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典詩八五律第七講

古典詩八五律第七講

主講:竹雨心情

律詩的章法—律詩的轉

前面我們講了律詩的「起」和「承」,我們今天繼續講律詩中的「轉」。

一、什麼是轉?轉在律詩中的作用?

所謂的「轉」,即「轉折」。「轉」能使詩歌「峰迴路轉」,曲徑通幽,進入新的境界。在律詩或絕句中,「轉」是詩歌結構上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轉換。因此,「轉」是關鍵所在。如果「轉」得巧妙,給人以迴環往複,搖曳多姿之感,使詩歌出現高潮。

「轉」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環,也往往是一首詩的主旨所在。它的重點就是要有變化,即必須轉出新意,必須使讀者眼前一亮,有讀完全詩的強烈慾望,否則就流於平淡。轉的時候不能與起、承相併列,必須與前面有區別,即另起一層意思。同時,還必須勢均力敵,不能筆力轉弱。所以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頸聯與前聯之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

律詩除非是通篇抒懷或者通篇寫景,轉這一環一般是在頸聯。那麼轉在律詩中與前邊承聯和後邊合聯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在律詩中又起什麼作用呢?

A,與承的關係:轉對於承來說,要有承接,這就是「相應」。眼界要寬,不能局限於前面的句子。也不能忽然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不知所云,前後都要有照應。

B,與合的關係:轉應該為結句作鋪墊,又不能直接搶了結句的風頭。

C,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轉要在起、承描寫的基礎上,來抒發作者的情,就是我們所說的觸景生情。照應起、承,為合作鋪墊,闡明主旨。

二、轉句的寫法:景入情轉法、反轉法、直抒擴轉法、進一層轉法、寫意轉法、抒情轉法

轉句的寫法有很多種,我們從古人的作品中總結了一些,不能包羅萬象,但可供同學們參考。

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多數情形下,傳統七律習慣於五六兩句進行轉折,而五言律詩則是習慣於第七句進行轉折,是為七轉八合。這與五言律詩的語言風格及其所形成的歷史背景有關,有機會我們會在以後介紹。順帶說一下,近體絕句,則多是四句平均分配起承轉合。

1、景入情轉法例: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作為五言律詩而言,多是以頷聯、頸聯共同作承,而以尾聯第七句作轉。

在這篇例作中,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此四句均是具體描繪了作者在輞川閑居時的細節場景,而轉折句「復值接輿醉」,則是從生活場景描寫,轉入了感情表達。

這裡的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狂生,假裝瘋狂,不肯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秀才裴迪,意思是讚美裴迪不屑名利,非同俗人。

那麼這個轉折句怎樣引發後面的結尾呢,結尾五柳,則是指陶淵明,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這裡是王維以陶淵明來自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和狂生接輿一樣,都是看淡名利,不屑逢迎權貴之人。

轉折與結句,表達出詩人表達出自己與裴迪同樣淡泊名利的高潔而又不羈的情懷。頷聯頸聯四句,為景物描寫。轉折句開始進入感情描寫,所以這樣的轉折方式,我們稱為景入情轉法。

又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

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此例作中承接兩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描寫了作者所處環境的具體景緻。

其中頸聯「日生殘夜」、「春入舊年」歷來更是膾炙人口。

而轉折句「鄉書何處達」,則是從頷聯與頸聯的寫景轉到了作者的感慨與思緒。客地景色,與轉折句的「鄉書」遙相對應。

最後結尾點明作者的家鄉洛陽城,則是回應了轉折的提問。

再如:常建《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此作主題為寺院之景。首先承接兩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非常詳實地描繪了禪院的幽深美景,其曲徑幽深,花木成蔭,佛門凈土的祥和景緻使鳥兒也感到喜悅,澄澈的潭影映照令人不由心境澄清。

而轉折句「萬籟此皆寂」,表面看是景語,實際上是情語了,為什麼呢,大自然中只有誰會發出萬籟俱寂的感嘆呢,唯有人。人的感嘆,其實就屬於情語。

從頷聯與頸聯的景語描寫,自然引發情語感嘆,這就是轉折句的

「轉」之體現。那麼轉折句以萬籟俱寂作為延續與轉折,又怎樣引髮結尾的合呢?惟聞鐘磬音,耳中唯有寺院鐘磬祥和之音。這樣的轉折,同樣也是典型的從景入情之法。

再看一首七律,清代著名才子黃景仁的《綺懷》系列之一,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七言律詩與五律比較慣用的七轉八合不同,是頸聯的五六兩句作轉。

本篇例作中,承接句「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具體描繪了詩人在夜晚思念遠人的場景,一樣的星辰,不一樣的夜晚,依然深夜無眠,風露中獨自守候,暗喻著離別與物是人非。

此篇例作的轉折句,使用了不加掩飾的熾熱強烈的情語,「纏綿思盡抽殘繭, 宛轉心傷剝後蕉」,這纏綿的思念之情,難以排遣而去,欲消解時,慢如蠶繭抽絲。這傷痛的心扉,如同剝後芭蕉,無以掩蓋。

這也是非常典型的景入情轉折。最後再引出結尾,幾年過去了,可憐這思念之情仍然是杯酒難消,從而呼應了全篇的情感基調。

以上這幾首例詩都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轉入抒情,我們就叫景入情轉法。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情我們要把握好,必須符合「律」。所謂律指的是,符合我們所遵守的規律、符合正常的情感。不是神經質的、

不是莫名其妙的、不是精神錯亂的情,總之,要符合大眾接受的、大眾認可的情感。

當我們寫作的時候,情要求要「細膩」,哪怕是寫某人粗曠,也要細膩的表現。不能夠因為他性格粗曠,就連下筆也粗曠。寫作的時候,可以輕輕的拋出,也可以著力擲出,豪放的時候,就著力,婉約的時候,就輕輕。以便配合全詩的情緒。

關於這些也有要求:

1,不疏遠,

2,不脫離。無論輕輕或著力,都不可疏遠、不可脫離,不疏遠主題、不脫離主題。

3,承上啟下,所寫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緊密的關聯性。

4,為合埋下伏筆。

2、反轉法

什麼叫反轉法?就是從正面描寫轉為反面描寫,是與起承相反的情緒描寫。但注意,其主旨還是一致的,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刻畫而已。不同的節點之處,就是這個轉。還有就是同樣要和承、合有聯繫。

例:《淮上喜會梁川故友》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對秋山。

此篇例作主題,是遇到故人舊友。

首先承接的頷聯與頸聯,「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寫出了故人重逢時的背景、時間與人物形貌,表現得很細密。構思、剪裁、抒寫也很流暢自然,屬於對主題場景的景語描繪。

而轉折句「何因不歸去」,發出了疑問,為什麼這麼好的友人,流落在外仍然不歸去呢?這就從「歡笑」的正面情緒描寫轉入了相反的情緒,為什麼這麼說?試想一下,首先承接句久別重逢,歡笑如舊,是不是比較喜悅歡樂的情感?而古往今來,很多人由於種種原因不得不背井離鄉,長居客地,這是不是又是一種傷感的思鄉難歸之情?從喜悅,轉折到傷感,從情緒上來說是一種比較對立錯落的反差,但是從情理邏輯分析,卻又依據充分,合情合理。這樣的轉折,就屬於反轉法。

反轉法的轉折,與承接句屬於交互為文。互文就是交錯為文,也稱「互文見義」。「互文見義」的意思就是上下文義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在運用時,把一個完整的意思拆開、分置,在解釋時必須前後互為補充。

3、直抒擴轉法

即從題目之本意,擴大描寫的範圍之轉法。如: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仍未休兵。

直抒擴展,是對主題本意情感基調的直接描寫與正面發展。在例作中,「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已經表達了詩人目前的生活狀態與遭遇,那麼轉折句是如何繼續順延發展呢?「寄書長不達」,寄信給親人,很久了都無法送達。音書不通,自然難以得到親人的生死與否,從而令人愈加擔心。這樣的轉折,是順延發展了前句的「分散」與「無家」,因此屬於直抒擴展法。

我們再看一首近代作品,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詩壇領袖王士禎(漁洋山人)所作,

秋柳四首(其一)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要理解一首作品,往往要去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遭遇以及個人情感喜好。

漁洋山人生於明代崇禎年間,而成長於清代康熙年間,可以算作是明朝遺民。明朝遺民,有著特殊的故國情結,因為滿清統治者屬於異族入主中原,這一點與唐代之前的民族內部朝代更替有著很大不同,漢族遺民文人對於故國破碎的現實,有著難忘的痛苦。但是滿清時期,這樣的情感又難以直接表達,於是詩人只能藉助古代之事,以古喻今,著重突出了物是人非的傷感。

那麼此篇作品的主題所詠,是秋柳,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進行直抒擴轉的:首先承接句「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詳實描繪了秋天楊柳的衰敗之態,暗喻著故國破碎的凄涼景象。

而轉折句「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進一步作了擴展,上句只寫了眼前柳樹的姿態,而轉折句則進一步進行了思緒的延長與擴張,想到了離人遠途之車馬行旅,想到了江南的遠村。愁生夢遠,既保持了對前句感情基調的統一,又在前句基礎上得到了充分的擴展,因此這樣的轉折,就屬於典型的直抒擴轉法。

4、進一層轉法

就題目本意,推進一層而轉,唯仍須與起承關合,以免有突如其來之病。推進一層,就是說的這樣的手法,叫做層層遞進。

如:杜甫的《賓至》: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葯欄。

此作主題,為有客人來訪。首聯,首先交代了自己生活的大環境。頷聯承接句,則是文人常有的謙虛之態,意思是說:我並沒有什麼天下聞名的才名,也就是個普通書生,卻有勞貴客車馬勞頓前來江邊拜訪,很是惶恐與不安。

其實這是文人慣用的客套話。此外,杜甫的一生堪稱懷才不遇,豈有文章驚海內其實骨子裡是反話,他對自己的文筆還是很有自知與自信的。此外此處還有言外之意,意思是,像我這樣文章足以驚海內的大才,如今也只能隱居幽僻之地,乏人問津。

要弄懂本篇作品的轉折為什麼屬於進一層之轉,就必須看懂杜甫的言外之音。那麼轉折句我們看看是如何進一層的:「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字面意思,是說今天貴客來此,我這個酸腐儒生很慚愧只有多年吃慣的粗茶淡飯來待客。那麼還有什麼言外之意呢?那就是聯繫前文,像我這樣文章足以驚海內的飽學之士,不僅只能居住在荒僻之所,而且飲食不周,只能以粗糲飯食來糊口,而且已經持續很多年了(百年,是杜甫喜愛的用語,代表多年,例如百年多病獨登台)。這也是委婉地在向貴客訴苦,感慨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潦

倒。作為讀書人,是比較講究含蓄的。如果杜甫直接哭窮,開口借錢,這實在是難以啟齒,不符合古代讀書人的自尊。所以通過詩歌的表達,委婉表明自己的生活現狀,並在轉折句強調,這種衣食不周的狀況已經持續多年了,從而引起友善的客人的同情與理解。這就是進一層轉折用法。

5、寫意轉法:

就是指轉在意義上與承相對或者相反的,在意義表達上有所轉折。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頸聯推開一層,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分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並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分句寫出山之後,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

其實懷古是為了傷今。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

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

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6、抒情轉法

就在承的基礎上激發起來的思想感情為特徵,這個特徵是可側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如: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轉句由景轉入抒懷,反映杜甫心中的鬱結。在寫作時杜甫已先後輾轉於陝、甘、川、鄂等地,而且隨著他的好友,四川節度使嚴武的病故,他落到了「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慘凄境地。如今在這悲秋時節,杜甫拖著百病身軀,獨登高台,能不觸景生情?又怎不百感交集?多年的羈旅漂泊苦,垂老的病困孤獨悲,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述得了的?

頸聯抒情,而且是虛寫。頸聯較頷聯又高一調,頸聯更加峻拔。僅十四個字包含有巨大的容量,「萬里」寫地之遠,「悲秋」寫時之慘,「常作客」寫久之旅;「百年」寫人之老,「多病」寫體之衰,「獨登台」寫心之孤獨。

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相呼應,更增加了羈旅愁與孤獨感。

以上我們學習了幾種轉的寫法,經過承轉分析我們可得出一些結論:

所謂「轉」,就是轉出新意,就是不能一味地說下去,全是流水帳,要製造波瀾。表面意思是往遠處扯,但內在的聯繫是緊密地含在裡面的。轉應俯仰上下,照顧前後。轉在一首詩中占極重要地位,須轉得有精神,有變化,又須如疾雷破山,使觀者驚愕。且要靈活,而又不可離題太遠,互相照應。詩至轉,彷彿人馬行至三岔路口,向何處去?眼前一片迷茫:若向右轉,可能山重水複,雜草叢生,一派荒涼;若向左轉,或許柳暗花明,風光無限,滿眼生機。

三、對轉句的要求:1、轉的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

這就要求,到轉句的時候就不能繼續停留在景語上面,而要從景語乾脆利落的轉入情語。不可拖泥帶水,不可還在景語上徘徊不前 。

以我們目前的水平,尚不能熟練的駕馭好 景語情語之間的各種關係。最簡單,也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先掌握好從景到情的寫法。如果現在就都講景或都講情,那麼,起承轉合更難一下子弄的明白。當然,等以後大家通過不斷的練習熟練了這個章法之後。就要注意不要被這個景情給局限住。

在我們讀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學習古人是怎麼駕馭景語和情語的。特別是情景是如何交融的,如果承句是寫景,轉句就是對起句和承句所產生的思考或者感受,前者是直觀的,客觀的,後者是一種主觀上的反應。

2、不斷裂

這一點要求大家不要光顧著轉,而不顧銜接性了。這點也是轉句中最難的一點。起承轉合一般有兩個難點:一是 轉的斷裂了;二是 合的無力。

3、形轉而意不轉

這裡的轉,只是形上的轉,並不是指意上的轉。不是說從這個主題轉到另一個主題。有個最笨的方法是當你實在不知道怎麼轉的時候。可以從字面上來進行轉。當然,這是在實在不得已的時候才採取的笨方法。

繼續詠物詩之旅:

例1:

庭梅詠(唐·張九齡)芳意何能早,孤榮亦自危。

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朝雪那相妒,陰風已屢吹。

馨香雖尚爾,飄蕩復誰知。

張九齡唐中宗時中進士,唐玄宗時官至中書令。後受李林甫排擠,貶為荊州長史。

這首詩就是張九齡被貶荊州後所作,此詩寫孤危的庭梅,在歲寒風雪之中,美好馨香如故,藉以寄喻作者立身處世的大節。然而作者憂讒畏譏,自傷飄泊,情懷也很悲哀。

首聯:梅花啊,您怎能過早有芬芳之意?孤獨地開花,也應自覺艱危!芳意:指開花之意。 榮:花開。自危:感到自身不安全。

頷聯:上句暗喻作者在朝中的孤弱。下句表明作者的志節。歲寒:一年的寒冬。比喻困境。《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該詩用此意,謂作者在逆境艱困中不改節操。

頸聯:怎奈紛飛的晨雪,正嫉妒它的潔白;陰冷的北風,也在不斷狂吹。那:奈。屢吹:喻自己多次被讒。《新唐書·張九齡傳》載其因張說之事,為御史中丞宇文融所痛詆,外調冀州,復調洪州。後在相位時又為李林甫所讒,貶為荊州長史。作者《答嚴給事書》說:"嗷嗷之口,曾不是察,既不稱其服,又加之讒間,負乘致寇,幾於不免……既而遠出,猶有餘釁,巧言潛構,期仆傾危。"宦海波瀾,即使如張九齡和而不爭、清虛自守,仍會傾覆沉淪,這令他傷感不已。

尾聯:尚爾:還是那樣。飄蕩:以落花隨風飄蕩比喻作者的外謫。末句所謂"怨而不怒",《離騷》:"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該詩亦有怨君不知作者忠貞之意。

例2:

房兵曹胡馬詩(唐 . 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大概寫於開元二十八(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遊齊趙,飛鷹走狗,裘馬輕狂的一段時期。詩的風格豪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於進取的精神。

詩分前後兩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寫馬,是實寫。詩人用神來之筆描繪了一匹神清骨俊的「胡馬」。它來自大宛(漢代西域的國名,素以產「汗血馬」著稱)自然非凡馬可比。

接著,對馬的形象進行刻畫,骨相:嶙峋聳峙、狀如峰棱,勾勒出神峻的輪廓。馬耳如刀削斧一般銳利勁挺,這也是良馬的一個特徵。

至此,栩栩如生的不凡駿馬躍然紙上。

下面順勢寫其四蹄凌空、凌厲賓士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兩個動詞極為傳神。前者寫雙耳直豎,有一種挺拔的力度,後者不寫四蹄生風,而寫風入四蹄,別具神韻。從騎著的感受來說,當馬風馳電掣之時,好像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後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詩人刻畫細緻,微妙逼真。

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進入抒情。

頸聯承頷聯下句奔馬而來,寫它縱橫馳騁,歷塊過都,有著無窮廣闊的活動天地,能逾越一切險阻的能力就足以讓人信賴。這裡看似寫馬,實則寫人,這難道不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勇敢的將士、俠義豪傑的形象嗎?

尾聯先用「驍騰有如此」總挽全文,對馬作概括,最後宕開一筆「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這一聯收得攏,也放得開,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胡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志向的寫照。

杜甫次詩將狀物和抒情結合的自然無間,寫馬也是寫人,寫人又離不開寫馬,這樣一方面賦予馬靈魂,有人的精神進一步將馬寫活;另一方面寫人有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現。

前人講「詠物詩最難工,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錢泳《履園談詩》)」這個要求杜甫做到了。

大家還記得我們初次講詠物詩需要注意的兩個關鍵是什麼嗎?

第一:不離不棄、不沾不脫

第二:找到物和人的契合點

好,今天的課就到這,謝謝大家!

古典詩八五律第七講作業:

詠物,海棠、牡丹二選一,模仿所講過的詠物詩,五律一首,平水韻。注意起承要銜接緊密,轉出新意,形轉意不轉,注意中二聯的變化,詠物與抒情的結合。結合講義,轉可以在頸聯,也可以在尾聯上句,大家自由安排。

附加題:

白雀獎2017年元月份命題(歡迎大家積極投稿)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本期請大家以辭舊迎新為主題進行創作。

要求:  1.詩、詞、曲、賦均可,詩(古體除外)格律準確,遵平水韻。詞用詞林正韻,使用新韻的要標明;散曲用中原音韻;成聯單邊11字以上。  2.作品必須本人原創,無敏感政治問題。  3.每個作者選送作品不得超過三首,且只能有一首作品獲獎,作者需選擇在一個詩校(或群)投稿,不得跨群反覆投稿。作品一旦投稿,即默認為該作者同意白雀獎組委會有權無償使用其投稿作品,並對其進行多重形式的推廣。  4.稿件投到各自學校(群)或專設郵箱:baiquejiang@qq.com  5.本期作品將於20172月底公示評選結果,並反饋到被邀請的單位,亦可在白雀書院論壇查找獲獎信息。獎品、獎狀於當次月初寄出。 6.截稿日期為2017130日。 7.本次活動的解釋權歸白雀獎評委組。               白雀獎評閱組              2017年元旦註:另外,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古典學院論壇版主林子老師熱心贊助,從2017年元月份開始,為所有在白雀杯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古典參賽者,友情贊助實物美食一份(目前是俄羅斯進口的提拉米蘇)此贊助長期有效,贊助禮品根據季節做相應調整,感謝白雀杯贊助企業,感謝林子老師為傳播祖國傳統文化所作的奉獻,希望我們能用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報他們。


推薦閱讀:

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一人物形象
古典插畫傘下女子美圖
現代詩翻譯古詩,是毀了原詩嗎?
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TAG: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