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奧斯卡歷屆影后(圖文珍藏版)

珍妮.蓋諾(第一屆)  

  二十年代美國著名女演員,原名勞拉蓋納, 1906年10月6日生於費城,逝於1984年9月14日,因患肺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沙漠醫院病逝,終年77歲。她曾在1982年遭車禍而受重傷,傷勢一直沒有痊癒。猝然去世時,就連丈夫也未能跟她見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優勝於格露西婭史璜遜、路易絲德華塞等強勁對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單中竟出現了三次,可見其演技多麼精湛。獲獎那年,她才22歲。領獎時她激動萬分,熱淚盈眶,連聲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謝。她事後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當然很激動,特別是見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動。要是當時我能知道獲學院獎幾年後意義如此重大的話,那還會更加激動。」    珍妮蓋諾一生共拍過34部影片。她對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滿意。奧斯卡的地位越來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國際影界的最高榮譽。自然,作為首屆獲獎者的蓋諾,也為自己成為國際影壇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獲得這一歷史性的榮譽是她的幸福。    1938年,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裝總設計師吉爾伯特亞德里安結婚。不久,她告別影壇,和丈夫定居在紐約。  1957年,她重返銀幕,拍攝了《狂妄》等影片。以後又轉入舞台,在紐約等地公開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蓋諾作出了永遠結束藝術生涯的決定。  1961年,她和製片人保羅格雷戈里結婚,兩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瑪麗.碧克馥(第二屆)    默片女演員,是美國早期的電影明星,極盛時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氣最大的女人,也是「聯藝」影業公司的創立成員之一,1928年以《賣得風情》一片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瑙瑪.希拉(第三屆)    瑙瑪.希拉於1900年8月10日生於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1920年她在《偷竊者》中的表演引起了製片人歐文撒爾伯格的注意,1923年,在後者的努力之下,希拉與米高梅公司簽定了長期協議,並與1927年下嫁歐文。1936年撒爾伯格去世後,希拉在電影表演、執導和選片方面的運氣一落千丈。影星莉蓮赫爾曼曾評價希拉有一張「思索著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資深錄音師,亦是數項重要電影聲效創新的先行者。

瑪麗.德雷斯勒(第四屆)    德雷斯勒於1868年生於安大略的考伯格,原名瑪麗.萊拉。1883年,她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迴演齣劇團,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隨著「提麗的噩夢」等一系列劇作,德雷斯勒步入了百老匯的閃光燈下,但1994,幸運之神的召喚卻來自好萊塢。她的第一個突破是與查理卓別林在「提麗的痛心羅曼史」中演對手戲。在1930年,她與葛麗泰嘉寶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絲蒂」,這部片子標誌著萊拉演藝生涯的高峰,並在1931年為她帶來了奧斯卡大獎。她在從藝不久就改名為瑪麗·德萊斯勒,這個來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顎女子從此成為好萊塢最出色的喜劇女演員之一。萊拉於1934年逝世,死後被葬在加州的聖塔芭芭拉。但時光轉逝,物人兩非,如今萊拉的墓地已經不復可尋。

海倫·海絲(第五屆)    海絲生於1900年,逝於1993年,堪稱美國戲劇界第一夫人的海絲在電影方面同樣成績不俗――她曾獲兩項奧斯卡大獎,參演的獲獎影片分別為《斷腸花》和《機場》還是第一個獲得「娛樂三重冠」的演員,除了奧斯卡,海倫還曾一攬兩項托尼獎,一項葛萊美獎和一項艾美獎。如果你對她的演唱實力沒什麼印象,至少還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曾獲1976年葛萊美最佳誦讀錄音獎(在「美國大檔案」中的獨白陳述)。

凱瑟琳.赫本(第六屆、第四十屆、第四十一屆、第五十四屆奧斯卡影后)    凱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於2003年逝世。赫本的演藝生涯長達半個世紀,曾4獲奧斯卡影后桂冠、8次獲提名,是得獎次數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獲獎的四部影片分別是《艷陽天》(1933)、《猜一猜誰來赴晚宴》(1967)、《冬天的獅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克勞黛.考爾白(第七屆)  克勞黛.考爾白生於1903年法國巴黎,原名麗莉·克勞黛·喬喬恩,逝於1996年。克勞黛很小時就隨父母來到了美國。在高中時開始出演校園戲劇,幾年後開始在百老匯舞台劇中飾演一些小角色。因喜愛表演,她決定以此為畢生追求。1927年,她在紐約派拉蒙電影工作室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無聲電影。隨著有聲電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勞黛在同年拍攝了「愛上邁克」。瓜子臉、生動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舉止使得克勞黛能夠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腳。她的百變風格又使她能夠在眾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勞黛成了當時的票房明星。

蓓蒂.戴維絲(第八屆、第十一屆奧斯卡影后)     戴維絲生於1908 馬薩諸塞的洛厄爾,逝於1989年。儘管很小時蓓蒂就夢想成為一名演員,但她早期努力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她因被認為「不真誠」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頓市劇團拒之門外。後來蓓蒂被約翰默里安德森的戲劇學校錄取,從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規舞台表演是在「百老匯內外」 中,而她的第一個百老匯表演卻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盤子」和後來的「堅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環球電影工作室聘用,但後者覺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薦蓓蒂轉簽了華納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個主要角色是在「飾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鎖」。

費雯麗(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影后)    費雯麗,1913年出生在印度大吉嶺鎮的一個英國股票經紀人家中,母親是愛爾蘭人。1920年她隨父親回到英國,後在教會學校學習。其中她對藝術最為感興趣。15歲那年,她隨父親到歐洲旅行。1931年,她要求進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在學校認識了溫文爾雅的男青年霍爾曼,經常與之約會。1932年費雯麗與霍爾曼結婚。婚後她一度很幸福,但她執著的獻身藝術,不願意被家庭所束縛,生下一個孩子後,她就忍不住要求演電影。偶然的一個機會,她在《貞潔的面紗》中的表演被輿論認為是一顆新星的出現。突然的成功使她下定決心棄家從影。1940年8月,費雯麗在拍完《魂斷藍橋》後與著名演員奧里佛結婚。婚後他們過了幸福的20年。費雯麗始終一往情深地愛著奧立佛,但奧立佛背叛了她。1960年12月,他們辦理了離婚手續。費雯麗因此受到沉重打擊。1967年7月7日病逝於倫敦的公寓中。按她的遺願,她的角膜捐獻出來,遺體火化。

琴逑.羅傑斯(第十三屆)    羅傑斯原名弗吉尼亞凱瑟琳麥克馬斯,她於1911年7月16日生於密蘇里州。琴逑童年遭遇坎坷,11歲時父母分居,她隨母親一同搬至祖父母,其後曾兩次被父親綁架。十幾歲時在凱瑟琳曾在廣告片中擔任過一些角色,14歲時獲德州查爾斯頓舞蹈比賽冠軍。當時她仍熱衷於演戲,參演了一部名為《琴逑.羅傑斯》的歌舞劇,從此以此為藝名。在1925年至1928年間,該歌舞劇得以在全國進行巡迴演出。在紐約巡演時,好運降臨到了琴逑頭上,她在百老匯《極速》中獲得了一個角色,從而能夠和派拉蒙公司簽訂協約。  在1930年早期,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飾演小角色,直到1933年,她和弗瑞德艾斯泰爾合作主演了《飛向里約熱內盧》,這部影片標誌著琴逑事業的真正開始。在其後十多年中,她和弗瑞德一同出演了11部電影(其間她還拍了其他影片),包括幾部稀奇古怪的喜劇,如《未婚媽媽》,《主與副》。她的最後一個電影角色是在1965年的《哈洛》中。她飾演簡哈洛的母親。其後她重返舞台,直到1984年才最終退出。1995年琴逑在加州逝世,享年83歲。

瓊.芳登(第十四屆)    瓊.芳登生於1917,原名瓊.比沃爾.哈維蘭德。十幾歲時,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組織下,她開始以瓊.伯菲爾德的藝名走上舞台。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藝名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在兩年多的舞台生涯之後,她以瓊.芳登的藝名再次出現在一些低成本的藝術電影中,其中尚值得一提的是與弗瑞德.艾斯泰爾合演的《受傷的閨女》和與小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合演的《古廟戰茄聲》。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憑藉兩部希區柯克電影進入了個人演藝生涯的全盛期――「蝴蝶夢」(Rebecca,1940)和《恆久的寧芙》,使芳登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之後又是希區柯克的《深閨疑雲》最終把芳登送上了奧斯卡的最高領獎台。

葛麗亞.嘉遜(第十五屆)    嘉遜生於1903年,逝於1996年。對影迷們來說,演藝生涯後期的嘉遜是優秀的代名詞,她飾演了眾多為大家所津津樂道並喜愛的電影角色,如《萬古流芳》,《傲慢與偏見》,《忠勇之家》,《鴛夢重溫》和《居里夫人》。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我們無法一一列數她所獲得的提名和相應獎項,一個事實已經足以證明她的受歡迎程度――她被11個國家授予「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和「最佳女演員」榮譽。

珍妮弗.瓊斯(第十六屆)    珍妮弗.瓊斯生於1919年3月2日,真名菲莉絲.弗洛拉.伊斯莉。她是在電影工作室體系下由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一手捧紅的美國女演員。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爾茲尼克製作的電影《陽光下的決鬥》。珍妮弗生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與演員羅伯特.沃克,並與其生有兩子,兩個兒子後來都成為了演員。珍妮弗和羅伯特1944年離婚,1949年,珍妮弗嫁給了塞爾茲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製片人,珍妮弗與大衛相守到1965年後者的逝世,之後他們的女兒瑪麗.珍妮弗自殺,這雙重打擊幾乎讓珍妮弗崩潰,並企圖追隨親人了結自己的生命。創傷恢復之後,珍妮弗的精神狀況一直不佳,直到與她的第三任夫婿,一個身價百萬的工業家踏上紅毯。1993年後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現在珍妮弗是諾頓西蒙博物館的董事之一。

英格麗·褒曼(第十七屆、第二十九屆奧斯卡影后)     英格麗褒曼是瑞典電影女演員。1915年8月29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983年8月29日逝於倫敦。幼年喪失雙親,由親戚撫養。1933年考入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不及一年便躍身為瑞典影壇新星。先後在《修道士橋的問題》(1934)、《婦女面部》(1938)等片中飾角。1939年應邀赴美主演好萊塢名片《插曲》,獲得成功。她在美國主演的著名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1943)、《戰地鐘聲》(1943)、《煤氣燈下》(1944)、《聲名狼藉》(1946)、《聖女貞德》(1948)等。其中,《煤氣燈下》使她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50年代在歐洲幾國拍片,主要有《歐洲51年》(1952)、《義大利遊記》(1954)、《艾倫娜和她的男人們》(1956)等。1956年在英國主演好萊塢影片《阿娜斯塔茜婭》,並因此第二次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晚年,她在《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出演配角,再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最後又因影片《秋天的奏鳴曲》(1978)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提名的榮譽。她長於扮演忠實、理想的女性角色,40年代盛名於美國影壇,後又成為國際電影明星。此外,她在舞台劇和電視劇中的演出也同樣獲得成功。

瓊.克勞馥(第十八屆)    瓊.克勞馥生於1904年3月23日,逝於1977年5月11日。瓊.克勞馥並非普通演員,確切地說,她是電影巨星。個中區別非常重要:她很少出現在頂級電影中,不管取材如何,她的電影很少被稱作「出色」,但是她卻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演藝生涯最長的女演員。她生來魅力四射,是人上之人,明星氣質簡直與生俱來。她的一切,包括她從一無所有到身價不菲的發跡史,她所有為了處於閃光燈下的不懈努力,都使她成為好萊塢造夢工廠的最佳素材。她的女兒所寫的關於她自傳性質的揭密書,厚顏地揭示了瓊的糜爛私生活,使她真正「贏得生前身後名」。瓊的一生被賦予了戲劇化的細節,這個大眼睛、瘋狂的女主角永遠展現給人們的是電影之名、決心和無所顧忌的野心。

奧麗薇婭·德哈維蘭(第十九屆、第二十二屆奧斯卡影后)     奧麗薇婭1916年生於日本,父親是英國專利律師,母親是演員。奧麗薇婭在加州的洛斯蓋圖讀高中時便喜歡上了戲劇,她在當時由業餘演員製作的《仲夏夜之夢》中飾演了赫米厄的角色。作為瓊·芳登的姐姐,奧麗薇婭被著名導演馬克斯·雷恩哈特發現,後者使奧麗薇婭能夠出演他執導的好萊塢電影,機會由此而來。1935年,奧麗薇婭與華納兄弟公司合作,出現在由《仲夏夜之夢》改編的電影中,並與華納簽訂了長期協約。奧麗薇婭自認為是一流正統派的演員,因此拒絕了公司要求的一些傳統天真女子的角色,這有些惹惱了華納,並正告奧麗薇婭,如不合作,則必將自毀於好萊塢。

洛麗泰·揚(第二十屆)    洛麗泰·揚生於1913年,逝於2000年。她是好萊塢第一批成功由電影向電視劇轉型的女演員。改變發生在1953年,洛麗泰出現在「致洛麗泰的信」中(後來該雜拼連續劇被稱作「洛麗泰·揚秀」)。雜拼劇是上世紀50年代電視節目的主打,通過不同的角色展示不同的故事,並且周周拍攝。洛麗泰主持並製作了這部連續劇,並出演了一半以上的劇目。藉助影星形象的魅力,洛麗泰風格同樣成為她的電視標誌。這部電視劇的成功刺激了其他類似的電視劇,但是洛麗泰是最成功的。和露西爾·鮑爾一樣,她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成功完成自己的電視劇的女性、第一個在電視廣播網上推出自己的電視雜拼劇的女性、第一個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電視艾美獎的女性。

簡.惠曼(第二十一屆)    簡.惠曼生於1914年,她是好萊塢為數不多的在電影電視兩方面都成績優秀的女演員。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簡的電影事業處於巔峰時期的時候,她出演了第一部電視連續劇——簡.惠曼劇院。在1958年至1980年間,惠曼偶爾會在一些電視劇和電視電影中客串。在1981年,她因在CBS黃金時間上映的電視劇安吉拉.錢寧中的出色表演又一次在電視表演上取得成功。PS. 她是里根總統的前妻

朱迪·霍利德(第二十三屆)    朱迪生於1921年,逝於1965年。雖然她在電影中一直扮演花瓶的角色,但朱迪·霍利德卻擁有高達172的智商。她痴迷於讀書和演戲。雖然被耶魯戲劇學院拒之門外,但霍利德仍致力於成為一名正統的演員。她曾做過接線員和劇院的舞台監督。隨後在1938年格林威治鄉村夜總會演出的滑稽劇中出演角色。霍利德和她的朋友組成了一個樂團,演出一些具有諷刺意味的歌曲。樂團後來被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星探看中,但他們只希望僱用霍利德一人。為了她的朋友們,霍利德謝絕了這一邀請。

雪莉·布思(第二十五屆)    雪莉布思1898年出生在西爾瑪福特,1992年逝世。雪莉布思12歲起就在業餘藝術家的劇本中出演角色。4年之後,她踏上了自己的職業演藝生涯。1925年她首登百老匯舞台,與翰弗來·鮑嘉主演了《地獄喪鐘》。在百老匯摸爬滾打近十年後,布思終於等到了她人生中第一個重要角色。憑藉1950年在舞台劇《蘭閨春夢》中的演出,布思榮獲了托尼獎和紐約劇評人獎。1952年的電影版《蘭閨春夢》是布思的電影處女作。她憑此一舉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布思出演過許多影片。而在她晚年時期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電視劇《黑茲》而中的女僕扮相。在出演了電視劇A Touch of Grace 後,布思便退出了演藝圈。

奧黛麗·赫本(第二十六屆)    奧黛麗赫本生於1929年,逝於1993年。1953年以電影《羅馬假期》里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奧黛麗赫本雖然已經去世多年, 她高雅的氣質與迷人的風采, 卻至今仍令許多熱愛她的影迷所懷念。赫本一生主演過的電影包括: 《龍鳳配》、《甜姐兒》、《修女傳》、《第凡內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許多著名影片。 1988年起, 赫本更化身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特別大使, 貢獻了她的餘生給許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貧苦兒童。

麗絲·凱莉(第二十七屆)    葛麗絲生於1928年,逝於1982年。自她成為摩洛哥王妃已經過去了43年,就連她罹難於車禍也是20年前的舊聞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來仍有別樣的味道——優雅(Grace),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於大富之家,曾是奧運冠軍的父親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繳納」了上百萬美元的陪嫁。她有過成功的事業,不但以《鄉下姑娘》一片榮膺1955年的「奧斯卡影后」,還是「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御用女星。

安娜·瑪格娜妮(第二十八屆)    瑪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她的童年是和祖母在羅馬的貧民區度過的。她在聖塞西里亞學習表演。起初做過夜總會的歌手,後來才開始在各類劇院演出。1933年她和電影製作人戈弗來多·亞利桑德里結婚,通過他結識了導演紐齊奧·馬拉索瑪。他啟用瑪格娜妮在他1934年的作品中擔任主要角色。隨後瑪格娜妮又出演了亞利桑德里1936年的電影《鄉村騎士》和馬里奧·索達蒂 1938年導演的《塔拉卡諾瓦》。1973逝世。在眾多獲奧斯卡獎的外籍女演員中絕大多數以性感著稱,如碧姬·芭鐸,索非·亞羅蘭。而安娜·瑪格娜妮是個例外。她外表樸實,既不漂亮,也沒有傲人的人材。但是她憑著智慧成為主宰戰後義大利電影的女星。

喬安娜·伍德沃德(第三十屆)    喬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於美國北卡洛萊納州的托馬斯維爾。她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讀書時曾參與校園劇的演出。移居紐約後,她同時就讀於Neighborhood Playhouse和Actors『 Studio 兩所表演學校。在1953年與百老匯簽約成為威廉·英奇的舞台劇《野餐》中的臨時演員。在那裡,她遇到了保羅·紐曼,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她和丈夫紐曼被譽為好萊塢最成功的夫妻之一。伍德沃德不僅是最受歡迎的電影明星,她在電視劇,戲劇和社會活動中的表現也備受矚目。伍德沃德在1954年出演電影《情人》後轉向電視方面發展。她在許多電視節目中都有出色表現。

蘇珊·海華(第三十一屆)    一頭紅髮、活力四射的女演員蘇珊·海華生於1917年,原名愛蒂斯·莫蘭娜,於1975年逝世。她最擅長飾演從逆境中奮起的勇敢女性。在高中時蘇珊開始為攝影師做模特,1937年,「飄」劇組公開面向公眾徵募能夠出演斯佳麗一角的演員,蘇珊和其他女演員一起來到了好萊塢。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她設法成為了簽約演員。儘管她努力成名,但開始接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1947年,她終於獲得機會在《毀滅》中第一次飾演意志堅強、勇敢的女性,憑此片蘇珊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1958年,她以《我要活下去》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此外她曾在奧斯卡上五次獲得提名。

西蒙涅·西妮奧萊(第三十二屆)    西蒙涅·西妮奧萊1921年生於德國,父母是法國人,在法國長大,二戰開始時舉家搬到英國,在給自由法國雜誌工作時,她在戰時英國電影中擔任了一些臨時角色。西妮奧萊的成名主要依仗她的第一個丈夫、大導演耶維斯·艾里戈里特,因此在戰後她被稱作「堆砌起來的明星」。她主演的諸多描寫愛之不幸的影片中最棒的一部是「金盔」,並憑此獲得英國影業獎。之後西妮奧萊通過飾演「金屋淚」中的勞倫斯哈維的哀怨棄婦而獲得奧斯最佳女演員獎。她於1985年逝世。

伊麗莎白·泰勒(第三十三屆、第三十九屆奧斯卡影后)    伊麗莎白·泰勒生於1932年,她是真正的影星,紫羅蘭顏色的眼睛光彩照人,充滿活力。儘管她不是最有天賦的演員,她卻是最迷人的演員,她無與倫比的魅力永遠是焦點所在。很少有人能夠如此受到愛慕,同時又如此成為奚落的對象和影射與閑言碎語的標地。在她身後,無數人聲名雀起,又歸於孤寂,而泰勒的魅力卻長久不衰。名利是她活力的源泉,公眾目光是她永遠的侍從。她從不知適可而止,對她來說,要麼萬人之上,要麼一文不名。  相對媒體而言,泰勒的成功:兩獲奧斯卡獎,第一個薪水百萬的演員,眾多的慈善工作、失敗:健康、體重、藥品治療及其他的悲劇、難堪:八次失敗的婚姻,電影災難,無數的醜聞,這些都已經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事情了。

索菲亞·羅蘭(第三十四屆)    義大利國寶級女星索菲亞·羅蘭生於1934年,她一直是激情與魅力的代言人,她以動人的風采和卓越的演技在國際影壇馳騁了近半個世紀,不僅主演了近百部影片,還曾被多個國際電影節授予終身成就獎的稱號!  在拍攝過的影片中,索菲亞塑造的大多是富於激情並略帶鄉土氣息的女人。能夠把如此普通的角色演得精彩異常,金星合海王帶來的領悟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是它令索菲亞的「血液里流著電影的細胞」,是它讓索菲亞能夠將自身對親情的理解融匯到電影中去,從而打動所有觀看影片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個女人》一片中,索菲亞真摯感人的表演不僅使影片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外國片獎,同時也使自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國女演員三項令人稱羨的桂冠。

安妮·班克勞夫特(第三十五屆)    安妮生於1931年,是一位樸實的黑髮美人,同時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演員。實際上,安妮·班克勞夫特有過兩次電影生涯。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總體來說業績平平,她沒能將個人才華展示於電影表演之中。她的第二次電影生涯開始於60年代初期,這次她因出演電影《神奇的工人》而倍受歡迎,並且,她因為表演的很多角色而在熒屏上樹立了永恆的形象,《畢業生》中的Mrs.Robison就是她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帕德里夏·妮爾(第三十六屆)    妮爾生於1926年,她是美國舞台劇和電影屆一位主要女演員,大學時專修舞台劇表演,在她1946年開始在百老匯出演《海龜的聲音》之前,她曾做過模特。因其在舞台劇《森林裡的另一部分》中的表演,妮爾受到好萊塢的關注,並出演1949年拍攝的輕喜劇《約翰愛瑪麗》,從此踏上了熒屏不歸路。同年,在《根源》中與加萊·古柏演對手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後來她透露加萊·古柏是她一生的摯愛。1953年與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結婚,之後從熒屏消失了幾年,直到1957年復出,出演《人群中的臉》,在那以後她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更俱選擇性。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朱莉·安德魯絲(第三十七屆)    朱莉·安德魯絲1935年10月生於英格蘭。10歲就在當演員的父母的指導下首次登台表演。1954年她在桑地·維爾森的《男朋友》劇中扮演波莉·布朗角色而一舉成名。之後她在百老匯最主要的音樂劇目之一《窈窕淑女》中擔任女主角。這部劇連續演了幾年,朱莉從而成了國際上知名的演員。1964年朱莉初上銀幕,主演《瑪麗·波賓絲》,一炮打響,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1965年她主演的《音樂之聲》引起更大轟動,之後她還主演了《維克托,維克托利亞》等戲。20多年來她一直是一名重要的電影演員。1989年為表彰她對電影事業的傑出貢獻她被授予BAFTA銀獎。

朱莉·克麗斯蒂(第三十八屆)    朱莉·克麗斯蒂1941年出生於他父親在印度Chukua的茶園裡,她在英國和法國完成學業。她的舞台表演學習是在倫敦音樂與戲劇中央學校完成的。1957年她在一個表演劇團首次演齣戲劇。1962年開始出演一些小角色,第二年,在約翰·施萊辛格導演的《說謊的比利》中扮演主角。1965年,正是施萊辛格在電影《親愛的》中給她提供了一個量身訂做的角色,使得她成為一個國際巨星以及諸多類似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紐約電影批判獎等獎項的得主。

芭芭拉·史翠珊(第四十一屆)    好萊塢第一位先後囊括葛來美獎、艾美獎、奧斯卡獎及東尼獎等各大獎項於一身的超級巨星芭芭拉史翠珊。史翠珊生於1942年,她很年輕就已經活躍在舞台上,上世紀60年代末憑著銀幕處女作《妙女郎》一鳴驚人,且與影壇傳奇凱瑟琳·赫本分享當年的奧斯卡影后殊榮。之後史翠珊一直歌影雙棲,拍過不少讓人難忘的好電影,也唱過很多教人一聽鍾情的電影主題曲,誰會忘記那首濃情化不開的《The Way We Were》(《俏郎君》主題歌)和片中金髮俊朗的羅伯特·瑞德福。史翠珊比同輩大紅大紫的女演員更具野心之處,是她很早便有演而優則導的野心和準備。《恩桃》、《歲月驚情》和《離譜戀曲》未必是人見人愛的所謂經典電影,但絕對能表現出史翠珊作為一個女性導演的堅持、喜惡和韌力,尤其是她對女性面對人生轉折點的變數和波折,最終都是以偉大的愛去化解一切危機和怨恨。單憑這個史翠珊電影的共通主題,便值得我永遠鍾愛和期待她的導演作品了。

瑪吉·史密斯(第四十二屆)    瑪吉·史密斯是英國表演事業中的瑰寶,具有同時駕馭舞台與影視事業的深厚功力。她戲路寬廣,演技精湛,尤以演喜劇和正劇角色著稱。她不僅在英國和百老匯的舞台上取得了無數的成功,而且在銀幕上的表演也是出類拔萃,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影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近50年的演藝生涯多次被奧斯卡獎提名,成為唯一一位1次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次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英國女演員。1934年12月28日,瑪吉·史密斯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郡的伊爾福特(Ilford)。其父是牛津大學的病理學教授,她自小就酷愛表演,在牛津幼兒園裡接受了啟蒙表演訓練,後在牛津戲劇學校接受專業演技訓練。

格倫達·傑克遜(第四十三屆、第四十六屆奧斯卡影后)    格倫達·傑克遜生於1936年,她是英國舞台劇、電影演員,因主演《情婦》及《接觸社會》,兩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後來從政。對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真可笑,我埋頭苦幹了那麼多年,可在此以前幾乎沒有人知道我。好萊塢是個製片人說了算的密封型王國,我不想置身其中毀了自己。」

簡·方達(第四十四屆、第五十一屆奧斯卡影后)    曾兩次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的好萊塢影星簡·方達素有「健美操皇后」之稱,她編創的健身操與減肥食譜幾乎橫掃整個女性世界,她那苗條的身材也曾是九十年代眾多女性渴望達到的終極目標。簡·方達1937年出生在一個演員世家,1971年在影片《花街殺人案》Klute中扮演一位狡猾的應召女郎。她憑此片獲得1972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莉莎·明尼里(第四十五屆)    莉莎·明尼里是著名影星朱迪·加蘭與歌舞片大師文森特·明尼里的女兒,自小受到父母與環境的熏染,小時候的她很多時候都是在米高梅的片場——她父母工作的地方度過的。在14個月大的時候,她就在影片《In the Good Old Summertime》中露面了,這應該是她在大銀幕上的處女作了。莉莎·明尼里7歲就登台表演歌舞。由於父母在她5歲時仳離,她童年過得很不安穩。為了脫離父母的陰影,她在16歲幣蝗朔傻槳屠瑁嘌帳跗剩父鱸潞笏址賞υ跡φ靼倮匣閬肪緄吶浣恰C髂嶗鐧難菹廢赴芸斕乇環⒕虺隼矗?963年,明尼里演出的戲劇《Best Foot Forward》在百老匯一連上演七個月之久,第二年她母親邀請她一起到倫敦演出,結果是大受歡迎,而這次成功對明尼里來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演出,觀眾對母女兩代人的同台演出表現了相當的興趣,這次演出使她不但在演藝界名聲大震,而且和母親朱迪·加蘭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得到有效的舒解,另外的一個收穫就是她結識了第一任丈夫——朱迪·加蘭的朋友彼得.艾倫。  莉莎·明尼里在19歲時演齣戲劇《The Red Menace》,這使得她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東尼獎得主。她平時的工作主要是放在舞台劇以及歌舞表演等,她的電影作品並不太多,但是成績卻不容小視。她在67年成功地轉入電影界,第二部影片《 何日君再來》,使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72年莉莎·明尼里主演了影片《歌廳》,莉莎·明尼里則憑藉在片光中光芒四射的演出勇奪奧斯卡后座和第三十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以及第二十六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演員。  和許多好萊塢明星一樣,莉莎·明尼里的婚姻同樣是曲折漫長,三次婚姻及數度愛情,雖然都以離散告終,可是也頗值得回味,其中一位情人——導演馬丁·斯科西斯本業以拍黑幫暴力片出名,不過為了莉莎·明尼里,他卻專門找來羅伯特·德尼羅和她合演一部音樂味濃郁的愛情片《紐約紐約》。莉莎·明尼里的電影作品不太多,演戲以外的時間,除了演出百老匯的歌舞劇外,她也出過唱片,另外還經常在各大夜總會登台獻藝,她還是代表最新時尚的54俱樂部的經常嘉賓。

艾倫·伯斯汀(第四十七屆)    女影星艾倫·伯斯汀在70年代就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一時期成為她演藝事業的全盛年代。在這10年中,她一直是「奧斯卡」選民投票時必選的熱門人物。艾倫-伯斯汀1932年12月7日出生於美國密執根州的底特律,兒時的她一開始學習舞蹈並在一個雜技團表演。後來她有機會成了一本平裝書的封面人物,並在蒙特利爾一家夜總會以"克里·弗林"的藝名表演舞蹈。在日後的幾年中她憑藉《艾麗絲不再住在這裡》一片獲得了奧斯卡影后。近幾年,艾倫-伯斯汀穿行於銀幕、舞台和熒屏,充沛的精力使她保持著良好的演藝狀態,不時有驚世大作出品,使人們不得不感嘆她的才華和魅力。

路易斯·弗萊徹(第四十八屆)    路易斯·弗萊徹的表演生涯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晚期,她開始出現在電視劇《車隊》以及《義膽雄心》中,但是在與電影製作人傑里·比克結婚後兩年(1964年)退出影壇,直到1974年出演羅伯特·阿爾特曼導演的倍受關注的長篇電影《沒有明天的人》才再度復出。1975年,弗萊徹出現在偵探電影《俄羅斯輪盤》之中,之後,米洛斯·尼科爾森導演選中其出演電影《飛越瘋人院》,劇中,她演的是一個折磨傑克·尼科爾森的鐵石心腸、虐待狂般的拉齊德護士,這一角色成了她的簽名之作。她最終因令人信服的表演奪取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以及"金球獎"。她的最高榮譽也許應該歸功於她所演的拉齊德護士成了一個電影偶像,在之後的系列電影中,這一形象被頻頻仿效。

菲·唐納薇(第四十九屆)    菲·唐納薇是好萊塢有名的性格演員,素以飾演性格怪異、叛逆而又精明的女性著稱。1967年她初登銀幕,即以里程碑式的影片《雌雄大盜》而聲譽雀起;1973年,在英國拍攝的《三個火鉗手》中她飾演妖艷的伯爵夫人;1974年她與傑克·尼克爾森合作的《唐人街》使她第二次獲奧斯卡提名;同年她還主演了著名的災難片《摩天大樓失火記》;1976年,在西德尼·盧梅(《東方快車謀殺案》導演)執導的黑色喜劇片《廣播電視網》中她出色地扮演了一位工作狂般的製片人,終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黛安·基頓(第五十屆)    黛安·基頓於1946年1月5日出生於美國加州。她天資聰穎而又多才多才,早在70年代便已在美國影壇嶄露頭角。1972年,黛安·基頓主演了影片《再來一次,沙姆》。她那率真自然的演技博得了觀眾們的交口稱讚。此後,她又在《愛情與死亡》、《安妮·霍爾》、《Looking For MR. Goodbar》、《曼哈頓》等諸多影片中扮演角色。在《Looking For MR. Goodbar》一片中,黛安·基頓飾演了一位70年代的受壓抑後又重新獲得解放的女教師,而在《安妮·霍爾》中,她更是盡情展露了其表演才華,她也因此而捧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薩莉·菲爾德(第五十二屆、五十七屆奧斯卡影后)    薩莉是女演員瑪格麗特·菲爾德的女兒,其繼父Jock Mahoney同樣也是一名演員兼絕技表演者。薩莉決定完成中學學業,但是很早的時候就有跡象顯示她將步入其父母的演藝後塵。薩莉很快就在1965年的電視系列劇"Gidget"及隨後在1967-1970年播出的《快樂的修女》中成為主要角色。美國人很喜歡她那種健康、鄰家女孩式的形象。她的最佳作品是在戲劇角色方面,她因《諾馬.蕾》和《我心深處》兩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西珊·斯帕瑟克(第五十三屆)    西席-斯貝西克1949年12月25日出生於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年少時她曾非常渴望成為一名歌星。滿臉雀斑但身材苗條的斯貝西克在一次歌唱比賽獲勝後,向東來到了紐約市以尋求發展。在紐約藝術家聚居之地——著名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屋裡開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同時也在電視廣告中掙一些外快,並進入了極富盛名的李-斯特斯伯格戲劇學院學習表演技藝,開始尋求向影視方面發展。自1977年西席·斯貝西克與奧斯卡首次結緣,她已先後獲得了奧斯卡獎的6次提名,一次封后。正如她在今年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所說:「我沒想到大家還惦記著我,我都一把年紀了,應該給新人讓讓路了」……

梅麗爾·斯特里普(第五十五屆)    1949年6月22日梅麗爾·斯特里普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叫薩米特的小鎮上。還是個小孩的梅麗爾就處處顯露出一種極為強烈的表現慾望,她好出風頭,喜歡在孩子們中間發號施令。她在瓦薩中學學習音樂的時候,對戲劇產生了強烈的愛好,她參加了戲劇小組,學校的演出使她發現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賦。畢業後,她進入耶魯大學戲劇院深造。她一邊學習一邊積极參加各種演出,並努力嘗試各種角色,這為她以後拓寬自己的戲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在好萊塢眾女明星之中,梅麗爾·斯特里普長得並不漂亮, 但無疑她是美國電影界中最為成功 的演員之一。她是個出色的演員,更是個幸運的寵兒。

雪莉·麥克琳(第五十六屆)    好萊塢一代影人沃倫·比蒂的姐姐,一頭紅卷頭,她小時候學過芭蕾,可她真正的志向卻是打球。60年代,她因主演《色公寓》和《花街女神》兩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此外,她還拍過一部講中國婦女的記錄片《半邊天》。1983年,她終於因為《母女情深》當上了奧斯卡影后。除了當一流演員和關注貧窮國家婦女之外,她多餘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狂熱地研究宗教神學上。

吉拉汀·佩姬(第五十八屆)    吉拉汀·佩姬生於1924年,她是一名內科醫生的女兒,她在17歲時成為一名職業演員,1952年因其在田納西·威廉斯導演的一部非百老匯戲劇作品《夏日煙雲》的表演而大受指責(這部作品最近剛被威廉姆斯在他的獨幕劇Eccentricities of a Nightingale中進行延伸)。同年,佩姬與約翰·韋恩聯合出演嚴肅影片3-D Western Hondo。太不規則,太活潑善變,太過挑剔的佩姬不甚適合20世紀50年代的電影演員職業,但是這個時期她在百老匯卻享有盛名。1959年佩姬再次在田納西·威廉斯的《青春美女》中擔綱女主角。並且她還出演《夏日煙雲》以及《青春美女》電影版的角色,並因這兩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提名。1985年,她終於以《邦蒂富爾之行》一片獲最佳女主角,並於兩年後,即1987年逝世。

馬莉·馬特林(第五十九屆)    瑪麗·瑪特琳在86年以《失寵於上帝的孩子》中的精湛演技,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后,時年21歲。並且她與片中男主角威廉赫特產生情愫,不過此段感情並沒有開花結果。瑪麗·瑪特琳在現實的人生中是一位失聰的漂亮女子,同時她也是奧斯卡史上首位聾人影后。

雪兒(第六十屆)    曾以1987年《神經錯亂》獲奧斯卡影后的資深女星雪兒自1971年起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The Sonny and Cher Comedy Hour》擔任了三年的節目主持人,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後來她從電視圈轉戰電影,1987年以《神經錯亂》成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好萊塢闖蕩三十幾年來,敢穿又敢露的雪兒不論服裝、髮型都曾經一度引領風騷,她的感情私生活更是八卦媒體喜愛的追逐焦點。

朱迪·福斯特(第六十一屆、第六十四屆奧斯卡影后)    從乖巧可愛童星到成熟嫵媚的女人,朱迪一路走來,印證了「女人越老越有魅力」這句話。年近不惑的朱迪風姿綽約,聰慧可人,自己演自己導,魅力絲毫不減當年。擁有一副單薄身軀的她一直堅持做單親母親,拋開明星光環,我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種純粹的、女性的智慧之美。1988年他在大導演卡普蘭的法制故事片《被告人》(The Accused)以精湛的演技生動的塑造了一個被說什麼受害人形象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之後她為自己的成績而激勵,1991年她又以在《沉默的羔羊》一片中的精彩表演再度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

傑西卡·坦迪(第六十二屆)    傑西卡·坦迪生於1909年,逝於1994年。她是贏得奧斯卡獎時年紀最大的演員。她於1989年獲得最佳演員獎時已經80歲293天了。她曾在《炒綠番茄》一片中扮演主要在養老院里回憶往事的老婦人,這個角色年輕時曾與已故未婚夫的妹妹共同生活,並互相照顧。《炒綠番茄》是首次出現女性接吻的流行片。

凱西·貝茨(第六十三屆)    凱西·貝茨膚如凝膠,豐滿、微微撅起的嘴唇,再加上一雙藍中帶綠的眼睛,實在是個迷人的尤物。但她一度被越來越肥的趨勢所困攏,粗壯的腰身受到一些評論家的嘲笑,這可是作為一名演員的大忌。可凱西-貝茲不為所動,堅持了下來。更重要的是她能根據角色的需要,通過自身的個性魅力,演什麼象什麼,改變了觀眾對 她外形的看法。堅毅又非常平民化的凱西終有所收穫,拍出了一部部精采影片,成為影史上十大賣座女影星第4名。

艾瑪·湯普森(第六十五屆)    成熟、體貼、獨立、大方是《霍華茲莊園》片女主角瑪格麗特的性格特徵,也是湯普森本人的寫照。湯普森認為,容貌不美是她最大的限制,但也是她最大的資產。她認為演戲的最好方法,就是進入角色,選取認同的一小點,然後擴大它,就象放大照片。與其說湯普森在演戲,不如說她是在反映自己的一部分性格。湯普森曾先後獲得洛杉磯影評獎、紐約影評獎、全美評論獎、全美影評獎、金球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和65屆奧斯卡獎的影后榮銜。湯普森現於1959年生於英國倫敦,父母都是演員。在著名學府劍橋大學求學期間就顯示齣戲劇方面的才賦,經常參加愛丁堡戲劇節演出,還和同學們自建劇團,自編自導自演。

霍利·亨特(第六十六屆)    霍利.亨特身材嬌小,卻是個有自我主張的現代女性,一如她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一樣,如《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1987)里那名要求完美的記者;《鋼琴課》(Piano,1993)年內心豐富卻被禁錮的美麗啞女……

傑西卡·蘭格(第六十七屆)    生於1949年的傑西卡·蘭格初登大銀幕之作是1976年的《金剛》一片,早年一直被當成花瓶演員,直到1982年,她與達斯汀·霍夫曼合演喜劇片《寶貝》才讓人們領略了她的喜劇才華,同年的另一部力作、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弗蘭西斯》則確立了她演技派的地位,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都獲得奧斯卡提名,蘭格最後以《寶貝》獲最佳女配角獎。此後蘭格又三次入圍奧斯卡提名,1995年憑《蔚藍色的天空》一片封后。  步入中年後的傑西卡·蘭格依然十分活躍,相繼主演了《一千畝地》、《貝姨》、《提圖斯》等文藝佳作,此次美國影展上,她帶來了最新作品《Normal》,該片由Jane Anderson編劇、導演,講述了發生在美國中西部一個普通人家的故事,做丈夫的突然宣布自己要去做變性手術,這家人的平靜生活從此被打破,丈夫由湯姆·威爾金森扮演,傑西卡·蘭格扮演他的妻子,兩人在片中均有出色表現。該片作為非競賽片參加本次美國影展的展映活動。

蘇珊·薩蘭登(第六十八屆)    現在似乎是蘇珊·薩蘭登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雖然她不再年輕;但是她有3個可愛的孩子,還有一個雖比她小12歲,卻傾心相愛的丈夫。更何況她已經3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事業正如日中天。蘇珊·薩蘭登經常說:「演戲的真諦就是把人生當成一場實驗,在一次次的幕起幕落之間探究人生的千奇百怪和悲歡離合。」   她生性愛冒險,在演藝生涯中,越棘手,越難演的角色,她越愛演。為了演好一些看來無法演的角色,她就逼迫自己去克服困難,由此往往會有上佳的表現;在感情生活中,薩蘭登同樣富於挑戰精神,有著鮮明的個性。   我們能比較充分地領略蘇珊·薩蘭登的銀幕風采,是從1991年的《末路狂花》開始的。影片描述兩位外出度假的女郎,開槍打死了企圖非禮她們的流氓,胡裡胡塗地成了被警察追輯的殺人犯。在逃跑途中她們陰差陽錯越陷越深,最後只能吧車沖向深淵。這部影片開了美國女性公路電影的先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而蘇珊·薩蘭登也因其出色的表演而榮獲英國演藝學院最佳女主角獎,並榮獲奧斯卡獎的提名。

弗蘭西斯·麥克多門(第六十九屆)    麥克多門曾因《密西西比在燃燒》獲得過第61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因《冰血暴》獲得過第69屆最佳女主角提名並最終勝出,獲得了萬人稱羨的奧斯卡影后的稱號。對麥克多門來說,獲得奧斯卡的封號只是對其多年表演生涯的一種認可,但從來就不是她刻意的追求。自1989年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開始,好萊塢便開始頻頻對她發出召喚,但她卻懶得陷入對好萊塢式的大製作的追逐,而挑選了與一些才華卓越的導演進行合作,如:羅伯特-奧特曼的《短路》、約翰-波爾曼的《仰光以遠》、約翰-席勒斯的《孤星》,等等。麥克多門不是那種所謂的偶像派演員,她藉以征服觀眾與影評家的是演技,所以人們常常記得的是她的角色而不是她本人。

海倫·漢特(第七十屆)    海倫·漢特1963年出生於加州,在美國本土以電視連續幽默劇《為你而瘋狂》而廣為人知。該劇1992年開始上影,講是是紐約曼哈頓一對神經兮兮的夫婦的故事。海倫杭特的淺棕色披肩直發,略帶刻薄但卻聰慧無比的幽默感,和她本身自然散發出來的魅力,一下子就使廣大觀眾「為她而瘋狂」。海倫亨特首次在電影熒幕上露面,是在1986年的《佩姬蘇要出嫁》一片里演尼古拉斯.凱奇和凱瑟琳特納的女兒。之後她在《水舞》一片中又淋漓盡致的發揮了她的演技,演了一個最高難度的角色。連她自己都說,她為了演這個角色工作瘋狂的象條狗。搭檔斯特爾滋也說:「人們不知道海倫在演藝界里是最拚命工作的女演員。」海倫在93-98年間,連續六年獲Emmy最佳戲劇演員的提名,她則在96-98年連續三年獲此殊榮。除此之外,海倫還榮獲了金球獎。1998年,她憑藉在《盡善盡美》中的出色表演,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稱號。她也從此成為歷史上在同一年分獲奧斯卡和Emmy大獎的演員。

格溫妮絲·帕爾特洛(第七十一屆)    作為著名女演員的女兒,格溫妮絲繼承了母親的優點。雖然父母並沒有希望女兒成為一名演員,但是格溫妮絲很早就表現出這方面的才華。少女時期的格溫妮絲就在自己的教父大名鼎鼎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影片《霍克船長》中扮演少女時期的溫蒂。長大的格溫妮絲具有一種好萊塢女星沒有的古典氣質。1995年她在《七宗罪》中扮演年輕美麗、善解人意的妻子。雖然戲很少,卻十分地引人注目。而她與皮特的戀情成了好萊塢最重大的愛情事件,媒體稱她為「世界上最幸運的女孩」。作為皮特的女友,格溫妮絲聞名全球,他們訂婚的消息當影迷們興奮不已。但是令人吃驚和遺撼的是不久這個金童玉女的童話就破滅了,他們宣布分手。雖然經歷了失敗的愛情,但格溫妮絲的事業卻青雲直上,早在《愛瑪》中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演技,而今年更是憑藉《莎翁情史》拿到了奧斯卡影后獎,她已經從一個羞澀秀麗的女演員變成了好萊塢美麗的大明星。

希拉里·斯旺克(第七十二屆, 第七十七屆)    希拉里·斯旺克197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貝林漢姆,16歲時,她移居洛杉磯,走上了職業演員之路。她初登銀幕是在1992年的影片《魔法奇兵》中出演小角色金伯利。兩年後,由她主演的《空手道神童4》為她贏得了些許名氣,但這一切卻轉瞬即逝。此後的幾年裡,她只在一些二流電影中出現過。   1999年,幸運之神終於選中了希拉里-斯旺克。她主演了由金伯利-皮爾斯導演的《男孩別哭》,該片不僅為她帶來了讚譽與掌聲,更讓她躋身2000年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名單。該片劇本源於布蘭頓·蒂納的真實故事。身為女性的布蘭頓-蒂納決定像男人那樣地生活,在真實身份被發現後慘遭殺害。為了表現真實的布蘭頓,斯旺克在身心兩方面都作出了很大努力。她剪短了頭髮,減輕了體重,用布條勒住胸部,在褲子里塞上一隻襪子,在影片拍攝前練習「死亡」。她最為感人之處在於能夠傳神地表現布蘭頓對情人拉娜的愛以及對生命的熱望。

朱莉亞·羅伯茨(第七十三屆)    朱莉婭·羅伯茨因主演《漂亮女人》而成為眾人心目中的漂亮女人,在這部灰姑娘式的故事中,她將許多女孩的夢想賦予了生命。她清純、自然的青春形象令人揮之不去。《漂亮女人》的耀眼光彩彌蓋了她的其他作品的動人之處,朱莉婭一直在努力走出這道光環,創造更多、更令人難忘的形象。說到表演,羅伯茨是有天份的,在進入影壇演過一兩個小角色後,就因為《鋼木蘭》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於是次年她才得以和理查.基爾合作演出《漂亮女人》(風月俏佳人),這部經典灰姑娘式的浪漫愛情片不僅使理查.基爾重振江湖,而且使朱麗婭在全世界範圍內難以想像地大紅大紫,而且她還得到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提名。成功來得太快太大,之後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與敵共眠》不成功,在斯皮爾伯格的《霍克船長》中,影片的失敗也使羅伯茨繼續徘徊在低谷。

哈莉·貝瑞(第七十四屆)     從上高中時就感覺到自己性感的不得了,再加上喜歡暴露細膩美華的皮膚,任何男人都可以被她的美麗征服。這種女人最好演電影,否則會走上歧途的,就這樣《慾望叢林》出現了。憑藉花瓶般的相貌很快她征服了好萊塢,《旗魚行動》更是讓她紅遍整個美國。如此性感的美人怎能沒有緋聞襯托,哈里的緋聞不多不少正到位,因為撞車事故引起緋聞,簡直就是錦上添花,燒的哈里人氣直升。2002年是關鍵的一年,哈里通過《死囚之舞》證明了自己真正的實力,她告訴了全世界的人,她不僅有出眾的外表還有超人的演技——黑人第一位奧斯卡女皇。

妮可·基德曼(第七十五屆)     似乎越來越有跡象表明,妮可·基德曼將大紅大紫。儘管現在她也算是一個位超級明星,不過人們知道她更多的是因為她是湯姆·克魯斯的太太。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有所改變,自從在銀幕上改變成大膽而成熟的女性形象後,她的美艷開始顯露出來,影評也變得和藹可親,在媒體前一向以高姿態出現的妮可,已經向人們證明,她非但不是巨星身後的默默無聞的女人,她而是熱衷演戲的一線女演員,更是領導時尚的美女,她要作一個不折不扣的超級巨星。妮可·基德曼出生於美國夏威夷,但她卻是澳大利亞人,父親是個教授,母親是出版商,家庭生活富足優良。基德曼從小就表現出對藝術的強烈愛好,3歲起開始學習芭蕾舞, 10歲就受到專業的表演藝術訓練,她的驚人天賦使她的學習既輕鬆而又進展神速。4歲時,她第一次登上了銀幕,在《叢林聖誕節》一片中出演一個配角,這雖然並不能使她成名,但卻更堅定了基德曼鍾情表演的決心。1985年,她因出演了電視連續劇《越南》而榮獲澳大利亞電影學院最佳女演員獎,終於成為演藝圈中的明星名人。但她在電影上取得成功還是在1989年的驚粟片《飛越地平線》中的出色表演,她的上乘演技令她受到美國影壇的注意。同年,她有幸與巨星湯姆·克魯斯合作《雷鳴的日子》。但在這部影片中,基德曼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表演。相反,這之後她與克魯斯熱戀並結婚,倒使她一夜成名。

查理茲·塞隆(第七十六屆)    查理茲·塞隆,好萊塢新一代的美艷女王,青春靚麗,美艷不可方物,即便在美女雲集的好萊塢,也無人能遮蓋塞隆的光芒,有評論認為她身上具有老一代好萊塢性感女神的魅力。塞隆已習慣了做人們心中的性感女郎,不過她強調:「大家所謂的『性感『這種氣質並不我矯揉造作地表演出來的,而是天然流露出來的,它應當是最自然的。」

希拉里 斯萬克(78屆)她在《男孩不哭》中演一個扮成男裝的少女,與一班少男蒲酒吧、追女,成功呈現出一個改扮男裝的女孩的複雜心情。該片劇本源於布蘭頓·蒂納的真實故事。身為女性的布蘭頓·蒂納決定像男人那樣地生活,在真實身份被發現後慘遭殺害。為了表現真實的布蘭頓,斯萬克在身心兩方面都作出了很大努力。她剪短了頭髮,減輕了體重,用布條勒住胸部,在褲子里塞上一隻襪子,在影片拍攝前練習「死亡」。她最為感人之處在於能夠傳神地表現布蘭頓對情人拉娜的愛以及對生命的熱望。  3月26日,第72屆奧斯卡頒獎大會在洛杉磯如期舉行,在各種獎項的得主中,希拉里·斯萬克是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她因在《男孩不哭》中的傑出表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瑞西 威瑟斯彭(78屆)瑞茜·威瑟斯彭是標準的美女。她有一雙象大海般碧藍的眼睛,滿頭如陽光般閃亮的金髮。作為好萊塢一代新秀中才華最出眾的演員之一,瑞茜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公眾證明——除了擁有美貌外,她同樣是一個演技功底深厚的實力派高手。 瑞茜·威瑟斯彭(ReeseWitherspoon)生長在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作為醫生和護士的女兒,她在七歲拍廣告片時,就知道自己將從事演藝事業。 1994年,瑞茜·威瑟斯彭進入斯坦福大學讀書。儘管她抽出時間主演了1994年的《S.F.W.》,威瑟斯彭還是把演藝事業放在讀書的次要地位。直到1996年,她才再次拍片。並且在蓋瑞羅斯的《歡樂谷》中走展示了過人的喜劇天賦。2001年她演出了《律政俏佳人》,這部影片讓她擁有好萊塢一線女星的地位,之後的《阿拉巴馬,甜蜜的家》也大獲成功,隨後的《律政俏佳人2》再次證明她的實力,同時人們也更有理由相信好萊塢不僅只有一個茱莉婭·羅伯茲。 2006年,她主演的影片《一往無前》獲得學院的好評,她也憑此片囊括了奧斯卡,金球,演員工會等多個最佳女主角獎。

海倫 米倫憑(79屆)


推薦閱讀:

她的角色深入人心,一舉奪得影后卻依舊看淡名利
奧斯卡冷觀察 為什麼勞倫斯篤定是影后
黃曉明範冰冰多次封影帝影后,為啥觀眾依舊嘲其演技爛?
范冰冰高度還原李雪蓮,A類國際影后並非浪得虛名

TAG:奧斯卡 | 影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