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記》釋義(之三)(總第5講)
《石頭記》釋義(之三)(總第5講) 2016-04-30 17:28閱讀:145 《石頭記》釋義(之三)(總第5講) 一、第五段我們來看原文:空空道人聽了此語,思忖半晌,將這《石頭記》再細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我們看這一段落的核心意思是什麼?——這一段主要共寫了四個書名,並為這四個書名作了非常簡略的介紹。下面我們圍繞這幾個書名,作個介紹:1、《石頭記》是「本名」 在《石頭記》處,戚序本有夾批曰:本名。大家注意。這裡強調《石頭記》是「本名」非常重要。「本」,即事物的根本,根源(與其相對的是「末」,如舍本求末)。稍後一些,正文中,甲戌本之後的本子,如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都是除《石頭記》外,還寫了另外三個書名——《風月寶鑒》、《情僧錄》、《金陵十二釵》,這幾個書名可以看作從《石頭記》之名引伸出來的。後面我們將作解釋。2、為什麼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書中寫道:「因見上面雖有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對於這個問題共有5條脂批:在「再細閱一遍」處,甲戌本有側本曰: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在「雖有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處,甲戌本有側批曰:亦斷不可少。在「亦非傷時罵世之旨」處,甲戌本有側批曰:要緊句。在「一味淫邀艷約、又非假擬妄稱」處,甲戌本有側曰:要緊句。在「因毫不干涉時世」處,甲戌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本有側批曰:要緊句。最後便寫道:在「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石頭記》為什麼改為《情僧錄》呢?介紹了兩個原因:其一,若從小說來看,這部書雖有對邪佞的指責,但是既沒有「傷時罵世」,又沒有涉及朝政。但是當翻到背面看時,恰恰相反,借著指邪責佞,實質是傷時罵世,干涉時世。其二,若從小說看,這部書「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但當翻到背面,我們所看到的則是小說寫的都是假的,真實情況是:「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正是這兩個原因,「空空道人」改名為「情僧」,將所錄之書改名為《情僧錄》。如果從小說角度看,這裡是明顯的「誤謬」。怎麼可能一個道人,看完了《石頭記》,便也對女子有了情意,於是便不再信「道」,而改為信「僧」,而且稱作「情僧」呢?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有這種如此輕易便改變信仰的。至於類似「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都是借口而已。然後,如果翻到書的背面從歷史角度來看,道人是作者,僧人也是作者——關於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說明,所謂「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之所以一定要在這裡將「空空道人」,改為「情僧」。是出於作者的一種邏輯——由於將「石頭」帶到人間者——也就是「空空道人」,並不是書中人。於是作者便用了這樣一個巧妙的方法——先將「道」和「僧」合二為一,告訴讀者:「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之後便將「空空道人」,輕而易舉地變為「情僧」。而談起「情僧」,讀者自然就會聯想到寶玉。寶玉同黛玉的感情糾葛,反映了作者與他所要傳的女子的感情糾葛。如此一來,大荒山中的「石頭」、「空空道人」、「情僧」、寶玉、作者都聯為一體。並且借這個機會,告訴讀者三點:第一,這部書背後之隱是「傷時罵世,干涉時世」;第二,作者和他所傳的人,曾經「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第三,告訴讀者:作者實際是個「情僧」。他所寫的書,當然就可叫做《情僧錄》。3、為什麼此書又叫《風月寶鑒》? 書中寫道:「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這裡甲戌本有眉批曰: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這條批語講了三個件事:第一件,曹雪芹曾寫有《風月寶鑒》一書。第二件,這部書的序文是其弟裳村寫的——實際是曹雪芹的堂弟,即曹頫的兒子。第三件,現在這部《石頭記》一書,仍將《風月寶鑒》作為自己的書名之一。那麼「風月寶鑒」是什麼含義呢?是一面寶鏡。它正反皆可照人,曹雪芹用它來作為自己的書名,意思是讓讀者了解這部《石頭記》也是一部有正(小說)、反(歷史)兩面的著作。《風月寶鑒》這部書是什麼內容呢?在我們的第一講中已作了闡述——講的是賈瑞和鳳姐的故事。後來賈瑞病倒以後,跛足道人給了他一面鏡子,就是這柄「風月寶鑒」。這部小說從正面來看,是讓人「戒妄動風月之情」,而由於這部小說也是像「風月寶鑒」那樣有正反兩面——是一部有正(小說)反(歷史)的「奇書」,作者的目的是希望人們也能思想這部書的反面。關於如何去思想這書的反面,在開始寫「風月寶鑒」的那一回(第十二回),有回前批曰:反正從來總一心,鏡光至意兩相尋。有朝敲破蒙頭瓮(原作為繁體甕,其頭為雍),綠水青山任好春。作者這是利用脂批啟發讀者去思考,什麼叫做「有朝敲破蒙頭瓮」?從關於將《石頭記》亦叫《風月寶鑒》這個名字,以及脂硯齋的批語中,我們還清楚了兩件事:第一,從這條批語來看,《風月寶鑒》是曹雪芹所寫,當時還沒有分出章節目錄。——這是《石頭記》中,第一次出現曹雪芹的名字。第二,《風月寶鑒》的內容是「賈瑞和鳳姐」的故事。而在《石頭記》中亦包含了這個故事,因而可以斷定《風月寶鑒》一書是《石頭記》的前身。而這部書正像那面「寶鏡」一樣,有正、反兩面,到底反面寫的是什麼,作者或批者用「有朝敲破蒙頭瓮(原作為繁體甕,其頭為雍),綠水青山任好春」詩句啟發讀者。第三,《風月寶鑒》是曹雪芹所寫,《風月寶鑒》是《石頭記》的一個書名,當然《石頭記》也應是曹雪芹所寫。《風月寶鑒》有正反兩面,《石頭記》是從《風月寶鑒》發展來的,當然也具備正反兩面。4、此書為什麼又叫《金陵十二釵》?書中寫道:「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甲戌本在「增刪五次」處,有眉批: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處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家「煙雲模糊法」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這句正文和批語說明兩個問題:第一,《金陵十二釵》是《石頭記》的書名之一。它的含義是:從正面小說看,金陵十二釵是這部書的主人公。大家還記得前面講過的,那尊碩大無比的石碑,在「高徑十二丈」處,有批曰:「照應正十二釵」,在「周徑二十四丈」處,有批曰:「照應副十二釵」這樣的話——這實際就是正面小說的核心內容。但曹雪芹為之作傳的只有他所痴愛的一個女子。這塊石頭所喻的「十二釵」,每一釵都寫了那一個女子的一部分內容,也可以說,這「十二釵」每一釵,是那一個女子的分身。第二,批語告訴讀者:不僅僅「彼閱」「增刪」者是曹雪芹,而且整部書都是出自曹雪芹之手。為了使讀者了解這一點,便啟發讀者說「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並向讀者說明:在小說中之所以寫曹雪芹是「披閱」「增刪」者,沒有直接提及原本也是他所寫,只是出於當時文字獄的嚴酷背景,作者不得不採取的狡猾之筆,是作者用的「煙雲模糊法」。對於脂硯齋所說的「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這樣一句話,由於並不是每個讀者都能理解,我在這裡再作進一步的闡釋。二、書中是怎樣來寫《石頭記》作者的? 1、作者在開始撰寫此書之前的自白《石頭記》的開篇是作者的自白,對此自白,有脂批云:「因為傳他,並可傳我。」他指作者所要傳的女子,我指作者。2、書中寫「石頭」是《石頭記》作者《石頭記》一書是從神話入手來寫的。說女禍鍊石補天時,多煉了一塊,被遺留在大荒山、無稽崖、青梗峰下。當我們把這塊石頭的情況與本書開篇是作者的自白相對照,便可作出如下結論:這塊石頭「遂自怨自嘆,日夜悲啼慚愧」——說明這塊石頭記,即代表了作者自己。而這塊石頭又以高徑十二丈,周徑二十四丈代表了正副十二釵——其背後所隱寫的,便是作者所要傳的那個女子。如此來看,這部《石頭記》的作者正是「石頭」,亦稱「石兄」。3、「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用長相相同,將他們與作者聯在一起書中的「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而且關於他們的長相,正文中寫道:「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他們指誰呢?脂批寫道:「作者自己形容。」「這是真像,非幻像也。」——說明不論僧,還是道,都是指作者,也就是「石頭」。4、石頭可縮成扇墜大小,被道人帶入人間,遊歷一番——實指作者的經曆書中寫道人將石頭縮小後,帶入人間遊歷,由於道人,就是石頭,就是作者,只是他們的身份不同,實是一人的變幻,因而書中所寫實是作者的經歷。5、空空道人與石兄的對話,實際是作者的自語,「空空道人」改為「情僧」,說明兩者都作者的身份幾世幾劫後,空空道人來在大荒山、無稽崖,在青埂峰下,看到一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大石。他同石兄對話後,便將此石上的文字,從頭至尾抄錄下來。抄完書後。「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易名叫「情僧」,書名改為《情僧錄》。——這是小說是內容。但實際上,空空道人與石兄都是作者。道人改為「情僧」,只是作者又多了一種身份。從小說看,寶玉可稱「情僧」,而他又是作者的主要分身。6、「風月寶鑒」將曹雪芹與作者、道人、情僧聯繫到一起脂批寫道:「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即《風月寶鑒》是由他寫的。而《風月寶鑒》又是《石頭記》的一個書名,《情僧錄》、《金陵十二釵》亦是《石頭記》的書名,自然也都是由曹雪芹所撰。大家注意:脂批僅僅用「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這樣一句話,說明「風月寶鑒》是曹雪芹的作品。而又通過《風月寶鑒》是《石頭記》的一個書名這種關係,作者便向讀者交待清楚了:《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四個書名,實是一部書。這部書的作者便是曹雪芹。作為鏡子的「風月寶鑒」是跛足道人帶給賈瑞的,這個跛足道人又是將甄士隱帶走的那個道人。而通過《風月寶鑒》之書,又將該書作者曹雪芹與「情僧」、「空空道人」聯繫一起。於是我們便看到一種奇異的現象:其他書籍一般都是一個書名,一個作者(或兩個以上作者合著),都十分簡單明了。而《石頭記》這部書無論書名,還是作者,形成兩組系列:書名系列:《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都是同一部書。作者系列:石頭(或石兄)、一僧、一道、空空道人、跛足道人、癩頭和尚、情僧、曹雪芹——都是同一個作者。(在第一回後面一些,書中寫明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是曹雪芹。屆時再詳述。)7、小結從上面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不論《風月寶鑒》,還是《石頭記》、《情僧錄》、《金陵十二釵》,其作者都是曹雪芹,而「披閱」、「增刪」者便乾脆明明白白地寫明就是曹雪芹。在甲戌本(乾隆十九年)之後,直到乾隆二十八年除夕曹雪芹去世時,他一直就沒有停止修訂自己的著作,並在書中以脂硯齋的名義添加批語,從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也可看出曹雪芹修訂、完善自己著作的過程。可以說《石頭記》一書,自始至終都沁透了曹雪芹的心血。像《石頭記》這樣「一字一淚,一淚化一血珠」而寫出的文學巨著,其中所隱寫的是作者曹雪芹個人的經歷,曹雪芹個人的思想、感情,曹雪芹所熟悉、所鍾愛的女子之傳記——這些是真人、真事,是任何人不可能編得出來,任何人都不可能替代的。 雙11 買個豆漿機孝敬老媽
分享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