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2》將播,然而我們還是拒絕黃曉明
壹讀知道
《琅琊榜2》最初公布演員陣容時網上便炸開了鍋。
連壹讀君當時都是懵的:從胡歌到黃曉明,導演組的口味是不是換得太快了點?
這不,電視劇還有20多天才和觀眾見面,已經有不少網友在坐等B站出《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之無黃曉明綠色剪輯版》。
雖然也有粉絲PO齣劇照力證教主這次沒有壁咚佟麗婭,可惜觀眾普遍表示:「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估計教主現在心裡也苦吧。明明是想靠新作刷一把演技,奈何觀眾壓根不買帳。話說回來,如果演員身上的「爛片」標籤那麼容易撕掉,演了《綉春刀2》的楊冪就不會因為休斯頓國際電影節影后的事情被群嘲了。
不怎麼看劇的壹讀君|魯西西
我們常說的「標籤」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圖式」,即關於一類事物的,有組織的較大知識單元或信息組塊。
其存在的意義是給把信息過濾、整理,貼上標籤後幫助人節省認知成本,快速認識世界。
路人畢竟和粉絲不同,享受的不是見證演員成長的樂趣,而是作品本身。當你需要第一時間判斷某部影視劇是否值得耗費時間金錢時,標籤便能派上用場。《情滿四合院》能火,大部分原因是觀眾信賴何冰+郝蕾的組合。相反,那些被《上古情歌》雷到的朋友也別到處吐槽,海報上的黃曉明和宋茜那麼顯眼是看不到嗎?
要知道,演員身上的標籤是經過無數試錯後才煉出的避雷針啊!
就像教主剛在《錦繡緣》中說出「允許你做我的女人」時大家對他得演技還沒那麼絕望,畢竟成東青擺在那,我們只是對他的畫風產生了一定的懷疑。直到經歷了《何以笙蕭默》、《封神傳奇》等大片的洗禮,那抹邪魅微笑才深深印在了眾人心上。以至於現在大家都在擔心是否正因為霸氣不藏,他才在《琅琊榜2》中段就被大梁皇帝發了便當。
當然,標籤畢竟來自以前的經驗,並非完全客觀準確。這一點王晶恐怕深有體會。
《追龍》其實拍得不錯,不少挑剔的影評人都為導演難得的誠意打了電話。可影片的票房成績比之同期的《羞羞的鐵拳》等還是黯淡了不少。對於不少觀眾而言,即使有一萬個人給《追龍》點贊也抹不去《澳門風雲3》帶來的心理陰影。
說到底,王晶是被自己坑了。
人是認知的吝嗇者,假如新接觸到的信息在腦海中找得到對應標籤,大腦會幫我們把具體細節過濾掉,只在原有認知圖式上加深一點印象。
一個導演或演員想讓觀眾不以標籤論英雄,難度不亞於應屆畢業生要求HR篩簡歷時不看211、985。
那是不是意味著教主得做一輩子霸道總裁翻不了身了呢?
未必!圖式是動態的,可改變的。
心理學家將圖式分為兩層,內核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外界則更容易與外界信息相融。
舉個例子。一個觀眾若因為童年陰影厭惡一切男性生物,作為男演員的教主確實可以放棄這一票;可大多數人只是詬病他的演技,屬於表面圖式。他也許無法只通過《琅琊榜》贏回全部觀眾,但假如有心改變形象,至少能刷新該劇粉絲對其的固有認知。
要知道,圖式雖然會同化信息,但在無法與新情況協調時也會主動改變以適應環境變化。「蘇哥哥」便是很好的榜樣。《偽裝者》、《琅琊榜》讓全國人民見證了胡歌的十年蛻變,現在還有誰記得他曾經也被固定在「古偶王子」的標籤上動彈不得?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揭標籤不難,持續付出誠意即可。
最後,鑒於咱們壹堆飯都是有鑒賞力的人,如果各位追了《琅琊榜2》覺得不錯請記得告訴壹讀君,這樣我就能放心加入彈幕大軍了。
謝謝,比心。
參考文獻
1.《試論康德、皮亞傑和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圖式觀》,惠瑩,《社會心理科學》2010年第10期
2.《圖式對個體認知發展的影響》,陳世友,《咸寧學院學報》
3.《圖式理論對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影響》,樂國安,《江西大學學報》
4.《認知心理學》,馬特林(美),機械工業出版社
推薦閱讀:
※想把家搞成琅琊榜那樣可行嗎
※琅琊榜(八)|琅琊詩詞微刊趙平專輯
※古代比《琅琊榜》中懸鏡司更厲害的特務:典簽、侯官
※《琅琊榜》:比瑪麗蘇、傑克蘇更高級的是,梅長蘇
※《甄嬛傳》逼格沒有《琅琊榜》高?又是直男癌告訴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