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
《幸福家庭新道路: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
幸福的核心在於家庭
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關係越親近矛盾就會越多,這並不是由於某一方的性格缺陷造成,而是人與人之間距離過近就容易引發矛盾。朋友、同事之間本應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為何會矛盾重重呢?親人之間本應毫無芥蒂、共享幸福,為何會爭執不斷呢?每個人都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這是人類的本性,誰都無法逃避。所謂的以自我為中心,是指以自己為標準來認識事物。我們平時所說的前後左右,並不表示在空間中存在著絕對的前方和後方、左邊和右邊,而是每個人以自己為標準做出的方位判斷。可見,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標準來認識這個世界的,妻子以妻子的標準認識世界,丈夫以丈夫的維度衡量世界,父母以父母的標杆認識世界,子女以子女的尺度衡量世界,這是極其自然的事情。生活中,我們也總會針對是非對錯、高低快慢做判斷,而衡量判斷的標準無非是我們自己。在評價對方的時候,人們也是以自身為衡量標準,而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盡相同,最終結果自然會有所差異,於是矛盾就開始出現了。這時,如果能夠清醒認識到所謂的快慢之別不過是個人的主觀判斷,那麼即使雙方存在差異也不會執迷不悟,矛盾會漸漸消除。但是,如果我們過分執著於個人的標準、要求別人絕對接受自己的意見,矛盾就會激化,甚至會與身邊的親人發生爭執。對於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人們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期待--如果能夠這樣就好了,如果能夠那樣就好了……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越大矛盾就會越深,任其發展下去後果會不堪設想:丈夫覺得妻子邋遢懶散,妻子埋怨丈夫酗酒晚歸,父母責怪孩子貪玩厭學,日積月累積怨深重。對他人的種種想像和要求,只不過是個人一廂情願的幻想,我們都應該從這種幻想中走出來,努力接受現實中的他(她),接受他(她)在家中的真實模樣。
在這本書中,很多女性談到了自己跟家人之間的問題。對於未來的擔憂,在他人面前的自卑,周期性的抑鬱,丈夫的自私冷漠甚至出軌,青春期子女的教育,令人頭疼的親子關係,長輩對自己婚姻的不滿,家人之間的矛盾和爭吵……家庭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如果能夠順利解決家人之間複雜的矛盾,那麼在社會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不會手忙腳亂。我希望大家在看過這本書之後,能夠從家庭生活中邁出走向幸福的第一步。2009年秋智光大師(ven.pomnyunsunim)
第一章智慧的女人懂得善待自己
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大師,我想問:結婚十年了,我跟丈夫兩人都在外工作,我一直想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可是由於各種原因,至今我們還住在租來的小房子里。周圍的朋友都生活得不錯,好像只有我們家過得最寒酸,心裡總會有些嫉妒他們。我也知道幸福不是靠錢買來的,買一套房子也不能完全滿足我的慾望,但我一直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對於未來的不安,對於金錢的慾望,還有嫉妒心理……我的心裡很煩亂。如果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想要買房就可以買,沒有任何理由能阻止你。可是就像你說的,現在你們仍然租房住,這就說明你們還沒有買房的能力,不是嗎?明明沒有買房的能力,卻被買房的想法所糾纏,只會因為能力不足而產生越來越嚴重的自責,看到買了房的朋友,心中既羨慕又嫉妒:人家那麼有錢,連房子都買上了!如果總是執著於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到頭來痛苦的只是自己。我也不想這樣,但我總會不自覺地去幻想這些東西。話雖如此,但是每天糾纏在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里就能夠買到房子嗎?痛苦和買房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啊。內心痛苦不僅會損壞到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跟朋友們變得疏遠。一個人過分貪圖錢財,急於求成的話,難免就會犯些錯誤,這樣不僅身體勞累,心裡也會不堪重負,甚至會影響經濟狀況,想要買房的願望就越來越渺茫了。所以,你應該暫時將這些虛無的東西放下。佛祖有言,即使你能力很強,平日也應勤儉節約,多多行善布施。有能力者都要儉樸度日,更何況是能力不足的人呢?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自高自大,這叫謙遜;雖然想要出人頭地,但礙於地位低下只得卑躬屈膝,這叫謙卑;雖然家中富足,但依然艱苦樸素,這叫清貧;想要奢侈生活,卻捉襟見肘,這叫窘困。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置於謙卑低下、窘困不堪的境地呢?如果一個人清貧而不失謙遜,不也是一種值得引以為豪的品質嗎?雖然你說自己家庭狀況不好,可現在還有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他們生活非常艱辛,但是為了自己,為了丈夫和孩子,他們仍然在努力地生活。能夠與家人相親相愛、共同生活,這也是一種幸運,沒有必要整天愁眉苦臉,怨天尤人。如果你認為自己生活窘迫,那說明你的心態有問題。如果妻子把責任推到丈夫身上,就會對他有所抱怨;如果丈夫把貧窮歸咎於妻子,也會對她產生嫌棄之心。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經濟狀況引起的自卑意識還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一個人想法太多,能力卻不足,最終只會身心俱疲,抱怨社會。怨天尤人其實是一種自我折磨,只有那些不懂得珍惜與愛護自己的人才會折磨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珍惜自己,又憑什麼奢望別人來愛護他、憐惜他呢?所以,忘記那些超越你能力範圍的想法吧,它們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傷害。從現在開始,學會禱告吧:佛祖,現在我過得非常幸福。我很感激上天賜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很感激擁有一間遮風擋雨的房子,我很感激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很感激您保佑我的孩子身體健康,對於現在的生活我感到很滿足。如果一個人總是對自己不滿意,那麼原本可以順利完成的事情也會出現差錯,煩心之事就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希望你能夠通過感恩祈禱重新看待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只有這樣未來才會變得更加順利。用包容之心訴說和傾聽大師,我想問:雖然理性告訴我應該理解他人,可是我發現,想要發自內心地去理解一個人非常難。我總是無法放棄我才最正確的想法,也很難把自己的感覺準確傳達給對方,我應該怎麼做呢?
心疾源自於無知人生本就跌宕起伏,時而生氣,時而心煩,時而厭惡,時而失落,時而悲傷,時而孤獨。如果一一加以界定,人內心的痛苦不下數十種,而這些痛苦就像你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的病變,有的可以到醫院接受治療然後康復,但有的卻是痼疾,醫生也束手無策。身體會產生各種病變,內心同樣會出現各種疾病,即心疾。佛祖教導說,所有的心疾源自自身,但我們卻總認為自己所受的痛苦來自於他人。我們在痛苦難過的時候,總是習慣從外界尋找原因,因為丈夫我活不下去了……因為孩子我活不下去了……因為父母我活不下去了……。它們無非是人際關係問題,或錢財問題。如果是學生,那就會涉及到學習、朋友等原因。一句話概括,就是痛苦來自於境界。這裡的境界是指我們通過眼、耳、口、鼻、手、腦等所感知到的對象。每個人都會有討厭看到的東西,討厭聽到的聲音,不願聞到的味道,不合口味的食物,不喜歡做的事和不願去想的禁區。其實如果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些好惡都來自於我們的內心。如果一味從外部找原因,也許問題貌似解決,事實上往往並非如此。這就像清除雜草一樣,如果只是割掉地面的草皮,用不了多久又會雜草叢生。可見,要想斬草除根、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從內部、從自身找原因。欲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佛家稱之為顛倒夢想、無知、無明。佛家認為無知引發問題的產生,教導我們要追根問底,消滅問題的根源。這裡就涉及到十二緣起,沿著十二種緣起逐步深入,就會發現最根本的緣起是無明,只要能夠打破無明,就可以從所有的煩惱中解脫出來。探究這十二種原因就會發現緣起自內心,並非起自外物。為什麼會生出如此之心?捫心自問,在無知、無明中就會發現煩惱的根源。即使聆聽教誨、理解佛法真諦之後,之前在無明狀態下形成的行為、思考習慣還是會在現實生活中起作用。因此,一旦遇到外界干擾,很多人不知不覺就再度進入無明狀態。這些行為早已習以為常,在心中自然生髮,讓你回歸無知狀態。
可見,一次的醒悟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時刻保持對於佛法的覺悟。如果不能時刻保持覺悟的狀態,那麼一旦遇到某種突髮狀況,過去的習慣就會重新被喚起。看到進步要充滿希望,看到不足要立志改良長期修行的人即使被過去的習慣控制,也會馬上察覺:啊!我又被業障控制了!能夠自知自明,即使被誤導也會馬上醒悟重回正軌。芸芸眾生總是被外物所牽引,誤以為外物是支配自己的主人,相比之下,修行之人被誤導後,不久就會發現啊!這並不是我的主人,不過一介盜賊而已,重新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修行境界更高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會被外物所干擾。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遇到複雜棘手的問題時就會比以前更加成熟淡定,過去可能大發雷霆、心煩意亂,但現在只是一笑而過。當然,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這樣。凡事總有例外,如何處理跟子女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難纏的問題。人們在修行過程中經常出現反覆,看到滿意之處,就會深感慶幸,原來修行果真大有用處;看到不盡如人意之處,就會對修行失去信心。發現不足就垂頭喪氣:哎!看來我跟修行是沒什麼緣分了。有了一點點進步又會沾沾自喜,儼然一副修成正果的模樣。作為修行者,一定要全面地看待問題,取得可喜的成果就要愈發對未來充滿信心;遭遇意外的失敗,也要平心靜氣,繼續努力。修行過程中不能安於現狀,應當不懈努力尋求新的進步。如果只看到失誤的一面,就很容易沮喪,看來我就是這水平了,也不會有什麼大成就;如果只看到不如意的一面,就很容易自暴自棄,哎,無論我怎麼努力都不行,到頭來又是心煩又是生氣,還瞎忙活什麼呀做?算了!走到哪兒算哪兒吧。有人安於現狀半途而廢,有人遇到挫折一蹶不振,這是因為他們心中積壓了過多的慾望。有些自以為是的人以為稍加修行就可以改變多年來積累的業障,這是多麼自不量力的想法啊!如果心中慾望過多,就會陷入自我否定之中:如果這樣,那還不如直接放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以致最終自暴自棄。沒有掙到億萬家財,沒有出人頭地,不受別人歡迎……各種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感覺倍受打擊。
而另外有些人則剛剛相反,只要取得一點點進步,就開始驕傲自滿,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這是因為他們對世俗抱有太多的留戀,總是習慣於在世俗面前妥協,作為一個信佛的人,這樣就可以了吧,我又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何必要那麼認真呢?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就算有人比我強又怎麼樣……這些人善於將現狀合理化,所以,對於這些安於現狀的人而言,一定不要忘記最初的目標和夢想。我們經常說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佛,更確切一點說是為了證得解脫與涅槃,簡單來說,就是為了獲得完全的自由和完整的幸福。修行者應該謹記這個最終的目標,時時堅持向上向善。人生輪迴,姻緣錯綜複雜,企圖經過幾年修行就大徹大悟,未免太過自負。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保持一顆堅忍之心,心懷宏願,精進不已,踏踏實實面對我們的人生。糾正我才最正確的想法很多情況下,我們明明知道應該放寬心胸,理解他人,可是內心卻像有個頑皮的孩子,總也不聽大腦的奉勸。如果能夠理解他人,自己就會變得更加通達;反之就會與人斤斤計較,獨自發些無謂的牢騷,甚至產生厭惡和煩躁。其實,一個人在理解他人之前,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言談習慣,即使理性要求他寬容待人,可是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知道是知道,可就是做不到。我們經常聽到別人這樣說。這時支配說話人行動的不是理性,而是他的心靈,而心靈總會受到業障的影響。比如,孩子告訴媽媽早點叫他起床,第二天清早媽媽如約前來。如果孩子還沒睡醒就會說一會兒再叫我吧,等他自然醒來發現已經遲到,就會埋怨媽媽為什麼沒有早點叫他起床。孩子在尚未完全清醒的狀態下說出的話是受潛意識支配的,跟說夢話非常相似。由此可見,人們在突髮狀況下做出的應急反應往往是無意識的。所以,我們必須擺脫無意識所引起的作用,也就是要消除業障的阻礙。如果想要達到這一境界,必須加倍努力,反覆練習,終有一天會獲得成功,這一過程稱為覺悟。
人們經常認為自己才是最正確的,想要放棄這種想法並非易事。而很多問題都是從我是對的這一想法中生髮而來,如果真的能改變這一想法,很多痛苦就會煙消雲散了。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從一出生就已經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這個世界。我們以自己為坐標原點來判斷前後左右、東西南北,以自我為標準來區分對錯、快慢、輕重。所以,即使面對同一個物體,有人會覺得重如泰山,而有人會覺得輕如鴻毛。而快與慢也是同樣的道理,落在後面的感覺走在前面的人速度快;而走在前面的人也以自我為標準,覺得後面那些人走得慢。當夫妻一同出門辦事時,丈夫往往很早就等在門外,一直催促妻子不要磨磨蹭蹭,而妻子則會抱怨丈夫沉不住氣。可見,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這個世界。如果同時從對立的兩個角度看待問題,就會發現對方並不完全正確,而自己也並非無可挑剔。不過,我們總是習慣於以自己的標準來審視世界,於是就有了正誤之分,於是心生煩躁,於是相互記恨、相互抱怨。憤怒、埋怨、心煩、仇恨……這些都是因為我們不肯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才產生的情緒。當一個人發覺自己過分固執,發覺自己正被外物迷惑,就會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去,而現在的我們正是處於這樣的階段。修行的目標就是做到有自知之明,現在我們正在朝那個方向努力。回頭看看起點,我們已經走過很長的路,而抬頭望望終點,前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既不要灰心喪氣,也不能安於現狀,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不小心跌倒了,就重新爬起來;如果走累了,就稍作休息,然後繼續上路。走著走著,當疲倦爬上我們的身體,心裡就會犯嘀咕:一定要繼續前行嗎?即使不往前走,現在的我也活得很好。這麼多人怎麼可能都到達終點呢?我們不能被這樣的想法擊退,不能因為疼痛和疲憊而退縮。我們用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經常以自己為中心判斷是非曲直,好抑或不好,快抑或慢,嘈雜抑或安靜……這些就是所謂的三千煩惱絲。每當這些煩惱出現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明白,這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產生的後果,應該坦然放手,而不該繼續執迷下去。當一個人放棄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判斷之後,煩惱自然就會遠去。
學會訴說與傾聽不論是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感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即便是心情愉快時,也會時而滔滔不絕,時而欲說還休;心中有許多話想要訴說,也不見得可以順暢地表達出來,因為有時根本張不開口。從夫妻之間的交流中就可以悟出這個道理,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夫妻雙方都能輕鬆應對,而對於那些非說不可的內容,雙方反而更加小心翼翼。經過一番觀察之後,尋找適當的時機才會說出內心所想,這時如果對方不接受,那說話人一定會很受打擊。如果這種情況反覆出現,提出話題的一方自然會認為無法跟對方溝通,就算說了也沒什麼用,乾脆不跟他說了,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問題在於說話者本人。不論對話雙方是什麼關係,作為聽者最好不要隨便加以反駁,而應該認真聆聽並不時表示深有同感,只有這樣談話才會順利進行下去。從那個人的立場來看,這樣講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聽者能夠這樣想,說話人就可以輕鬆引出下一個話題。談話雙方都應該明白自己的定位,作為說話人,不能以默默聆聽為前提,而應該主動地提出話題;作為聆聽者,則應該設身處地為說話人著想,寬容地接受對方的觀點。一個人既要練習如何訴說,也要練習如何傾聽。其實我們周圍有很多人不懂得說話的藝術,有些人雖然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一開口就會引起他人的誤會;有些人雖然出於善意,但話一出口就會給人造成傷害,所以一些人寧願保持沉默,閉口不言。不論結婚還是單身,都可以過得幸福大師,我想問:自從丈夫去世之後,我一直受到要不要再婚的困擾。我要怎樣才能從這種煩惱和執迷中走出來呢?選擇了婚姻,就要相信他是最好的配偶去世之後,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個人繼續走下去,或者選擇再婚。選擇再婚是你的自由,並不會在道德上對丈夫有所虧欠。在古代,丈夫去世之後,所有的責任都落在了遺孀身上,而現在情況已經大大改善。如果一直沉浸在亡夫的悲痛之中,使生活再度陷入不幸,這樣不僅傷害了你自己,也愧對於死去的丈夫。如果你想要再婚,不要有任何負罪感。
但是如果你有子女,就應該充分考慮他們的感受,需要跟孩子進行適當的溝通。如果孩子已經超過20歲,長大成人可以獨立生活,那麼他們的意見可以作為參考,只是不需要太過在意,最終決定權在你手中。如果孩子還未滿20歲,那麼你就應該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因為孩子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能專制地替他做主。孩子們跟父親有很深的感情,他們很有可能表示反對。正因為如此,跟孩子之間的交流更是必不可少。經歷過一次婚姻之後,就應該現實而客觀地看待婚姻,再婚時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兩人共同生活就會發現,其實婚姻生活並沒什麼特別之處。而單純懵懂的少男少女總是認為婚姻是神聖而美好的,對婚姻生活充滿了過多的期待,在結婚之初會受到很多傷害。如果從一開始就懂得把握分寸,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夫妻關係會更加融洽和諧。如果從一開始便寄託太多的期待,那麼彼此的傷害會越來越深,失望也會越來越多,時間一久便會對生活喪失信心。因此,如果選擇再婚,最好不要抱有過高的期待。至少比一個人生活要強吧,學會放低姿態,擺平心態。如果不抱任何期待,那還再婚幹什麼?或許你會這樣反駁,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往往期待越高傷害也越大。另外,不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要拿現任丈夫跟前夫做比較。如果丈夫總是在你面前提起別的女人,拿你跟她比來比去,相信你的心情也不會好。同樣的道理,如果把現任丈夫跟前夫相比,他嘴上可能不說什麼,但心裡一定不高興。我就是我,他就是他,不能妄加評論。如果執意要比個高低,那豈不是死人都能把活人打敗?千萬不要做這種傻事。他就是他,既不是張三,也不是李四。不要隨意將現任丈夫跟前夫對比品頭論足,這是再婚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開始第二段婚姻時,對方有可能也有自己的孩子。如果婚後只是一味照顧自己的小孩,而冷落對方的孩子,很容易因此而引發矛盾。很多人再婚都是出於對孩子的考慮:他這個人的確不錯,但是如果不能好好照顧我的孩子,我還是不會跟他結婚,就算再婚也有可能會因此而分開。因此,再婚的夫妻雙方都要適當減少對親生骨肉的執著,敞開心扉容納對方的孩子。
這是跟第一次結婚非常不同的一點,卻沒有引起大多數人的重視。第一次結婚面臨的挑戰在於要把知之甚少的兩位老人叫做爸媽,想方設法融入對方的家庭生活。而再婚時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以前跟你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突然間就變成了你的孩子。若是第一次結婚,需要將別人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若是再婚,則需要把對方的小孩視如己出,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不能好好處理這一關係,日後將會演化為更大的矛盾。決定單身,就讓生活快樂而充實我到了這把年紀再婚,還需要這麼大費周章嗎?如果你心中有這樣的疑問,看來單身更適合你現在的處境。我這樣說看似是反對再婚,其實並不是這樣。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其他東西都無所謂,我只在乎他這個人或者他的資產,但這樣是行不通的,再婚之後必然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對方要求你拋棄自己的子女,一個人跟他生活,你恐怕就不能再獨善其身了吧。另外,再婚後你若帶著自己的孩子,每年還要為前夫祭祀、掃墓,從現任丈夫的立場來看,他很難平心靜氣地接受這一切。反之亦是如此,妻子去世之後,丈夫照例會祭祀亡妻,跟孩子一同懷念亡妻。如果與喪妻之人結婚,每逢他的亡妻生日或忌日,你都要幫忙準備祭祀事宜,心裡肯定也會不舒服。離婚之後,因為子女的事情雙方家人有可能會再次碰面。明明是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到頭來端坐在父母席位上的卻是他的前妻。其實沒有必要因此而憤憤不平,因為孩子的生母畢竟擁有這樣的權利。現在,很多韓國人還保持著以上這些觀念和思維方式,我們的思想不夠開放,才會導致再婚的成功率非常之低。如果從修行者的角度來理解,其實這根本不算什麼問題,天下所有人都是我的子女,也都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憑什麼會產生偏執、嫉妒呢?正是因為很多人仍然局限於保守封閉的觀念,才會導致這麼多的社會問題。我希望大家再婚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考慮這些問題,三思而後行。
如果不願再婚想要一個人生活,那要怎麼辦呢?離婚之後總會有很多擔憂困擾,現在我還年輕,一個人生活很孤獨,日後養老也是個問題……,這些想法使人頭腦混亂、不知所措,你應該轉變思想,看開一些:結過一次婚,對我來說就足夠了。思想可以左右一切,既然在人生路上已經經歷過一次,那就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了。如果你已經皈依佛門,就應該秉持一顆修行之心努力生活。與其糾纏於一個已經離去的人,不如積善行德,從事慈善活動,在自我實現中獲得心靈的解脫與自由。一個人的生活難免會感到孤獨寂寞,但只要你擁有更為遠大的志向並為之努力奮鬥,孤獨和自憐就會漸漸讓位於充實的生活。一個人整日待在家中,思想很容易變得消極。相反,如果充分挖掘自身擁有的能量,積極從事各項活動,恐怕你會忙得來不及孤獨了。現在的你缺乏活力,才會感到如此困惑,一旦你的潛力迸發出來,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即使不能完全解決,也會大大消解。尋找各種方法使你的人生更加自由、更加洒脫,這才是解救心靈困惑的良方妙藥。不論選擇再婚還是堅持單身,不論人生處於巔峰還是谷底,你都要永葆生機和活力,堅持不懈地尋找自己的幸福。
第二章智慧的女人是丈夫溫暖的港灣
做丈夫堅實的後盾大師,我想問:在幾位朋友的投資之下,我丈夫創辦了一家公司,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困難,但是現在已經開始慢慢步入正軌了。既然是投資,那就一定會有利益分紅。但是現在事業還沒有發展到那樣的程度,如果不能盈利,所有的資本就都會變成債務,而且現在因為信任所以給我丈夫進行投資的人還不少……真不知道到時候該怎麼辦。如果你對丈夫公司的事情非常了解,可以為他提供有益的建議,如果你並不十分了解,那就應該充分信任你的丈夫,放心將事情交到他手上。一味的擔憂並不能提供什麼幫助,反而會成為丈夫的絆腳石。如果你真的為丈夫著想,就應當多為他減輕負擔。如果他的事業最終不幸失敗,你也應該理解他,好好加以勸慰:這並不是你的錯,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如我們所願的。即使是像釋迦牟尼這樣的聖人,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家族遭受滅頂之災,所以他決定用自己的身軀阻止家族的滅亡。十萬大軍正在向凈飯國進發,釋迦牟尼獨自坐在軍隊必經的路邊,一言不發,靜坐冥想。率軍將領問道:佛祖,烈日當空,您為何坐在這裡冥想?那邊大樹之下不是更好乘涼嗎?佛祖回答道:將軍,在這個世界上,任何樹蔭的庇護都比不上家人的蔭庇啊。聽到這一回答,將軍明白了佛祖的用意,於是率領十萬大軍返回國家。但是,敵國國王對釋迦族懷有很深的仇恨,第二天下令重新進攻凈飯國。第二天,佛祖仍然坐在路邊冥想,經過一番相同的問答之後,將軍再次掉轉馬頭。但是到了第三天,佛祖就消失不見了,因為佛祖明白,這次即使他守在路邊,也阻擋不了十萬大軍的進攻了。即使是佛祖也會遇到不如意之事,又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這是常理。佛祖頭頂烈日,靜坐冥想,憑肉身兩次阻擋十萬大軍的進攻,他並沒有選擇使用暴力對抗武力。假若佛祖率領數萬比丘尼與大軍對抗,或者請求其他國家援助阻擋敵國進攻,或許能夠挽救自己的家族,但到時他就會成為眾生怨恨的對象。無論何時何地,佛祖都不會受到世俗的力量、權勢以及金錢的影響,他只會依照佛法行事。作為佛教信徒和修行者,我們也應當遵守法則而行。與其整日無謂擔心,還不如用這些時間來鼓勵並協助丈夫。丈夫在公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回到家中定會向妻子傾訴,這時你應該平心靜氣地聆聽,緩解丈夫內心的壓力。這才是一個賢惠的妻子應該努力做到的。利用銀行貸款開辦公司,如果努力之後仍舊失敗,那麼責任就不在當事人,既然竭盡全力還是無力回天,那就不是你的責任。如果是挪用公款、貪污腐敗導致公司破產,那當事人就應當負全責。很多創業的人往往過於幼稚,明明沒有什麼光明的前景,仍然靠私人借貸勉強維持,最後公司面臨破產,那麼責任還是在當事人身上,私人貸款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開辦公司是不能依靠私人借貸的。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一旦投資失敗,投資人就要負擔全部的損失。投資是為了獲利,決定投資之前一定要明白存在的風險,如果獲利便可以分紅,而一旦虧損,就要賠上老本。如果是私人借貸的情況,無論如何必須償還,如果對方是以股東身份入股,那麼企業主可以不進行全額償還。
請佛祖保佑我們公司順利發展,這樣的祈禱對於丈夫並沒有什麼實質性幫助,反而是在欺騙他。在家中要盡量包容丈夫,讓他心情舒暢。如果你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有必要進行自我反省了。另外,你應該節省日常開支,將節省下來的錢去救濟窮人。這就像種莊稼施肥是一個道理,多多布施才能廣結良緣,得到善報,這才是你現在應該做的事情。而且,救濟他人的時候不要心存貪念,而要真心實意。這才是你應該採取的態度,如果因為不信任而任意干涉丈夫的工作,或者整天憂心忡忡,不僅不能提供任何幫助,還會給他憑空添亂。不執著於丈夫的缺點大師,我想問:丈夫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工作之外,其他什麼事都不做,我無法忍受他這個樣子。只要看到他整天無所事事地躺在床上,或者坐在電腦前看新聞、看股市,我就感覺渾身不自在,氣不打一處來。我該怎麼辦?有些女性會抱怨丈夫朋友太多,每天在外喝酒應酬,很晚才回家,覺得做他們的妻子非常辛苦;而你的煩惱是丈夫整天待在家裡,平時也不出去結交朋友,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們先看看自然界中的現象吧。在大自然中有各種各樣的花朵,它們擁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千奇百怪的形狀,大小也是各不相同。它們顏色不同--有的潔白如雪,有的緋紅似霞,既有燦爛的黃色,也有高貴的紫色。大小不一--既有高大的向日葵,也有小巧可愛的太陽花。不過,人們不會因為這些差別而判斷好與壞,只是不同的種子開出了不同的花而已。人也是一樣。每個人的興趣和價值觀都不相同,有的人喜歡跟人打交道,難以忍受一個人的生活,有的人在人群中則會感到不適。有的人非常討厭體育運動,而有的人一坐在書桌前就打瞌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你的丈夫只是不符合你的要求而已,這並不代表他本身有什麼不可原諒的缺點。現在你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如果你覺得丈夫的行徑忍無可忍,可以直接跟他離婚,但是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你要忍受社會對離婚女人的異樣目光,要處理好離婚之後的財產分配問題、子女撫養問題、另尋配偶的問題。
如果不想這樣,你就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俗話說,老鼠再餓也不會自投羅網,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希望付出上述的代價,就應當放棄心中的貪念,畢竟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總在能堅而不煩,勞而不避,乃能期於有成。一個人如果既想出家為僧,又想享受男女之愛,這就是貪念。他只能在兩者中選擇其一,選擇這個,就意味著放棄了另一個,魚與熊掌總是難以兼得。各位挑選終身伴侶時亦是如此,在茫茫人海中沒有早晚對錯,選擇了這個男人,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其他所有的男人。生活就是由一次次的選擇匯聚而成的,選擇一個可能性的同時,必須放棄其他所有的可能性,這就是人生。如果你的丈夫現在生活得很愜意,那就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干涉他的生活。你們已經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現在再想改變已是非常困難。每個人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生活,你的丈夫也是這樣。他既沒有背叛你們的婚姻,也沒有大手大腳地揮霍家產,只是喜歡待在家中不願外出而已,這並不是那麼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吧。不要過分執著於丈夫的缺點,如果省察自身,安心修行,你會逐漸領悟到丈夫的優點--將所有心思都放在妻子和子女身上,這不正是一個理想的顧家好男人嗎?說不定有很多人還很羨慕你有這樣的丈夫呢。而你寧願讓丈夫出去結交朋友,就算他每天喝酒應酬,甚至晚歸都沒有關係,其實問題恰恰出在你身上。他就是這樣一種性格,你應該學會接受自己的丈夫,學會珍惜你的人生。如果你能夠積極正面地看待丈夫的生活習慣,你就會變得更加健康,心情會更加輕鬆,這樣丈夫也不會有太多負擔,反而可以變得越來越優秀。別對丈夫做過高的期望大師,我想問:老公一再讓我感到失望。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老公一直在上班,連一通問候的電話都沒有。父母或是兄弟姐妹忘記我的生日,我不會太過失望,但是如果連自己的老公都不記得,心裡就會非常難過。咱倆一起在外掙錢,回到家中你還要照顧孩子,真是辛苦你了。老公從來沒有這樣安慰過我。每逢他過生日或是結婚紀念日,他總是說我過不過無所謂,所以你也不要有太大的期望,不過我並不同意他這樣的觀點。
聽到大師的教誨之後,我感受頗多,於是回家後好好對待老公,彼此的關係也在漸漸變好,但是這種失落感仍然在不斷積累,有時候我真的承受不了。我應該怎樣保持自己的心態呢?一切源於你的期待現在你的丈夫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情,只是沒有滿足妻子的期待而已。試圖改變丈夫的現行習慣並非易事,相反,你應該接受丈夫現在的狀態,好好與之生活。當然,傷心失落不會因為承認現實而自動消失,但現在不僅僅是你丈夫的問題,這已經轉變為你自己心態的問題。如果看到一座美麗的高山,心中非常喜歡,你對它說你也要喜歡我才行,它當然不會回答我也喜歡你,但你卻不會因此而記恨這座山。為什麼?因為你本來就沒有期望過這座山會給你回答。有一天,曾有一位女士來找我談心,她說自己已經忍無可忍,一定要跟丈夫離婚。於是我就開始逐一詢問,是你丈夫有外遇嗎?他沒有工作?他在家動手打你了?還是罵你了?所有的假設都被這位女士否定。那是什麼問題呢?我問道,她最終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因為我的丈夫不懂得生活情趣。也就是說她的丈夫不懂得浪漫。我問她:你到底希望你的丈夫怎麼做呢?她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每當下雨的時候,看著窗外的雨景,我就想沖一杯暖暖的咖啡,與他談心,可是他卻不了解我的心意,我們根本無法溝通。如果我說我們一起去喝杯咖啡吧,他就會非常掃興地說,都下雨了還出去幹嘛?出去買東西吃又要花錢。這真讓人哭笑不得,我感到非常鬱悶。就是因為這樣的分歧,她再也無法容忍與丈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這也引起了娘家人的誤會和不滿。這樣的丈夫到底有什麼不好呢?要學歷有學歷,要人品有人品,工作也不錯,每天下班都按時回家,還會幫忙做家務,幾乎無可挑剔。但這位女士卻認為,就算丈夫晚一點回家,甚至丈夫有外遇都可以容忍,只要丈夫能抽時間陪她一起去海邊散步,在雨天陪她一起喝咖啡談心,她就會心滿意足。但她的丈夫偏偏不解風情,沉悶無聊,令她無法忍受。
所以,這位女士結識了另外一個男人--比她整整大二十歲,沒有固定工作。外人都認為這個男人是在欺騙她的感情,可是她本人卻執迷不悟,只因每逢下雨,這個男人會跟她共飲咖啡,還會陪她去海邊散步,在她看來,這樣的男人才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伴侶。面對這位女士的抉擇,我們無法輕易斷定是對是錯,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既然她本人認定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幸福的,其他人也無能為力。即使所有人都認為她已經失去了理性,也無法改變她的想法,所以最終她還是選擇了離婚。不過,你還沒有達到這位女士執迷的程度,所以你應該學會接受丈夫的缺點。他感情不夠豐富、不夠細膩,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除此之外你的丈夫是無可挑剔的。你們兩個之間並不是缺乏感情基礎,總不能因為這一個理由就分道揚鑣吧?再小的煩惱也要慎重處理現在你應該進行祈禱:老公,你並沒有什麼差錯,你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是我偶爾被自己的愚鈍所蒙蔽,因為一些小事對你心存不滿,對不起。堅持進行這樣的懺悔祈禱,你便可以漸漸解脫出來。大千世界,包羅萬象,豐富多彩,不能看到一點就妄下定論。同樣,一個人的煩惱困惑是大是小,我們也不能隨意評判。過去,對於我們的祖父祖母來說,填飽肚子、維持生計是頭等大事,即使丈夫經常離家在外,只要他每月向家裡提供生活費,能夠養得起這個家,不嫌棄糟糠之妻,妻子就不會有什麼怨言,也不會埋怨丈夫沒有盡到照顧家庭的責任。到了父母那一代,時代又發生了變化,照顧家庭成為頭等重要的大事,甚至比夫妻間的忠誠更為重要。然後,到了我們這一代,婚外戀成為絕對不可原諒的問題。這一變遷既是女性權力伸張的過程,也與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再為吃飯穿衣發愁,所以對方是否關心自己便成為關注的焦點。其實,這在老年人眼中根本算不上什麼,但在現代社會卻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早上出門上班之前,要對妻子說一聲我愛你,這個細節不容小覷,然而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即使心裡這麼想,也絕對不會說出口,在他們看來這既肉麻又矯情,但年輕人卻認為這是理所應當,他們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旁若無人地擁吻。
老一代人認為愛情沒有必要整天掛在嘴邊,而年輕一代卻堅信愛就要大聲說出來,愛就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也就是說,現在的年輕人認為外在的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男人們應該理解女人的心思,記得在日曆中做出標記,在對方生日或是結婚紀念日等重要日子來臨之時,記得說聲我愛你,還要記得送出鮮花表達心意。現在,讓我們客觀地分析一下這位提問者的立場。如果你總是對丈夫心存怨恨,內心的失落感就會越發強烈,你的孩子也會間接受到影響。也就是說,你內心產生的不成熟想法,不僅影響你跟丈夫的關係,還會報應在孩子身上,你應該對此提高警惕。現在你應該努力改變自己的心態,解決內心存在的問題,否則你的貪念會給你帶來因果報應。學會理解你的丈夫,看到他的優點並欣然接受,用一顆真誠的心懺悔祈禱,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夫妻關係,並且對你的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愛他就要相信他大師,我想問:我丈夫和公司同事傳出了緋聞,之後他哭著請求我的原諒。雖然我不再計較,但一想到他們還在一個公司上班,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我心裡非常不安。我真的很愛我的丈夫。我應該怎麼辦呢?四部曲:誤會--空想--追究--矛盾丈夫唯一的真愛應該是結髮妻子,妻子最愛的也應該是自己的丈夫,伉儷情深是我們對於婚姻和愛情的標準定義,同時人們也堅信這才是美滿婚姻的保障。然而現實往往令人失望,即使對另一半情真意切,人也總是難免對其他異性產生好感。仔細想來,或許只有在熱戀期間,兩人才可以毫無保留地分享世界,但是結婚五年、十年之後,夫妻間的交流就會漸漸變少,世道艱辛如何生存,怎樣修行,何為哲學,小至周末出行的計劃,大至國際間的風雲變幻……諸如此類話題,我們可以與外人侃侃而談,卻很難跟丈夫或妻子暢所欲言。如果各位跟丈夫探討自己關心的話題,可能會碰釘子:現在填飽肚子都是個問題,就別說這些沒用的了!自己一個人在外奔波勞累、忙得不可開交,妻子卻在家安享清閑,丈夫很容易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認為妻子站著說話不腰疼。
妻子在家中照顧孩子、料理家事,也是極其艱辛,丈夫並非一無所知,但是他總是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其他的女性。在工作中遇到一個興趣相投的同事,見過一兩次之後就會很樂於跟對方交往。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都不相同。有人對賞花頗感興趣,而有人則更熱衷於品茶;有人對收集古董情有獨鍾,也有人沉迷於山川名畫。夫妻也不例外,兩人的興趣總會有所差異。最初相識,或許是緣於某種共同的愛好,兩人惺惺相惜、彼此投緣,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經歷歲月的打磨之後,夫妻關係開始發生微妙變化,話題總是離不開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日常小事,總是一人發問,而另一方卻懶得回答,家庭生活成為一場獨角戲。與此相反,走出家庭之後與他人的交往則更有新鮮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談笑風生,久違的滿足感重新鮮活起來,從而開始愉快地交往。試想,你在咖啡店與某位男性邂逅,聊得非常開心,如果此時丈夫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有何反應呢?他極有可能很不開心,甚至誤會你們兩人的關係。現在調換一下,如果你的丈夫跟其他女人聊得不亦樂乎,回到家之後卻對你愛搭不理,敷衍了事,你的心情肯定也會很糟糕,甚至會懷疑他們兩人的關係。於是,誤會就這麼開始了。看到丈夫與其他女人說幾句話,就開始胡思亂想,想要追根問底。遇到這種情況時,如果丈夫予以否認,妻子通常會怎樣作答呢?如果你老實告訴我,興許我還會原諒你。快點招吧。大部分情況下妻子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但是如此一來,一件小事便演化為矛盾的導火索。考驗彼此真心的契機雖然很多男士對家庭並沒有太多不滿,但是他們偶爾也會夜不歸宿。尤其是韓國的很多男性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只要能養得起這個家就行,夜不歸宿沒有什麼大不了,而女性卻認為這是不可容忍的罪行。人性的進化是非常緩慢的,無論蒙昧的遠古洪荒還是開放的現代社會,人類的情感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在古代社會,妻子對丈夫的夜不歸宿當然是怨聲載道,但礙於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的壓抑,她們只能忍氣吞聲。於是,就形成了這樣一種不平等的社會認知--女性對於丈夫的過分行為非常隱忍,而男性卻根本不以為然。
當這一問題凸顯出來之後,明智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我充分理解女性的這種心情,但是我想比這更重要的是考慮清楚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對自己更為有利。如果丈夫對夫妻並無不滿,只是不經意與其他女子發生了關係,還不至於導致夫妻關係徹底決裂。如果是這種情況,而且你還愛著自己的丈夫,卻始終不肯原諒他,執意讓他放下顏面向你賠罪,那麼你的堅持就算不得明智之舉。讓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如果你遇到了之前的男朋友,兩人一起碰面聊天,不想卻引發了夫妻間的矛盾。考慮到丈夫的傷心失落,你向他賠禮道歉:對不起,我這麼做讓你誤會了,真是對不起。經過多次賠禮道歉,丈夫還是不加理睬,甚至拳腳相加施展暴力,那麼夫妻之間的裂縫可能會無法彌合。這就是我的愛情嗎?我一直深愛的人就是這樣的品性嗎?他心胸這麼狹窄,我還要繼續忍受下去嗎?你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懷疑。如果夫妻之間真正相愛,就應該包容彼此的缺點和失誤。經歷風浪之時才能考驗彼此的真情,兩人之間的小摩擦恰好為增進夫妻關係提供了寶貴的契機。如果兩人能夠風雨同舟,就會見到燦爛的彩虹,然後感嘆:不愧是我老婆(老公)啊!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果一個男人淚流滿面地請求你的原諒,你應該理解他對你的這份感情,也要考慮這份感情對你的價值。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也不能過於感情用事,作為女人要考慮自己的未來。在你的眼中,丈夫是做了天地不容的事情,而從丈夫的角度來看,從他的感情世界來看,他之所以這麼做,一定有他的原因。這個世界上,你最應該愛誰?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否定,作為丈夫也應該理解妻子,作為妻子也應該相信自己的丈夫,這才是真愛。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悖論,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夠諒解,丈夫卻往往不理解妻子,而妻子也不願相信自己的丈夫,這就是夫妻之間難以自由的原因所在。
夫妻之間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兩人都對彼此抱有強烈的佔有慾,認為你是我的人,就是屬於我的。但是,一個人是不可能完全屬於另一個人的。即使親密無間的夫妻,也只是有緣相知相守而已,絕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絕對佔有。學習佛法後就應該明白,無論肉體還是靈魂,都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更進一步說就是無我,即沒有我這樣一個存在。無所有,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屬於我的,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既然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我,就不存在屬於我的東西,又怎麼能說某個人是屬於另一個人的呢?然而,茫茫眾生生活於紅塵之中,想法總是過於幼稚,心中充滿了各種慾望。渴望擁有是人之常情,我可以理解,但當這種慾望與真理相違背時,會給人們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和傷害,所以做取捨時一定要小心慎重。我要提醒所有女性朋友,首先要信任自己的丈夫。如果心存懷疑,內心就會痛苦不堪;如果心生信任,心境自然會平和許多。也就是說,對你的丈夫信任與否,並不只是為了他而做的選擇,也是為了你自己的抉擇。現在,各位所信任的另一半,有可能會瞞著你們與別人交往,但是只要你不知道,就不稱之為問題。反過來,在你們所懷疑的另一半之中,也有很多人並沒有發生外遇。一旦起了懷疑之心,那些懷疑在你心中就已經真真切切地發生了。因此,重要的不是事實本身的真假,而是你內心的選擇,信任或懷疑才是痛苦的根源。如果真的愛你的丈夫,而他又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善良之人,丈夫祈求你的原諒,你就原諒他吧,不要再糾纏下去,學會大度地放手。這樣做既是為了你自己,也是為了你的家庭、為了你的孩子,也能夠給你的丈夫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如果情況並非如此,你的丈夫喜歡那個女人更甚於你,你就應該當機立斷,不要心軟回頭,果決地說聲再見,爽快地退出這場遊戲。法律角度的誰對誰錯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跟那個女人生活在一起,比跟你在一起更加幸福,那麼就成全他們吧。男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何況他不是路人甲,他是你曾經深愛的丈夫,怎能剝奪他幸福的權利呢?當然,在現實生活中,要接受這一事實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用一顆溫暖而寬容的心祈求對方的幸福,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況且,丈夫去見別的女人是他的決定,你又為什麼要為了這樣一個負心漢而傷心流淚呢?這樣做豈不是很傻嗎?這是在進行自我折磨。那麼你也要出軌對他進行報復嗎?很顯然,即便這樣做了,你的內心也不會得到平靜和滿足。因此,你需要的是修鍊內心。從這一點來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疼愛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為我是珍愛自己的,所以不能用痛苦自虐;因為我是珍惜自己的,所以不會隨便對待自己。自我折磨只是拋棄自尊、自我傷害的幼稚行為。首先要愛護你自己,然後再從理解丈夫的角度來解決這一問題。
第三章智慧的女人是孩子幸福的引路人
改善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樣大師,我想問:現在我的兩個孩子都開始進入青春期,我希望他們將來能夠出人頭地,不知道這算不算作貪心。隨著孩子漸漸進入青春期,我跟他們開始在各方面出現碰撞和矛盾,我該怎麼做才能保證孩子們健康成長呢?一定要好好將孩子撫養成人,諸如此類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既是每一位母親的夙願,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一種貪念,如果一心懷著這樣的想法來教育孩子,肯定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母親心中有貪念,懷著這樣的想法教育孩子,他們怎麼可能成才呢?如果想要好好教育子女,必須以身作則為他們做好榜樣。孩子總是跟自己的父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你應該捫心自問:如果子女跟我相仿,日後他們能夠出人頭地嗎?已過不惑之年,卻跟青春期的小孩起衝突……如果母親是這樣的水平,她的孩子以後會成為優秀的人才嗎?如果想要子女長大成才,父母本人必須做好榜樣。改變,首先應從自身做起,要從現在就開始修行。那麼,到底應該成為怎樣的榜樣呢?應該成為像菩薩一樣的人。首先,從夫妻關係來講,夫妻雙方應該相敬如賓,用一顆恭敬之心對待彼此。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行不通的,因為你對丈夫的言行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習慣日積月累一時難以改變,這就是佛教中所說的業力,它是一種令人生畏的力量。
如果想要從現在開始成為像菩薩那樣的人,做到大徹大悟,就必須刻苦努力;如果想要克服自身業力,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就必須堅持不懈。但是,如果你覺得這條路漫長修遠,就應當順其自然地生活,原原本本地接受人生中遇到的問題。按照我的程度,像這樣衣食無憂已經很值得慶幸了,能夠遇到像他這樣的男人也算是很幸運了,什麼樣的男人會接受我這樣的女人呢?真是應該感謝他,像我這樣的人,孩子們能夠這樣我已經很走運了,他們比我要強多了……就像這樣心平氣和地接受現實,知足常樂,你一定會比現在更上一層樓。子女問題即使再繁瑣,只要你能放棄心中的貪念,就一定能輕易解決。如果孩子像我這樣,就算出人頭地,又能好到哪裡去?孩子們想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讓他們自己做主吧。就算犯了錯誤,又能錯到哪裡去?如果飛黃騰達,又能飛到多高呢?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對子女抱有太多的期待,適時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你的生活會比現在更加輕鬆自如。家長一心希望孩子出類拔萃,卻沒有自信為此做出自我的改變,即便做了,一旦中途遇到挫折就會放棄。這就像一個人想要成佛卻不願修行,想要考第一卻不肯努力學習一樣。當慾望佔據內心時,意念就開始動搖,漸漸失去了動力。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要太過於重視結果,這是佛祖給我們的教誨。然而大多數人卻總是不願付出任何努力,便奢望會有好的結果,這是眾生痛苦的根源之一。菩薩是善良的,即便積德如山,卻不要求任何回報,當福祉降臨時,還會將其播撒給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一向行善積德的地藏菩薩為了拯救眾生,甘願替他人承受災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觀世音菩薩平日積德無數,向眾生行善。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雖然我們的力量極其微薄。然而,現在的人做盡惡事卻不接受懲罰;不見微如鴻毛之善行,卻奢求重如泰山之善報。這怎麼可能實現呢?如果整日追求這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貪念,到頭來只能與痛苦為伴。
如果你真的希望子女成材,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現在還沒有修得圓滿,那就先學會放手,給子女留出自由發展的空間吧。讓孩子學會自己飛大師,我想問:人過中年之後,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寶貝兒子,但是我似乎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法來教育孩子。兒子比我要聰明得多,但卻有些封閉,心思一直沒有放在學習上,現在非常叛逆,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兒子要什麼我給什麼,是我把他給慣壞了。明年他就要上中學了,您能幫我解決兒子的問題嗎?不要再糾纏於孩子的問題了,首先你本人應該進行反省。對孩子置之不理、不聞不問當然不好,但是過分溺愛對孩子也不是什麼好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害怕孩子從鞦韆上掉下來就緊緊抓住繩子不放,那麼孩子永遠也學不會盪鞦韆。果斷地放開繩子,遠遠在一旁守望,這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即使孩子不小心跌倒,也應該讓他們自己爬起來。你應該試著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鄰居家的孩子。如果鄰居家的孩子從鞦韆上掉下來摔傷了,你是不是也會把他送到醫院?你也應該這樣對待你自己的孩子。就算他跌倒了,也不要馬上跑過去把他扶起,如果只是擦破一點皮,留了一點血,就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吧。只有從小這樣鍛煉,他才能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還記得年幼時,冬天池塘上結了冰,我們便開始去滑雪橇,一不小心掉到冰窟窿里成了落湯雞,我們就會在寒風中點起篝火,一邊打著冷戰一邊把衣服烤乾,然後狼狽地偷溜回家。跟小夥伴們玩遊戲,一不小心劃破了臉,塗上一層大醬就繼續活蹦亂跳。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現在,家長一定會方寸大亂。現在大多數家長都過於疼愛自己的孩子,過分的溺愛會使孩子手無縛雞之力,甚至根本不願主動去做事情。所以,從現在開始,你應該學會放手。在溫室中長大的花朵移植到露天環境中,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紮根生長。人也是一樣,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個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痛苦,而父母往往不忍心看到孩子受苦。現在的父母需要懂得放手。縱使心裡有千般不舍,也要咬牙挺住,相信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這才叫做愛。如果於心不忍就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這絕不是真正的愛。
父母不要總想著讓孩子做什麼,只要在心中默默為孩子祈禱就可以了。一定要鐵下心來,不要孩子受到一點小挫折就心疼得要命,父母只有把持住尺度,才能對孩子有所幫助。進行修行並不是在浪費時間。接孩子放學回家,為他們做好飯菜,把他們送到補習班……與這些事情相比,領著孩子一起學習佛法其實更有幫助。在朝鮮送衣運動中和孩子們一起幫助同胞,在空飯碗運動中,讓孩子們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這樣的親身體驗會促使孩子們身心健康。現在,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多記住幾個英語單詞,而是讓他們學著打掃房間、下廚做飯、洗衣刷碗。而且,讓他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使用這是你的事,趕快做!之類的命令口吻,應該語重心長地商量:媽媽有點累了,我們一起來做吧。只有通過循循善誘的引導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學習。爸爸在牆上釘釘子,或者修理其他東西的時候,孩子就算只是拿著工具盒跟爸爸進進出出,也能獲得一種學習。所謂的學習,並不只是整天在學校或者輔導班啃書。最後奉勸大家一句:丟掉貪念,努力精進吧。
第四章智慧的女人讓長輩安享晚年
相信父母的愛是公平的大師,我想問:我今年37歲,未婚。從小我就感覺母親偏心,對幾個孩子不能一視同仁,現在想來心裡仍不是滋味。家中有一個哥哥,我排行第二,下面有一個弟弟。從小母親就特別偏愛弟弟,小時候這樣也就罷了,可是時至今日母親還是一如既往。我時常為此埋怨母親。到了我這個年紀還有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很慚愧。但到底怎麼做,我才能消除對母親的怨恨呢?如果家裡子女眾多,父母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總會更加偏愛某一個孩子。不過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們並不是故意寵愛誰,又刻意冷落誰。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的孩子,總會感覺自己得到的愛比較少。如果排行老大,父母總會吩咐他去做很多事情,於是他覺得自己付出得最多。如果排行老小,跟哥哥姐姐吵架時,父母就會批評他小小孩子還敢跟哥哥姐姐頂嘴,太不像話了,聽到這樣的責備,他就會覺得父母更偏愛自己的兄長。而排行在中間的孩子更是尷尬,跟哥哥姐姐吵架,那是跟大人頂嘴沒禮貌;跟弟弟妹妹吵架,又成了欺負小孩不懂事,怎樣都不討好。於是他暗自傷心: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而自古以來就有的男尊女卑的傳統,又讓女孩子心生隔閡,總是錯覺爸媽不喜歡我。人們就是這樣,得到了好處認為這是理所應當,不會心懷感恩;一旦自己受到損失,就錙銖必較,怨天尤人。一般情況下,人們腦海中存留的痛苦記憶要遠遠多於美好記憶。於是,當受到傷害的人對痛苦的過往還歷歷在目時,施加痛苦的人早已拋之腦後,根本無法理解受害方的感受。這位提問者的心理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所體現。如果一個人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產生類似的想法。我想,人們應該弄清一個事實--所謂的不平等待遇只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而已,父母不會刻意顧此失彼。父母特別疼愛哪個孩子,大多是因為他小時候體弱多病,或者有些心理缺陷。父母是不會刻意去區別對待自己的孩子的,之所以會格外疼愛某個孩子,那是因為出於某種原因他確實需要更多的照顧。當然,我也不能否認,在現代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存在。母親拉扯我們兄妹三人多麼不容易啊!你應當念及母親的養育之恩,學會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我真傻,不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只知道心懷怨恨。弟弟年少不懂事,父母當然要給予給多的關心與照顧,而我卻心胸狹窄,誤會了父母,活該自己這麼傷心失望。經常這樣自我反省,你心中的不平就會漸漸消失了。盡量不干涉父母的人生大師,我想問: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就不停地吵架,現在他們都已年過花甲,卻仍是吵個不停,總是相互埋怨、相互指責。我來這裡聽大師傳授佛法,內心有所改善,可是一看到他們吵架,我就開始不滿,甚至很討厭他們這個樣子。為了我的父母,也為了我和兄弟姐妹,我應該怎麼做呢?請不要太在意父母之間的爭吵。你的父母雖然會發生爭執,但是畢竟已經共同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所以,他們並不會因為小吵小鬧而輕易分手。當他們爭吵的時候,如果你站在母親一邊批評父親,或者幫著父親數落母親,那麼第二天就會引發新的矛盾,老頭子,昨天咱兒子可罵你了,老婆子,咱閨女說你壞話咯,很容易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年夫妻之間的拌嘴爭吵已經成為家常便飯,甚至是一種樂趣,老兩口實在無聊,權當是找個樂子放鬆一下。如果你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事情就不會像你說的那麼嚴重了,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擔心,事情就輕鬆多了,不需要進行特別的修行。
不要太在意父母,換句話說,就是不要試圖干涉父母的人生。如果不喜歡聽到父母爭吵,可以暫時出去迴避一下。就像看到父母的親密舉動避嫌一樣,看到他們吵架,你也要學會讓座。如果子女在一旁觀戰,他們有可能會吵得更凶;而子女躲到一邊,他們可能吵一會兒覺得無聊也就結束了。此時漠不關心是最好的戰術。剛結婚時雙方需要適應,所以結婚一兩年會常常拌嘴;到了七年之癢彼此心生厭倦,心煩意亂也會爭吵;就算一起生活了四五十年,爭吵也不可避免,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學會接受這樣的現實吧。父母在爭吵不休,其實這只是子女的想法而已。鳥兒們歡快歌唱時,人類以為它們在悲啼;鳥兒們傷心號叫時,人類可能覺得它們在歌唱。到底是歡唱還是悲鳴,只有鳥兒們自己才知道,我們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來判斷它們的情緒,如果我們心情很好,便會覺得它們在高聲歡唱;如果我們心情低落,就會覺得它們也在低聲悲鳴。同樣的道理,你的父母到底是在吵架,還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對彼此的愛意,或者是在另類地唱歌,我們都無從得知。如果是真正的爭吵,怎麼可能天天如此呢?對於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不可能一點都不關心,不過,你也不用太擔心。他們並不是24小時都在爭吵吧?倆人又開始對唱了,他們又開始打情罵俏了,抱著這樣的想法,生活不是也別有一番風味嗎?精彩語錄1?世間萬物並沒有優劣之分,自卑感只是人們內心虛構出來的觀念,我們應該擺脫它的束縛。2?能夠與家人相親相愛、共同生活,這也是一種幸運,沒有必要整天愁眉苦臉,怨天尤人。如果你認為自己生活窘迫,那說明你的心態有問題。3?怨天尤人其實是一種自我折磨,只有那些不懂得珍惜與愛護自己的人才會折磨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珍惜自己,又憑什麼奢望別人來愛護他、憐惜他呢?4?當你遇到這些情況時,是要將痛苦無限擴大化呢?還是藉機從痛苦中擺脫出來呢?是大智若愚還是庸人自擾,都源自於你內心的選擇。
5?如果能夠抓住機會防止小災發展為大難,那麼它就不再是災難,而是你的福氣,這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6?那些深陷於過去的陰影而無法自拔的人,就像生活在虛幻的噩夢中一樣。7?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過於執著,也會演變成難以解決的大事;再大的事情,只要淡定處之,就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8?放棄心中的桎梏就會釋放巨大的能量,日後一定會獲得福報。9?人生輪迴,姻緣錯綜複雜,企圖經過幾年修行就大徹大悟,未免太過自負。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保持一顆堅忍之心,心懷宏願,精進不已,踏踏實實面對我們的人生。10?人從一出生就已經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這個世界。我們以自己為坐標原點來判斷前後左右、東西南北,以自我為標準來區分對錯、快慢、輕重。11?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這個世界。如果同時從對立的兩個角度看待問題,就會發現對方並不完全正確,而自己也並非無可挑剔。12?回頭看看起點,我們已經走過很長的路,而抬頭望望終點,前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既不要灰心喪氣,也不能安於現狀,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不小心跌倒了,就重新爬起來;如果走累了,就稍作休息,然後繼續上路。13?善心不能膨脹為野心,一切都要量力而行,只要儘力就心中無憾。14?現代社會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到兩個抑鬱症患者,或許是因為現在社會競爭過於激烈,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圍城之中,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遠,而每個人也變得越來越孤獨。15?孩子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能專制地替他做主。16?有時父母之於子女,就像圍欄之於駿馬。17?當我們過分執著於某一事物的時候,就會產生優越感和自卑感。18?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你的丈夫只是不符合你的要求而已,這並不代表他本身有什麼不可原諒的缺點。
19?生活就是由一次次的選擇匯聚而成的,選擇一個可能性的同時,必須放棄其他所有的可能性,這就是人生。20?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自高自大,這叫謙遜;雖然想要出人頭地,但礙於地位低下只得卑躬屈膝,這叫謙卑;雖然家中富足,但依然艱苦樸素,這叫清貧;想要奢侈生活,卻捉襟見肘,這叫窘困。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置於謙卑低下、窘困不堪的境地呢?如果一個人清貧而不失謙遜,不也是一種值得引以為豪的品質嗎?21?學會自我妥協,不要試圖插手干預丈夫與孩子之間的問題。22?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然而我們總是活在小說和電影為我們虛構的幻想當中,也會僥倖地認為這種不幸肯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心中的不滿也會越積越多。23?佛家有句禪語:放下著。意思就是放下心中一切可放之物。24?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疼愛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為我是珍愛自己的,所以不能用痛苦自虐;因為我是珍惜自己的,所以不會隨便對待自己。自我折磨只是拋棄自尊、自我傷害的幼稚行為。25?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我們總是非常計較利害得失,很少主動付出,這導致男女間的相處困難重重。26?在這個世界上,最懂得照顧孩子的是父母,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子女,也沒有人比父母更適合幫助孩子。27?如果你真的希望子女成材,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28?如果害怕孩子從鞦韆上掉下來就緊緊抓住繩子不放,那麼孩子永遠也學不會盪鞦韆。29?反覆嘮叨不知厭倦是老年人的特點,因為他們的記憶力已大不如前,但對子女的關心卻從未消減,所以,他們不厭其煩地重複著那些溫情和關心。30?希望你能夠通過感恩祈禱重新看待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只有這樣未來才會變得更加順利。
推薦閱讀:
※做個有智慧又善良的女人 - Qzone日誌
※讀懂《心經》心不累,汲取佛法大智慧。
※經營愛情4招數 做智慧女人
※你會頗有心機的帶壞的餃子給女朋友吃?
※根宋上師:沒時間鬧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