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歷史地位及特點
答: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混亂局面,帶來了統一與和平,雖然國祚不長,卻開創了很多意義深遠的制度,為後來唐朝的昌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們便來分析隋朝的歷史地位。
一、創立科舉制。
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尤其重要。縱觀中國古代史,人才的選拔制度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之後,將三百多年來被世家大族所壟斷仕途的九品中正制廢除,把選拔用人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中奪回,收歸中央所有。開始以分科考試的形式選拔有用之才。 隋朝設置明經科和進士科以試策取士,科舉制由此發端。秀才科和明經科都是在前朝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的,而進士科卻是隋朝的獨創,隋煬帝大業三年,「始建進士科」,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是試策。試策,即以策取士,隋朝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即通過一些有關國家政策的題目來考察考生對朝政問題的處理能力。進士一科影響較大,它將讀書、考試和做官結合在一起,掀開了選拔人才史上的新一頁。科舉製作為一種新的人才選拔制度創設於隋朝,唐朝在繼承隋朝科舉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考試的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直至 1905 年科舉制度正式被廢除,共存在了 1300 多年。這種以考試的形式來選拔人才的制度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項偉大創舉。
二、創立三省六部制。
隋朝之前,自西漢到魏晉時期的官制,基本上是繼承和發展秦朝時期的官制。 但是其弊端日益顯現,改革官制,加強中央集權已經成為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隋文帝即位後,廢除北周六官制,然後在總結漢魏官制變化發展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官制, 即三省六部制。在繼承和發展秦漢魏晉官制的基礎上創立的三省六部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一,它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隋朝的統治。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被一分為三,三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牽制,相互監督。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避免了相權過大而危及王權,從而也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第二,對歷朝的中央政治體制產生深遠影響。 唐朝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使得貞觀年間,社會穩定,促進了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明朝罷黜宰相和中書省,不斷提高六部的地位。清朝滅亡之後,三省六部制才真正被廢除,共延續了 1300 多年。第三,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古代中國中央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是我國封建社會長久存在的重要原因。
三、開鑿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歷時六年,其範圍北至北京,南起杭州,貫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工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開萬世之利,它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首先,大運河的開通,便利了南北交通,有利於隋王朝政權的鞏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運河貫通幾大水系,大大縮短了南北方的距離,南北往來交通便利,為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大運河,大大加強和鞏固了國家的統治。其次,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和繁榮。交通的便利使得糧食的供需及時,漁業和商業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南北兩岸城市也迅速興起,杭州、洛陽、北京等城市日益繁榮,成為聞名於世的大都會抑或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並且經久不衰。再次,文化交流頻繁,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北方的草原文化,游牧文化傳至南方。而南方的茶文化,水鄉文化也傳到北方各地文化彼此交融,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使得中華文化更加多元化,而且在後代大放異彩。第四,隋朝大運河的開鑿,為後代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運河不僅使唐朝迎來了繁榮的貞觀之治,而且孕育了唐朝的全盛時期,奠定了唐朝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顯著地位。
四、修建東都
洛陽地勢險要,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有重要的意義。從政治上看,洛陽便於對關東和江南地區的控制。從經濟上來看,當時關中物資不足以供應統一後隋朝中央政府機構的需求,而洛陽位置適中,便於轉運物資。所以在大業元年,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至大業二年初,建成了這座「東都大城」。
隋朝政治上主張統一,文化提倡融合。漢代「獨尊儒術」,儒學成為統治者的基本指導思想、精神支柱和禮教準則。魏晉南北朝時期,帝王各有信奉,佛教、道教互爭地位,隋文帝統一天下後,對儒、佛、道三教並重。他每次出遊,總有僧、尼、道士、女官隨從。這一政策,不僅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發展是個推動,而且直接影響到唐朝三教的鬥爭與融合。其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在自然科學方面,隋朝也取得了顯著成就。隋朝前,人們早已發現日、月的運動具有不勻速性,由此而涉及到朔、望和日、月食的推算與曆法的編訂。著名學者劉焯、張胄玄「在傳統的日月五星和交食推算均開創了新局面」。他們採用的等差級數法,特別是劉焯的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編製《皇極曆》和《大業歷》,「使曆法中運用的數學方法提高了一個層次」。劉焯還提出採用定氣方法代替舊時的平氣方法,但制歷時未採用,直到清朝才以定氣入曆法。隋朝的天文學成就,為唐朝獲得天文曆法的輝煌成就奠定了基礎。
在建築學方面的成就,也有多項影響深遠。大運河體系的形成,涉及建築、水利、造船、交通等多方面學問,獲得新成果,為元明清京杭大運河的暢通遺留下歷史借鑒。此外,開皇中期工匠李春在河北趙縣洨河上造一大石拱橋,單孔敞肩,單空凈跨度為37.02米、橋長50.82米、寬9米。此橋名安濟橋,也稱趙州橋,其單孔凈跨度之大,為當時世界之最,其橋形敞肩式也是世界此類橋型的開端。此橋至今1500餘年,仍秀美地橫跨在洨河上。隋朝中央的土木工程建築,主要由宇文愷規劃設計,開皇二年修建大興城時,宇文愷「用一分為一尺」(即1:100)設計出了「名堂」圖樣,並做出了木製模型。畫比例圖,打造木模小樣,這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大突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一、承前啟後,結束了幾百年分裂割據的時代,在制度上多所創新,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公元581年,一個將結束天下紛爭的隋朝建立。開國經營八年後,於589年滅掉了南朝陳,實現了南北統一的大業,結束了中國近三百年的分裂割劇局面。隋文帝統一了全國,在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動蕩的局面的同時,也開創了隋唐320餘年天下統一的時期,這來之不易的統一,讓千萬的黎民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和平日子,也讓中國得以再一次傲然挺立在世界的東方。
二、存在短促,隋煬帝橫徵暴斂,好大喜功,致使民怨鼎沸,揭竿而起,很快就走向了滅亡。
隋煬帝的暴政激起了農民起義,導致國家傾亡。暴政主要體現在濫用民力、嚴刑峻法、窮兵黷武、役賦繁重等方面。金寶祥在《隋史新探》一書中指出,隋朝的迅速滅亡是隋末農民起義鬥爭的結果,而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則是由於隋煬帝窮兵黷武。所以,書中認為隋煬帝對高麗的進攻,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周鼎初認為,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隋代的社會生產力遭受嚴重破壞,造成隋王朝的徹底崩潰。
隋王朝雖然僅僅持續了37年,但它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它輝煌的成就和歷史地位我們定當銘記。
推薦閱讀:
※《絲路山水地圖》遺失的終點,神秘的「魯迷-羅馬」城
※我的帝王的生涯
※中國為什麼廢除科舉制?
※徹底快速根本的提升國家民族競爭力和精神面貌
※麻姑仙子的事迹在哪些文獻中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