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就職後,俄率先表態:震驚台灣和美日(4組)
蔡英文就職後,俄率先表態:震驚台灣和美日
近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索契表示,無論誰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俄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且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如果美日介入台海局勢,俄羅斯絕不袖手旁觀。NHK對此發言大為震驚,認為這勢必影響日俄北方四島的談判。台灣蘋果日報也認為普京此發言是不負責任的。
當天俄羅斯—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係20周年紀念峰會在俄南部城市索契舉行。推薦關註:微信查找「三軍戰友」。扎哈羅娃在當天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俄羅斯關注台灣地區局勢發展,並一直和相關負責任大國保持緊密溝通。
扎哈羅娃強調,俄羅斯對台灣問題的立場是一貫、堅定且不會改變的。俄方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羅斯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是任何形式的。美國肯定馬英九貢獻 對蔡英文警覺
主持人:黃家騰
評論員:鈕則勛陳鳳馨
520,
是馬英九時代的結束,
蔡英文時代的開始。
而民進黨開始執政,
台灣很有可能會走入與過去八年完全不同的新未來。
最近有一份新的民調透露出很有趣的訊息,針對馬英九和蔡英文在就職之前的滿意度的調查,,藍色的部分是馬英九的部分,他在八年前就職前的民調滿意度高達52%,但是蔡英文卻只有40%。再看右邊未表態的部分,蔡英文的未表態民眾高達46%,但對馬英九隻有31%,顯然台灣民眾雖然選出了蔡英文,但對她的滿意度或者說信任度還沒有八年前的馬英九高。
對蔡執政的新鮮感越來越少
蔡英文對於台灣民眾來講,她不算是一個新的人物,因為她從2012年開始挑戰大位,2016年終於挑戰成功。所以其實對於台灣民眾,至少已經觀察了她七八年時間,她有些舉動在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時候感覺上很新,但是現在她已經不夠新了,這是第一個部分。
民眾的眼睛越來越雪亮
第二部分,台灣民眾歷經陳水扁、馬英九乃至柯文哲之後,其實都面臨,從期待高處的希望到後來失望,然後整個的失落這樣的心情,所以已經學會了不要對任何的政治人物保持高度的期待。
台灣的民眾現在眼睛越來越雪亮,然後判斷力也越來越精準,他們對政治人物相信的一個指數,信任的一個指數已經逐年往下探底,因為政治人物,民眾會認為政治人物一般來講都是說一套做一套,相關的一些政見你會講得口若懸河,但是在執行的一個過程中間來講的話就是虎頭蛇尾,最後這樣一個虎頭蛇尾的政策執行結果,當局又不會跟民眾做比較細緻的交代,這個部分來講的話,政治人物或執政者他絕對不會跟選民或者民眾做比較細膩的一些說服,民眾對於政治人物說一套做一套這樣的一種感覺已經是根深蒂固,對政治人物當然是不利的。
蔡英文性格盲點越來越暴露
1. 政策反覆。蔡英文她這一次的得票率非常高,超過了五成。可是到了真的就職前一天的時候,滿意度卻只剩下四成。對蔡英文的不表態,現今已經增加了15%個百分點,就凸顯了蔡英文准執政團隊里相關的一些盲點,或者是蔡英文本身個性上的盲點,其實某種程度來講的話,從這個民調裡面來說的話,可能已經被民眾看破手腳,也就是說她個性上面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她在一些政策上或者性格上的一些反覆,而在2012年的選舉過程中間,馬英九團隊就不斷在攻擊蔡英文在個性上面,性格上面反覆的這樣的一個弱點。
2. 不擅長操作議題。蔡英文她確實面臨一個很大的困境,她的個性很多地方和馬英九是非常像的:一切都是冷處理。那她不擅長去操作議題,很多在回應媒體詢問的時候,回答的都不是你準備好的答案,也就沒有辦法根據你自己的施行節奏去推動議題操作。那麼陳水扁,其實他在200年的時候,得票率很低只有39%,可是陳水扁在就任前夕的時候,他的滿意度是高達七成的。因為當時陳水扁擅長操作議題,他每一天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一些象徵意義,使得人們覺得真的好像有改革的心態,所以大家對他充滿了期待。
可是過去這四個月,你幾乎想不出蔡英文做了任何事情是創造議題的,甚至在災害發生的0206年台南大地震,也看不出蔡英文有任何的表現。所以她不管是處理災難也好,或者創造議題也好,必須說她遠遠不如陳水扁,最多只能夠跟馬英九打平,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對她的投票當天的高度期待其實也正在轉為觀望。
對於蔡英文,她要推動的所有的議題都具有高度的爭議性,如果她不能夠主導爭議的方向,而任由媒體主導爭議的方向,她很快的就會落入馬英九在執政末期的時候所面臨的困境,以她目前的個性,要去操作現在媒體對她的高度期待,困難度是高的。
美國對台灣越來越警覺
1.擔心兩岸關係緊張引發戰爭。其實從這一次的選前一直到現在,就蔡英文就任前夕,你會發現美國的各個官方,不管是國務院、五角大廈,乃至於對外的一些發言,都對於蔡英文表達了一些疑慮。比如只是國防部的報告其中一項、國務院最新的發言,呼籲兩岸雙方都要展現彈性,所以它的對象,這個喊話的對象是中國大陸,就會覺得說台灣很放心,尤其是在馬英九任內,那麼最著名的其實就是不意外,零意外。所以其實兩岸對馬英九都是相當的放心,都沒有任何警告馬英九的這些相關的字詞。所以在過去一段期間,美方一向都向中國大陸喊話,從來沒有向台灣喊過話,可是這是第一次要求台灣也必須要展現彈性,美國其實也確實是高度疑慮,對美國來講,如果挑釁引發了任何的戰爭,美國可能會被拖進去,未來兩岸之間能不能夠進入一個可操作的兩岸關係,美國也會擔心、也會疑慮,不止是美國疑慮。
美國所有相關一些動作,它的出發點都是自己本身的一個國家利益,所以它不支持台獨論述的出台,基本上還是兩岸權利平衡的一個操作,也可以給中國大陸做一個交代,警示蔡英文團隊在兩岸關係的部分的表現,不管是言論或者是行為來說的話,美國都在高度監測的。
2.傳統的對民進黨不信任。另外,給蔡英文一定程度的警示,是傳統美國對於民進黨不太放心,陳水扁執政後期,他搞的一些烽火,相關的一些政策,他挑撥了美中台三邊本來全力平衡的三角關係,大陸不滿意,美國當然也不滿意,所以有扁執政後期的一個前車之鑒,美國對於民進黨執政,當然是一定程度的有點警覺心。西方媒體都不傻:蔡糊弄不了北京5月20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進行更替,蔡英文成為首位台灣地區女性領導人。國際媒體密集報道了蔡英文的520就職大典,這些報道大多數聚焦於兩岸關係。
CNN截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蔡英文在兩端期待間走鋼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蔡英文面臨兩方非常不同的期待,一邊是投票給她的選民,另一邊是中國大陸。
報導指出,儘管蔡英文所屬民進黨1月在大選贏得行政與「立法」部門掌控權,使她獲得強力授權,然而,一旦與北京關係惡化,可能會削弱她設定要達到的內政目標的能力。
CNN指出,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語氣慎重,試圖要向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保證,她能夠處理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複雜關係。
NYC截圖
美國《紐約時報》:蔡英文和大陸「蜜月期」短暫
紐約時報聲稱,在今年1月的一場選舉中,蔡英文輕鬆擊敗與她最接近的對手。對經濟形勢的深切擔憂在本次選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台灣經濟連續三個季度收縮,出口也連續15個月下滑。
在任八年里,卸任的馬英九支持與中國大陸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但選民對這一路線越來越警惕。2014年,台灣爆發大規模抗議,反對與大陸簽署一項貿易協定。
蔡英文表示她將維持兩岸關係的現狀,但在尋求與大陸達成貿易等協議上,她預計會比馬英九更保守。
「早在蔡英文就職之前,大陸就表現出了明確跡象,要向蔡英文領導的新一屆政府施加更大壓力。」
「和蔡英文的蜜月期即便還沒結束,也會非常短暫,」香港浸會大學研究政府和國際問題的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說。
BBC截圖
英國廣播公司BBC:北京不會滿意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蔡英文帶領民主進步黨在今年元月大選獲得壓倒性勝利,她在就職演說中說,台灣人民展現捍衛自由與民主的決心,指出兩岸關係穩定與和平的發展必須繼續,呼籲兩岸執政黨放下歷史包袱,為兩岸人民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BBC駐台記者分析,「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不可能讓北京滿意,演說向北京表達,台灣人民珍惜這些重要的價值以及自治,更勝於與大陸的經濟連結,即使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及出口市場。」
蔡英文就職演說針對的主要「聽眾」,自然不是北京,而是台灣的民眾,即便明知北京不會對演說有什麼好評,卻也必須在兩岸的問題上表態。
因此在蔡英文還沒有發表演說之前,就有不少人認為,除非蔡英文接受中國的「一中」,不然她說什麼,北京都不會滿意。
FT截圖
英國《金融時報》: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
《金融時報》指出,蔡英文並沒有在演說中提及北京所期待的「九二共識」四個字。在兩岸關係論述上,蔡英文先從區域和平的至高點談起,並延續2015年年底於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說基調,表示要在現有的「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金融時報》認為,蔡整體演說並沒有太多超乎外界預期,但在就職典禮的前一天,倒有一些花邊意外。
在原先規劃的就職典禮活動上,其中一個橋段是再現台灣近年重要社會運動的旗幟,例如反核(反對核能)運動、反對不當房產開發的大埔事件。但消息一出,民進黨立即被外界批評「佔便宜」,收割台灣民間社運團體的成果。
聯合早報截圖
新加坡《聯合早報》:蔡兩岸政策論述模糊,不挑釁大陸,但迴避說明兩岸之間是何種關係
《聯合早報》認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持續模糊,不刻意在言語中挑釁中國大陸,但也迴避說明兩岸之間是何種關係。 在面對中國大陸和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的雙重壓力下,蔡英文嘗試以「尊重九二歷史事實」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等模糊表述在兩岸關係上做回應,以平衡「統獨」兩方,但此番說法恐難讓大陸滿意或放心。
北京料將對蔡英文「聽其言、觀其行」,兩岸關係正式進入一個不確定時期,至於是否走向「地動山搖」,台灣代表團23日能不能順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將是第一個觀察指標。
《Zee News》截圖
印度媒體:希望兩岸仍能積極對話
蔡英文上午宣示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說後,印度主流媒體包括《印度時報》、《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 印度新聞信託社》(PTI)、《Zee News》電視台等媒體官網,紛紛以「台灣的首位女總統」為標題報導蔡總統上午的就職儀式和演說內容。
《印度時報》、《Zee News》等印度媒體官網紛紛引述外電,把焦點集中在蔡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到兩岸關係部份,強調希望兩岸仍能積極對話,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20年來台灣領導人6份就職演說,有多少獲大陸認可5月20日,蔡英文走馬上任。萬眾矚目之下發表就職演說,交出上任後的第一份答卷。一如外界所料,在關係兩岸關係性質的「九二共識」問題上,她使用了模糊表述,「承認九二會談,避談九二共識」。從馬時代的表述大幅後退。
很顯然,大陸並不滿意。用國台辦的話說,「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台灣當局新領導人在今天的講話中,提到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和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表示要依據現行規定和有關條例處理兩岸關係事務,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但是,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
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自1996年台灣地區開啟總統直選以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先後以「民意所歸」執掌權柄。20年間,6次就職儀式交出6份「本屆任期內的首份答卷」。
大陸對這6份答卷的「評分」,集中體現在每次520前後的「國台辦談話」中。可以說,台灣這6次就職演說以及國台辦相對應的「談話」,見證著20年來兩岸關係的陰晴冷暖。
壹
1995年6月,在首次「汪辜會談」僅僅兩年之後,李登輝訪美,引發「台海導彈危機」,兩岸劍拔弩張,危機一觸即發。在此背景下,1996年3月,李登輝與連戰搭檔,以54%的得票率贏得大選。
當年6月23日,李登輝就職已經一個月,《人民日報》刊登國台辦發言人對兩岸關係的看法。首個談及的話題,是關於「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談判。
那時候,兩岸睽違,參商錯行。
國台辦重申了1995年1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提出的主張:
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
並再一次提出:
我們寄希望於台灣同胞。兩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進一步團結起來,反對分裂,唾棄「台獨」,努力發展兩岸經濟合作和各方面交流,積極促進兩岸直接「三通」,為完成中國統一大業而繼續努力奮鬥。
再回顧那次談話。二十年過去,敵對狀態已許久不被提起,兩岸「三通」從2008年12月全面啟動。風雨20年,挫折中前行,兩岸關係已是今非昔比。
貳
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承諾「四不一沒有」(不宣布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在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這個關鍵問題上採取了迴避、模糊的態度。
同一天,國台辦發表聲明,對其演說定性為: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誠意的。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基礎。台灣當局新領導人既然表示不搞「台獨」,就不應當附加任何條件;就更不應當否認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現實,把一個中國說成是「未來」的。
國台辦給出如何判斷「台獨」的標準:
是否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是檢驗台灣當局領導人是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還是繼續頑固推行「台獨」分裂政策的試金石。
在此次談話中,國台辦鄭重表示:
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迄今兩岸敵對狀態並未結束。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重新挑起中國的內戰,他們必須對此承擔歷史的罪責。
此後8年,是島內分裂勢力在陳水扁執政下屢次挑起事端,大陸遏制其圖謀的8年。
以至於2004年5月17日,陳水扁第二次發表就職演說3天前,國台辦即發表談話:
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嚴峻。堅決制止旨在分裂中國的「台灣獨立」活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大陸對陳水扁的極度失望溢於言表。
在此次談話中,國台辦認為:
四年來,陳水扁的所作所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無誠信。
對「台獨」的警示,使用了最為嚴厲的表達:
現在,有兩條道路擺在台灣當權者面前:一條是懸崖勒馬,停止「台獨」分裂活動,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一條是一意孤行,妄圖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最終玩火自焚。何去何從,台灣當權者必須作出選擇。
如果台灣當權者鋌而走險,膽敢製造「台獨」重大事變,中國人民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徹底地粉碎「台獨」分裂圖謀。
提前發表談話,正是對陳水扁的敲打。警示其在即將發表的演說中勿作出格言辭,否則,「勿謂言之不預也」。
果然,在陳水扁隨後的就職演講中,雖然並未放棄「台獨」立場,但「一邊一國」等字眼沒有出現。兩岸關係回暖的曙光沒有顯現,但「重大事變」也沒有發生。
叄
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開啟破冰之旅。兩岸關係開始緩步進入有效溝通、坦誠交流的新局面。
3年後,馬英九擊敗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當選台灣領導人。
2008年5月22日,馬英九就職2天後,時任國台辦主任陳雲林發表談話,認為:
台灣局勢發生了重大的積極變化。
同時表示:
兩岸正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作出積極努力。
對馬政府的期待寫得清清楚楚:
我們期待,正式恢復協商後,雙方共同努力,通過平等協商,務實解決台灣同胞關心的各種問題,並不斷取得實際成果,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逐步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框架,以造福兩岸同胞。
我們希望,兩岸雙方以兩岸同胞福祉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紮實推動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和發展。
事實證明,馬英九未負期望。
在其執政的8年間,兩岸恢復談判協商,先後簽署了23項協議,達成了多項共識,逐步實現了兩岸「三通」、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大陸學生赴台就讀、大陸企業赴台投資等開放性措施。
他堅持「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2015年11月7日,還實現了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兩岸關係迎來歷史最好局面。
所以,在2012年5月20日馬英九第二次就職後,國台辦沒有發表談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10天後,國台辦記者會上,記者問及如何看待馬英九就職演講中有關兩岸關係的表述,發言人答到:
馬英九先生闡述的是他一貫的大陸政策,我們並不感到意外。
肆
轉眼間馬時代成為過去。
相較於馬英九,蔡英文的「退步」之舉給兩岸關係的未來蒙上陰影。沒有明確表態接受「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模糊舉動,增添了種種不確定。
「聽其言、觀其行」。未來如何,昨日國台辦也給出了答案:
只有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續。
何去何從,還需要蔡英文做出抉擇。
推薦閱讀:
※蔡英文和《三體》裡面的程心有沒有相似之處?
※520,不愛我就拉倒
※如何看待《小英執政 台灣人的中國認同度竟上升2.5%!》?
※綠營批藍八縣市首長訪陸 國民黨:蔡英文見不得別人好
※對比大陸海上閱兵,台灣海上檢閱low到爆!蔡英文「以武拒統」猶如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