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與時空的關係
中醫,是一門和時空有關的玄學!所以,學習中醫,一定要對時間有很清晰的認識。
那麼,中醫的時間體系是如何規定的呢?實際上就是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時至今日,中國的曆法已經失傳了一半,另一半則保存在民間,並且廣泛的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婚喪嫁娶,占卜星算,這一切都與時空有關。所以,弄懂時空的關係,對於學習黃帝內經是十分重要的。
學習時間,我們首先要清楚時間是怎麼來的!
用現代的天文學知識解釋,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以及地球的自轉,形成的時間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陽曆。地球繞月球形成的時間就是所謂的陰曆。
中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也稱其為農曆。
我們先來看陽曆,陽曆是以24節氣作為分界線,每年從立春開始。
立春(節氣)、雨水(中氣)組成寅月;
驚蟄(節氣)、春分(中氣)組成卯月;
清明(節氣)、穀雨(中氣)組成辰月;
立夏(節氣)、小滿(中氣)組成巳月;
芒種(節氣)、夏至(中氣)組成午月;
小暑(節氣)、大暑(中氣)組成未月;
立秋(節氣)、處暑(中氣)組成申月;
白露(節氣)、秋分(中氣)組成酉月;
寒露(節氣)、霜降(中氣)組成戌月;
立冬(節氣)、小雪(中氣)組成亥月;
大雪(節氣)、冬至(中氣)組成子月;
小寒(節氣)、大寒(中氣)組成丑月;
古人通過日影來測定這些節氣。
再來看陰曆,陰曆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為主,太陽,地球月亮之間有一種關係,每個月都會有一天月亮居於太陽和地球之間,這個時候夜晚是看不到月亮的,我們稱為朔。每個月的朔日就是初一。
月亮一年有12次圓缺變化,所有就有12個月份,分別稱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
古人以朔日為標誌來確定月份。
那麼中國的農曆是如何將陰陽曆合到一起的呢?
實際上就是規定閏月。正常情況下,一個中氣和一個節氣組成的時間平均為30.5天,而月亮繞地球的平均時間是29.5天。這樣就形成了:
正月和二月的第一天共同組成了寅月。
二月剩餘的28.5天和三月的前兩天組成了卯月。
......
如此推下去,就會出現一個月份之中沒有中氣,中氣會出現在下個月。比如五月只有芒種(節氣),而夏至(中氣)則出現在下一個月,那麼這個月份就不能稱為六月,而稱為閏五月。
清楚了曆法,我們再來看一下《靈樞 九宮八風》的內容。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
這裡我們來看一下九宮八風圖。
經文所謂的「明日」是指太一在一宮運行到下一宮。
冬至是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的某一天,太一從冬至開始居葉蟄宮46日,分別包含了冬至、小寒、大寒三個節氣。
以2016為例,2016年12月21日冬至,向後推46日,到2017年2月4日(正月初八),也就是到了017年2月4日的時候,太一居天留之宮。而太一居葉蟄之宮的時間涵蓋了我們所謂的春節正月初一,也就是所謂的正月朔日。
同時在《靈樞 歲露論》篇提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
如此,問題就來了。上圖的正月朔日是出現在葉蟄之宮,而非天留之宮,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理解的正月朔日與古人不符嗎?顯然,我們今日所謂的正月朔日,並非古人所謂的正月朔日,那麼古人所謂的正月朔日是哪一天呢?
一般情況下,正月和寅月並非對等的關係,而是近乎相等。比如2017年1月28為正月初一,但是對應的干支月份為辛丑月。到了2017年2月3日(正月初八),才進入到壬寅月。
以立春為開始的寅月,和正月有什麼不同呢?
在古代,春節是立春的那一天,而古代的元旦是正月初一。我們常說正月建寅,所以古人所謂的正月朔日應當是寅月之中的朔日。如此一來,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就可以解釋通了。
從圖中可以看出,2017年的寅月朔日,應當是2月26日。
當然,2018年的立春在正月初一之前,如此一來,寅月朔日即為正月初一了。
我們為何要判斷這一天的時間呢?
黃帝內經這樣說道,這一天如果刮西北分,不下雨,人多死。
這一天早上的3:00-5:00如果刮北風,春天的時候,民多死,而且十個人中有三個人會病死。
這一天的11:00-13:00如果刮北風,夏天的時候民多死。
這一天的15:00-17:00如果刮北風,秋天的時候民多死。
這一天如果一整天都刮北風,大病者,十個人有六個人死。
這一天,如果風從南方吹來,這一年就會旱。
這一天,如果風從西方來,國家有難,人多死亡。
這一天,如果風從東南方來,吹翻屋頂,國家有大災難。
這一天,如果風向東南方向吹,春天多有死亡。
這一天,如果天氣溫和無風,就會豐收,民不病。
這一天,如果天冷多風,糧食就會減產,民多病。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同時多為對內經原文的理解。
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精讀:2018年戊戌五運六氣總綱流水筆記
※不是所有書都能叫做《經》——「字解《黃帝內經》」之一
※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譯文10
※【黃帝內經太素70】在線收聽
※(2)黃帝內經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