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大人覺經·代眾生苦

八大人覺經·代眾生苦

聖嚴法師 汕頭覺道學佛社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大人覺知的第八項是:眾生由於生死熾然,受無量苦惱。佛弟子們當發起大乘菩提心,來普濟一切眾生;應當發願,代諸眾生,受無量苦;使諸眾生,究竟涅槃,住大安樂。

  釋尊說了第七項的不染世樂,並且鼓勵弟子們當發出離心,修凈梵行之後,惟恐弟子們忘了慈悲行而偏於自求解脫的小乘行,那不是佛陀應化世間的本懷,因此接著說出第八項的「發大乘心」、「願代眾生受無量苦」等的悲深弘願,這才是佛法的偉大所在。

  儘管眾生的根器有高有下,接受佛法的程度有深有淺、有廣有狹;有的人只喜歡人天善法,有的人偏好二乘小法,有的可受用佛乘大法。但是佛陀的教法,並無二味,正如《維摩經·佛國品》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一切眾生各依不同的程度而各自取其能取;但就佛陀的本懷而言,是願一切眾生盡皆成佛,所以在《法華經·方便品》中暢演會三乘歸一乘,明白宣示了「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的究竟大乘之義。本經則於第八項中,提出了大乘勝義,而說:「令諸眾生,畢竟大樂。」不僅與《法華經》的立場相同,也跟《大般泥洹經》卷四〈分別邪正品〉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聖教無異。因此,可以肯定這部《八大人覺經》是屬於大乘法門的。

  至於「代眾生受無量苦」的這句經文,似乎是說菩薩可代眾生受種種苦惱,眾生便可以免受苦報,而得涅槃樂。這在蕅益智旭大師的本經《略解》中,便是如此理解的:「不發代眾生苦之心,則悲心不切。」

  太虛大師的本經《講記》中,也說:「以為眾生柔弱,不能受此身心大苦,自願代其受苦,令諸眾生反得其樂。像地藏王菩薩為眾生故,深入地獄,不自以為苦,而以眾生的苦為苦。」這樣的理解,的確顯示了菩薩悲心的崇高偉大,但是跟佛法的因果觀,自作自受的說法,似乎有些出入。

  所以續法大師在本經《疏》中便說:「普代眾生受苦者,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以身為質,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惡(務)令得樂。」又說:「菩薩代眾生受苦者,……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因亡果喪,苦業無由得生,但令不入三塗,名為普代眾生受苦惱也。」指出他力開示與自力修持的關係,如果從這個立場來看,就跟基本佛法的因緣觀、因果論是一致的。

  經文中說的:「畢竟大樂」,是指究竟寂滅的大涅槃,這也是大乘思想。原始的基本佛法,針對世人的四種顛倒──執著垢穢不凈的四大所成肉身為清凈、執著危脆不實的壞苦為快樂、執著五陰非我的身心世界為實我、執著生滅不已的無常現象為永恆,所以有四念住觀所示的不凈、苦空、無我、無常的修持法門;但是到了大乘的《大般涅槃經》,又將涅槃、般若、法身的三德說為真常、真樂、真我、真凈,在《法華經》及《無量壽經》有安樂行及安樂國土之名,《阿彌陀經》稱為極樂國土,都是佛的凈土。本經第五項及此第八項所云「大樂」,乃表示涅槃寂靜的真樂。

推薦閱讀:

【佛說八大人覺經】
童書|大人為什麼要讀童書?
八大人覺經淺釋
孩子教會大人的10件事,我無力反駁……
中國歷史上幾個神秘失蹤的大人物,多年之後卻在國外發現了幾個!

TAG: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