦了教育刊物,名叫《雅斯納雅·波良納》,在俄國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托爾斯泰的辦學效果越來越好,他在許多村子還辦了分校。他埋頭於教育事業,探索著俄國教育改革的道路。在這期間,他又去考察了西歐的教育狀況,又有了新的收穫。

一天, 德國魏瑪的一所中學裡,上課鈴聲剛過,校長帶著一位陌生的穿燕尾服的人走進了四年級的教室。這節是德語課。老師認真地講解著課文,同學們專註地聽著。最後是做課堂作業。課堂秩序井然,教學程序無懈可擊。下課以後,老師收齊了作業體,正要走出教室,那個陌生人走上來懇切地請求說:

先生,能把這些作業本借給我看一看嗎?「

「當然可以,不過我要很快發給學生。」教師為難地說。

「沒關係,我馬上給他們一人一本新的。」

教師詫異地打量著眼前這位衣著端莊的年輕人。校長過來介紹說:「這是從俄國來的托爾斯泰伯爵,他來考察我國中學的教育情況。」

托爾斯泰就這樣一所學校、一所學校地考察著。他很想為俄國落後的教育現狀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1863年6月,托爾斯泰的學校卻因一件意外的小事,遭到警方的大搜查。這事使托爾斯泰深受刺激。

在托洋斯泰從莫斯科請來當老師的大學生中,其中有一痊被懷疑是地下的革命黨人。得以線索,沙皇的警察像獵犬一樣跟蹤而來。

這天,塔委揚娜姑媽正在屋子裡做衣服。突然,院子里衝進了幾輛三駕馬車,並從車上跳下了十幾個全副武裝的警察,還有縣警察局長、憲兵上校……

年邁的姑媽和僕人們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呆了。憲兵們也不盤問,就迅速地搜查起了莊園里所有的房間。這時,機靈的女僕阿克西妮亞忽然想起,托爾斯泰的床頭櫃里還放放著進步作家赫爾岑的著作,就趕緊假裝倒水跑到卧室,把書塞在圍裙里出去了。

警察翻箱倒櫃,把托爾斯泰的私人日記全部翻了一遍,又撬開了馬廄的地板,找地下室,看是否藏著革命傳單。結果,他們一無所獲。

此時,托爾斯泰正在草原上療養身體。7月份他回家得知事情的原委後,頓時氣得火冒三丈。他趕到警察局,憤怒地斥責局長:「先生!您侵犯了我的人權,侮辱了我的全家。算您走運,當時沒讓我在家碰上您,否則我會殺了你!」

這場無理的搜查,使托爾斯泰深受刺激。他第一次領教了沙皇政府的殘酷無情。從此,他更加同情那些深受欺壓的悲苦無告的農民。

震驚歐洲文壇

1862年夏天,他經常拜訪莫斯科的御醫別爾斯一家,並愛上了別爾斯家的二小姐索菲婭。不久,托爾斯泰向索菲婭求婚,得到了欣然同意,九月,他們在克里姆林宮宮廷教堂舉行了婚禮。

他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除了從事寫作和教育工作,他還種了6500棵果樹,同時養了豬、綿羊、小牛和鳥。

1863年的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下著,給田野、村莊、樹木披上了銀裝。一個寂靜的黃昏,托爾斯泰駕著馬拉雪撬和妻子索非婭一起在白雪茫茫的林間小路馳騁。索菲婭用皮大衣裹緊身子,一路上孩子般咯咯地笑著,銀鈴般的笑聲在樹林中回蕩……

托爾斯泰陷入了沉思和幻覺之中。他彷彿來到了西伯利亞的茫茫雪原,在那裡,他看到一輛孤零零的雪撬在緩緩滑行,雪橇上端坐著一個夫人,頭上戴著棕色貂皮帽,穿著黑色裘皮大衣,肅穆的眼神眺望著遠方……

托爾斯泰想起了他曾讀到地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的感人故事。十二月黨人,是1825年12月胍沙皇專制的起義者們,他們是一批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俄羅斯貴族軍官。1825年12月14日,他們乘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死亡之際發動起義。結果,起義失敗了,首領被判絞刑,許多人被流放至西伯利亞。他們的妻子們義不容辭去追隨丈夫,也來到了西伯利亞……

托爾斯泰在想像和幻覺中,一邊深深地思索著,一邊吟哦起了普希金的詩篇《至西伯利亞的囚徒》:

在西伯利亞礦坑的深處,

請你們保持高傲忍耐的榜樣。

你們美好的心靈,崇高的理想,

永遠不會消亡。

不幸的忠實姐妹——希望

正在陰暗的礦坑下隱藏,

愛情和友誼一定會穿過

陰暗的牢門,

就像我自由的歌聲,

來到你們身旁一樣。

……

弟兄們將寶劍交到你們手上。

這首詩,就是普希金委託一位十二月黨人的妻子,穆拉維約夫公爵夫人帶給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的。十二月黨人的歷史吸引著托爾斯泰。他對追隨丈夫赴流放地的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十分敬佩。於是,他想寫一部描寫十二月黨人的長篇小說,歌頌那些為反對沙皇專制、為爭取民主、自由而鬥爭的仁人志士。

可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托爾斯泰發現,這些出身高貴的十二月黨人,大都參加過1812年反對拿破崙侵略的衛國戰爭。他們的青年時代正是在1812年那一光榮時期度過的。於是,托爾斯泰放棄了寫十二月黨人的計劃,轉而決定寫一部英雄史詩,以反映俄羅斯人民反擊外國侵略者的英勇事迹。這就是後來寫成的四卷本的《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為之付出了7年的艱辛勞作。

為寫好這部著作,托爾斯泰採訪了當年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戰士,閱讀了當時的報章雜誌,從宮廷檔案處翻閱了未曾發表的皇帝的詔書、大臣的呈文以及沙皇與法國皇帝拿破崙的來往信件。他親自赴衛國戰爭時的戰場波羅金諾戰場考察,傾聽當年老戰士和老農民的回憶,收集多方面的歷史資料。

托爾斯泰進行了艱難的藝術構思。在創作的頭一年裡,他「開始了無數次,又放棄了無數次」。如今,在作家的檔案里,還能見到15種這部小說的不同開頭。

創作終於有了進展,特別當他在向其他作愛朗讀了小說開頭幾章,受到熱烈稱讚以後,托爾斯泰信心大增。他決心拋棄所有顧慮。

妻子索菲婭給了丈夫有力的支持。她不僅把家務安排行井井有條,而且每天入夜,她總是坐要樓下會客室的桌邊,用清秀的筆跡把丈夫白天寫得十分凌亂的草稿謄寫清楚。第二天早上,當托爾斯泰走進書房進,抄寫整齊的稿子已放在他的案頭了。這些稿子又被托爾斯泰改得面目全非。於是索菲婭又再抄一遍。整部作品到完成時被抄寫了7遍之多!托爾斯泰十分感激妻子對他工作的支持。

在構思《戰爭與和平》之初,托爾斯泰的目的主要是歌頌先進貴族在歷史上的功績,但隨著創作的深入,作家的思想也深化了。在藝術構思中,人民的地位也開始上升。他說:「我的主人公已退到次要地位,而居於首位的都是那引起使我們感到同等興趣的當時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了。」因此,在創作過程中,作家對作品的增刪改動之大是驚人的。整部小說體了作者「人民戰爭的巨棒以全部威嚴雄偉的力量」趕走侵略者的思想。

「就寫我想要講的東西」。他閉門索居,每天埋頭工作,捨不得浪費一點時間。

這部巨著塑造的人物多達559人,其中有不少歷史人物如拿破崙、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等。這些歷史人物個個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作品中還有大量虛構的人物:貴族、官員、將軍、士兵、游擊隊員、商人和農民等,各個社會階層幾乎都有代表人物出現。

《戰爭與和平》,這部卷帙浩繁的史詩般的長篇小說,取得了解輝煌的成就。托爾斯泰自己認為:"史詩的體裁對我是最合適的。高爾基對此作了比喻道:「托爾斯泰倘是一條魚,他一定是在大洋裡面游泳,絕不會游進內海。」

屠格涅夫認為「像托爾斯泰那樣的作者我們還沒有第二個」,岡察洛夫稱,「托爾斯泰已成為文學界真正的雄獅」;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讀了《戰爭與和平》,大為讚歎「托爾斯泰是第一流的作愛。莎士比亞!莎士比亞!」這部巨著不僅為作者本人,更為俄羅斯文學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生活決不是享受」

一個暮蒼茫的黃昏,托爾斯泰敲開了莫斯科貴族學校的希臘文教授列昂節夫家的大門。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對這位著名作家的拜訪感到十分意外。

「哦!是您!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伯爵,見到您非常榮幸。」

「尊敬的教授,我是來請求佻幫助的。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學會了希臘文。您能否考核一下我的成績?」托爾斯泰誠懇地說道。

「什麼?您僅用三個月就學會了希臘文?這倒是從未聽說地過的奇事。請問您怎麼學習的呢?」教授問道。

「今年冬天,我先請了一個師範學校的畢業生,他每天教我學習;以後,我每天堅持學習,現在,我已可以閱讀荷馬詩的原文了。」托爾斯泰回答。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驚人的奇蹟!」教授真的還沒有完全相信這樣的事情呢。

「我家人告訴我說,他們聽見我晚上說夢話用的也是希臘呢!」托爾斯泰爽朗地笑著說。

教授也一起笑了,他說道:「好吧,那讓我們一起來測試一下子你的成績,咱們讀同一本書,然後各自翻譯,最後看結果怎麼樣?」

托爾斯泰欣然同意了。比賽開始了。作完翻譯,兩人對照各自的結果,發現在三個地方出現了分岐。他們各抒已見。教授翻開一本希臘文大辭典,結果,教授認輸了。

「您真是個語言天才,您創造了學習希臘文的奇蹟。」教授臨別時握著托爾斯泰的手誠懇地說。

浸浸在希臘語的汪洋大海中,托爾斯泰感到精神爽悅,他領略著古希臘偉大作家們的博大宏闊的才智,一生受益無窮。

在學習希臘文的同時,托爾斯泰又對幼兒教育發生了興趣。他發現,俄國當時的小學教材和讀本粗製濫造,破綻豐出,既乏味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於是,托爾斯泰萌發了自己編寫識字課本的想法。

為了使這套啟蒙讀特的內容豐富、物動、充實,托爾斯泰閱讀了大量俄國民間文學和品,以及希臘、印度、阿拉伯的文學作品,以從中篩選、改編。他還努力鑽研物理學、天文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知識,力求更全面地編入適宜於兒童的內容。在語言上,他下了很大功夫,力求把每一節都弄得優美、簡潔、樸素。

通過長時間努力,這套課本終於完成,共有629種作品,其中藝術作品佔496種。這套課本通俗易懂、圖文並茂。例如在講解字母「B」時,因為俄語中狼的打頭字母是「B」,於是課文內容就是「狼愛吃羊」,插圖就是一隻惡狼在追趕一保可憐的羊。這樣把字母和形象有趣的畫面結合起來,孩子們很易接受。托爾斯泰的《識字課本》發行了數百萬冊,暢銷整個俄羅斯。

編完《識字課本》,托爾斯泰又開始了新的創作。

1870年春天,林中的白樺抽出了翠綠的嫩芽,山崗上長滿了碧綠的二月蘭。空氣中瀰漫著清新濕潤的氣息。這是多麼美的季節!

一天中午,他坐在花園附近的書房裡沉思,陣陣春風狹著濃郁撲鼻的花香襲涌書房,頓時使托爾斯泰思緒朦朧,幻念迭起。

作品一問世,震動了世界文壇。

一天中午,他坐在花園附近的書房裡沉思。

忽然,他看見一位風姿綽約的貴族少婦出現在他面前:修長的身材,白皙的頸項、高高的髮髻,略側著頭,好像用憂鬱的眼神懇切地凝視著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用手揉了揉眉心,想看得更清楚些,但幻像忽兒就不見了。

托爾斯泰怎麼也擺脫不了這個女子的幻影。他想,我應該想法把她表現出來。這就是他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創作的最大動機。

當晚,托爾斯泰和妻子坐在陽台上。春風徐徐,讓人感到分外愜意。

「索菲婭,我想像出一個貴族婦女的形象。她出了嫁,又不安於自己的處境。我要寫一部小說,表現這個婦女可憐或者有罪的處境。」

「太好了,親愛的列瓦奇卡。但願能再創作一部《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篇就好了。你還是多寫些長篇小說吧,那樣會使你的聲譽更加卓著。」

第二天,托爾斯泰擬出了這部長篇小說的第一個寫作方案,將主人公取名為達吉雅娜。

但是,寫作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寫作是一項艱苦的勞作。在寫作方面,托爾斯泰自己深有體會,他在對朋友的信中說:「寫作這個行當是樁棘手的事業,此中艱辛局外人是很難知道的。等腳下的腳手架搭起來後,才能動手干,而這種腳手架並不取決於你,要是沒有腳手架,便急著動手干,那隻會糟蹋材料。

在小說醞釀階段,有兩位女子對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產生過影響。一個名叫安娜·斯切潘諾夫娜,是托爾斯泰的領居比比科夫的女友,因嫉妒比比科夫同家庭女老師的關係而自殺,1872年1月初,她來到附近的鐵路,投身於一列貨車車輪下。這事引起了托爾斯泰的關注。他曾趕赴出事地點,目睹了死者血肉模糊的慘狀。這件事對托爾斯泰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象,以致他將小說女主人的名字由達吉雅娜改為安娜,並讓她以同樣的方式結束自已的生命。

這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托爾斯泰和妻妹應邀參加了一個舞會,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有一位女子在一群太太小姐中間尤其引人注目,她身著一襲黑色天鵝絨長裙,雪白的脖頸上戴著一顆熠熠閃光的鑽石,越發顯出她的高貴典雅。

「她是誰?」托爾斯泰問身旁的一位太太。

「她是詩人普希金的女兒,名叫瑪麗亞。」太太告訴她。

「哦!」托爾斯泰若有所思地想,「怪不得!她那阿拉伯式的捲髮,真是儀態萬方!原來她就是普希金的愛女!」我的長篇小說的女主人公安娜,就應該是這副模樣,這樣超凡脫俗、雍容華貴。

於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情節、結局都有了。可是,怎麼開頭呢?因為就像一首曲子開頭的起調一樣,調子起好了,歌也就唱出來了。寫小說也一樣,文章的開頭非常重要。開頭寫好了,下面就能夠一瀉千里、引人入勝了。所以,托爾斯泰為這部精美之作設想了許多開頭,但沒有一個令自己滿意。

一次偶然的機會,令托爾斯泰茅塞頓開。

一天晚間,兒子謝遼沙在客廳里纏著媽媽,要媽媽給他找一本書,他要念給塔季揚娜姑奶聽,孩子的媽就順手遞給他一本普希金的《別爾金小說集》。謝遼沙讀著讀著,不一會兒,年邁的塔季揚娜姑奶睡著了,謝遼沙就把書放在窗台上。

第二天一早,托爾斯泰來到客廳,無意間翻開了這本小說,讀著讀著,他被普希金一篇未完成的小說給吸引住了。這篇小說開首一句話是「客人們來到了別墅……」

托爾斯泰十分欣賞這單刀直入、開門見山的開頭。這樣簡單明快的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吸引到故事情節中去了。

托爾斯泰於是受到啟發,立即走進書房,寫道:「奧布朗斯基家裡一切都亂了……」

這就是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簡明而精彩的開頭。

經過7年的艱辛勞作,到1877年,《安娜·卡列尼娜》終於完成。

「生活決不是享受。生活就是勞作本身。」托爾斯泰以一生的作為實踐著自己這一句話。

艱 難 的 探 索

離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只一俄里半的地方,有一條平坦的公路,這時從莫斯科通往基輔的交能要道。這條路上,經常有去基輔的交能要道。這條路上,經常有去基輔朝拜的香客路過,他們穿著樹皮草鞋,背著一個長長的布袋,袋裡裝有《福音書》和乾糧。這些人風餐露宿,還經常忍受著疾病和雨淋的折磨。但是,他們徒步而行,似乎為一股強大的精神支撐著,從沒有為自己的遭遇唉聲嘆氣。

托爾斯泰經常去那條路上散步,因此經常能看到這些虔敬的人們。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持著他們呢?他決定自己親自去體驗一下這樣的生活,把這個問題搞清楚。

這天天還沒亮,托爾斯泰和僕人阿列克上路了。,托爾斯泰這位當時已名揚天下的作家,穿著白色粗布長衫,腳蹬樹皮鞋,肩挎香袋,只像一個極其普通的朝聖者一樣上路了。

天氣酷熱。他們選擇了一條林間小路。這時面前一條小溪攔住了去路。托爾斯泰想跳過去,年輕的僕人阿列克在後面喊道:

「老爺,小心!「

「阿列克,你怎麼忘了我對你的囑咐?現在無們是同行的香客,不是主僕。不要讓別人認出我來。「托爾斯泰對阿列克說道。

黃昏時分,他們步行以一處莊園附近。阿列克從那紅白相間的房屋中,認出了這裡老爺的好朋友斯塔霍夫的地主莊園,便高興說:「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讓我們去那兒過夜吧,那兒房間乾淨。「

「不,「托爾斯泰勸阻說,」虔誠的人不能貪圖享受。忍受磨難才得見上帝。「

於是,他們繼續走去。太陽早已經落山了,暮色越來越濃。依稀看見前面一個小村子。他們走到一戶人家門膠前,看到裡邊一痊超級大國婦人正在做飯。托爾斯泰上前恭敬地說:

「這位老人家,我們是走道的香客,能留我們住一宿嗎?「

「噢!上帝保佑,怎麼不行呢。不留你們是罪過的。」老人回答。柴火映出一張慈祥的臉龐,一雙善良的眼睛。

走了一天,托爾斯泰已經很累了,腳上走起了水泡。老人給兩人端上熱氣騰騰的菜湯,還給每人切了一大塊麵包,說:

「快吃吧!明天一早你們還要上路呢。」

晚上,托爾斯泰躺在麥秸上,身上蓋著潔凈的床單,難以入睡。「多好的人民啊!他們勤勞、樸實、貧窮,還用血汗養育著我們。」托爾斯泰想起自己的貴族出身,想到自己屬於地主階級,又不由深深地感到了罪惡惡和恥辱,他一定要探索一條真實的道路,一條接近底層人民的道路。他要洗去身上的罪惡。

第二天,托爾斯泰給老人留下了幾塊錢,又與阿列克上路了。主僕二人長途跋涉了一個多月,才來到了目的地奧普京修道院。

這著名的修道院建於十四世紀,幾百年來胡引了許多著名 人士和作家。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普來過這裡。

進入修道院,來到了住宿的地方。托爾斯泰和阿列克正想來一間四人房間里歇腳住下,忽然一個穿道袍的教士急沖沖地闖了進來:

「伯爵大人,對不起,主教大人已為您準備好了房間,請您馬上搬過來吧。」

「你們怎麼知道我要來朝拜?」托爾斯泰詫異地問。

「前幾天就有傳聞您要來,您的鬍鬚告訴了我們,我們都見過您的畫像。」教士謅媚的說。

托爾斯泰無可奈何地跟著教士走了。

第二天,著名的修道院的長老接見了他。他多想從長超級大國那裡到渴望已久的信仰力量!但是托爾斯泰失望了,他沒有找到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他感到教會也和世俗一樣勢利。第二天,他就離開了修道院,坐火車回到了故鄉。

從修道院回來以後,托爾斯泰大量閱讀哲學家的著作,他思考宗教問題,痛苦地不懈地探索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和上帝、信仰等重大問題,年已五旬的他變得謙和、溫順,很少像青年時代一樣暴烈、易怒了。他說,一個人的價值就像分子,對自已的估價就像分母,對自己的估價越高,分母就越大,那麼分數值就越小。顆粒飽滿的谷穗總是低垂著頭,一無所有的莠草總是昂頭搖擺。蜚聲世界文壇的作愛變得越來截止謙遜了。

托爾斯泰開始懺悔自己以往的生活。他像青年時代崇敬的法國思想盧梭一樣,開始寫作《懺悔錄》。托爾斯泰想起與屠洛涅夫的關生活費,內心深感痛苦,他們因一場激烈的衝突,已經十六七年沒有互通音訊了。這時,托爾斯泰決心和屠格涅夫和好如初,於是他給遠在巴黎的作家寫了一封信:

「……我覺得我對您沒有任何敵意,謝謝上帝,但願您也一樣,如果我有什麼對不住您的地方,就請您寬恕吧!請只記住我們結識初期親密相處的美好日子……"

屠格涅夫讀到信後,淚流滿面。他立即回信說:

「我很感動。我非常樂意恢復我們以前的友誼……您說得對,我如今只]剩下對您的懷念。」

這年夏天,屠格涅夫從國外回來,拜訪了雅斯納雅·波良納十九世紀兩位偉大文學家中斷十七年的友誼終於恢復了。

托爾斯泰送走屠格涅夫,又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孤獨之中。他的子女漸漸長大,財產逐漸增多,著作不斷出版,聲望與日俱增,可他現在對這一切都用批判的眼光打量著。他常常對自己辛苦經營的一切失去了興趣。同時,他的家庭與他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了。

他想徹底改變自己。像俄羅斯農民那樣,他常常穿著粗布衣裳,樹皮鞋。同農民交談,與他們一起犁地,並且自已動手做鞋,他認為這是接近上帝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

托爾斯泰跟一們鞋匠學習做鞋,而且還做得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莫斯科的親戚來他愛作客,看見托爾斯泰在家裡和一位鞋匠一起琢磨做鞋的手藝。這位親戚看著他們,不以為然地說:「這做鞋有什麼難的,我沒學,也可以無法自通。」

托爾斯泰說:「我現在讓你自己來釘釘子。咱們先打個賭:如果你每釘好一顆釘子,我就付你一元錢;如果你每釘壞一顆釘子,你就付鞋匠師傅一角錢。「

那位親戚動手釘了。結果他一連釘了十個,十個都釘壞了,只好掏出錢為給鞋匠。旁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1890年冬天,天氣出奇的冷。缺衣少柴的農民凍得難以忍受。幾個農民偷偷地到托爾斯泰家的樹林子里砍了16顆樺樹。托爾斯泰夫人知道此事後,惱怒異常,立即向縣裡提出了控告,縣自治會長官派警察逮走了那幾個農民。

托爾斯泰後來知道了此事,對妻子的所作所為極為震怒。他發現越來越與妻子在思想上難以合一,而這件事又令他痛苦地感到:妻子與自己在走著各自不同的道路。

「你太過分了,索菲婭!僅僅為了幾棵樹,你就毀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也有妻子和兒女呀!」托爾斯泰指責妻子說。

「幾棵樹,也是咱家的私有財產呀 !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果不及時制止,就會丟失更多。」妻子反駁說。

「好!我要向政府宣布,我放棄私有財產,我還要放棄著作的版權!」托爾斯泰氣憤地嚷道。

「你簡直是瘋了!你忘了你有八個孩子,你不怕傾家蕩產嗎?」妻子大哭大叫起來。

托爾斯泰與家庭的矛盾越來越激烈,這令他極端無助和痛苦。他甚至產生了離家出走的念頭。

對真理的探索,使作家的思想絕望的深淵。托爾斯泰的內心每一天都無不不感到那難耐的煎熬。

賑 濟 災 民

酷烈的太陽無情的炙烤著大地。俄羅斯的梁贊省、圖拉省和薩馬拉省等地,已經整整三個月沒下一滴雨了。莊稼大片大片地枯萎下去,小麥、馬鈴薯的葉子焦黃的如同乾柴一樣。大地漫延著死亡的火焰,百年不遇的旱災降臨了。旱災之後,跟蹤而來的就是罕見的大饑荒。

這1年的夏天,沙皇當局早已得知旱災的實情。但唯恐擾亂民心,不利於他們的統治,因此統治者一直沒有將旱災公之於眾。

托爾斯泰得知旱情和飢茺的實情後,馬上帶了第一筆救災款,帶著兩個女兒趕到了受災地區。

荒蕪的農村在呻吟。挨家挨戶門口幾乎都有皮包骨頭的老人和小孩,許多人家不時有人餓死,哀哭聲瀰漫在荒野之中。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顫巍巍地站在門口,喃喃低語:「三天沒有飯吃了,最後一隻羔羊也宰了,今後可怎麼過嘵!老天爺,末日到了!」

「老人家,不用怕,我們給你登記上,今天你可以去施粥所吃飯去。」托爾斯泰帶著女兒瑪莎來了。他們後邊還跟著五、六個瘦骨伶仃的小孩,睜著大大的眼睛,眼巴巴地望著他們。

原來,托爾斯泰一到災區,就儘快設法在各個村落布置了施粥所,讓饑民登記後去那裡喝粥。

但是,饑荒仍在蔓延,一時難以控制。

每天都有人在死去。而且,救濟款、人手都不夠。

托爾斯泰給皇上書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為饑民大聲疾呼,並要求政府立即出面賑救災民。

沙皇政府竟然無動於衷,不予理睬。

托爾斯泰怒不可遏,他立即寫了一篇《論饑荒》的文章,憤怒地揭露統治者的醜惡,並為人民鳴冤叫屈:

「人民的飢餓是由我們的飽食終日造成的。人民的生活條件太差,苛捐雜稅太多,土地茺蕪不堪,人民被束縛在土地上,被迫從事繁重的勞動,而勞動的果實卻全被城市或鄉村中的富人們吞食了。這樣,勞動人民怎能不挨餓?」

托爾斯泰的《論飢茺》一文,如一顆重磅炸彈,震撼了整個上層社會。沙皇政府害怕,禁止各家報刊載這篇文章。但托爾斯泰將它寄給了國外的報紙。文章發表了,國際輿論紛紛指責沙皇當局。沙皇惱羞成怒。他派秘密警察監視托爾期泰,並揚言要逮捕他。

托爾斯泰置之不理,繼續和女兒們在各處開設施粥所,救濟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災民。

托爾斯泰和女兒們的行動也感染了托爾斯泰的夫人,她給《俄羅斯新聞》報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呼籲全社會為饑民捐助錢物,慷慨解囊。這封信在俄國所有的報紙上都發表了。托爾斯泰夫人寫道:「在這巨大的災難面前,個別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此刻你咽下的每一片麵包,你在溫暖的房子里度過的每一天,都應該讓你意識到:有人此刻正在餓死。……請想想,只要有13盧布就可以救活一個人,養他們直到明年新谷登場。

托爾斯泰夫的公開信得到全國範圍的響應,捐款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送來,不出十天就收到1.3萬盧布。許多中、小學生也踴躍捐了款。

托爾斯泰夫人用募捐的錢款購買了許多糧食和生活用品,匆匆趕往丈夫所在的災區。她不知不覺地投身到丈夫和女兒的事業中去了。托爾斯泰高興地說:「我們很久沒有這樣情投意合了。」

更多的人加入到救災活動中來。許多大學生聚集到托爾斯泰周圍,踴躍地參加救災活動,他們在災區開辦了200多個食堂,並建立了兒童收容所。災情逐漸有所緩解。

然而,沙皇政府卻認為托爾斯泰想能過救災活動顛覆現政府,對他恨之入骨。一些貴族要求皇上將托爾斯泰流放到西伯利亞,關進瘋人院去。沙皇考慮到托爾欺泰的巨大聲望,尚處於猶疑之中。

一天, 托爾斯泰的一位遠房姑媽,頗有影響的宮廷女官托欠斯泰婭為托爾斯泰說話了。她面見了沙皇,直截了當地說:「

「聽說陛下要把俄國最偉大的天才關進瘋人院去,有這回事嗎?」

沙皇的臉色突然變了,他說:「您指的是托爾斯泰嗎?聽說他是您的遠親?」

「您猜對了,陛下!」於是,她說明了事情的真相。

「沙皇下了一道聖旨:「不要動托爾斯泰,但對他的信徒就不必客氣。」這次賑災,托爾斯泰救濟了一萬多人。他不顧當局地排謗和迫害,勇敢地站到了底層人民一邊。他的行為贏得了更多人的崇敬和愛戴。一位思想家曾這樣評價托爾斯泰:

「他好像一個印度的神,有兩個頭,四張臉,六隻手,一切都是無限的,都是用最珍貴的材料造成的。」

而另一個作家說道:「俄國的老百姓有兩個皇上,一個是沙皇亞歷山大。另一個,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復 活 的 種 子

托爾斯泰的一位老朋友科尼有天來訪,他談的一件往事,引起來托爾斯泰的強烈興趣。

8年以前,科尼在彼得堡的地區法院當檢察官。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一個年輕人急匆匆地來到辦公室。他有一張蒼白而富於表情的臉,深褐色的眼睛流露出內心的某種憂慮。考究的衣著、高雅的氣質,一看便知是上層社會的人士。

「先生,需要我提供什麼法律服務嗎?」科尼問。

「不,我只是想讓法官先生轉交給女犯人羅扎莉亞一封信。但是他拒絕了。」年輕人抱怨著說。

「為什麼?」

「法官說這信要先經檢察官審閱後才可以轉交。」說著他從包里掏出一封信交給科尼。科尼看了看信。這是一封充滿深情而又有懺悔之意的信,確實不宜於讓第三者看。科尼大致讀了一下,簽上字還給了年輕人。

「可以轉交了。」科尼說。

「謝謝您,檢察官先生!我不會忘記您的好意的。」年輕人說。

後來,這位年輕人又來了好幾次。從交談中,科尼了解到,女犯人羅扎莉亞是一個因為從一個醉酒的「客人」那裡偷了一百盧布而被判刑的妓女,而使這個女人淪為妓女的人是這個看來很體面的上流社會的青年。

有一天,這個青年興高采烈地對科尼說:「我打算跟羅扎莉亞結婚,檢察官先生祝福我們吧。」

科尼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上流社會的人跟一個妓女結婚,這是大失身份的事。他以為這個年輕人大腦有毛病,便勸告說:「年輕人,千萬不要感情用事,一時衝動只會使你後悔莫及的,你的家裡人會同意嗎?」

「不,這只是我自己的事。如果不這樣做,我一生都會受到良心的譴責的。是我毀了她,我要贖回自己的罪過。」年輕人說。

科尼被年輕人的誠意深深打動了,於是他伸出手來說:「好吧,我祝福你。希望我能參加你們的婚禮」。

一個多月以後,這位年輕人又來到科尼的辦公室。那時,他看上去滿臉沮喪、神情恍惚。

「檢察官先生,我太不幸了!羅扎莉亞在監獄裡得病死了,患的是傷寒!」年輕人痛苦地對科尼說。

從那以後,科尼再也沒有見過他。直到有一天,偶然在內地省份的一個副省長的任命書上,看到了他的名字。

托爾斯泰對科尼講述的故事深感興趣。第二天,他對朋友說:「你昨天講的故事非常典型,你能把它寫在小說嗎?寫成後我幫你出版。」

科尼愉快地答應了。

可是因公務繁忙,幾個月過去了,科尼還沒有動筆。托爾斯泰於是寫信給他說:「親愛的科尼,你能把這個故事的題材讓給我寫嗎?多好的題材啊!」

科尼欣然答應了,他回信說:「我相信您一定會利用這個情節,寫出一部具有深刻社會道德影響的書來的!」

這就是托爾斯泰又一部重要作品《復活》的動筆的緣由,而剛才的那個故事,就是一顆「復活的種子。」

托爾斯泰又一頭扎進了創作中。對這部小說的創作,托爾斯泰付出了艱辛了勞作,用了11年時間才完成。待作品完工時,其立意的深度和所反映的社會背景的廣度已遠遠超越了科尼送給他的那個故事了。

在《復活》中,托爾斯泰通過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遭遇,廣泛地揭露了政府、教會、法院、監獄等各種機構的黑暗內幕;並通過貴族青年聶赫留多夫從犯罪、認罪、贖罪到精神復活的故事,宣揚了一種「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的思想,並希望以此拯救社會。

《復活》出版後,獲得了高度的評價。

有批評家認為,這是一部鐵面無情的作品,它撕下了一切假面目;而且還認為,它要高於雨果的《悲慘世界》,因為它「沒有一點幻想的、虛構的、編造的東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復活》在19世紀末俄羅斯文學的地平線上,樹起了一塊偉大的豐碑。

與青年藝術家在一起

1900年元月的一天,年輕的高爾基懷著朝聖者的心情,走進了托爾斯泰家的大門,當時,高爾基還是一個大文壇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

高爾基穿著平民式黑色上衣,褲子不像貴族那樣塞在靴子里。

「您好,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我……」

在托爾斯泰面前,高爾基感到內心有些緊張,雖然對這位大師,早就仰慕已久。

啊!您好!馬克西姆·高爾基,您寫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多好啊!它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儘管我們的經歷多麼不同。

和藹可親的托爾斯泰,令高爾斯基的心情完全放鬆了。托爾斯泰作為長輩,坦率地評價了高爾基的作品,貶褒不一,但讓高爾基感到特別的快慰和舒暢。

托爾斯泰送走高爾基時,握著他的手說:「您是個真正的庄稼人!在作家們中間,您肯定會感到難以相處的。但您什麼也別怕,只要把內心裡感到的東西照直說出來就是了。粗魯一點也無傷大雅,明眼人一看便知。」

高爾基非常感激,他說:「

謝謝您對我說的一切。見到您就已令我非常榮幸了。本來我大體知道,您待人誠實而親切,但我沒有想到,您對我竟然這麼好……「

「我也很高興認識了您,認識了俄國最年輕的作家,您寫的書我很喜歡,而我發覺您本人比您的書更好。千萬別以為這是恭維,到了我這個年紀,就不需要去恭維誰了。」托爾斯泰坦率而真誠地說。

高爾基受到了極大的精神鼓舞。

高爾基一直生活在城市貧民中間,常和馬夫、麵包師、流浪漢為伍。托爾斯泰對朋友和家人說:「我喜歡高爾基。他寫了很多有意義的作品,他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以及至今還無人注意的人們的生活——流浪漢、無產者、受壓迫者的生活。」

這一年的8月,著名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拜訪了托爾基泰。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位文壇長輩。一老一少兩位作家一見如故,愉快地交流著思想和觀點。

契訶夫的祖父是個獲得自由的農奴。他家一直過著城市平民的清苦生活。契訶夫憑自己的努力上過了莫斯科醫科大學。後來,一邊行醫一邊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了《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套中人》等一大批名篇佳作,贏得了廣泛的聲譽。

托勻斯泰很讚賞契訶夫的文學才華,他說:「親愛的安東,您真是散文中的普希金。在普希金的詩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他自己親身體驗到的東西,讀您的小說也是這樣。」

契訶夫聽到大師毫無保留地讚賞,羞澀地笑了。他怎麼在這位文學巨匠面前班門弄斧呢。

托爾斯泰在告別時擁抱著契訶夫,說:「親愛的!您別寫戲了,您的短篇小說寫得更好,多質樸,當然只有法國的莫泊桑能和您相媲美了。」

年輕的契訶夫被這位文學前輩的偉大的人格感動著,他對朋友們說:

「托爾斯泰的女兒們非常可愛,她們熱愛父親,狂熱地信奉他的思想,這說明托爾斯泰有偉大的道德力量。因為,如果他不真誠,如果他不是無可指責的,那麼,女兒們首先會對持懷疑態度。要知道,女兒是一群挑剔的麻雀,穀殼子騙不了她們。」

著名畫家列賓也來到了托爾斯泰的故鄉。他是專為托爾斯泰畫像來的。

列賓和托爾斯泰一起耕田、犁地,他被這位作家的農民式的生活感染了。

列賓為托爾斯泰一共畫了兩幅肖像,一幅是長鬍子的托爾斯泰,穿著寬大的長衫,左手拿著一本書,坐在圈椅上。寬廣的額頭、深邃的眼睛、微皺的眉頭有以及有力的右手,都傳神地表達了托爾斯泰博大宏富而又深蘊痛苦的內心世界,一個精神王國中的聖徒的形象,赫然展現在你眼前。另一幅肖像是:那筋肉隆起的手緊握著沉重的犁把,穿著樹皮鞋的雙腳踩在黑土裡,向前走著,一個置身於民眾的苦行者形象,凸現而出。

遲遲沒發表的劇本

一天, 老朋友科尼又來到了托爾斯泰家做客了。

「法官先生,您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新聞嗎?」托爾斯泰問。

「沒什麼新聞,不過有一件奇聞,倒值得一聽。

於是科尼講了一個故事。

「不久前,我處理了一個案子。一位正派善良的女人嫁給了一個酒鬼,這酒鬼天天在外面酗酒,很少回家。女人想與他離婚,開始新的生活。於是,找到酒鬼,說服他假裝自殺。男人竟同意了。有一天,在莫斯科河邊,人們發現了一身男人的衣服,衣服里有這個男人的身份證。於是,這個女人就名正言順的離婚了。

「後來呢?」

「後來,女人嫁了另一位丈夫,生活得還不錯,生了一個男孩。但這件事的真相當局知道了,很快起訴那個女人,並判了她終身流放西伯利亞。在我的干預下,她才得以減刑,被判了一年的監禁。」

托爾斯泰聽一這個故事,沉默了很久。最後對他的朋友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我想通過它寫一個劇本。」

於是,托爾斯泰創作了劇本《活屍》。

劇本完成了,很多出版商知道以後,紛紛上門請求托爾斯泰,希望劇本發表在他們的雜誌上。劇院經理也請求托爾斯泰上演這部戲劇,但托爾斯泰竟一一回絕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裡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原因。

有一天,一個衣衫襤縷,蓬頭垢面的男人敲響了托爾斯泰的家的大門。一見托爾斯泰,他就跪下哀求道:

「伯爵老爺,您可憐可憐我吧,我一個男人沒有工作,女人又出了那樣的事,請您別寫出來讓大家看,不然讓我怎麼活呀!」

「您是……?」托爾斯坦驚疑地問。

原來,他就是那個「活屍」。托爾斯泰滿懷憐憫地看著那個男人,開始勸導他:「先生,您聽我的話,您的不幸完全是由您自己造成的。酗酒使您成了一個流離失所的流浪漢!」

「是的,老爺,是那該死的酒精害了我!」

「那您告訴我,您有決心重新做人,從今天起滴酒不沾,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嗎?」

「一定能,老爺!我已死過一回,我現在要重新做一個活人!」

「好,那我答應您,劇本我不發表。我還可以託人給您找一份工作,但您得信守諾言。」

「多謝老爺。我一輩子都不會忘您的。」

那個可憐的人走了。托爾斯泰後來真的為他找了一份工作。

一個月之後,托爾斯泰家來了一位衣著整潔的小夥子,他要跟托爾斯泰談一談。

「尊敬的伯爵大人,是媽媽讓我來的,我媽媽就是您劇本的犯了重婚罪的女人。」小夥子說。

「哦?那以您是……?」

「我是媽媽和第二位丈夫的孩子。」

「那麼,小夥子,我能幫您什麼嗎?」

「媽媽讓我來請求您,千萬別發表這個作品。因為我母親生活中的悲劇已經平息了。她不想生活的風波再淹沒她。如果您發表那個劇本的話,我媽媽就沒有勇氣再活下去了。」小夥子懇勤勤懇懇地請求道。

「我請您昨您媽媽放心,一定不發表這個劇本。我不會為了稿費,為了榮譽而毀了你家的幸福!」托爾斯泰答道。

這就是《活屍》一直遲遲未發表的真正原因。

托爾斯泰關心文學、藝術,但他更關注社會、人道、人心以及普通人的苦難和遭遇,他決不因為自己個人的利益而損害別人。這就是他的偉大、質樸的和真誠的地方,正因為這些品格,使他能夠創造出為後人永久敬仰的傳世之作。

晚 年 的 痛 苦

托爾斯泰晚年的聲望雖然與日俱增,但是,他內心的痛苦和鬥爭反而加劇了,他與家裡人,尤其是與妻子索菲婭之間的矛盾在他的生命最後幾年中愈演愈烈,令他幾乎無法忍受。托爾斯泰絕望了,累了。

他將選擇什麼樣的出路呢?

1908年5月的一天,托爾斯泰在《俄羅斯報》上突然看到了這樣的一條消息:

「今天20名農民被判處絞刑,因為他們搶劫了縣裡的一名地主莊園。」

20個農民被判死刑!托爾斯泰震怒了!他含著淚水在日記里寫道:

「不,這實在叫人受不了,不能這樣生活!……再也不能這樣生活!」

托爾斯泰寫了《我不能沉默》這篇文章,對這一事件提出了強烈控訴。文章激起了俄國人民的共鳴,很多報社不顧危險轉載了它,在歐洲各國的刊物也發表了。

可是,托爾斯泰卻不能與他的妻子索菲婭共同交流內心的思想。妻子與他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她也越來越神經質了。她帶來的鄉村警察,又在森林裡逮捕拾木頭的農婦。她總是關心著自己的財產,惟恐別人損害它。她說,這是為了托爾斯泰一家老少的利益。

托爾斯泰宣傳平民思想,施捨給窮人財物,可他的對手們指責他虛偽,說他躲在妻子的背後,過著奢侈的生活。

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寫道:「上帝啊!請幫助我!」、「我又想出走了,可是我下不了決心。主要的問題是,假如我走,這是不是為了自己?」

托爾斯泰80歲的生日到了。雅斯納雅·波良納幾乎被四面八方的賀卡、祝詞、電報和禮物給淹沒了。許多社會名流以及普通的老百姓都給托爾斯泰發來了賀信。

「祝賀您,親愛的爸爸。」女兒和女婿向他賀喜。

「祝賀什麼呢?」托爾斯泰問。

「祝賀您並未虛度此生。」

托爾斯索聽到這句話沉默了,忽然,淚水溢出了老人的眼眶。

妻子索菲婭最敏感的是,關於托爾斯泰著作出版權的問題。妻子瘋狂地妒忌與托爾斯泰關係密切的出版商,視其為敵人,因為她害怕出版權被奪走。她鷹一般的眼睛密切注意著托爾斯泰和出版商的一舉一動,生怕他們背著她,簽下了什麼協議。她摔打,哭喊,到處亂跑,卻不知自己正在扼殺丈夫的生命。

一天,他背著妻子,到了莫斯科郊外,在密友家簽署了一份遺囑。在遺囑中他申明放棄自己所有的版權,讓所有願意用它的人免費出版。

但妻子知道了他簽署遺囑的事,她又糾纏著丈夫,逼他交出遺囑。又是無休止的爭執。

托爾斯泰82歲了。他陷入了極端的孤獨之中。

一天, 托爾斯泰收到了基輔大學一位學生的來信,他在信中要托爾斯泰離開故鄉:「把生命獻給人和人類吧,完成您在世上最後要完成的事業,使您在人類的心靈中永生!」

他又寫道:放棄伯爵的爵位,把財產分給您的親屬和窮人,然後自己分文不留,像一個行乞者那樣去周遊一個又一個城市……「

這封信觸動了托爾斯泰。他給大學生立即回信說:「您建議我做的正是我的夙願,然而我至今尚未做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決不是我吝惜自己),主要的是這樣做的目的決不應是為了影響別人。這不應是指導我們行動的準則,只有不是為了預定的外在目的,而是為了滿足精神上的內在需要,精神上再停在原來的狀態已不可能了,才必須也應該這樣做。這就像在呼吸因難時,不能不咳嗽一下一樣。我離這樣的狀態已經不遠了,而且一天比一天臨近。托爾斯泰最後的內心鬥爭終於有了終結。

逃 往 蒼 天

1910年10月27日,托爾斯泰看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卡拉馬佐夫兄弟》,大約晚上11點鐘,他上床就寢。睡到後半夜3點鐘時,他被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驚醒,接著又聽到了開門聲和腳步聲。他發現書屋裡亮著燈,便知道一定是妻子又在到處找他的遺囑。

托爾斯泰氣得雙手發抖,他已抓住了門把手,好突然用力打開門並撲向出賣他自己的妻子,但是,他還是抑制住了憤怒。他想,也許這也是作為考驗要我承擔的。他一言不發,艱難地回到床上,靜聽著自身,像傾聽一股流出的泉水,他長時間清醒地躺著,在被他自己的家人出賣的時候,他感到寒冷和孤獨。

他給妻子留了一封信後,敲響了保健醫生杜尚的房門。

「我決定要走了,」托爾斯泰堅決地說,「您跟我一起走。我先上樓去,您隨後就來,別驚動了我妻子。我們只帶必需的東西,三天之後,薩沙會來找我們的,把必要的東西給我們拿來。」

接著,他又叫醒了女兒薩沙,告訴她要出走的原因和打算,並要她一起幫忙收拾東西。

這一切都是在悄無聲息中進行的。四周一片漆黑,托爾斯泰去馬車房的路上把帽子弄丟了,打著手電筒也沒找到,只好光著頭去叫醒馬車夫。裝好東西,與女兒薩沙道了別,就出發了。

他們在火車站上了車。一路上托爾斯泰都很沉默。他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他想起了妻子,又對她產生了憐憫。「也可能是犯了錯誤,但我覺得拯救了自己。」他在日記中寫道,「不是拯救了列夫·托爾斯泰,而是拯救了那種有時在我身上出現的那麼一點點東西。」

三等車廂里擠滿了人。醫生擔心托爾斯泰的身體,托爾斯泰卻說,「多好啊,多自由啊!」他與車上的人興緻勃勃地交談著關於土地、關於教育等問題。有人認出了這位老人就是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於是人們紛紛向他湧來。人們聽著他的講話,卻不知面前這位老人的生命正走向終點。

在路上,托爾斯泰突然發起燒來,渾身發冷,打寒戰。醫生和托爾斯泰的小女兒薩沙決定不再往前走了。火車到達阿斯塔波沃小站,他們就下了火車。沒有旅館,他們暫時住到了站長家裡。

一到站長家裡,托爾斯泰就昏迷過去了。

托爾斯泰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里時醒時睡。在清醒時,他向女兒口授了關於上帝的思想以及給兒子們的信,要他們安慰他們的母親,並且表示自己對她懷有真誠的憐憫和愛。

11月2日,托爾斯泰體溫又上升了,並且開始劇烈咳嗽。醫生診斷是肺炎。病情開始一天天惡化,托爾斯泰常常昏迷不醒,當他清醒時,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托爾斯泰看著別人在周圍照料著,悲哀地說:「農民……農民你們是怎樣死的啊!「

在昏迷中,他說:「探索,永遠探索!」

有次,他突然從昏迷中坐了起來說:「世界上除去列夫·托爾斯泰,還有很多人民,而你們只看到一個列夫。「

最後一次,他在自言自語:「真理……我愛許多…所有這些……我非常愛。」

1910年11月7日凌晨,托爾斯泰停止了呼吸。屋子裡一片沉寂。醫生過去替他撫閉上了雙眼。

托爾斯泰生前好幾次曾在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對他的女兒們說:「我死了以後,就把我埋在那個傳說有小綠棒的地方。」

有一次,他與小女兒一起,騎馬到了小時候哥哥尼古拉在故事中講到的那個森林中,對著峽谷說:

「就在那兒,在那兩棵大樹中間,我死了以後,就把我埋葬在那兒。」

托爾斯泰去世以後,人們遵照他的遺願,讓他安睡在了那個傳說中埋著神秘的小綠棒的地方。在那根小綠棒上,據說寫著一個符號,誰如果有幸見到那個符號,誰就能夠使世界上的所有的人幸福,人們將永不煩惱,永遠相親相愛……


推薦閱讀:

《王立群讀史記》中王立群得背景是怎樣?
顧炎武簡介 顧炎武 名人傳記
名人傳記-海倫·凱勒

TAG:世界 | 名人 | 名人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