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聖司馬遷
史聖,司馬遷,史筆昭世!
國慶節前去韓城一游,回來翻翻《史記》,總想寫點什麼。能寫點什麼呢?平常寫博多是無病呻吟打發時日,要寫真話也恐惹是非,在假話流行的今天,要寫因說真話而受刑的古人,寫司馬遷可不是容易的事。
《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凡一百三十篇,五十餘萬字,涉及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名人物,政治、典制、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堪比《春秋》,都是最偉大的歷史大作。
太史公給孔子作傳,而沒有給自己作傳,他發出這樣的感嘆:「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他記述了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窮的境遇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後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有《呂氏春秋》流傳世上;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下了《說難》《孤憤》;至於《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聖賢們為抒發鬱憤而寫出來的。
《報任安書》,百三十篇之外一篇也,太史公曰:「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他想用來探究天道和人世間的規律,弄清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過程,成就一家的學說。雖然書尚未完成,就碰上禍事,寧願接受宮刑而沒有怨怒,就是學習文王、孔子等先賢,要完成史記這本書,藏在名山之中,傳給子孫,流行於世,以此補償下獄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萬次遭到殺戮,哪裡有悔恨呢!可是,這番話只能說給任安這樣有見識的人聽,對俗人就不能說了。而今,史記流傳之廣,貢獻之巨,完全超乎他的想像,足慰其靈。
余讀《史記》,比之《離騷》之諷喻,《春秋》之褒貶,太史公持諍言秉筆直書,得罪於皇權而身受腐刑,積於胸而見之於文,隱忍苟活,終成千古奇書。豎立了中華民族歷史豐碑的司馬遷,自己卻獲罪,連子孫都改姓馮、同,司馬遷到底犯下什麼大罪呢?愚想到當今一個通用名詞:「實事求是」,他犯了「實事求是」罪!
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橫禍飛來。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夏,漢武帝派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派飛將軍李廣之孫李陵押運輜重。李陵僅帶領步卒5000人與單于八萬騎兵遭遇,經過八晝夜的血戰,由於他得不到李廣利主力部隊的後援,斬殺了一萬多匈奴後彈盡糧絕被俘。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開始還稱讚李陵的英勇,因漢武帝雷霆一怒,李陵全家就倒霉了!當那些滿朝精英們明知漢武帝包庇大舅哥的失誤,把氣都撒在李陵頭上時,都不敢說真話而附和漢武帝,司馬遷則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人,儘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滿朝大臣都說假話,卻明哲保身;唯司馬遷說的是真話,卻獲罪招禍。
可見,說假話是最高統治集團的習慣,即使如漢武大帝這樣的帝王,也喜歡說假話的臣子。司馬遷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認為他在為李陵辯護,就是諷刺戰敗而歸的大舅哥,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最後被判了死刑。漢朝死刑減免辦法有二:一是拿50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所受的屈辱,他毅然選擇了腐刑。他只有一個信念: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活下去,忍辱負重,把《史記》寫完。「實事求是」忤逆了漢武帝,「實事求是」也完成了彪炳史冊的天下奇書!
孔子曰:「五百年必有聖人出。」除了堯舜湯周文王外,孔子是第一位被公認的聖人。孔子500年後的第二位聖人是誰?
中國文化總是把聖人神化的,聖人比帝王還高出一級。最為典型的是文聖人孔子、武聖人關公,孔廟、關帝廟遍及神州,他們受到皇帝的頂禮膜拜。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孔子講的是儒家「仁」和「禮」,維護著皇權統治;關羽行的是「義」和「忠」,也為保護著統治者的核心利益,所以他們才能是被皇帝認可的大聖人!
中國老百姓自身貧苦,但都捨得燒香上供,大凡在某一方面有才能的人,也會被封為聖人供拜。數一數看:兵聖孫子、書聖王羲之、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醫聖張仲景、葯聖李時珍、茶聖陸羽,酒聖杜康等等,到今天還封個棋聖聶衛平。可是,看看歷史,真正能與孔子比肩的聖人,只有史聖司馬遷!
孔子成為聖人還不是作《春秋》的功勞,實在是《論語》替皇帝「治天下」,才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要論學識和文學功底,在司馬遷為孔子作傳時,孔聖人還沒有成大氣候,他的「論語」不過是零散的語錄,還是得益於弟子與後人補做的功夫。而司馬遷是世襲史官,知識分子出身,要論文筆,遠勝過孔子。愚認為若文人學史、懂史,不讀《論語》可也,不讀《史記》不行。一部《史記》,在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傳播上,司馬遷亦遠勝於孔子!太史公人品剛直不阿,毅力堅忍不拔,人身受辱能委曲求全,不虛美、不隱惡、實事求是、逆境中秉筆,為百家百姓樹碑立傳,布大信於天下,司馬遷可謂大聖人矣!
為什麼孔子「文聖人」被皇帝頂禮膜拜?而司馬遷「史聖人」卻被有意塵封?我們到泰山腳下去看「孔林」,過去的皇帝,當今的權貴,都紛紛跑到曲阜去朝拜;我們到韓城去看司馬,連個內閣官員都沒有,數起來只有最高級別的就是郭沫若以文化部長的身份去「考古」了。韓城古稱夏陽,背負梁山,懷抱黃河,風水先生說是說山南水北或「環山抱水」為陽,據說「芝川」還是漢武帝在這裡檢到靈芝而起的名字。司馬遷生於龍門,寖在黃河之濱,這塊兒的是地處華夏中心的風水寶地。假若是,司馬遷也會溜須拍馬,說假話以悅聖心,討得漢武帝喜歡,那麼,皇帝的墓稱為陵,聖人之墓稱為林,這塊寶地早就應該封為「司馬林」了!
今天我們重新來看太史公,他身上所有的品質,正是中國知識分子最缺乏的內涵,即史筆昭世的實事求是的文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不差錢,最缺少的是誠信,最篤信的是「以假為榮」。羊頭狗肉主義,無論何時、何地、何事、何人,最自然的最流暢的就是說謊。據心理學家測試,說假話者給「慌分」,則做官越大,慌分越高,為瞞天過海,便把慌分說做「社會性」。如此,天下官民都沒有誠信,無論天大的謊言,只要加上「中國特色」四個字,就有了理論基礎,就暢行無阻!假亦真真亦假,謊言假話盛行,真話難說,好人難做,要糾正不正之風,正需要司馬聖人的風骨!
清朝和寧詩云:河有波瀾史有筆,世間多少未成書。史聖人寫了別人,未書自己,到郭沫若,詩讚史聖: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中華始祖軒轅黃帝陵,上古帝王大禹的禹王台,都在此黃河之濱的附近。余寫此文,希望去拜黃帝陵時,也去拜拜文史大聖人司馬遷,或許能喚回一點真正的、實事求是的、史記所昭示的歷史的真實感,讓我們追逐史聖腳步,風行司馬精神!
郭老1958年留在司馬遷祠墓的墨寶,實在是對太史公最大的褒揚了!
我抄下來:
龍門有靈秀,鍾毓人中龍。
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
憐才膺斧鉞,吐氣作霓虹。
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還有清朝承宣使者和寧,於康熙11年作詩一首,有和寧詩碑。
我也抄下來:
芝川煙雨冪平庭,司馬坡前拜漢墟。
蠶室至今遺恨在,龍門終古大名余。
翼經左氏堪爭座,續傳班剩敢近居。
河有波瀾史有筆,世間多少未成書。
推薦閱讀:
※師法司馬遷打通文史哲
※他,被司馬遷列入「世家」,多出奇謀 開漢立國 安定漢室!
※史記(譯註版·第四冊)【漢·司馬遷】
※司馬遷為什麼說「刑不上大夫」
※莊子心解《逍遙遊》(一)
TAG:司馬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