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慕」的子孫——彝族
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內。
據彝文古籍記載,彝族的遠祖「篤慕」(約為戰國初期人),有六個兒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彝族的武、乍、布、默、糯、恆六個支系,成為彝族尊稱「的六祖」,由此奠定了彝族的分布格局。
多數人認為,彝族是以西北南下的古羌人部落為基礎,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融合了西南土著部落而形成的。古羌人原在西北河湟地區以畜牧業為生,秦獻公時期(公元前384—362年),秦向西北開拓,有個叫「昂」的,為躲避秦軍,率領部落向西南遷徙,後來在西南地區形成「六夷」、「七羌」、「九氐」等,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青羌」、「侮」、「勞浸」、「靡莫」等部族。這些都與彝族有密切的族源關係。
古代彝族經歷了很長時間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時期。一些傳說和古彝文的記錄顯示,彝族在古代經歷過母系氏族時代。《西南彝族志》記載,在古代,彝族"只知道母親而不知道父親"、"婦女連續統治了六代"。父權制應運而生至少要到2000年前。
在漢代,彝族先民建立過「滇國」,後來降漢,漢武帝賜予滇王印。隋唐時期,彝族先民分化為烏蠻和白蠻,以烏蠻為主建立南詔國稱雄西南300餘年。唐宋時期,彝族先民還建立了一些具有部落聯盟性質的地方政權,其首領稱為「鬼主」。
元代開始,在彝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明末清初推行改土歸流,即將土司改為流官統治。
明、清兩代,四川涼山彝族等民族地區實行一種慘無人道的統治制度:人質制度。為防止和震懾彝族人民的反抗鬥爭,明、清統治者規定彝族各家支頭人每年必須送自己的親屬若干人到縣城坐監,作為人質,定期輪換。如爆發反抗鬥爭,或出現重大的「違法」行為,即將人質處死,企圖以此消弭少數民族人群的反抗。國民黨統治時期仍沿用這種制度。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經過四川冕寧、越西等縣城,打開監獄,釋放彝族人質數百名。新中國成立後,這種制度被廢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在川、滇毗鄰的大小涼山,還保持著奴隸制度。社會成員大體分為「茲莫」、「諾合」、「曲諾」、「阿加」、「呷西」五個等級。其中前兩個屬於奴隸主,後兩個屬於奴隸,中間的「曲諾」是自食其力的百姓。
過去盛行諾合家支制度。每個家支都有共同的祖先,有較穩定的領地。姓名是姓父子連名制,即子名連在父名之後,能流利背誦家譜的男子受到尊敬。過去家支林立,冤家械鬥頻繁。
.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這種文字源遠流長,有悠久的歷史,漢文史籍稱為「爨文」或「韙書」。有的專家認為彝文是象形文字類型,更多的專家則認為是音節文字類型。彝文最少的一筆,多的有十幾筆,包括昭覺見縣在內的大涼山地區的彝文行款從右向左橫書。歷史上用彝文記載的文獻很多。(武自立、陳英:《彝文》,載《中國民族古文字圖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以前,彝族長期處於奴隸制度之下。1949年以後,國家在彝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現在有涼山彝族自治州等3個彝族自治州,另外還有18個彝族自治縣或與其他民族聯合建立的自治縣。經濟、文化事業有了長足發展。
過去對彝族有「夷」、「倮倮」等多種稱呼,1950年,毛澤東主席在接見涼山彝族頭人時,建議將「夷」改為「彝」字,取其「鼎彝」(祭祀和有吃有穿)的含義。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個鏈接,欣賞一下20世紀80年代的涼山彝族舊照:
四川涼山彝族舊照
.
推薦閱讀:
※彝族八卦與漢《易》八卦的異同(文:李守力)
※【彝族年】回味彝族達體舞,阿詩且系列MV!
※涼山彝族風情歌舞震撼蓉城-彝族人網
※最炫民族風系列(一)——彝族
TAG:彝族 |