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鮮為人知的三個側面
06-10
比如,他認為洋人士兵因為腳上有綁腿而無法彎曲膝蓋。1839年9月,他給皇上的奏摺中說:「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 道光皇帝可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倒霉蛋,他1820年繼承皇位,即位的頭20年里,幾乎沒有一年不遭遇困厄——水災、旱災、饑荒、暴動、叛變。而在1839年前後,新湧現的困厄則集中在一種鬼魅之花的果實上,那就是鴉片吸食的泛濫。在晚清時代,世界上其餘國家也有服食鴉片的吸毒者,但只有中國人使用吸食的法子。鴉片吸食大約是明末荷蘭人傳到台灣,再經由海峽傳到大陸。雍正、嘉慶等朝曾幾度查禁鴉片,但吸食之風卻始終未曾根絕。到1837年,中國的鴉片進口已從1796年的幾百箱增加到4萬箱,每年流失白銀達數千萬兩,民間也是煙館遍布,烏煙瘴氣,甚至綠營士兵也多吸食鴉片,軍隊戰鬥力之孱弱可想而知。這時候,禁煙的呼聲終於佔據了主流,道光皇帝也下了禁煙的決心。於是,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進入了朝廷的視野,多年來,他一直以精明廉潔、雷厲風行的形象出現,並且也是長期支持禁煙的重臣之一。詔書下達,林則徐遂作為欽差大臣趕赴廣東禁煙,從此走上「英雄之路」。林則徐禁煙的事略已為多種書籍記載,本文不再贅述,概言之,他1839年3月10日作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至5月21日共收繳2萬零291箱鴉片,並於6月中逐日全部銷毀。這次禁毒的成績與效率,在今天看來,仍是相當了不起的。關於林則徐,我們長期將其作為一個「高大全」的歷史英雄來看待,因此,他在「高大全」意外的一些側面,也有意無意地被人們忽略了。在這裡,我想談談在林則徐在廣州禁煙及隨後的外交、軍事行動中的一些不為人熟知的事情,以勾勒出他的側面輪廓。如我將在文末闡述的,林公的這些側面輪廓,也許不很好看,但只會使他的形象更加全面、真實、生動。一、林則徐偏見的側面「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林則徐曾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也確實擔得起這個稱呼。在廣州期間,他組織人手翻譯外文新聞紙,節譯政治、軍事等書籍,甚至首次選譯了當時通行的《國際法》。林則徐並且相信西醫,1839年,他曾向廣州教會醫療協會求助,看有沒有根治鴉片癮的藥物。但是這所協會也許不是最好的求助地方,因為其第二大董事查頓,就是當時英人在中國最大的鴉片販子。後來,林則徐提議,對在18月內無法戒除鴉片癮的中國人,處以死刑。林則徐自己還使用西醫療法。也是1839年,他因小腸疝氣而拜訪了一位叫彼德·帕克的傳教士的診所。這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醫師給林則徐安了疝帶,緩解了他的痛苦,而且送給他5條疝帶——這是彼德的全部存貨。但任何人都難免有時代局限,相對開明的林則徐也不例外。比如,他認為洋人士兵因為腳上有綁腿而無法彎曲膝蓋。1839年9月,他給皇上的奏摺中說:「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這實際也是當時通行的一種荒謬見解,洋人腿不能彎曲,故只長於海戰,一登岸就無可作為。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定海淪陷後,林則徐鼓勵軍民奮勇殺敵,仍然認為英國人膝蓋不能彎,「一仆不能復起」,可任大家宰割。對洋人的堅船利炮,林則徐也有著奇怪的幻想:「英國要攻中國,無非乘船而來,它要是敢入內河,一則潮退水淺,船膠膨裂,再則伙食不足,三則軍火不繼,猶如魚躺在干河上,白來送死」。基於這些偏見,林則徐相當小看英軍的陸戰能力,他在官涌主持修建的兩座炮台,也根本沒有防禦敵方從側後發起地面攻擊的措施。結果,戰事一起,英軍很快就在港口戰艦和登陸部隊的夾擊下,陷落炮台。事後,英軍一位官員還很納悶地在一封信里告訴友人:「真奇怪,這些炮台完全沒有防禦地面攻擊的設施,就像是歡迎我們回家的擺設」。更奇特的是,林則徐認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無從我國進口的大黃、茶葉以輔食,將會消化不良而死。在與道光的一份奏稿中他寫道:「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而在一份擬交英女王的文書中,他又再次強調:「大黃、茶葉、湖絲等類,皆中國寶貴之產。外國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這些偏見,難免會使林則徐自信心「爆棚」,加上對國際外交慣例的不熟悉,從而做出一些莽撞的事兒來。二、林則徐莽撞的側面有個中國船夫僅僅因為身邊帶著一封歐洲文字的信件,就被處死。在林則徐廣州禁毒的行動中,部分海外史家對其兩個做法略有微詞,認為實在莽撞了。一是他在禁煙初期,對廣州外國商館進行封鎖,嚴密隔離一切外僑。這種做法實在是一竿子打倒一船人,被隔絕的人中,不少並未染指鴉片貿易。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林則徐此種做法,實際上已釀成了一個不小的外交事故。這就好比如今廣州有一些外人從事販毒,政府卻直接把各國大使館封查,並軟禁所有人員。當然,在林則徐那個時代,中國連專門的外交部門都沒有,更別談外交準則了,林則徐做出如此強項的舉動,出於禁毒心切,也可以理解。當時的廣州外國商館可謂瀰漫著「林氏恐怖」,有個中國船夫僅僅因為身邊帶著一封歐洲文字的信件,就被處死。同時,食品,甚至於一桶水,都不能被帶進商館。封鎖中途,交涉到矛盾激化時,林則徐還找工人去商館周圍砌牆,徹底將商館變成監獄。直到英方商業代表義律妥協,才解除封鎖。林則徐禁煙主要只針對英方商人,而不太注意撲殺中國方面的鴉片走私勢力,對吸食鴉片者也只有懲戒而無引導之術,結果雖然繳獲了大量鴉片,但並未使鴉片走私絕跡。1839年6月的《澳門月報》記載,就在同年9月,鴉片貿易又再度活躍,且有上萬箱鴉片已經運到中國海面。禁毒是一個系統工程,而林則徐的禁毒手法則顯得相對單調、粗暴,沒能取得哪怕暫時的成功,也在情理之中。林則徐另一個莽撞的做法在查繳鴉片後,要外商寫保證書,以後永不夾帶鴉片,違者處死。起先,外商願意個人寫保證書,但是林則徐要求,保證書不但對簽署者有效,對其船上所有人都有效。換言之,船主若簽署這個保證書,等於是替將來所有在他船上的人都簽署了「生死狀」。結果對方拒絕,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現在看來,林則徐的想法比較樸素,他在一個奏摺中稱,外人重信用,所以要求他們簽署「具結」,也就是保證書,可以一勞永逸。他那個時代,當然考慮不到立法的問題,只能做出如此要求。但其時,外交溝通畢竟不如安琪兒的皮膚般潤滑,一邊是固執到如石頭的地步,一邊是倔強到如牛頭的地步,且各按自己國家的法律條規,風俗習慣等來思考、處理問題,結局自然只有一拍兩散。順便說一下,我在這裡使用的「莽撞」形容詞,絲毫沒有貶義,只是一種客觀形容。事實上,林則徐當年的莽撞,也是出於一腔愛國熱忱,以及對鴉片的痛恨。正如早年對林則徐頗有微詞,但晚年已經有了諒解的歷史學家蔣廷黻所言:「……英國雖不反對禁煙,但反對中國再用林則徐用過的方法。這樣一來,禁等於不禁,因為以中國的國力及國情,用文忠的方法尚有一線之望,不用則全無禁煙的希望」。三、林則徐遮掩的側面1842年,在流放伊犁的途中,他給友人寫信中也說:「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但遺憾的是,他並不想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現實,這封信他也請朋友不能給人看。中國舊大臣在上奏軍情時往往有種積習,那就是粉飾撒謊,明明是一邊倒的大敗,也要說成「我軍傷亡頗多,然敵方死傷更眾」,以騙取龍顏不怒。很遺憾,林則徐也不能免俗。1839年穿鼻戰役後,關天培報告林則徐,中方大勝,擊沉幾艘英國船,並造成英軍50多人死傷。然而,其實英軍此役無任何人員損傷。參與此役的一個英方軍官事後在書信中更刻薄地嘲笑說:「中國炮台上似乎是在放煙花」。按常理,林則徐應該調查真實戰況(當然,也有可能被蒙蔽),卻全盤按照軍方的報告,上奏彙報大捷。這種做法,當然大大激發了道光皇帝的戰鬥熱情,他在接到林則徐關於九龍山炮戰的報告後,就意氣風發地批示:「朕不慮卿等孟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意思大約是:好好乾,殺得洋毛子全滾蛋!林則徐等也很配合,不斷奏報大捷,更敞開了說大話,比如「接仗六次,俱系全勝」云云,把道光皇帝的胃口吊得很高。1839年9月,已經清楚雙方軍事實力,明白「扛不住」了的林則徐又上奏說:「英國商人苟知悔悟,盡許回頭」。結果道光皇帝批示道:「不應如此,恐失體制」,弄得林則徐進退維谷。實際上,1840年時,清朝無論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將領腐化,裝備落後,完全無法抵擋任一個西方強國的軍隊。如《劍橋世界近代史》所說:「軍隊中貪污盛行,士氣不振,有的部隊花名冊上只有極少一部分實有其人;武器只有老式的火槍、梭鏢和弓箭等;而且中國人一貫尊崇讀書人出身的文官,輕視武夫。因此,中國軍隊毫無準備,在清帝國一旦不得不面對沉重壓力時,無法擔當起國防的重任」。對此,林則徐逐漸有了深刻的認識,尤其是雙方軍備的差距,特別是西洋大炮的威力。1842年,在流放伊犁的途中,他給友人寫信中也說:「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但遺憾的是,他並不想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現實,這封信他也請朋友不能給人看。此後,林則徐東山再起,又作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卻不曾倡導改革,也未曾公開宣傳過中外強弱懸殊。在後一方面,林則徐遮遮掩掩,還不如撫夷派的琦善、耆英——他們至少給了懷有天朝大國美夢的士大夫們一瓢冷水——而林則徐卻終身對此緘口。四、小疵不掩傑士本色任雲貴總督平息雲貴漢回糾紛時,林則徐堅持:「只分良莠,不分漢回」,這又是極難可貴的民族平等胸襟!蔣廷黻曾說:「林文忠公(則徐)無疑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品」,我對此很同意。按孟子「知人論世」的說法,就林則徐的一生來看,即使有種種時代局限,他仍不失為慷慨磊落、高風亮節的一代傑士。畢竟,一個不完美的英雄仍是英雄,而一隻完美的蒼蠅仍不過是蒼蠅。俯瞰其一生,不論禁煙,治水,平亂,還是查勘開礦、建設邊疆,林則徐都做出了卓越貢獻。而其私人的節操,則為海內外公推。當時跟他打交道的一個外國對手都承認,林則徐與同時代的清朝官吏很不一樣,「他似乎完全沒有徇私舞弊的積習」。林則徐先後主持過河工和鹽政,二者都是所謂「肥缺」,他卻從未鬧出過與金錢的緋聞。而在禁毒期間,有人懷疑他要偷著轉賣收繳的部分鴉片,但就連極恨他的英國人最後也承認:林則徐並未舞弊。任雲貴總督平息雲貴漢回糾紛時,林則徐堅持:「只分良莠,不分漢回」,這又是極難可貴的民族平等胸襟!在東河治理水利時,他極精明幹練,調查者認為「向來河臣查驗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而在伊犁充軍路上,他還被臨時抽去督辦治河,功成後繼續去伊犁充軍。在路上,他寫出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千古名句,這也是他一生的濃縮寫照。昨天是世界禁毒日,鈔一首林文忠公的禁煙詞於末尾,且讓我們聽聽他一百多年前發出的關於禁毒的聲音:《高陽台·和嶰筠前輩韻》玉粟收余,金絲種後,蕃航別有蠻煙。雙管橫陳,何人對擁無眠?不知呼吸成滋味,愛挑燈,夜永如年。最堪憐,是一丸泥,損萬緡錢。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燃。沙角台高,亂帆收向天邊。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更應傳,絕島重洋,取次回舷。 本文來源:華商晨報 作者:宋石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林則徐大楷精品《錄沈大悟詩四屏》
※林則徐虎門銷煙與禁煙紀念章
※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
※比曾國藩厲害,比李鴻章愛國,左宗棠功績有他一半,死因卻成謎!
※蔡禮旭:林則徐的十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