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規律二:必須在孩子小時的時候進行「嚴格」的教育
教養規律二:必須在孩子小時的時候進行「嚴格」的教育
有堅實的土地的地方,才有芳香的鮮花和參天的大樹,而泥石流只喜歡那些疏鬆的土壤。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從小必須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才能培養堅實的人格基礎!嚴格的教育是對子女真正的愛!
初二男孩小強的媽媽趙女士一直覺得自己命不好,雖然在北京有房、有車、有存款,但卻沒有平靜和幸福,因為「她生了一個無法管教的孩子」。趙女士說小強小的時候特別可愛,毛茸茸的大眼睛,一笑還有兩個深深的酒窩,聰明伶俐,學什麼都很快,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小強的父母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了他身上,對小強百般呵護,加上經濟條件比較好,他們讓小強吃最好的、用最好的,請了保姆照顧。小強的零花錢總比別的孩子多,花完了就從父母要,儘管父母也說過不要亂花錢,但是小強每次要錢父母都沒有拒絕過。小強犯了錯誤,父母也捨不得懲罰,說幾句也就過去了;小強如果覺得家裡的飯不好吃,吵著要去外面吃或者叫外賣,父母也會答應,覺得有這個條件不算什麼,只要孩子高興。已經上初二了,小強沒有自己上過學,都是父母開車接送;也沒有收拾過房間,為自己洗過衣物等,都是父母和保姆照料;小強一直生活在飯來張口水來伸手的蜜罐子里。在上初中之前,父母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感覺教育孩子還是蠻輕鬆的。
初中之後,父母發現小強經常不願意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理由是怕曬、太累受不了、體育老師是施虐狂;花錢大手大腳,不給就自己拿,甚至把家裡的貴重物品拿出去賣掉。貪玩,每天放學都玩夠了才回家。不喜歡學習,上課坐不住,不能專註聽講;不喜歡寫作業、背課文和單詞,總之,凡事需要付出勞動的事都不喜歡做,對需要克服的困難更是找各種借口逃避。直到這時小強的父母才發現孩子該嚴格管教了,就要求他努力學習,認真聽講,不給他寫假條,要他參加體育課,要到準時到家等。沒想到,父母的要求小強根本聽不進去,父母如果耐心地說,他就滿口答應,但是該做什麼做什麼,應付了事;為此他的父母很生氣,嚴厲的批評和要求他,哪成想,小強的反應非常激烈,和父母大鬧,並且以休學和離家出走要挾父母。沒辦反,小強的父母看硬的不行又來軟的,哄勸、哀求、物質許諾,這一切在小強那裡都沒有用,按小強父母的話說就是「什麼方法都用盡了,就是沒用。而且非常自私,從來不考慮父母的感受,經常說一些噎人的話,真是個白眼狼。」小強在做人和學習上都出了問題,這是他的父母做夢也想不到的。
多年的家庭教育經驗告訴我,那些從小被溺愛、放任,養成了懶惰、依賴、說謊、自私、任性等壞毛病的孩子,長大之後父母想要對他進行嚴格教育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孩子習慣了我行無素,他的自我意志以非常膨脹了。這樣的孩子他的心性已經被養壞了,變得粗糙了,不願意受束縛。行為習慣化了,他習慣了得過且過,凡事自己說了算;在思維上,他認為父母對他不提什麼條件,沒有什麼要求就是愛他,否則,就是跟他過不去,對他不滿意。在意志上,這樣的孩子幾乎沒有什麼意志,因為堅毅、勇敢和耐力從小就沒有被訓練過,而堅強的意志意志是訓練的結果。而且這樣的孩子對外在的壓力非常敏感,因為他抗壓的能力很弱,他無法理解父母的苦心和教育責任,只要是管教他的話都會讓他很惱火。
被溺、愛放任的孩子完全是主觀性的,不能與外在現實建立真正的關係,因為他是心靈的瞎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無心製造的虛幻的世界裡,以為一切都要以他的想法為想法,以他的意見為轉移。他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可以不勞而獲。
如果從小不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就會使孩子和父母來陷入很深的困境。小強的困境是,父母的嚴格管教就是要打碎他虛幻的美夢,讓他腳踏大地回到與現實世界的關聯中,但是小強無法理解,更沒有能力接受。父母的困境是不管又不行,管又管不了,教育孩子的責任無法實現,每天煩惱作茶,焦慮作伴。
對於小強現在的狀況,他的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不懂得溺愛和放任的害處,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和感受在教育孩子,把孩子一生的命運交給了感性世界的決定。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寬鬆,使孩子不習慣於接受教育和束縛,沒有養成良好的心態和品質,缺乏做人的基本素養。他們違背了教育的規律,違背了人性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必須在孩子小時的時候進行「嚴格」的教育,使孩子們的天性得到教化,習慣於接受教育,習慣於他律的限制、要求,建立內在的心靈秩序,為成為自律和自主的人打好堅實的基礎。
所以,必須在孩子小時的時候進行「嚴格」的教育。
很多幼兒和小學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議,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表現出了與同齡兒童不一樣的地方,如,他們更溫順、安靜,但有活力,在家裡樂於接受父母的建議、要求;在幼兒園和守紀律,有禮貌;玩耍的時候很放得開,很活潑、開心;學習很專註、認真;他們喜歡勞動和助人,很有愛心和耐心,誠實勇敢;朋友多,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在飲食、慾望上能剋制自己,按時睡覺、起床;他們有很強的安全感,能夠坦然地接受父母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建議;學習成績好,主動性強,大多都是班幹部。等等。
他們發現,那些沒有經過嚴格教育的孩子更加任性、執拗、胡鬧;比如早上起來不穿衣服,不吃早餐,沒完沒了地看動畫片;看見小朋友的玩具好玩、漂亮就要搶過來自己玩,要什麼得不到就又哭又鬧甚至滿地打滾;在幼兒園不按順序排隊玩滑梯,在學校不守紀律;自私,不善於合作,交不到好朋友,上課無法專註,非常敏感,甚至有的經常「惹是生非」,欺負同學、毀壞物品、撒謊,父母三天兩頭就被叫到學校等等。
人是唯一必須接受教育的生物,否則就不能成為人。放任、溺愛不僅不是教育反而是破壞教育,敗壞孩子的德行。嚴格的教育是對心靈的塑造,對規律的服從,對生命的尊重。古今中外,那些有大成就和深度幸福感的人都是從小接受過嚴格教育的。
那麼,如何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呢?
所謂「嚴格」的教育就是要對孩子提出要求,設定限制,適當懲罰,及時糾正,刻苦訓練。
提出要求:要求是溫暖的教育,是在孩子沒有養成不良的習慣之前提出的,沒有批評、指責、抱怨,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直達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要求如同在孩子心中點亮一盞光明的燈,給孩子指出做事的原則和標準。如要求孩子懂禮貌,待人誠實、熱情;要求孩子做事認真,把該做的事做好;要求孩子尊重父母,考慮父母的感受,樂於合作,關心幫助小朋友和同學;等等。
幼小的孩子,對父母是非常溫順和依賴的,在他們的眼裡父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還沒有形成反抗的意識。父母溫和而堅定的要求在他們看來是不可違背的,是對他們的「愛」。對孩子提出美好、正確的要求吧,這些要求將成為他們的思想和品行。
設定限制:設定限制就是為孩子制定行為邊界,讓孩子的行為有約束和底線。必須使孩子認識到,他的行為是有限制的,如同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一樣。他不能為所欲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因為人的世界是有禮俗、規範和法律的。必須使孩子認識到他的行為的「有限性」,把孩子的行為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超過這個範圍他就會受到懲罰。沒有限制和底線的孩子會自大和狂妄,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習慣於我行無素,不守紀律,一旦被阻止和約束就很難受,以打破規矩為樂。
為孩子設定限制,就必須儘早明示他不能做的事情,如不可以對父母不敬,不可以懶惰,不可以好逸惡勞,不可以依賴、指使他人,不可以不顧他人的感受,不可以欺騙和不實踐諾言,不可以怕臟怕累,不可以軟弱膽怯,不可以放縱自己、貪吃貪玩等等。這就等於在孩子心裡建立了一個圍欄,防止他野馬一樣的心性肆無忌憚地亂闖,使他習慣於被限制,在內心建立起一張美麗的秩序的網。
還要讓他明白,這樣的限制就是人性的要求,如果父母帶著崇敬的心對孩子說「人性」二字,儘管小孩子不會明白,但是他會受到父母狀態的暗示,對人性充滿敬畏。
前提是,父母自己首先要踐行這些界限,否則孩子心靈里的圍欄和界限就是虛幻的沙,風吹即散。
適當懲罰:懲罰是使孩子感到要求和限制有著不可觸犯的尊嚴的教育。懲罰的目的不是為了出氣,不是為了顯示父母的權利,不是為了讓孩子感到恐懼,而是讓孩子尊重父母對他提出的要求,敬畏人類的規則和美德。懲罰是為了使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愧疚和自責,以此喚起自我約束的力量。
所謂適當的懲罰就是不要經常懲罰,減少懲罰的頻次;經常被懲罰的孩子已經對懲罰有「耐受性」了,麻木了。必須加大懲罰的刺激才管用,直到最後所用的懲罰都失靈了,變成了孩子對懲罰者的嘲笑和恨。偶爾懲罰或不懲罰才會保持懲罰的權威性和力量。而懲罰也不一定就是罰站、不給零花錢、不讓玩遊戲看電視、增加工作量(寫五遍、背多少個單詞等),更不是體罰和打罵;一個嚴厲的眼神,一個有威嚴的沉默,幾行傷心的眼淚等都可以起到懲罰的作用。有的時候,父母也可以通過責罰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激發孩子對自己的約束和要求。
適當懲罰還要注意事件的性質,比如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考試不及格,就不能懲罰。因為在學習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學習情緒的問題,也就是孩子對學習有抵觸、畏難和厭煩心理,如果不首先解決心理問題,越是懲罰孩子越是厭學。
及時糾正:糾正是完善懲罰的教育。很多父母只對孩子進行懲罰,但卻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糾正,這樣的懲罰等於虐待。因為有的孩子被懲罰後知道自己錯了,但卻不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就像孩子走錯了路,父母只在那裡責罵「你走錯了,還往前走,你這個笨蛋!」卻不告訴孩子具體該往哪裡走,也不告訴孩子怎樣學會尋找正確的路。
例如,如果孩子因為罵人而受到懲罰後,緊接著就要告訴孩子如何表達憤怒和不滿。如「你冤枉我,我很生氣。」「希望你尊重我,對我說話客氣一點。」「不許你嘲笑我。」孩子罵人的原因都是因為不會表達憤怒和不滿的情緒,一旦他們學會了這種安全、理智地表達,他們就不會再罵人了。他從此學會了管理自己的內心,從野性十足的孩子變成理性克制的有品質的人。
刻苦訓練:訓練是使孩子的行為規範化的教育。也就是使孩子的某些必要的行為熟練和習慣的過程。
沒有訓練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就像如果你不教孩子說話,從小就讓他和一群聾啞人生活在一起,他一生也不會說話,只能學會手語。人剛出生的時候沒有規範的行為模式和語言模式,你把他放到狼群里他就像狼一樣生活,放到有教養的家庭里他就像有教養的人那樣生活,這一切良好的品行都是訓練的結果。訓練就是使他的言行模式化、習慣化、規範化,使他喜愛有品格的人的行為而討厭隨性、任性的、野性的卑賤粗俗甚至動物化的行為。
例如,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接受過自我剋制的訓練,他就不知道克制是什麼,和他有什麼關係,怎麼克制。他就會任性、愛發脾氣、說髒話、挑食、貪食和貪玩等。不能自我剋制的孩子就像一個沒有剎車的汽車,可以讓自己跑得很快,卻不知道怎麼停下,更不會在危險的時候及時剎車,結果可想而知。很多的父母都為放任慣了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因為他們非常難以管教,很難養成良好的品性。
家長朋友們可以這樣訓練孩子的剋制能力:
1、孩子想要什麼不要馬上給他,讓他稍等一會兒再給他,讓他習慣於延遲滿足和等待。
2、如果想要什麼一定要說出合適的理由;
3、如果孩子以哭鬧等情緒化的方式對父母提出要求,一定要求他冷靜下來,不要被他的情緒控制,不要嫌孩子鬧人,父母的耐心會引發孩子的耐心。
這樣的訓練方法很多,以上是拋磚引玉,下面請家長朋友寫出三種訓練孩子克制的方法:
1、
2、
3、
孩子需要訓練的行為和品質有很多,如:孝敬、責任、勇敢、自信、誠信、樂觀、堅毅、勤勞、節儉、愛、自由等,我會專門寫這樣一本書,奉獻給大家。
社會和人的內心都有其必然的秩序,嚴格的教育是對心靈的塑造。從小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會使孩子養成很多美好的品性,使孩子樂於接受教育,習慣於嚴格的要求和嚴肅的生活。而只有嚴肅的生活才是有價值和快樂的生活。父母也因此可以解放自己,享受生活。
重要提示:
嚴格的教育不等於嚴酷和控制,不等於父母說了算,嚴格的教育建立在尊重和負責的基礎上。嚴格的教育還體現在父母對自己教育行為有嚴格地要求,不能隨心所欲的對待孩子,凡事要考慮後果,凡事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為重。嚴格是對教育規律的把握,而不是父母權利的濫用。
家長作業:
一、在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要溫和而嚴肅,不能讓孩子覺得要求可做可不做。而且要求要有一致性,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同一個要求要不斷的提,直到孩子牢記於心,能夠做到。
二、所設定限制在特殊的情況下難免會被孩子打破,如在父母非常不理性的時候會激怒孩子,孩子隨口說出不敬的話。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檢討自己,向孩子道歉,然後再讓孩子向父母道歉,以此來維護設定的限制的約束性。
三、心靈叩問:
如果不能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除了不了解教育的規律以外,自己是不是比較隨性的人?對自己沒有嚴格要求的人?如果是,怎麼辦?
家長感悟:
四歲男孩小奇的媽媽:興奮地接受了陸老師的建議,要對孩子進行嚴格地教育,決心很大。但回到家裡還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翻開筆記本,仔細回味陸老師說的「要求是溫暖的教育」,不會引發孩子的抵觸,心想就從要求開始吧。以前也經常對孩子提出要求,但沒想到要求的作用那麼大,所以輕描淡寫不夠重視,孩子不聽也就算了。現在下決心要「溫和嚴肅」地對孩子提出要求。那天,兒子不吃蔬菜,我溫和嚴肅地要求說:「孩子要長大、有力量就必須吃蔬菜,你也要吃,媽媽也吃。」沒想到,孩子不像以前那樣耍賴、撒嬌地不吃,聽了我的話竟然順從的說:「好吧。」然後就吃了起來。後來,在很多方面我都這樣要求他,他都很樂意配合。現在,我初步嘗到了嚴格教育的好處,以後我一定在孩子的做人上對他嚴格教育,把他培養成有素養的人。
請您關注我的新書《品學兼優的秘密》,噹噹網有售。品學兼優,厚德載物,成功幸福。
推薦閱讀:
※13歲孩子不與家人交談卻與同學親密,對家人不禮,是自閉還是叛逆?
※如果我有個女兒……
※孩子哭著不上幼兒園,怎麼辦?
※?6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6個規矩就晚了!
※單親孩子,心有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